?

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管理問題探討

2018-12-27 02:03史韻施曉琳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關鍵詞:生活垃圾污染農村

史韻 施曉琳

【摘要】農村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長給農村環境造成了大量污染,在農村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著基礎設施缺乏、資金投入不足、處理技術落后、農民環保意識缺失以及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問題,今后應強化農村生活垃圾設施建設,推進垃圾處理資金的多元化籌集,改革垃圾處理技術和設備,實現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提高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健全和落實農村垃圾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關鍵詞】農村 生活垃圾 污染 管理

【中圖分類號】R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01-02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在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導全中國人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提出“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隨著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生活垃圾的大量出現和隨意堆放已經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與自凈能力,嚴重污染了農村生活環境和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影響了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進度,我國農村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90%,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本文以下部分擬對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所涉及的部分問題做粗淺探討,以期有利于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

一、農村生活垃圾的主要來源及污染現狀

農村生活垃圾是指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或在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一直以來我國農村生活垃圾以食物、糞便、廢紙等有機成分為主,金屬制品、塑料制品等生活垃圾所占的比例不大,產生的污染可通過環境自我凈化解決。但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所用生活資料等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生活垃圾的來源也由原來的相對單一向多樣化轉變,各種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電子垃圾等無機垃圾的數量迅速增加。目前農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為食物殘余、廢紙、塑料物品、金屬制品、廢舊家電、建筑垃圾、糞便等。由于我國農村各地區受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水平、燃料結構、生活習慣等的影響,不同地區的生活垃圾成分差別很大。

二、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缺乏

與城市生活垃圾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落后,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公共廁所、垃圾箱等在農村除了在個別集中居住的地方外幾乎很少見,即便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提供了垃圾箱或建設了公共廁所,但由于數量較少,質量較差,建造或投放地點相距較遠,使用不便利,也沒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現有已經建立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看,主要以村內部的簡單治理為主,一般由村保潔員拖到簡易垃圾場進行堆放,有的通過轉運到縣設立的垃圾填埋場。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小城鎮規模迅速擴大,這種簡單的垃圾處理機制的已不能適應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部分小城鎮和農村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周圍的環境中,造成了嚴重的“臟亂差”現象。

2.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資金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農村地區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較少。近年來我國政府在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多,使多年來的“零投入”的現狀有所改觀:我國環保部門從 2008 年開始實施“以獎促治”政策,設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5 億元)治理農村環境,但仍不到當年同級財政環保投入(430 億元)的 1.5%。目前我國約有 60 萬個行政村,每個村治理需要 100 萬元,按中央和地方各投資 50%測算,中央財政就需要投放3000億元。到 2015 年,通過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投入,全國僅完成6萬個建制村(只占全國總數的10%)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對我國整個農村污染工作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3.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落后

當前我國農村生活垃圾在處理方式方法和技術手段上還比較落后,形式上以填埋、堆放和焚燒模式為主,其中填埋、堆放占90%以上。在填埋或焚燒處理中,真正符合國家標準、設計規范的垃圾填埋場、焚燒處理廠更少,全國27%垃圾填埋場沒有防滲漏措施,39%無任何滲濾液收集處理設施;而相對先進的焚燒發電技術,因投資大、成本高、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等需依賴進口,應用范圍有限,在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先進技術、方法等方面也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4.農民環保意識缺失

由于較低的文化水平、傳統生活習慣及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不夠到位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眾多的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落后,對生活垃圾造成的水體污染、空氣污染、農作物、居住環境等污染造成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處理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村民多數情況下將生活垃圾在自家門口傾倒和堆放,有的甚至在家前屋后、道路、農田、池塘里等隨意拋灑。

5.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不完善

目前我國環境立法主要以城市利益為中心,立法中主要關注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與大中城市的環境利益,很少顧及農民的環境利益。在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的過程中,所依據的法律規范主要是我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各省市制定的地方性的條例、規定及暫行辦法等,但許多規定太過寬泛,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上無法直接應用。各地方制定的專門針對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也是微乎其微。

三、加強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建議

1.強化農村生活垃圾管理基礎設施建設

各級政府要將垃圾收集箱、中轉站、垃圾車、處理場以及環衛隊伍等的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爭取實現村村有完善的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和專職環衛人員,并根據農村當地條件,建立分層次的垃圾基礎設施:在經濟發達地區,結合城市化程度較高的特點,建立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的管理體系,統籌安排城鄉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置設施的布局、用地和規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依據現有行政管轄、當地的地理條件和道路交通條件,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服務分層次的供給體系,由縣級人民政府統一規劃區域內農村垃圾收集和處理設施的布局。一些農村地方由于地理條件造成運輸成本較高,而不可能將所有的農村垃圾統一地運送到同一個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

2.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資金籌集的多元化

資金問題是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污染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需要我國政府通過財政融資、銀行融資等方式,籌集農村垃圾處理所需的資金;而農村也必須通過收費制度的建立、集體資產的運作和向部分經濟組織募集等方式,開拓籌措資金籌集渠道,以解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資金來源問題。

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是最直接的農村生活垃圾管理資金的供給方式,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和分權看,目前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在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轉移支付的力度不夠,中央政府應當逐步增加對地方政府,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政府面向農村提供包括農村垃圾處理在內的基本公共服務。另外,基層政府,包括縣級政府和鄉鎮政府是面向農村的一線政府,承擔著較多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任務,省級政府應當重視對這些基層政府的財政支持。

從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服務的對象看,農村居民應當為其享受的生活垃圾處理等服務支付費用。向農民征收垃圾處理費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支持,但是作為具有明顯公益性質的垃圾處理服務,可在農民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征收一定的費用,對于農村的一些經濟組織,如養殖場等較大的垃圾產生戶,可以征收特別垃圾處理費,用于處理其產生大量的糞便等養殖垃圾。

3.改革垃圾處理技術和設備,實現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

由于部分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需要較高的技術要求,而一般的填埋無法做到短期降解、其有毒的滲濾液體也得不到處理,生活垃圾簡單的焚燒處理又會產生大量的二惡英,這一切都會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革新農村垃圾處理技術,減少垃圾處理后的次生環境問題成為必要,而垃圾分類是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重要基礎,通過垃圾分類制度,不僅能夠重新理順農村垃圾處理的流程和工藝的關系,防止出現二次污染,并且能夠逐步建立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體系。農村垃圾的種類、成分等雖然比較復雜,但是通過對農村垃圾構成的解析,可以制定相應的流程,對農村垃圾進行進一步的分類,根據垃圾的不同種類和形態,制定不同的處理方式。

4.提高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一方面在廣大農村居民中大力推廣和普及環保知識,鄉鎮政府及村委會要定期派出專門人員對農村居民進行環保教育和培訓,通過開展觀看警示教育片、發放通俗易懂的環保宣傳畫、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對當地農村習以為常的錯誤生活習慣進行剖析和批評,通過案例宣傳在受到環境污染侵害時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另一方面,讓農村居民通過各種方式感到環境保護帶來的實惠和便利,如可采取有償回收生活垃圾,制定獎勵政策等,調動農民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的積極性。

5.健全和落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49條規定:“農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具體辦法,由地方性法規規定?!钡囊幎?,各地應加強地方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立法。目前我國的廣東省、遼寧省、安徽省、浙江省等省已經制定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地方性法規,但我國地域廣闊,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農村垃圾處理情況也各不相同,應結合各地方實際情況,以“環境公平”為指導思想,進行地方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國家也可以制定《農村環境保護法》或《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條例》,以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有效控制和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所產生的污染,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魏夢佳,郭遠明,羅宇凡.農村垃圾問題令人憂[J].半月談,2009(1):51-53.

[2]普錦成,袁進,李曉姣,田雄超. 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現狀與治理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4).

[3]楊曙輝,宋天慶,陳懷軍,歐陽作富.中國農村垃圾污染問題試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3).

作者簡介:

史韻, 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江蘇省南京市第九中學。

施曉琳,女,漢族,江蘇海安人,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

猜你喜歡
生活垃圾污染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活垃圾轉運站工藝和設備的選擇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