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

2018-12-27 02:03曾輝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意義生命

曾輝

【摘要】生命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沒有生命,一切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在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從而幫助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本文首先深入闡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的必然性;然后在遵循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的策略。

【關鍵詞】生命 道德與法治 珍愛生命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54-02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新課標的任務、特性以及教學目標等方面都直接涉及到了生命教育。同時,初中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初中生看待自己的生命,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都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問題。再加上初中生身心發展均未成熟,遇到問題的時候盡管有了自己的考量,但畢竟人生閱歷不夠,因此考慮問題還存在片面性。他們的獨立意識與逆反心理是呈同步增強趨勢發展的,往往更加強調自己的感受和對事物的理解,而無法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充分利用道德和法治課程加強對初中生的生命教育至關重要。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的必然性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只有在初中階段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會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下文我們將從人類發展、新課程改革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三個方面來詳細闡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一)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追求

我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累出了大量的關于生命教育方面的經驗,不論是從我國傳統的文化觀念方面來看,還是從現代教育的目標和要求來看,都滲透了很多關于生命教育的知識內容和教學經驗。正如著名的哲學家牟宗三先生所說的,我國的文化從發展至今,生命教育一直是貫穿始終的,與此同時,生命教育也是我國文化教育的重點。同時,馬克思的生命觀也對人類生命的價值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解析,他指出,人類生命的價值觀主要包括:一是人具有創造性,因此可以創造一切生存所需的物質;二是人活著的價值在于對社會、他人的貢獻而不是索取和獲得。另外,馬克思主義中也指明了,在人們實現自我發展的基礎上,要積極的推動人類的全面和諧發展。由此可見,生命教育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追求。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發生急劇變化的階段,是最容易受到新文化、新觀念影響的階段,因此這個時期是對初中生正確教育、引導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國頒布的新的課程標準中也一再強調要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通過一些積極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進而愛惜生命、尊重生命,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目標的教學要求中也明確要求學生要做一個富有責任感的、積極健康、品德高尚的新時代初中生。而這也是對“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切實落實和貫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生命教育是通過進行一些諸如心理健康、道德、法律等內容來實現生命教育的滲透的,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正好與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一致。

(三)初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由于當前家庭和學校對于學生的死亡教育還較為匱乏,因此初中學生對于死亡這個概念沒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認識,因此在內心深處賦予了死亡極濃重的神秘感,而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重,因此極有可能造成威脅生命的嚴重后果。所以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包括相關死亡知識的普及,將會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深度,從而更加自覺地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隨著網絡信息的日益普及,當代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比過去成熟很多,但又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作保障,因此極有可能做出一些與社會道德相違背的事情。而學校這方面的教育體系還不健全,即使有相關課程指導也僅限于一些理論知識,缺乏實際的實踐操作,進而導致初中生產生一系列諸如厭學、逃課、早戀、輕生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初中生的健康良好發展。因此,加強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中生命教育的力度,就成為初中生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的策略

盡管近年來我國大部分的初中學校對生命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如:生命教育不全面、對學生自身價值關注度不夠等問題,這就導致了初中生對生命漠視的現象。因此,我們應從挖掘道德與法治課現有的生命教育內容和適當增加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沒有的生命教育的內容兩方面來拓展和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內容。

(一)拓展和豐富教材生命教育內容

挖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生命教育的內容,并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命教育滲透到實際教學中,從而促使學生在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共同發展。其次,還要不斷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生命教育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挫折教育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論學習還是生活中都難免會產生挫折和痛苦,可只要我們用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它們,并通過自身的調節和努力,總會贏取最后的勝利,實現自我的價值。另外,還要在道德和法治課程中引入死亡教育,普及一些關于故意傷害和致死方面的法律常識,并讓學生認識到死亡無法避免,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在嚴格遵循法律的基礎上,實現個人能力的最大化發展。

(二)改進學校生命教育的方法

初中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生命教育的力度。首先要在校園文化中滲透生命教育。學??梢远ㄆ诮M織和開展一些符合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邀請當地的公安干警們到學校為同學們講解一些法律知識和法治小故事,提升學生們的法律素養,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可貴;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去敬老院為老人打掃衛生、表演節目等,讓學生通過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相處,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進而充分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和熱愛生命。另外學校還要努力的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富有人文關懷的環境。例如在學校的宣傳欄里張貼一些關于生命教育的圖片、文字、名言警句等,普及一些生命教育的法律常識,使學校的每一堵墻壁都開口說話,每一株綠植都充滿了生命教育的生機。

(三)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師生命教育水平

道德與法治教師只有自身擁有正確的生命觀和教育觀,才能正確的去引導學生。首先,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在教學中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的感受和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例如在課堂上,盡量與學生多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注重課堂和諧氛圍的構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還要用一顆誠摯的、熱情的心關心和愛護學生,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無私的愛,做到“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另外,還要在日常教學中使每位同學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并通過積極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進而不斷地自我提升和完善。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生命教育,要從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出發,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使生命教育觸動學生的心靈、產生生命的共鳴。

參考文獻:

[1]潘玉.中學生命教育實踐探究[J].廣西教育.2014(17):56.

[2]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8.

[3]張素玲等.生命教育[M].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7:3.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意義生命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