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能力低下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2018-12-27 02:03譚樂寬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關鍵詞:成因閱讀學困生

譚樂寬

【摘要】閱讀,是語文基本功“讀、說、聽、寫”等能力中特別重要的一項,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能力低下,是小學語文教師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的相關要求,進行了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初探,并著重從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能力低下的成因及對策兩方面進行了分析和實踐嘗試。

【關鍵詞】閱讀 學困生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72-0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蔽倚J且凰青l結合學校。學生家長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家長忙于工作、疏于輔導,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也因此成了學困生。作為一線教師,應如何讓這類閱讀能力低下的學生愛上閱讀,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呢?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結合中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本文作出以下分析并從中摸索出一些應對的策略。

一、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往往都是多方面的,經研究發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自身原因是成為學困生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來源包括:一是學習方法的欠缺。由于基礎薄弱,學習方法運用不當,因此識字能力差,導致對文字閱讀效率降低甚至厭惡閱讀。二是性格自卑。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不當的行為,從而受到來自其他學生的異樣目光,導致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三是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別、年齡、體能、興趣、態度、觀念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個體差異,影響著他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二)家庭背景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成長中都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他們普遍覺得把教材學好才是最棒的,看課外書就是在浪費學習的時間,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任何的幫助,而且會耽誤學習。閱讀活動的開展并沒有得到家長們的支持和配合。家長們這些片面的做法,嚴重地制約著孩子們閱讀和理解能力的發展。他們不但沒有盡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反而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扼殺在搖籃中。

(三)不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

以大班教學為主要形式的學校教育,對于部分學困生來說并不是最合理有效的教與學的方式。由于學困生的成因具有多樣性,所以單一的教學模式未能滿足每個學困生的學習需求,更有部分學困生對于這種教學模式是存在排斥心理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收效甚微。

二、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學生的“好”與“差”只是相對而言,是可以轉化的。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誘發閱讀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如何開啟閱讀動機這把鑰匙呢?對于中年段的學困生來說,圖文并茂的寓言和童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此類書籍可以借助字詞句和圖畫能夠降低理解的難度。學困生在閱讀中嘗到了甜頭自然就有了閱讀的興趣。而老師每天一個小激勵,三天一次由衷的肯定就會不斷地刺激孩子自發性閱讀,促進良性循環。

(二)因材施教,探索多元閱讀方法

單一的閱讀形式讓學困生感覺枯燥乏味,結合語文教學特點,可以多種形式展開學習。

1.小組合作性交流學習。通過小組交流形式促進學困生對文字材料的理解,提高學困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2.結合教學實際,多管齊下,弱化學生個體差異。如組織學生進行文學知識競賽,考查學生成語、典故、名句、歇后語等方面的積累;舉辦演講比賽,好書推薦卡、創意閱讀卡評比等活動,全面鋪開閱讀活動。

3.搭建師生交流平臺,及時反饋,合理調整教學策略。如每節課前讓學生進行三分鐘的閱讀心得分享,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并談談自己在閱讀時的感受和收獲。通過剖析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閱讀方式的指引。

(三)加強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后備力量,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強大的支援作用。教師要利用好家長會、微信群、校訊通等聯系平臺,宣傳課外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改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看法,引起家長對課外閱讀的關注,動員家長積極配合學校閱讀教學工作,共同促進閱讀活動順利開展。為了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找到樂趣。教師可布置一些閱讀的作業,讓學生與家長在閱讀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并樂于在班級中分享。

(四)合理的評價機制

學困生往往對自己缺乏信心,存在極強的自卑感。他們表面上對所有事都滿不在乎,實際上內心是非常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不當的評價,會導致他們“破罐子破摔”;而恰當的評價,能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

因此,在評價管理上:一是要注重過程性評價,樹立學困生的自信心。評價一個學生的好與差,不能只看重結果,更應看重其學習的過程。二是評價主體要多元化。除了教師的評價外,同學之間的互評、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更能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這對激發學困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三是評價的標準多樣化,尊重個性發展。如同樣是課外朗讀,學困生只要能把課文讀準確,即可獲得教師的肯定與表揚;同樣是講故事,學困生只要能把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講清楚即可。這樣,對學困生閱讀的信心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上述措施是我校中年段所有語文老師在《培養小學中年級學困生閱讀習慣的策略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使我們在提高學困生閱讀能力方面初見成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鄧文珊.小學語文學困生現狀調查以及轉化策略研究[D].碩士論文.廣州大學.2016.

猜你喜歡
成因閱讀學困生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酒”類語符兩個修辭場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