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異性教學,使小學音樂課堂更美麗

2018-12-27 02:03徐騰欣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關鍵詞:差異性教學優化課堂差異性

徐騰欣

【摘要】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中小學生的音樂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掌握一項音樂技能越來越成為學生普遍而基本的素質。但音樂課程所面對的學生音樂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成為了困擾廣大音樂教師教學的難題。怎樣提高教學質量,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收獲與滿足,是當下音樂老師面對的重要話題。本文以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為分析對象,并根據音樂本身差異教學與其他科目差異融合進行了介紹,最后討論音樂差異教學中的分組策略和評價原則,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關鍵詞】差異性 小學音樂 優化課堂 差異性教學 內容分層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185-02

音樂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也是教育專業所設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可以達到較好的音樂教育作用,要得到高度的重視研究差異,設計提問中發展認知能力。在教學中,既要使學生獲得充分的音樂審美體驗,享受音樂帶來的歡愉,又要提高學生音樂欣賞和表現能力,使其養成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的能力。這要求音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關注學生情感,關注學生的差異,使用差異性教學機制,使師生,生生之間能夠進行交流與合作,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心境下,自主地浸入音樂,充分享受音樂。

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煩惱于學生音樂基礎的差異,有的學生從小受到音樂的熏陶培養,學習樂器,舞蹈,經常唱歌,在越高,音樂感知上表現得非???,反之更多的學生沒受過音樂的培養,甚至一些常見的歌曲都唱不下來,樂感上很差,這使得一節音樂課堂的效率大打折扣,為了更好的優化音樂課堂,在一些實際教學,課堂領域,音樂教師可以使用差異性教學的機制來優化課堂效果。

一、關注差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由于每位學生在音樂基礎的很大差異,在教學中,音樂教師首先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第一步是能敏感地觀察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對每個班的學生情況,能夠有一個清晰地了解,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分層。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差異性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音樂,這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完成任務的過程,差異性教學滿足了教學中對差異學生的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個性發展的需要,它要比教師想用自身傾心地表演吸引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欣賞高年級的《花之圓舞曲》一課,教師安排了以下三項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

1.面對全體學生進行管弦樂團的認知:認識一些主要樂器,針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提出能夠聽出哪些主要的演奏樂器,教師播放樂曲,要求學生仔細聽,說說在樂曲中有哪些什么?在這一活動中,最普通的學生能將剛學到的知識用于聽辨樂器。

2.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聽到的音樂形象。這個問題的提出,面對處于中等音樂感知能力的學生,如語言表達,肢體表達,表示出聽到的不同音樂形象或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3.模仿大提琴,圓號的演奏方式,邊模擬演奏,邊體會音樂形象,想象音樂形象在歡樂的舞蹈。此項目標,教師以共同學習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一起來完成。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來切身體驗。這時,一些基礎好的學生會引領,帶動其他學生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當然,在想象和表現過程中,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能盡他們的心意表現的特別好,肯定會有表現得不太好的,這時,要耐心、鼓勵、還要指導,因為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的起點是不一樣的,差異是正常的。在平常的教學中進行引導和輔導,讓學生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無論在欣賞教學,或在歌唱教學,綜合音樂活動中,學生的差異性是一直存在的,差異也是共存的,教師要把握各個層面學生的需求進行精心準備教案,提問方式,活動內容,使音樂課堂既有豐富多彩的內容,活動,也使不同層面的學生得到音樂的享受與知識的學習。

二、在差異中尋求共性,改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學手段主要有:練習法、欣賞法、演示法,講授法、談話法等,這些方法在長期的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在世界范圍內使用。在新時期的音樂教師,是不可能完全放棄原有的教學方法,去創新一套教學方法。每個學生有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有差異,不同課程之間有差異,而音樂教師需要做的是要改善這些教學方法,用這些教學方法來引起有差異的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學生差異,課程差異中尋求共性——美的表達,自我的提高,對音樂的熱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長期活動中,共同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培養良好的美育。

當代的音樂課堂,是網絡教學,課程整合,知識整合的課堂。例如:注意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文學、影視等信息的整合,這對學生差異的進行自主學習,對提高興趣,開闊視野,提升綜合素質等都很有幫助。

1.美術與音樂整合中的運用。五年級蘇少版歌曲《蟲兒飛》,音樂時間比較短,歌曲學生很熟,學生注意力較難集中。在教學中,讓學生欣賞螢火蟲的照片,繪畫,并讓學生邊聽音樂并把自己想到的心中的螢火蟲,畫在紙上的話,情況就大相經庭,學生興趣盎然,他們的作品都有自己差異的個性,這也是藝術的一種體現。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學習活動中最大的樂趣。學生有了這種幸福感的滿足,對今后新知識的學習會更加有動力,也會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傳授給學生基本的知識及技巧,引導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對孩子們認為的事物及世界,要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

2.舞蹈在音樂課中的運用?!靶墒且魳返撵`魂,節奏是音樂的肉血”,音樂的節奏又是舞蹈這門藝術的生命,舞蹈與音樂的有機結合,產生了可視、可聽的藝術作品。如欣賞五年級下冊《京調》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知京劇,京調,教師把課堂移到多媒體教室,通過網絡欣賞演奏《京調》,并讓學生只管感受京劇人物的服侍,臉譜,欣賞一些京劇片段,并且讓學生一起來參與:模仿自己喜歡的京劇人物動作,這一系列的音樂活動,改變了以往欣賞課中單一欣賞音樂的模式,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更直接,更深刻了,對國粹京劇有了更深的認識。

3.戲劇、電影、電視等同類藝術在音樂課中的應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戲劇、電影、電視藝術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這些視頻資料巧妙地運用于課堂教學,對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在學習完教學內容后,對于低年級可以欣賞一下網絡中優秀的兒童歌曲演唱,兒童舞蹈演出節目,對于高年級學生,可以欣賞電視,電影中的美妙配樂,讓學生感知音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4.音樂元素與小學其他課程的結合:在小學的各門課程中,音樂可以同語文進行溝通(包括詩詞、戲劇等),如歌詞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曲家的意圖,體會歌曲的情緒;音樂中的音值、節奏等可以同數學課程中的數量關系進行結合,進行節奏活動,體驗有趣的節奏;音樂的節奏感、旋律美可以同體育課的廣播操、韻律操相結合,邊唱邊律動就是很好的結合;音樂中相應的地方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知識、地理知識、環境知識、風土人情知識等可以與人文,自然科學課程進行結合等等,在介紹中國少數民族,國外的民間音樂,著名音樂家作品時,需要結合其他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滲透。這些課程類的共性,都使得音樂教學同這些非藝術類課程,有差異的課程之間的聯系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三、重視差異教學過程,形成良好氛圍,自主學習

1.重視差異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松、愉快的氛圍,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F在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感比較強,教師需要融入學生之中,在課堂中大多數時間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近距離的與學生對話,和學生一起參與音樂活動,縮短與學生的距離。這一點無論在低年級,高段年級都是沒有差異的。在教學中,教師是引導的作用,也是一節課的精心策劃者,更是對于每一天來上課的學生來說,是有一種新鮮感的。對于教學主體的學生,教師需要不斷給孩子新的內容,有提前預備好的課堂活動內容,讓他們有新的發展。與學生形成友好的信任,依托關系,那學生就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聆聽教師的教誨,更早的自主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起步越早,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越好。

引領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多聽、用心去聆聽,讓音樂去感染他們。很多時候,音樂自身的情感、音樂自身的氛圍讓學生沉浸在音樂的海洋里,這個最佳的體驗。

其次,要重視節奏教學,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節拍,親身去體驗節拍的強與弱,并可以自然隨節拍表現出來,這一點很重要,會直接影響后來的歌曲表現。

2.重視差異的教學過程,不過分追求課堂結果。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的,離開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發展音樂的想象力、創造力都是一句空話。教師憑借各種音樂手段,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設置一些難度差異的學習任務或設置一些可供學生創造的學習材料,培養不同差異,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得到滿足。

3.發揮學生的特長,揚長避短。在差異教學中我們也經常提到這一問題。如班級的多名男生,他們當中很多人嗓音條件一般,是自己都認為沒有音樂天賦的人,但是他們有著很好的力度,體力,節奏感還不錯,良好的身體素質,充足的學習熱情,他們的才能在學校鼓號隊得到了發揮;有些女生,生性膽小,嗓子小,聲音輕,但是舞蹈跳的非常棒,在教學中,有舞蹈的環節,經常請他們來帶領,推薦這些學生參加舞蹈團。

因此,在音樂差異教學中,提倡差異指導,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不同方面的指導,讓這些學生在自己有特長的音樂方面得以發展。相信這些學生會表現得更好,才能會更突出,他的自信會更強,自主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四、音樂差異教學中評價原則

尊重學生差異,用不同的評價標準。由于學生存在很大差異,在一部分學生身上,音樂并不是他們的長項,教師如果光站在音樂的角度,以固定的標準來評價整班學生,評價的結果必將是不全面和公正的。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根據學生各自特點和原有的音樂基礎,設立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我評價標準,比如在江西民歌《斑鳩調》時,對平時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學生能正確感受歌曲情緒,初步演唱就是一大進步。而對于音樂有特長的學生,則不僅要感受歌曲的情緒,還要從速度、節拍、歌曲所表達的內心情感等方面來表現作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習音樂的信心。

通過表演,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在不同智能領域有特長的學生在音樂課上充分展示自己,并獲得同樣的高的評價。差異性評價,讓學生活動的同時還要反思著自己的活動是否有效。學生的唱游活動離不開有效的評價,有效的差異性評價更能促使學生進行反思,進而把活動引向深入。

總之,音樂教育在學生的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者要努力研討學生音樂教育的進程效果,不斷考查和調整音樂差異教學中的策略,在音樂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從學生出發,尊重個體差異,積極地、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學生的聲音,帶著熱情,冷靜而又充滿智慧的內心去捕捉,發現、珍視每棵帶有差異個性的小苗,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盡情地展現自我、展示才華,讓孩子在音樂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美)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2]董麗.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多元文化理念.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

[3]譚桂琴.在音樂學習中學習舞蹈.中國音樂教育,2006

猜你喜歡
差異性教學優化課堂差異性
淺談如何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
初中英語差異教學可行性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