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洛陽鏟

2018-12-27 01:22白頭翁
特別文摘 2018年12期
關鍵詞:定論墓道古墓

白頭翁

洛陽鏟名聲似乎不太好,但名氣卻又十分大。中國古墓自明朝以后被盜者,幾乎案案不離洛陽鏟。但也因為有了洛陽鏟,多少國寶重器被翻騰到大千世界上,成為舉世矚目的珍寶。洛陽鏟,功滿天下,謗亦滿天下。

洛陽鏟到底是誰發明的?至今尚無定論。但有定論的是洛陽鏟是集中國能工巧匠之大智慧、大工藝于一小小不足一公斤重的淬了火的鐵片之上,經千年實踐,無往不勝,越千年竟無棄無改;時至今日,中國的考古隊都離不開洛陽鏟;非鏟不行,非鏟不動,動則出鏟,鏟為先行。洛陽鏟,堪稱“天下第一鏟”。

洛陽鏟是不是河南洛陽人李鴨子發明的?此未有定論,但洛陽鏟的確是在河南洛陽發明的似已有定論。是洛陽北邙山的大批古墓群催生了洛陽鏟。

洛陽鏟的關鍵是鏟頭,用一塊像八開書本大小的淬過火的鋼片彎成300°的圓弧形,其技術要求高在淬火的程度,全在經驗,全在拿捏,其鋼片既不能太軟,也不能太脆,更不能太厚,大約應像炊事刀具的刀背;而開刃處要求既不能不鋒,遇硬而入;又不能太薄,遇硬而卷;最難的要求是軟硬有度,遇上磚、石、金屬等,要不卷。洛陽鏟的另一個技術關鍵是戳下土去,能提出土來,提出的土不散不亂。能提出土來的彎鏟技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鏟卷不能太大,卷圈不能太硬;要直接把土提上來,鏟卷又不能太小,卷圈還不能太軟。既不能插不下去,又不能提不出土樣來。

當考古隊初步確定這一片為考察區時,一般沿確定的考察區邊緣雇民工一字擺開,大約3米一位,每人一把洛陽鏟,在考古隊員的帶領下,每3米往下打一鏟,深淺度是根據考察地形而定,打到1.5~2米深時,左右旋轉洛陽鏟,提取出土樣?,F場民工排成一列橫隊,雙手攥住洛陽鏟,一鏟一鏟往下打,行話謂之探孔,根據取出的土樣判斷古墓何在?

土樣有學問,查看洛陽鏟探取出的土樣,要一看土色,二看土質,三看土的軟硬,四看是熟土生土;還要看有無三色土、夯實土、石灰土;細查有沒有灰土層、白膏泥、青膏泥。俗語中的一葉知秋,一土知情,盜墓的“老賊”能在漆黑的夜里不用眼睛看土樣,就能“瞎老太太相姑爺”一相一個準。完全靠經驗、靠感覺、靠手摸、靠指搓、靠鼻子聞。一孔能知地下,甚至能知地下若干年,真乃神乎其神。

即使是臨山鑿墓,也需要進墓的墓道。這種回填土的墓道依然躲不過洛陽鏟的“穿地鏡”。順著墓道直趨墓門,盜墓賊有方略?,F在搶救發掘的一些戰國古墓,不但依靠洛陽鏟找到其準確的方位,而且因為洛陽鏟探取到的青膏泥得出地下主墓室的方位。老百姓叫得準:“穿地鏡?!?/p>

盜墓有句行話: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盜墓老賊能用洛陽鏟穿地而判斷此古墓是干墓還是濕墓?不咋舌都不行。

西安的唐代宮墻,就是依靠洛陽鏟一步步探出其走向,一步步查明其高低,一步步找見唐時的宮殿、城樓、關隘、馳道。

明末清初,洛陽有十數家打造洛陽鏟的鋪子,幾乎家家都掛著李鴨子的招牌,都敬著李鴨子的神靈。似乎可以確認李鴨子的確為盜墓賊,但其所盜何墓?為何隱名埋姓?無一筆一畫記載,但洛陽鏟謗滿天下,譽滿天下已成定局。

(摘自“閑話煙雨”微信公眾號 圖/游飛揚)

猜你喜歡
定論墓道古墓
2020
馬王堆下有古墓
古墓背后的故事
古墓里的蛛絲馬跡改寫歷史
模糊生死界線:東漢墓內祭奠活動的考古學觀察
中國北方地區墓道發展與墓葬建設關系研究——以高等級墓葬為例
古墓門上的“擁篲捧盾圖”初探
粒子輸運方程的確定論計算方法
智慧兔
沒有定論的新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