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道

  • 安徽淮北鄧山墓地
    保存較完好,均由墓道和洞室組成,結構多樣,一種帶斜坡式墓道,洞室內有磚砌結構或石質結構;另一種為豎井式墓道與土洞室并列,有編織物或石板封門,部分墓道也作墓室使用,這種結構又可分為洞室在墓道兩側的和洞室在墓道一端的。豎穴土坑墓數量最多,共45 座,保存狀況一般。墓葬結構多樣,或疑似有陪葬坑,或有起吊棺木裝置,或有生土二層臺,或帶有壁龕,或帶有石塊壘砌的耳室,也有以組合形式出現。葬具多為木棺(?。?,也有使用石棺(?。┑?,木棺(?。┐蠖鄡H余灰燼。埋葬方式既有異穴

    大眾考古 2023年6期2023-10-17

  • 江蘇徐州銅山區“桓魋石室”調查簡報
    2.35 米。由墓道、甬道前段、南北前側室、甬道后段、南北后側室和后室組成(圖二、圖三)。圖二// “桓魋石室”墓外現狀平面、正視圖圖三// “桓魋石室”現狀平、剖面圖(一)墓道墓道在半山坡上露天開鑿,水平投影呈長方形,長18.8、寬4.65 米,外口前端被現代建筑(洞山小學校)疊壓。分前后兩段,之間有0.88 米的上下高差。前段為斜坡墓道,西高東低,坡度13°,殘長11.3 米;后段為平底墓道,底面近長方形,長7.5米,后壁高度超過8.91 米。南北東三

    東南文化 2023年4期2023-09-08

  • 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三段地漢代墓地發掘簡報
    形,部分墓室在與墓道連接處向內收縮成方形門坎、門框或門柱,形成墓門,僅M17墓門口發現塌下封門石,其余墓葬墓門封堵情況不明。從墓門兩側拓寬或平行向里挖成長方形墓室,墓室頂部挖成平頂、圓弧頂或兩面坡式屋頂,個別墓室正中留有矮隔墻,有的墓室底部略高出墓門15 厘米形成二層臺,大多數墓室挖掘較規整,鐵鎬工具痕跡明顯。各墓距離一般在5~10 米之間。墓向多為東西向。墓道為斜坡狀和斜坡臺階狀,直壁或口部略大于底部,大部分可見工具痕跡,墓道內填土未經夯實,也未發現任何

    草原文物 2023年1期2023-08-19

  • 山西朔州后寨秦漢墓葬發掘簡報
    。墓室開鑿于豎井墓道長邊一側,墓室長度略短于墓道長邊的長度。1.墓葬形制南北向,方向5°。由墓道和墓室組成。墓道位于墓室西側,豎井式,平面呈長方形,口底同大,直壁,墓道口長2.4、寬0.96 米,距現地表深0.4米,墓道底距現地表深5.2 米。墓室位于墓道東側,平面為長方形,弧形頂,四壁整齊,平底。墓室口高1.2、長2.2 米,距現地表深4 米,墓室底長2.2、寬1.12 米,距現地表深5.2 米。葬具為單棺。木棺位于墓室中部偏東北,已朽,平面呈長方形。木

    文物季刊 2023年1期2023-04-06

  • 陜西洛川月家莊秦墓發掘簡報
    、殘高0.3米。墓道填黃褐色花土,土質較硬。未發現葬具。墓主為男性,人骨保存較差,為仰身屈肢,頭西面北,右手放于腹部,左手放于盆骨北側,腿骨屈于北側(圖四)。圖四 M215平、剖面圖(2)隨葬品 2件。均為陶器,放置于壁龕內(圖五)。圖五 M215出土器物組合陶鬲 1件。標本M215:1,夾細砂深灰陶。直沿,方唇,直領,微鼓肩,聯襠,襠低至接近地面,矮足跟。肩部施縱向細繩紋,下腹部、襠及足跟施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3、高11.8厘米(圖六,1)。陶

    考古與文物 2023年1期2023-03-25

  • “消失”的影作木構門庭 ——遼墓壁畫的繼承與發展
    位置,最終擴展到墓道的壁面,如708年韋泂墓。唐墓中的影作木構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化的過程,如早期比較簡單的叉手到后期演變為繁縟的裝飾。為何在唐墓中流行繪制影作木構建筑?其功用是什么呢?宿白先生認為唐墓中影作木構的出現和廊柱間描繪的男女侍相配合,目的是使墓內宅院化。尤其是當影作的仿木結構出現在過洞、畫了平棊的甬道頂部,就進一步把這部分裝飾成宅院的過廳。齊東方、張靜認為影作木結構建筑是中古墓葬壁畫中的重要表現對象,是這一階段較普遍的現象,可以將壁畫分隔成相對獨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10-15

  • 安徽長豐埠里宋代家族墓
    排列。M1 系帶墓道的八邊形單室磚墓,平面呈“凸”字形。墓葬通長14.2 米,寬5.52—5.82 米,由墓道、墓門、甬道和墓室4部分組成。墓室內設棺床,置三棺,保存完整。M1 出土器物共51 件(套),分漆木器、金銀器、陶器、瓷器和銅器5 類,包括鑲銀釦六曲葵口漆碗、鑲銀釦十六曲花瓣形漆盒等。M12 形制與M1 相似,為帶墓道的八邊形單室磚墓,通長12.1 米,寬8.7 米。M12 早年被盜,頂部不存,共出土器物23 件(套),包括漆木器、金銀器、陶器、

    大眾考古 2022年4期2022-09-22

  • 山西侯馬虒祁北魏墓發掘簡報
    形制該墓為長斜坡墓道梯形土洞墓。由墓道、過洞、天井、墓門、墓室組成(圖三)。墓向137°。墓口距地表0.9米,通長20.55米。圖三 M1006平、剖面圖墓道 為斜坡式,平面為長方形,底略大于口??陂L16.44、寬0.81、坡長17.5米。過洞 位于墓道北部,掏土而成,拱頂,長3.79、寬0.82、高1.23~1.55米。天井 經過洞為天井,天井為豎井式,長3.96、寬0.82米,底面為斜坡式,墓道南部較天井略偏東0.42米。墓門 因大面積坍塌,墓門的形狀

    文物季刊 2022年3期2022-09-19

  • 山東滕州蓮青山明藩王陵考古記
    于墓壙北部。在西墓道上方建有一祭壇。祭壇四周用青灰色大磚壘砌成兩層圍邊,中間用青灰色磚鋪地。祭壇中心放置一石香爐,上部已殘,底部呈正方形,塔式底座兩層,可能當時舉行過祭祀。蓮青山明藩王陵地理位置祭壇祭祀臺平剖面圖① 東、西墓道剖面圖② 西墓道及墓室剖面圖③ 東墓道及墓室剖面墓室前有東、西兩條并列墓道,中間間隔1 米的巖石層隔梁。西墓道居中,比東墓道短,長9.3 米,寬2.4 米,利用原山巖石鑿成臺階式,上下共有19 個臺階,臺階起始處正好壓在墓道開口處,臺

    大眾考古 2022年2期2022-07-07

  • 內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區漢代洞室墓初探
    地面向下挖出一條墓道,在墓道底端一側再掏挖一窯洞式的橫穴來放置棺槨等葬具的墓葬形制。它是我國古代墓葬中的重要類型,最初盛行于西北地區,戰國時期傳播至秦,隨著秦國勢力的擴張傳播到中原等地,兩漢時期,成為中原地區最主要的墓葬類型。就內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區①行政區劃同于內蒙古中南部,包括陰山山脈以南的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以及整個鄂爾多斯市。具體見曹建恩發表于《草原文物》2019年第1期的《內蒙古考古工作的核心內容》。而言,目前已公布材料的漢代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2年3期2022-04-23

  • 鄭州高新區綠梅街唐墓發掘簡報
    于②層下,為豎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平面為“日”字形。(圖2)圖2 M11平、剖面圖墓道,位于墓室北部,豎穴土坑式,直壁,平底,平面為長方形,長1.4米,寬0.6米,深1.5米。墓道內為灰褐色填土,土質較干,并含有大量的料礓石顆粒。墓室,位于墓道南部,高于墓道底部約10厘米,土洞式,直壁,平底,弧形頂,南部略窄,平面為梯形,長 1.6米,北寬 0.6米,南寬 0.4米,高 0.5米。墓室西壁北端有一個小龕,面闊0.2米,進深0.2米,內疊放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1年10期2022-01-09

  •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巴音溫都爾漢代墓葬發掘簡報
    巖上,無封土堆,墓道均為長方形斜坡墓道或臺階式墓道,墓室分洞式和豎穴兩種。5座墓葬均遭早期盜擾。M1 位于發掘區西北部,東鄰M2,為洞室墓,方向205°。由墓道、墓門和墓室組成。墓道平面呈長方形,位于墓室南端,長6、寬0.9~1、深0.7-1.94米。底為斜坡帶臺階狀,高10~20厘米。墓道底長6.40米。墓門位于墓道北側,寬1、殘高1.10~1.16米。底有凹槽,深10、寬20厘米。墓室位于墓門北側,平面呈長方形,長2.4、寬1.06~1.10、高1.0

    草原文物 2021年1期2021-10-13

  • 清皇陵大量被盜 明皇陵為何安然無恙
    位于中軸線上,但墓道卻是蛇形的,墓道口可能出現在圓形寶城墻的任意一個方向。這樣一來,除非極其幸運,否則理論上只有挖出一條環繞寶城的環形探溝才能找到墓道口。這個工作量對民間散盜來說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即便是機械化部隊也需要大量時日。反觀清陵就耿直得令人瞠目,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包括墓道在內,所有建筑都在中軸線。這里有一部分原因是承襲關外三陵的祖制,那時候窮,沒那么多講究。其三,明陵由于歷史原因,被歷屆當權者保護。由于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一統的漢人王朝,所以明陵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4期2021-09-13

  • 博愛縣陳莊村古墓群發掘簡報
    方向172°,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位于甬道南端,斜坡式,長0.9 米,寬0.85 米,墓道內有一磚砌照壁,北距甬道0.5 米,照壁僅為三層順磚立壘,距地表1.1 米。甬道長0.34米、寬0.84米、殘高0.96米,位于墓室前壁,與西壁相連。封門磚呈“人”字形壘砌。墓室位于甬道北,長方形,分前、后兩室。南北通長5.4 米,東西寬2.7 米。其中前室近方形,南北長2.6 米,寬2.5 米,四壁殘高0.14~0.97 米,地面磚塊鋪漫。墓門置于南壁

    魅力中國 2021年26期2021-09-10

  • 新疆鄯善縣楊家溝墓地發掘簡報
    道洞室墓,墓室由墓道、門柱、雙耳室、泥俑、二層臺、尸床組成。發掘過程中發現墓葬有盜擾及后期借用跡象,主要反映于墓葬原始封門上壁有盜洞及封門最外壁為近現代土坯封堵,可能為晚期埋葬人后封堵。2020年7月為配合當地道路建設,清理墓葬8座。其中M2-M8均為斜坡道洞室墓,M9僅開挖了墓道,墓室沒有開挖。此次發掘墓葬較2018年發掘的M1,墓道較短、墓室面積小,僅M8墓室面積墓葬形制結構與M1接近(圖二)。圖二 楊家溝墓地墓葬分布圖三、墓葬形制楊家溝墓地發掘墓葬共

    吐魯番學研究 2021年1期2021-09-04

  • 新絳縣侯莊村唐墓發掘簡報
    呈“刀把形”,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圖四)。墓道方向135°。圖一 墓葬位置示意圖 圖二 墓葬分布圖圖三 墓葬航拍圖圖四 M1 平、剖面圖墓道 形狀呈長方形,口長580、寬54~60、最深處336 厘米。底部長580、寬90 厘米。墓道壁面為斜壁,口小底大,制作粗糙。墓道底部為臺階與不規則斜坡組成,臺階共3 階。墓門 高100、寬60 厘米。封門用土坯磚封口,磚長30、寬60、高100 厘米。封門層數共6 層,封門底部為墊土,高約10 厘米。甬道 平面呈

    文物季刊 2021年1期2021-03-23

  • 漢陽陵東區陪葬墓M3之外藏坑考古發掘簡報
    室、封土、甬道、墓道、外藏坑組成。墓室在西,地面上原有封土,已被平整殆盡。墓室呈長方形豎井土壙式,上口長7.3、寬4.9 米。墓道上口平面原為梯形,斜坡道,東窄西寬,墓道的南、北、西三面壁面略內收。因2 座外藏坑修建其內,墓道經過后期加工,上口平面現為南北兩邊對稱的三處曲齒狀的梯形,上口長33.6 ~33.8、寬1.3 ~5.9米,墓道由東端開口處起坡至西端,西端距地表深9.5 米(圖二)。墓室與墓道之間由長3.2米的甬道相連。甬道和墓室部分均未發掘。二、

    考古與文物 2021年1期2021-03-19

  • 2010 年新鄭市郭店鎮工業園區墓葬發掘簡報
    好。M2 為階梯墓道磚室墓,平面形狀呈“甲”字形,由墓道、墓門、墓室等組成。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階梯式, 開口平面呈長方形, 開口長2.92 米、寬0.46 米,墓道底部距開口深2.50 米。臺階臺面寬0.44 米、高0.40 米左右。 墓道填土是由黃沙土及褐色黏土混雜而成的五花土, 土質松軟,無包含物。 墓門位于墓道北端,為券門,墓門磚錯縫平鋪。 墓室平面呈長方形,頂部為穹隆頂,長2.36 米,寬2.10 米。 墓室底部長2.36米、寬2.60 米,距開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0年11期2021-01-14

  • 寧夏地區東周時期葬俗研究
    座被盜掘),豎井墓道洞室墓有7座,斜坡墓道洞室墓1座,皆無葬具,也未發現有使用葬具的痕跡。墓葬方向均為東西向,平面形狀多為呈凸字形的豎井墓道洞室墓。在清理的8座墓葬當中,有殉坑的墓葬只發現1座。從墓道形制來看,豎井墓道的6座墓葬中,僅1座為刀把形豎井墓。多數墓葬無二層臺。葬式全部為仰身直肢葬,頭部略低于腳。王大戶墓地的墓葬形制可分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豎井墓道洞室墓兩類,其中豎井墓道洞室墓又分為標準豎井墓道洞室墓、刀把形豎井墓道洞室墓和帶短豎井墓道的洞室墓(洞

    炎黃地理 2020年11期2020-03-08

  • 山西大學東山校區考古勘探簡報
    制為刀形土洞墓,墓道長2.2 米,寬0.9 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南北長 3.1 米,東西寬 1.9 米,深度 2.1 米,墓室底部發現人骨。M4 位于M3 西北15 米處。南北向,形制為刀形土洞墓,墓道南北長4.5 米,東西寬1.1 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南北長4.3 米,東西寬2.3 米,深度3 米,墓室底部發現人骨。3.北朝墓葬編 號 為 M5,M7,M13,M14,M16,M17,M19,M20,M22,M23 的 10 座北朝墓葬分布于校區多處位

    文物季刊 2020年1期2020-03-01

  • 古代陵墓墓道研究 ——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研究之四
    研究院)一、古代墓道名稱的演變墓道是墓葬與地面之間的通道的泛稱,先秦文獻中就有“葬昭公于墓道南??鬃又疄樗究芤?,溝而合諸墓”的記載[1]。墓道是古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缺乏嚴格的界定,文獻記載的古代陵墓墓道及相關的部位名稱有所不同。兩漢之前,文獻涉及到墓葬的出入通道時,墓道、羨道的名稱同時并用,不見隧道之稱。墓道同樣也是考古學上常用的詞匯,其形制有斜坡和豎穴狀之分,斜坡墓道又可以分為臺階式和坡面墓道兩種形式。羨道是墓道名稱中最常用的。西漢之前,墓道

    考古與文物 2019年5期2019-12-27

  • 挖不動的武則天墓
    用黑色炸藥炸開了墓道的3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卷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首當其沖的7個山西籍士兵,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還敢再向前,發一聲喊跑了出來。當地人流傳:“因武則天是山西人,最恨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7個山西兵必死無疑?!本瓦@樣,乾陵終于躲過最后一劫。新中國建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農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陜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并于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發掘顯示:乾陵地宮墓道

    金秋 2019年11期2019-09-20

  • 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晚期墓地
    1—M5)均為帶墓道的甲字形墓,墓道有斜坡、臺階兩種。五座大墓形制相同,大小不等,墓室平面均為長方形,槨室平面均為長方形。墓葬由于被盜嚴重,大墓僅M1完整保留,M1出土器物共130余件,主要有銅器、陶器、骨器、玉器,另有少量動物骨骼。出土物分布比較集中,大部分位于槨內棺外東部,墓主人頭部東側。銅器有禮器、兵器、樂器、車馬器及工具等,主要器型有鼎、簋、甗、觚、爵、卣、罍、盤、盉、斝、尊、鐃、鈴、鉞、戈、矛、鏃、斧、刀、弓形器、鑿、錛等;其他出土物有陶罐、骨管

    大眾考古 2019年2期2019-07-05

  • 西安市長安區東祝村西晉墓發掘簡報
    有稠密的蟲孔等,墓道開口于此層下;第③層壚土層,厚0.4~0.7 米,土色呈深紅褐色,土質較硬,呈縱向節理,挖散后呈顆粒狀,內含蝸牛殼、白色腐植質、少量料礓石結核顆粒等,墓道打破該層。該層以下為純凈而致密的黃色生土層。二、M5葬制與遺物(1)M5墓葬形制與葬式葬具M5系長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平面呈“十”字形,坐西向東,方向55°?,F清理墓葬水平全長約25.25 米,墓道開口距現地表深 0.65~0.8 米,墓室底距現地表深約6.25 米,由墓道、封門、甬道

    文物季刊 2019年3期2019-06-12

  • 陜西西安灞橋新筑蘭家村唐代及明清墓葬發掘簡報
    形制M10系斜坡墓道單室土洞墓,平面呈直背“刀”形,方向190°。墓葬水平長約6.72米,墓底距現地表深4.45米,由墓道、封門、甬道和墓室組成(圖三)。墓道:位于墓葬南端,平面近長方形,土壙斜坡式,坡度25度。東、西兩壁基本豎直,口底同寬,壁面稍作修整。墓道開口殘長3.7、寬0.9、斜坡殘長4.0米。封門:土坯封嵌于甬道入口處,僅墓口西側底部殘存數塊,殘高0.6米。甬道:介于墓室與墓道之間,拱頂土洞式,進深0.4、寬0.95、洞高1.3米,直壁高約1.0

    考古與文物 2019年2期2019-05-30

  • 模糊生死界線:東漢墓內祭奠活動的考古學觀察
    漢墓,這些墓葬的墓道呈現出多種結構和形態。筆者與楚小龍先生對這些墓道的結構和功能進行了專門觀察研究,認為有一些結構特殊的墓道可能是漢代墓內祭奠活動的另一種考古學證據[5]。本文將嘗試結合這些考古學證據對漢代的墓內祭奠活動所反映的生死觀進行探討。一、進入墓內祭奠的另一證據中國古代的墓葬形制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特點。在漢代,帶長方形豎穴墓道和洞室的墓葬形制取代了傳統的豎穴土坑墓,成為北方主要的墓葬形制[6]。這類墓葬一般稱為洞室墓。洞室墓主要由長方形(斜坡或者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9年4期2019-05-07

  • 涼城縣古城梁遺址周邊的遼金墓葬
    圓角方形磚室墓,墓道向南,約193°。墓口距離地表約80 厘米。墓道位于墓室西壁正中,距離南、北壁約75 厘米。墓道殘,長度不明??芍獙捈s110 厘米,距離墓室開口約122 厘米。墓室長256、寬252、深274 厘米。墓道與墓室垂直,墓室保存不佳,墓壁四壁均有砌磚,但大多殘缺不全。東、南壁尚可見到砌磚,一至六層不等,北壁東北角殘存,西壁則基本不存,僅在墓道口部殘存砌磚。砌磚與墓壁間存有約0.5 厘米厚的白泥。墓室底部未見鋪砌磚塊,為生土底,較為平整,從墓

    草原文物 2019年2期2019-03-23

  • 致滿城南陵山“漢墓”考古同志
    陪葬坑相當大,從墓道、前室、中室、后室及護廊,可以約略算出一共打出了多少石方?4.這些打出的石方,堆積到哪兒去了?估計,就在附近,不便太遠。5.南陵山東面(即前面)山麓,有一對小園丘,南北對稱,同樣大小,顯然有些人造的痕跡。估計,那些石方主要是堆積到那兒去了。6.有陵必有陵園,利用石方陪補成同等大的園丘,為陵園取得配景,足見設計者的用心。估計園丘上原有一對石闢,毀了。如細心踏查,或許尚有遺址。南陵山頭比較平衍,這可能有些建筑遺址。7.有這同等大的園丘一對,

    郭沫若學刊 2018年4期2019-01-03

  • 四川成都市區發現保存良好漢墓
    道長約0.7米,墓道長約6.5米,其券頂、甬道、墓門及墓道較為完整,但墓門處有一盜洞??脊殴さ噩F場負責人唐彬介紹,M3墓室四壁大面積使用長方形實心花紋磚,以菱形紋為主,有部分聯壁紋。券頂使用楔形花紋磚,紋飾亦為菱形紋。同時,墓室南側擺放有2座陶棺,棺蓋經盜擾已被掀開,人骨不存,棺底散落零星銅錢。墓室西側近門處與北側放置有隨葬品,包括陶罐、陶釜、陶燈座、陶井、陶俑、搖錢樹座及鐵劍、鐵削刀等,陶俑包括人物俑與動物俑,部分陶器與陶俑倒斜甚至破碎。唐彬表示,這批磚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9期2018-12-06

  • 淺析獻陵1號陪葬墓的土方開挖工程
    號陪葬墓為長斜坡墓道,前后雙室磚室墓為大型磚室墓。該墓坐北朝南,地下由墓道、天井、過洞、壁龕、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組成。其中天井共有5個,由南向北分別為1號、2號、3號上下貫通的明天井,4號、5號下底為前甬道頂、前墓室頂的暗天井,各天井底部所對應的過洞依次為1~5號過洞。壁龕位于2號天井底部,分別位于2號過洞的東、西壁?,F根據《唐嗣虢王李邕墓發掘報告》[1]對獻陵1號陪葬墓的具體描述,并參考1號陪葬墓的平面圖、剖面圖[1],用AutoCAD軟件繪制出獻陵1號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7期2018-11-16

  • 殷墟王陵: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
    岡發現1座帶兩個墓道的殷代大墓及2座殷代小墓,并首次發現了殷代殉人遺跡。后岡大墓的發現,對學者們尋找殷王陵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34年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侯家莊西北崗展開大范圍考古發掘,按照地勢分為東、西二區。1934年10月至1935年12月,考古學者們相繼在西區發現帶四條墓道的大墓7座和未建成的大墓1座,在東區發現帶四條墓道的大墓1座和帶兩條墓道的大墓2座。二十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殷墟王陵區的發掘又有新的收獲,加上1934至1935年的工

    農藥登記公告 2018年9期2018-10-22

  • 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發掘簡報*
    一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道,再于墓道一側斷面掏挖洞室安葬死者,墓室長度略大于墓主身高。該類墓葬明顯區別于洞室與墓道呈直線分布的洞室墓,根據偏室位于墓道北側或南側的相對位置差異,又可分為兩型,其中絕大多數偏室位于墓道的北側,占該類墓葬的97%左右。A型 偏室位于墓道北側M114 位于T8938的北部,東鄰M113。開口于第 層下,并打破生土層?,F存墓口距地表約1.1米,方向267°(圖四)。由墓道和偏室兩部分組成,墓道平面近長方形,北側略內弧,四壁豎直,未發現工具

    考古與文物 2018年4期2018-09-22

  • 鄭州航空港區廟后唐墓地發掘簡報
    室墓磚室墓分為無墓道和有墓道兩種。第一,抵債資產的有關定義。我國《銀行抵債資產管理辦法》中對抵債資產有著明確解釋,是指銀行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來行使債權、擔保物權而受償于債務人、擔保人或者第三人實物資產或者財產權利;銀行的債權到期之后,債務人對所欠的債務無法使用貨幣資金進行償還或者債權未到期,但是債務人經營出現嚴重問題或者其他對債務人按時足額使用貨幣資金對債務進行償還造成嚴重影響,或者找債務人清償能力全部喪失時,提供擔保的擔保人也無法使用貨幣資金代替債務人進行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8年9期2018-09-21

  • 固原兩周時期葬俗葬制研究
    余28座都是豎穴墓道土洞墓,豎穴墓道土洞墓中又有1座雙洞室,其余均為單洞室。洞室為長方形,弧頂,底部一般為斜坡狀,里端低,外口高,最大傾角達32。。人骨架皆是頭里腳外,少數骨架全部在洞室內,多數下肢露在洞室外。其中有10座人骨保存較好,人骨朽壞但葬式可辨的有6座,各墓均無葬具,葬式為單人仰身直肢葬,頭向東或北,面向不一致。人骨均頭低足高,無合葬墓。殉牲種類有羊、馬、牛三種,都是以牲畜的頭顱和蹄子代替全牲。羊的數量最多,各個墓都有羊頭,最多可達40具;其次為

    文物天地 2018年7期2018-09-20

  • 一個王朝遠去的背影
    園。東錢湖的南宋墓道石刻群便成了那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南宋時期的京都臨安(今杭州)有著“滿朝朱紫貴,盡是四明(寧波)人”的格局,而當時的鄞縣更有“滿朝文武,半出史門”之說。史氏家族在南宋歷時一個半世紀,獲得了“一門二王,三相四宰,五尚書,七十二進士”的顯赫與榮耀。其中,史浩、史彌遠、鄭清之和史嵩之四個宰相死后以岙為陵,葬于東錢湖四周,由于他們的政治生涯幾乎涵蓋了南宋歷史上最重要的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和理宗五個時代,因此他們的墓道石刻也代表了當時南宋的藝術水

    醒獅國學 2018年6期2018-08-04

  • 內蒙古遼代契丹貴族墓葬門道初步研究
    實生活。墓葬中的墓道、墓門和甬道作為墓葬形制中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同的功能和文化意義。關鍵詞:遼墓;墓道;墓門;甬道中圖分類號:K8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8-0013-04自20世紀初開始契丹墓葬被不斷的發掘和研究,至今已發掘的墓葬近千座。對遼墓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深入研究契丹族歷史,墓葬出土的文字和資料更為我們了解契丹族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習俗提供了實物依據。在已發掘的遼墓中貴族階級墓葬最能體現出遼代昔日的輝煌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8期2018-07-09

  • 尖草坪區東張村金代墓群發掘簡報
    圖二、M1M1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方向185°。斜坡墓道中部略向下凹,平面呈梯形,長190厘米,北寬74、深190厘米,南寬96、深 112厘米;甬道平面呈長方形,長70、寬74厘米;墓室已被嚴重擾亂,磚墻已被拆毀,僅余直徑330厘米的圓形墓壙與長330、寬176、高28厘米的棺床土臺(圖三)。三、M2墓葬結構(圖四)M2為磚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方向170°。圖三 M1平、剖面圖圖四 M2平、剖面圖圖五 M2仿木斗栱圖六 M2出土器物圖墓道

    文物季刊 2018年3期2018-05-29

  • 江蘇邳州煎藥廟西晉墓地M1發掘簡報
    9座,皆南北向,墓道居北,分南北兩排,M1位于南邊一排西側(圖二),現簡報如下。圖一//煎藥廟墓地位置示意圖一、墓葬形制M1為一座由斜坡墓道、雙甬道、盝頂前室、雙券頂后室組成的土坑磚室合葬墓,方向18°(圖三、圖四;彩插一‥1)。墓道中部被H13打破、墓室東南部被J1打破,墓坑打破下層春秋戰國時期文化層。墓坑平面呈圓角長方形,四壁向內斜收。西壁距發掘平面0.54米處有一南北向二層臺,臺面較平。平臺南北長3.72、東西寬0.26、高1.70米。墓坑南北長6.

    東南文化 2018年2期2018-05-03

  • 知止(外一首)
    頭飄然而下登言子墓道墓道長長,依山逐級而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粒石子在歷史的甬道上輕敲時光墓地就有隱隱的回響“南方夫子”的坊額默不作聲文學橋下的池塘,時滿時涸蛙聲沿漢唐宋元明清的夜晚,一路傳來孔子高足,“十哲第九”吳地根系遍及四海言偃的理念,自古浸透東南民間“靈萃句吳”,“文開吳會”風的心事在牌坊間穿梭此時墓道空空。一朵飄云的影子與墓地上的一撮土,遙相呼應

    揚子江 2017年6期2017-12-05

  • 知 止(外一首)
    頭飄然而下登言子墓道墓道長長,依山逐級而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粒石子在歷史的甬道上輕敲時光墓地就有隱隱的回響“南方夫子”的坊額默不作聲文學橋下的池塘,時滿時涸蛙聲沿漢唐宋元明清的夜晚,一路傳來孔子高足,“十哲第九”吳地根系遍及四海言偃的理念,自古浸透東南民間“靈萃句吳”,“文開吳會”風的心事在牌坊間穿梭此時墓道空空。一朵飄云的影子與墓地上的一撮土,遙相呼應

    揚子江詩刊 2017年6期2017-11-14

  • 江蘇邳州蘑菇頂D1發掘與相關問題研究
    墓底有較小方坑,墓道、墓室為多次分塊夯筑,這種墓葬結構與夯筑方式較為獨特、少見。這一發現對于徐州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墓葬研究,特別是古徐國葬制、葬俗具有重要的意義。蘑菇頂 徐國 墓葬 夯筑蘑菇頂D1位于江蘇省邳州市岔河鎮林橋村(東橋頭)南云臺山山頂(圖一)。中心坐標為東經117°55 43 、北緯34°35 24 ,高程102米。D1為一圓形土墩,頂較平,頂部及土墩周圍分布盜洞20余處。頂部南北長18、東西寬16.5米,底部南北長35、東西寬34.5米,殘高1

    東南文化 2017年5期2017-10-14

  • 河南偃師東漢墓
    ,形制均為長斜坡墓道明券磚石混筑多室墓,墓道朝東。M26、M27為三室墓,由墓道、前室、耳室、甬道、橫室、側室、后室組成。M28少一個前室。三座墓葬均鋪設兩重壁磚和頂磚。壁磚下普遍鋪墊一層寬約50厘米、厚度不等的青石條作為基礎。墓葬盜擾嚴重,僅出土少量陶器、鐵器、銅器及玉石器,三座墓葬內均出土了方形穿孔玉片,其中M26見銀縷。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斷三座墓葬的年代屬東漢晚期。結合文獻記載,推測其墓主人極有可能屬于列侯、始封貴人、公主級別的高等級貴族

    大眾考古 2017年2期2017-07-25

  • 東陵風云
    人力和物力,光是墓道工就有好幾百人。這些人都是從各地雇來的能工巧匠。歷代帝王嬪妃的陵墓都藏有大量珍寶,為了防止陵墓給盜墓賊進去,所有參與修陵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清東陵的墓道工自然也想到了這點,于是他們在修筑地宮的時候,私下里悄悄修筑了一條密道,萬一有什么突發事件,他們就可以從密道全身而退??闪钸@些墓道工沒想到的是,他們苦苦修筑的這條“活路”卻成了他們的黃泉路。內務府副總管大人為了時刻監視墓道工的動靜,早已神不知鬼不覺地在他們中間安插了一個“白虎營”的官兵。

    上海故事 2017年4期2017-04-18

  • 江蘇邳州新河煎藥廟西晉墓地
    9座,皆南北向,墓道居北,為帶斜坡墓道的前后室墓。依據墓葬前室形制不同,可分為前室盝頂和前室券頂墓。據后室數量的不同,兩類墓葬又可分為單券頂后室、雙券頂后室及三后室券頂墓。煎藥廟墓地發掘全景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組成。磚室外用石灰包裹,內壁粉有石灰層,前室皆東西向,平面長方形。保存較好,形制結構完整。共出土了金、銀、銅、鐵、海螺、貝、玻璃、碳精、石、漆、瓷等質地隨葬品300余件。徐州地區作為連接魯南、蘇南的中間過渡地帶,煎藥廟西晉墓地的發現彌補

    大眾考古 2017年11期2017-03-13

  • 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的發掘
    們把希望都聚集在墓道的壁畫上,并期盼著盜墓賊能夠留下墓志和隨葬品。在上報山西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得到批準做搶救性發掘后,2013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忻州市文物管理處組成聯合考古隊,還特邀太原市文物考古所文保室參加此次發掘。封土堆墓道揭開大墓的神秘面紗6月的忻州正是考古發掘的好時候,考古隊制定了完善的發掘和保護計劃。擔心在發掘的過程中會損壞壁畫,不論是領隊還是技工、民工,都要求小心翼翼。6月下旬,探方內發現了白灰線,仔細清理平面后,墓道邊線清晰呈現在

    大眾考古 2016年5期2016-12-27

  • 鄭州市區幾座唐墓發掘簡報
    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相連的兩部分組成,上部被建筑基礎破壞嚴重,僅剩近墓底部分??傞L3.7米,殘高0.5米,方向170°。墓道位于墓室南端中部略偏西,平面呈長方形,南端被擾,殘長1.9米,寬1.06米。底部南高北低,呈斜平底,殘深0.5米。墓室在墓道北部,上部被擾毀,僅剩近墓底部分,平面呈近長方形,土洞狀,長2.06米,寬2.48米,深0.4米。墓壁平直規整,墓底為平底,略高于墓道北端底部。于墓室北部見有朽棺痕,清理出骨架3具,腐朽嚴重,骨架上半部多呈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6年10期2016-08-23

  • 墓道葬車的清理方法探索——以長子西南呈M15墓道車輛發掘為例
    □李 斌?墓道葬車的清理方法探索——以長子西南呈M15墓道車輛發掘為例□李斌摘要:自殷墟小屯墓葬發掘至今,考古工作者關于商周時期大型墓葬的發掘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但對于埋藏較為復雜的墓道葬車的發掘經驗相對不足,而且沒有形成較為詳細的發掘規程與方法。我們在對長子縣西南呈M15墓道葬車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總結出了墓道葬車發掘的四個步驟:填土清理、車輛清理、車輛加固、回填,并形成了較為規范的墓道葬車清理發掘方法,希望這些工作對今后墓道葬車的發掘能有所參考。關

    文物季刊 2016年2期2016-04-19

  • 伊金霍洛旗敖包圪臺漢墓發掘簡報
    品多為陶器。根據墓道及墓室形制的不同可分為三型。A型:3座。墓道窄于墓室。墓室為單室。M1 方向30°。墓道殘長6.8、寬0.88米。墓道北端距地表3.2米,在墓口處發現有盜洞,墓室進深長2.2、寬1.6、高1.04米。墓主人位于墓室北部,為男女雙人合葬墓,墓葬受到嚴重盜擾,人骨已擾亂,主要集中分布在墓室后部。葬式不清,葬具不明。隨葬器物大多破碎,僅存有少量隨葬品。出土有陶灶1個,陶罐1件,鉤形鐵器1件(圖三)。M2 方向20°。是所發掘墓葬中規模最大的一

    草原文物 2016年2期2016-03-27

  • 江蘇鎮江大港龍泉村西漢墓地發掘簡報
    :第一類長方形無墓道,屬于此類型的墓有M1—M3、M6、M7、M9、M10;第二類長方形帶墓道,墓道位于墓坑一端,大致呈斜坡狀,屬于此類型的墓有M4、M8、M11。下面就兩類墓分別進行介紹。圖一//龍泉村墓地位置示意圖圖二//龍泉村墓地墓葬分布圖圖三//M7平面圖(一)長方形無墓道的土坑豎穴墓此類型墓葬共有七座,其中M1—M3、M6四座墓葬分別遭到盜掘和破壞,故選取墓葬形制較完整的M7、M9、M10進行介紹。1.M7(1)墓葬形制M7,方向80°。因長期生

    東南文化 2016年5期2016-03-01

  • 將軍山上太夫人
    而挖的坑);找到墓道,這是為營造墓室及上下進出的方便而開設的斜坡;清理掉墓道的填土,下面的工作就是進入墓室了?,F在,我們開始墓葬探索。M14為前后室券頂磚室墓,但由于地貌變化及近期施工取土,當年的封土已經不在。此墓葬頂部距現地表0.5~1.3米,底部距現地表5.7米,方向150°。此墓葬全長14.2米,由墓壙、墓道、前后墓室等部分組成。其中,墓道長6米,前室墓坑長2.9米、寬4.2米,后室墓坑長5.3米、寬3.2米。墓葬主體除券頂外都用青磚錯縫平砌,青磚制

    大自然探索 2015年10期2015-09-10

  • 中國北方地區墓道發展與墓葬建設關系研究——以高等級墓葬為例
    地區高等級墓葬的墓道為研究對象,旨在理清其在墓葬建設中的作用。墓道,又稱羨道、隧道,是連接地面和墓室的通道。墓道形制包括墓道形態、數量、墓道底面及兩側壁面等部分。關于其功能學界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一,出土功能;二,運送墓室內的棺槨和隨葬品;三,生者為死者送葬的功能[1];四,是禮制和等級制度的表現;五,是墓主靈魂出走的通道[2]六,祭祀功能[1]。其本質是便于地面到墓室的過往和運輸,為筑墓人出土方便、上下容易,其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本文根據主流墓道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1-01

  • 山東沂水紀王崮春秋墓
    ,一號墓為帶一條墓道的堅穴木槨墓,由墓室、墓道及附屬的車馬坑組成。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瑪瑙器及一部分骨器、陶器、貝飾、綠松石飾等重要文物。根據器物規格及墓葬形制,該墓應為一代諸侯或其夫人之墓??脊虐l掘表明,該墓葬規模較大,結構特殊,出土遺物規格較高,是山東近年來東周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紀王崮墓葬位于易守難攻而高聳的山崮之上,其最大的特點是墓室與車馬坑共鑿建于一個巖穴之中,這是一種全新的埋葬類型,具有鑿空補白的意義,為春秋時期墓葬考古學研究提供了新的

    大眾考古 2014年5期2014-11-16

  • 海曲王
    點頭,然后走出了墓道?!皬執煲弧眲偝?span class="hl">墓道,就聽見有人大喊:“不許動,舉起手來!”那個巫師預測得對,兩千年后,會有一個人前來“解救”海曲王,可他沒有預測到的是,海曲王剛出墓道就被警察抓獲了,因為張天一是慣犯,犯罪情節特別嚴重,他被判了死刑,海曲王又將被送往墳墓。絕望中的海曲王在法庭大聲咆哮:“我不是張天一啊,我是海曲王??!”選自《新故事》

    小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4年6期2014-05-14

  • 蠟燭姑娘
    燃了花環,照亮了墓道。啊,墓道好深好深??!14.The buried people saw the sparks and walked out of the tomb gate.陪葬的人看見了火花,互相攙扶著,沿著墓道,往墓門外走去。15.But the floral hoop was burned up. It was dark again .A lot of people lost their way.但是,蠟燭姑娘的花環燒完了,墓里又黑下來,還沒走出

    語數外學習·上旬 2013年8期2013-09-29

  • 簡評《墓道》中的宋若虛形象
    五集電視連續劇《墓道》,像《鬼吹燈》等許多鬼怪奇異的故事片一樣,給人以新鮮刺激的視覺沖擊力。以揭示盜墓行當的內幕而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作為最大的反面人物、玄武盜墓公司的老板宋若虛,似乎更引人注目,他最終走上人生的不歸路是命運與世俗的合謀與鉸接?!?span class="hl">墓道》也未能免俗。在正與邪的較量中,正義似乎永遠被神化,邪惡最終遭滅亡。[關鍵詞]墓道;宿命;消費主義根據李君紀實小說《關中盜墓賊》改編的二十五集電視連續劇《墓道》,像《鬼吹燈》等許多鬼怪奇異的故事片一樣,給人以

    電影文學 2009年2期2009-10-09

  • 明孝陵地宮之謎
    世。解開謎之一:墓道入口在哪里?考古學家雖然發現了地宮的確切位置,卻沒有發現墓道口。朱元璋地宮的入口,從朱元璋下葬后墓道口被封閉并被隱藏起來的那一刻起就成為盜墓賊尋找的對象。但是,幾百年過去了,人們始終沒有找到墓道口的位置。多年來,考古學家一直希望找到地宮的墓道口。在對明樓中軸線的北部區域內進行勘察時,考古學家沒有發現連續的通道,這證明這個區域內并沒有墓道。但是,他們卻在中軸線的東面發現了一些呈線狀的異常地磁現象。經過勘察,他們認為墓道口在孝陵城墻下的可能

    百科知識 2009年7期2009-04-21

  • 法老的毒咒
    工具,沿著曲折的墓道往外跑去。當他跑到墓口時,一個黑影一閃,蓋米爾回頭一看,一個豺頭人身怪獸朝他撲來,嚇得他雙腿發軟,一頭栽倒在地。當上面的民工聞聲趕到時,蓋米爾已一命歸天。第二天的《開羅日報》用醒目的標題登出一條駭人聽聞的新聞:法老的毒咒又奪去了一個擾亂他安寧的人的生命到目前為止,發掘圖坦卡門法老陵墓的考古探險隊員除馬丁隊長外,全部喪命。半年前,一個由馬丁隊長率領的考古探險隊前來發掘圖坦卡門法老陵墓,揭開了這場悲劇的序幕。圖坦卡門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01年6期2001-06-2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