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源頭活水,促課堂創新

2018-12-29 09:13周桂東韓淑霞
新課程·中旬 2018年11期
關鍵詞:教具創新型思維

周桂東 韓淑霞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基礎教育的各門學科,語文學科當然也毫不例外。創新教育是我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是全方位、立體化、深層次的。因此,我們要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課堂教學是我們當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傳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來看,因受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思想的約束,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往往束縛在教材和教學大綱上,他們以機械、單調的方式對課文進行分析: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寫作特色,面面俱到。忽略了學生是學習主體,忽略了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運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課文。長期置身于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中,直接造成了學生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因此,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要堅持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為課堂教學引來源頭活水。

一、課堂結構的創新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倡導“總—分—總”“總—分”“分—總”等課堂模式,強調課堂教學具有整體性、完整性,所有知識點、文章結構、語言特色等面面俱到。盡管這種方法層次分明,看上去很完美,但形式單調,重點不突出,容易導致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喪失對新知的好奇心和積極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蔽覀冊趫探獭豆枢l》一課時,根據教材的特點,拋棄傳統的分析課,將該堂課設計為“學讀課”。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掌握“學讀”這種學習方法,把重點放在品讀分析人物性格上。通過請大家斷案子:“到底是誰偷了我的碗碟?”讓學生跳讀課文,去找尋斷案線索,同學們迅速地把握了全文的脈搏。這個設計獨辟蹊徑,敢于創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展示了一堂張揚個性、洋溢著活力的探究式課堂。由此可見,創新型人才培養可以從大膽創新、敢于改變課堂結構入手。

二、訓練方式的創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將“提高學生說話、寫作的能力”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創新能力的兩大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上,轉變訓練方式,就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口頭表達、寫作能力的提高。在教授《變色龍》一課時,我們設計讓學生根據前后情節發揮想象,采用故事接龍的方法進行續寫,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積極參與其中,這樣一舉兩得,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再如在執教《石壕吏》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當時特定環境中不同人物的處境和遭遇,我們采用片段改寫的方法,讓學生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多角度上去描述差吏,從語言上分析老婦,從心理活動及動作揣摩老翁,效果極好。所以我們認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可從打破常規、創新訓練方式開始。

三、教學情境的創新

根據學生的已有體驗和實際水平,我們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質疑、多探究、多討論、多合作。在執教《狼》一課時,我們為了讓學生能迅速進入到課文緊張發展的故事情境中,設計了一系列表演。首先多媒體播放狼嗥,創造一種恐怖的氣氛。再讓學生想象表演狼在一起商量如何對付屠夫的語言,以突出狼的兇惡狡詐。最后讓學生表演“屠夫殺狼”這一扣人心弦的場景,使課堂氣氛及文章情節同時達到高潮。在執教《木蘭詩》時,我們讓學生隨同故事情節的發展起伏跌宕,變化朗讀語言、語調、情感,來創設教學情境:“憂愁苦悶——決定從軍;思鄉、堅定——沙場征戰;歡快、喜悅——榮歸故里”,不僅使課堂氣氛“活”了起來,更重要的是使語文課堂教學由單一逐漸變得立體、豐富,效果極好。因此,我們認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可從創新教學情境入手。

四、教具使用的創新

傳統的教具使用,它的主要作用是“省時、直觀、形象”。但是,現在許多教師在教具使用的深度上進行創新,使教具成為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的“武器”,效果也非常顯著。在執教《有的人》一課時,我們設計的板書沒有使用粉筆,而是將“板書”設計為可張貼的卡片。要求學生在熟讀全詩的前提下,先準備若干張書寫有“活著/死了”“死了/活著”“騎”“俯”“把他摔垮”“永遠記住他”的卡片。一部分學生發言,部分學生將卡片張貼在相應位置,突出了“對比”的作用,加深了學生對詩歌主題的領悟。所以,創新型人才培養也可從創新使用教具著手。

五、思維訓練的創新

教育觀念的創新是學生思維飛躍的翅膀。教學中,運用互相聯系而又易混淆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在比較、對比、分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理解基礎上加深記憶。以《故鄉》一課為例,本文對閏土形象的描寫進行分析,可采用對比方法。分析時,我們設計提問: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進行對比,發生了怎樣巨大的變化?少年閏土:“紫色的圓臉、紅和圓實的手”“說話滔滔不絕,說的都是海邊無窮無盡的稀奇事”;中年閏土:“灰黃的臉”夾著“皺紋”“松樹皮的手”,一個天真活潑的少年成了一個“木偶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匪、官紳、饑荒、苛稅等原因造成的。這樣一對比,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加深了。這種多角度、不受拘束的思維訓練,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教師時時處處將創新理念納于心中。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課堂教學是最為重要的舞臺之一。我們深信,只要語文教師不斷創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思想,將創新意識引入課堂教學中,一朵朵綺麗的創新之花將會怒放在我們的課堂上、校園里、時代大潮中。

作者簡介:周桂東,男,漢族,山東省平原縣教育局主任。德州學院中文本科學歷,從事教育行政工作。

韓淑霞,女,漢族,山東省平原縣第二中學教研組長,中學一級教師,聊城大學中文本科學歷。

編輯 魯翠紅

猜你喜歡
教具創新型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思維跳跳糖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自制玩教具《拼拼樂》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應用探討
高等教育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