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

2018-12-29 09:13羅華東
新課程·中旬 2018年11期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道德與法治對策

羅華東

摘 要: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中,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在具體落實上,將愛國、自由、公正、法治、和諧、友善等價值準則有機滲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

于行。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價值觀;對策

學校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主陣地,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途徑。道德與法治課堂如何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材教學中,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筆者結合城關中學政治組的市級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課高效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就七年級下冊的教材、教學談談個人的認識。

一、教材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七年級下冊的教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并將之貫穿始終。

第一單元“青春時光”教材滲透“文明、自由、愛國、和諧”教育。學生通過學習本單元的內容能夠悅納生理變化,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同伴;能夠直面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學會正確處理這些心理矛盾,保障自己健康成長;引導學生發展獨立思維,培養批判精神,掌握批判技巧,融洽人際關系;開發創造潛力,做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創造者。通過對“青春的心弦”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白男女生應該優勢互補,男女生應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與異性交往要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和諧共處。第三課“青春的證明”要求學生踐行“行己有恥”,樹立底線意識,堅決不做觸碰道德底線和違反法律的事情。能夠“止于至善”,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教材內容滲透“文明、和諧、友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情緒的作用,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在學習、生活中體味美好情感,傳遞情感正能量,形成健全人格、完善性格、涵養情懷在品味情感中成長。

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滲透“平等、公正、友善、和諧”教育,引導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共同演奏和諧樂章,營造美好集體,讓集體積極向上、充滿活力、公平競爭、友善合作、愉快交往、自由呼吸,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教材內容倡導“自由、公正、法治、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用心體會法治對于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在不斷完善的法治社會中健康成長。

二、課堂教學的滲透

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中,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最為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課本中的各個欄目有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必須與現實生活實際相結合。七年級下冊教材每一框都以“運用你的經驗”欄目設置情境或活動,開門見山地提出主題,為本框內容的教學做好認知鋪墊。例如,第十課的《法律伴我們成長》第二框《我們與法律同行》“運用你的經驗”選用四幅圖片,分別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角度了解學生對法治中國建設的認識,通過引導學生交流“這些做法對我們的生活又什么影響?”使學生懂得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成為法治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探究與分享”欄目的設置是為了印證教材內容,與正文內容緊密聯系,相互補充。利用好這一欄目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同時學生又能運用教材內容分析探討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第二課《青春的心弦》第二框《青春萌動》在教學中可以運用第19頁的“探究與分享”欄目。運用這一欄目呈現異性交往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異性交往的意義,與異性交往應掌握的原則與尺度等問題進行思考。

假如某校有這樣的校規:男生女生不得成對兒出現在校園;

男生女生交往距離不能小于50厘米;男生女生不得同桌吃飯;男生女生不得……

議一議:(1)你贊同這樣的校規嗎?為什么?(2)學校制定這樣的校規,表明校長和老師擔心什么?他們的擔心有哪些合理之處?(3)如果校長來聽取大家的意見,你有哪些意見?

本欄目設計的三個問題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感受,在學生發表見解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學校規定,引導學生在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基礎上,主動與學校溝通,化解雙方的分歧。明確男女生交往要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營造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校的良好關系,形成和諧的校園氛圍。

教材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道德教育的本質在于實踐,道德教育的最終結果要體現在實踐活動中。實踐性是道德與法治課程區別于其他課程的主要特征。道德與法治教材每一框都設置“拓展空間”,意圖在于通過對這一框的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延伸課堂知識,使之內化與心,外化于行。這也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落腳點。教材編選中還設置“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相關鏈接”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置都是教材正文內容的擴展和延伸,豐富正文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文內容。在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可靈活運用這些欄目。

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功能,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育人作用,結合重大的節假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過春節,慶團圓,增進親朋好友的情感,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清明節,開展網上祭奠英魂、祭掃烈士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做一個有抱負、有擔當的學生;開展國慶活動,感受祖國巨變,增強做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讓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學科教學的特色與魅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道德與法治教師教育教學必須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編輯 溫雪蓮

猜你喜歡
核心價值觀道德與法治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