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2018-12-29 09:13陳榮豐
新課程·中旬 2018年11期
關鍵詞:滲透德育數學

陳榮豐

摘 要: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黨的教育方針和數學教學大綱出發,提出了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數學教學中的六個方面:介紹數學史,講授概念、定理、公式,編寫應用題,批改作業,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解答題目方面闡述滲透德育的方法,強調老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要在教學中適時、適當、適量地滲透德育,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很大幫助,有利于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關鍵詞:數學;德育;滲透;方法

中國古代思想家兼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弊鳛橐幻麛祵W老師,不僅要“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傳道”。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喚醒他們的道德,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1.是黨和人民對新時期人才培養素質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黨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彼岢鼋逃母救蝿帐橇⒌聵淙?,黨和人民把道德教育作為培養新時期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黨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先后都提出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根本。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規定:“通過數學學習,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讓他們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2.是青少年自身發展的需要

每位中學生都處于心理和生理最重要的變化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渴望得到老師、同學及家長的尊重與關懷。另一方面,這個時期也是鍛煉他們意志品質的黃金時期。對于后進生,我們在教學中若能多給予關懷、幫助、鼓勵及正確的引導,他們就可能會從困難、迷惘中振奮起精神,堅定信心,直面困難,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相反,由于困難的累積,他們繼續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將會喪失。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3.是數學學科特點的需要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數學不僅是知識,是工具,同時它也有很強的文化功能和思想功能。在當前更加關注人的發展的教育背景下,每位數學教育者不僅要在教學過程教會學生知識,更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

二、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1.在介紹數學史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正確引導、理性遷移,巧妙的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將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關于圓周率》《勾股定理》等材料后,告訴學生,自古以來,中國在數學研究領域取得過輝煌的成就: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人,這比西方國家至少早1000年;勾股定理在中國古代書籍中的記載時間要比歐洲早500多年。又如,在講到“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時,老師可以話鋒一轉,問:“有誰知道中國現代數學家蘇步青先生?”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后老師點出:他15歲時就能證明這個定理,1931年他放棄日本某大學的邀請,毅然回國,到浙江大學任教,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到了現代,中國在數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同樣讓全球的華夏子孫感到驕傲與自豪,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幼年未受過正規教育,可他才華橫溢,為數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由他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于工農業和科學試驗,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另有陳景潤不怕艱辛,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眾多數學家中是最接近結論的一個;吳文俊獲得中國“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曾擔任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該大會被稱為“數學奧林匹克”大會,他是第一個成為此大會主席的中國人。這些生動的數學史實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的熱情,樹立文化自信心。

2.在講授數學知識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唯物論和辯證法時刻蘊含在數學之中,在教學中,教師在闡述教學內容時要有意識地用辯證法的觀點。例如,在四邊形這一章節的教學中,老師通過對四邊形邊長的變化和位置的運動,四邊形可以在梯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間轉換,這是辯證唯物主義中事物是在運動中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加法和減法、乘法和除法是數學中的兩對矛盾,在引進了負數和分數之后,減可以轉化為加,除可以轉化為乘,這充分體現了辯證法中對立統一的觀點;三角函數的正弦和余弦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反映了普遍聯系的觀點;新的定理、公式、解法的產生過程總是把它轉化為熟知的定理、公式、解法來解決,這種把未知轉化為熟知,或者將復雜的問題向簡單的問題轉化的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中的矛盾轉化觀點;數學中很多概念、公式、定理、方法都是從特殊的問題中先找到一般的思路,再用這一般的思路解決更多一般的問題,這種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律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特殊與一般的觀點。老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適當地滲透一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方法,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素養,而且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很有幫助。

3.在編寫應用題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目標。要善于將數學知識與道德教育的實例相結合,這不僅傳授了知識,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而且還能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講分式方程時我編寫了這樣一道應用題:龍廈鐵路2012年7月1日正式開通,全長150公里。動車從龍巖到廈門所用時間比普遍列車所用時間少1.5小時,動車的平均速度是普通列車的平均速度的2.5倍,問動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完這道題,還向學生介紹了我國高鐵的發展歷史,如今成了新的“四大發明”,“一帶一路”走出了國門。通過這個問題,一方面,課堂上的每個學生都深深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另一方面,點燃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學生們了解到祖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改革開放帶來的便利,學生對祖國的熱愛隨之得到升華??傊?,在講授課本知識的時候,要善于把知識點改編成一個個跟現實相聯系且有德育內涵的應用題呈現給學生,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得到點燃,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又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4.在批改作業中滲透良好的個性品質教育

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包含:正確的學習目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堅定的學習信心,頑強的學習毅力等。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要像語文老師批改學生的日記、作文一樣,在作業上寫一些具有鞭策、鼓勵性的評語,達到和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實現育人目標。如對作業書寫規范,正確率較高的學生,我會鼓勵他們,希望他們繼續努力,寫道:“太棒了,繼續努力,你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成功一定屬于你”;若某些學困生經過自己努力,作業比以前有所進步,我就及時鼓勵他,寫道:“進步真快,加油,老師相信你還會更優秀的!”如果家庭作業退步,我將首先嘗試找出他的作業的優點,并寫下:“書寫這么流暢,若再提高正確率,這不失為一份優秀的作品”;對于草率和敷衍的學生,我會提醒他們并寫道:“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數學”;對于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我會要求他們去攀登數學高峰,寫道:“一個國家科技多發達就看它用到的數學有多深”;對于一些學習不刻苦的同學,我會鼓勵他們認真學習,寫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對于厭學的學生,我希望他們能找回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寫下:“只要努力,與昨天告別,明天你將成為一個全新的你”等等。經過長時間的交流,我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慢慢消失了,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不見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回來了,學生良好的人格素質也培養起來了。

5.在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中滲透人生觀教育

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青少年時期逐步形成。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功能是確定位置。它將幾何中的基本對象“點”與代數中基本對象“數”聯系起來,實現數和形的統一,平面中的任何點由一對有序實數對(橫、縱坐標)確定。由此引申,我們所處的社會實際上是一個看不見的坐標系,每人在這個坐標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般說來,個人的成就高低概括起來由兩個量決定,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橫坐標,后天因素是縱坐標,在這兩個因素中確定成就高低的唯一因素是后天因素。因此,告訴學生,初中是人生的轉折點,面對人生路上第一次選拔性的考試——中考,每個人都應該認識自己,只要后天努力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通過這種引申,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更高的人生目標。

6.在解答題目中滲透社會法治教育

社會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一方面可以鞏固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培養自律意識。數學與語文不一樣,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且邏輯性很強。在解題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斷,這些都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律,一步一步都要有理有據。這就需要我們有認真、踏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的學習活動能培養學生縝密、有條不紊的思維方式,形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及社會法律法

規等。

總而言之,必須在整個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這不僅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在教學中適時、適當、適量地滲透德育,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

觀、世界觀、價值觀有很大幫助,有利于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張奠宙.數學學科德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編輯 李琴芳

猜你喜歡
滲透德育數學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