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戰略機遇期漳州開放型經濟發展思考

2019-01-02 09:44林潔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全方位機遇期

林潔

關鍵詞:新戰略;機遇期;開放型經濟;全方位;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0月28日

一、改革開放以來,對外開放在各個機遇期的發展情況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到十二屆三中全會我國把對外開放定為基本國策之后,黨的十三大提出從經濟特區到沿海到內地逐步開放的格局。黨的十五大,我國首次提出發展開放型經濟。開放型經濟不僅發展出口而且也要發展進口,注重雙向開放,更注重的各要素能夠自由的流動。十六大加入了“世貿組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里程碑。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們學會了國際經貿投資的游戲規則,更好地融入經濟全球化。十七大在國際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的基礎上提出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到十八大就針對開放型經濟當中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提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十二字方針。因此可以說,黨的十五大到十八大應該是我國對外開放融入全球化到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高的一個階段。

國民經濟經過40年量的積累,根據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27.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14.2%;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增速好于世界主要經濟體。其中,在鞏固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對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馬來西亞等“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增幅分別達35.2%、19.8%、17.7%、18.5%和13.6%。商品結構進一步升級,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2.1%,占比提高0.7個百分點至58.4%,快于總體增速1.3個百分點,其中汽車、計算機和手機出口分別增長27.2%、16.6%和11.3%。各經營主體共同發展,民營企業出口增長12.3%,繼續保持出口第一大主體,占比提高0.6個百分點至46.5%。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出口增長11.7%,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至54.3%??缇畴娮由虅?、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快速增長,成為外貿增長的新亮點,新動力培育成效顯著。

二、新戰略機遇期開放型經濟新發展

(一)新舊動能轉換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繁榮的關鍵。近年來,歐美在工業化帶動的新一輪全球工業化浪潮已經成為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重要發展方向。從主要歐美國家的實踐看,重振制造業是各國再工業化的重中之重。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智能制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是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關鍵領域,有助于提升各個產業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進而增強經濟整體競爭力。從振興制造業的具體方向和路徑看,歐美等國多注重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尋找既有的產業生態與新技術、新應用的結合點、突破口,進而推動產業的升級改造和轉型發展。應該說目前全球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積極進展。新舊動能轉換還需要一個過程,新經濟增長點還在培育之中。新舊動能轉換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繁榮的關鍵。如果我國新舊動能轉換成功,我國也就轉型成功,在國際經濟中就掌握主動權。

(二)加深自由化與便利化仍是國際投資政策發展趨勢。雖然目前國際投資政策發展趨勢仍是自由化和便利化,但是限制性政策的數量也是有增無減。而且當前全球貿易受到保護主義浪潮影響,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外開放尤其是在貿易方面也顯現出了“天花板”效應。但是從另一方面而言,特別是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倒逼我國加快短板建設,促進體制改革與經濟轉型等。(表1)

(三)“命運共同體”越來越為更多國家所接受。貿易為什么會存在?最基本的原因存在互利共贏。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世界越來越小,各國之間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利益交匯的命運共同體,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從經濟總量上看,2016年中國GDP總量已經超過11萬億美元,對全球經濟貢獻超過1/3,在全球經濟版圖中占比約為15%;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逐步加快,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逐漸超過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人民幣國際化迅猛發展,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六大支付貨幣,占國際支付全球市場份額2%左右,在全球外匯儲備庫中的占比超過1%。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改革,通過成立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新興多邊金融機構,打造了多層次、立體化、優勢互補的國際投融資體系。此外,通過積極開展大國外交,營造更加穩定友善的國際環境。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文化、科技等領域交往,尋求共贏,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漳州開放型經濟在新戰略機遇期的發展

2018年上半年,漳州市外貿形勢總體情況良好。1~6月,全市實現進出口總值327.77億元,同比增長8.72%。據海關統計,1~6月,漳州市企業共進口貨物74.74億元,同比增長19.23%;主要進口貨物為機電產品、原木、農產品和水海產品,其中增幅較大的品種為水海產品和原木,同比分別增長94.81%、38.45%。出口方面,1~6月全市企業共出口貨物253.03億元,同比增長5.97%,主要出口產品為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農產品,其中增幅較大的品種為機電產品,同比增長11.18%。

2018年以來,漳州市龍文區基地(鐘表)、東山縣基地(水產品)入圍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帶動漳州市特色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推進外貿龍頭企業向精深加工、研發和集群化發展的產業格局。此外,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成為漳州市外貿新的增長極,上半年漳州市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額為74.06億元,同比增長21.29%。

雖然漳州開放型經濟取得較好的發展,但對標國際高標準,全面提升開放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一)搭建對外開放新平臺優勢不明顯。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漳州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共計658.28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554.64億元,進口103.64億元。主要出口國家在東南亞一帶,共計出口414.39億元,占出口總額的74.7%,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主要出口國家,進口主要國家分別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主要出口商品為機電產品和農產品,分別出口171.51億元和289.7億元,主要進口商品為農產品、煤炭和成品油,分別為19.95億元、17.66億元和12.21億元。

漳州市雖然主動地融入“一帶一路”發展中,但是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沿線國家投資合作模式還較單一。目前,市政府也加大扶持企業到“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辦展參展,設立境外貿易網點,拓展市場,但如何實現傳統重點區域市場與新興市場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展銷與采購相結合、品牌與文化相結合、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相結合,樹立“漳州味”名優產品整體品牌等問題也十分突出。

(二)利用開放經濟新政策創新不突出。列入開放型經濟綜合試點試驗城市以來,漳州市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45項試點試驗任務,超額完成原計劃39項的目標任務。其中,“商務110商機對接與招商服務模式”、“國地稅聯合辦稅”、“即報即放”等3個經驗做法,入選商務部等十三個部委向全國復制推廣的24項試點經驗;“多評一表”、“四檢合一”、“集中會審”等一批創新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漳州存在重引進、輕輸出的問題。應該在深刻總結和認識過去招商引資經驗的基礎上,制定更符合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招商引資方式方法。結合“抓招商比項目投資”活動,抓緊組建市商機對接中心,加速“三維”招商力量整合,進一步消除招商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擴大招商實效。如何把對內對外招商和轉方式、調結構結合起來,從而更加注重引進完善產業鏈的重點產業以及擁有先進技術、更好地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漳州企業走出去并不多而且分散,如何創新、完善和及時兌現開放型經濟政策來加大扶持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推動設立漳州市促進外貿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企業擴大出口、參加展銷、出口信保補助和轉型升級等,切實降低企業負擔。

(三)構建全市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任務艱巨。首先,作為“海絲”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的漳州市,近幾年在對外合作方面先行先試,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產業、貿易、通道、人文等方面的雙向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是在農業的國際產能合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所以,應該在推動傳統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積極發揮農業大市的優勢擴大海外農業布局,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再上新臺階;其次,新業態成長后勁不足。如何探索在保持外貿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大力扶持各種外貿新業態,比如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加快成長,促進漳州市外貿行業與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商平臺銜接,致力“漳州質造”揚帆出海;最后,漳州市一直以來重貨貿、輕服貿。而外貿轉型只有通過著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帶動全市開發區和重點園區轉型升級,從而才能實現構建全市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四、在新戰略機遇期加快深化漳州開放型經濟發展

未來15年是我國競爭力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關鍵時期。要通過以開放促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創新活力,釋放發展潛力,促進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一)利用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優勢互補的機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友好交往,加快“海絲”核心區建設,將為漳州市對外開放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耙宦芬粠А毖鼐€國家地區的城鎮化、工業化水平不高,基礎設施缺口大,漳州市企業可借機參與沿線國家地區的交通、能源、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境外直接投資、跨國兼并重組,推進重點商品出口(如農業)基地建設,積極主動“走出去”發展,有利于漳州市將產能優勢轉化為對外開放新優勢,有利于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轉型升級。

(二)利用好對外開放載體建設強化的機遇。依托漳州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等國家級對外開放試驗載體,探索實施可復制推廣的創新舉措,推進政府高效運作、創新服務平臺,助推跨境電商和對外貿易發展。能夠在更高起點、更廣層次、更寬領域加快構建漳州市開放型經濟新動力。學習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州新區的建設發展經驗,加快成立漳州海關特殊監管區。同時,加快與廈門“9·8”、福州“5·18”、“6·18”等投資貿易平臺建設,有利于搭建與“海絲”沿線國家地區產業合作平臺,促進“海絲”沿線國家地區項目對接,促進資本運作、品牌經營、市場拓展和技術轉移,有利于資源整合和國際產能合作。

(三)利用好貿易投資機制創新的機遇。漳州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著力制度和規則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和企業需求導向,深入推進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隨著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重要抓手的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多元化為目標的金融創新措施穩步推出,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持續完善,有利于對標國際先進規則,通過對比互補試驗,形成更多的創新舉措和突破點,加快建成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提升漳州市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區域特色與發展空間。

(四)利用好推進“海絲”文化交流合作的機遇。從唐宋、明清直至近代,漳州市都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對推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接“一帶一路”,開展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文明互鑒與交融發展,建立與沿線國家地區政府定期合作的交流機制,合作開發旅游市場,推進文化教育培訓,加強醫療衛生領域協作,有利于增進民心相通,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能夠融入更多的“一帶一路”元素,形成“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發展新機遇,促進要素資源跨境流動,提升對外投資、跨境合作的資源配置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福建省委黨校與漳州市發改委聯合課題組.深化“海絲”核心區建設的問題及對策——以漳州市為例[J].發展研究,2017(2).

[2]福建省商務廳.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打造福建對外開放新優勢[EB/OL].http://swt.fujian.gov.cn,2018.2.13.

[3]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深刻把握“十三五”時期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變化[J].求是,2016(5).

猜你喜歡
開放型經濟全方位機遇期
論新時代的戰略機遇期:源起、現狀與未來
迎來境外貸款業務機遇期
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研究
淺析贛江新區給南昌帶來的紅利
施工企業施工項目成本控制
民間投資迎來大有作為的機遇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