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網貸與傳統銀行業空間格局差異研究

2019-01-02 09:44汪江清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格局互聯網金融空間

汪江清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空間;格局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0月29日

1992年,OBrien提出“地理終結論”,認為地理區位在國際金融關系中對經濟發展狀況的決定不再重要,或不如以前重要。之后Cairncross從電子通訊對距離成本影響的角度提出類似“距離已死”的觀點。Gunther和Yamina研究認為,在城市層面,金融活動呈現出郊區化;在區域和國家層面,金融活動呈現出聚組化。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給傳統的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資本地域的割裂慢慢被打破,金融資本可以迅速在各個區域流動。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信息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從而形成信息腹地,而信息腹地又使得金融產業在空間上越來越集中。本文以互聯網金融最為重要的領域P2P網貸和傳統金融業最為重要的銀行業為例,論證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金融業分布格局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創新性金融產業服務業。在經歷了2013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元年和2014年互聯網金融的爆發年,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一直呈飛速發展的態勢。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居世界首位,在創新模式、技術革新方面均引領全球?;ヂ摼W金融主要是集中在四大產品中,P2P網貸、眾籌、移動支付、數字貨幣。而P2P網貸則是互聯網金融資金量最大,影響最大的產品。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網貸平臺在2015年11月達到了3,473家,此后,呈逐月下降趨勢,至2018年1月網貸平臺下降至1,180家。2017年中國的P2P網貸交易量為28,048.49億元,累計交易量突破了6萬億元。

二、P2P機構的空間分布

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全國P2P網貸平臺1,880家,其中廣東407家,北京373家,上海255家,浙江232家,四個省市的P2P網貸平臺數量總數占全國的67.4%,甘肅、海南和青海分別為4家、2家、1家,只占全國的0.37%,省份與省份之間相差特別懸殊,東部與西部之間的差異也異常懸殊。從圖1我們可以得出,P2P網貸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四個省份,依次由東部向西部遞減。根據2018年8月在銀監會備案的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數量,在全國總共有228,587個銀行類金融機構網點,其中廣州17,251個、浙江13,064個、北京4,671個、上海4,106個,四省市占全國總數的17.1%;而四川14,235個、內蒙古5,765個等中西部省份數量也在北京、上海之上。傳統金融業的分布雖然跟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必然的聯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區域內人口數量、區域面積影響?;ヂ摼W金融可以在跨區域獲取客戶,打破了商業服務半徑的限制。所以地域根植性不是其首要考慮的因素,而集聚帶來外部正效益使他們集中在少數地區。(圖1)

三、P2P網貸的成交量區域分布

以2018年1月的數據為例,全國P2P網貸總的成交量是2,082億元,北京的成交量是668億元,廣東的成交量是452億元,上海是364億元,浙江是345億元。前四個省市的成交量占全國的比重為71.3%,而處于第五位的江蘇成交量僅僅只有28億元,僅占全國的1.34%,也只有成交量排名第五浙江的8.1%,呈斷崖式下跌。全國而言,在P2P網貸的待還余額為12,493.9億元,其中北京4,531億元,上海3,307億元,廣東3,208億元,浙江1,068億元,前四省市占全國的89.7%,網貸資金基本集中在前四大省市。而相對于P2P網貸成交量,各省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顯得較為均勻。全國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25.6萬億元,廣東省的貸款余額為126,032億元,上海的貸款余額為67,182億元,浙江的貸款余額為90,233億元,北京的貸款余額為69,556億元。廣東、上海、浙江、北京僅占全國的28%,區域集中度不明顯。北上廣深浙由于互聯網和金融都較為活躍,互聯網金融機構集聚,P2P網貸貸款余額在全國占絕對的優勢。銀行業金融服務機構更偏向區域性,跨地區的資金流動較弱,使得貸款余額在各省之間相對平衡。

四、P2P網貸從業人數的分布

我們以P2P網貸平臺百強中90家披露從業人數的平臺為例。在這90家披露的P2P從業總人數為33,024人,其中浙江省從業人數13,206人,上海7,118人,廣東5,834人,北京5,337人,前四省市占總從業人數的95.4%??梢哉f明P2P的從業人員具有極高的集聚性,集聚程度甚至超過了成交量和機構的空間分布。不僅人數高度集中,在這90強平臺中,北上廣深和杭州的集聚程度達87.7%,超過了地區平臺的集聚程度。

從東方財富網的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業從業人數已達800萬人。其中,北京、廣東、山東、浙江分別以43.16萬、43.15萬、38.83萬、37.96萬排在前四位,前四只占全國金融從業人數的20%。即使在江西、山西等中部省份金融從業人數也超過20萬人,集中程度遠不如P2P從業人數集中。

從P2P的機構分布、成交量分布、從業分布以及與傳統金融為代表的銀行業對比,我們可以得出互聯網金融具有極強的集中性和地域性,主要是集中在北上廣深以及杭州五市。

五、形成原因

(一)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在P2P網貸密布的地區,也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城市化水平最高、金融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經濟的發展為P2P網貸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從城市來看,P2P主要是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城市。杭州因為互聯網產業比較發達,所以在一線城市之外P2P網貸有了大規模發展。從省域來看,2017年中國各個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位依次是上海59,988元、北京57,230元、浙江42,046元,基本跟P2P網貸的交易量前幾位是重合的。在P2P網貸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中國金融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作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上海和各大銀行和證券公司總部的北京以及金融產業強勢發展的深圳,集聚著大量的資金和金融人才,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在這些地方發展有了相應的根基。

(二)信息腹地?;ヂ摼W和金融業都極具依賴信息,P2P網貸的集中發展區域也是信息最為集中的區域。根據《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中國互聯網發展評估排名前五位的是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這些區域互聯網公司集聚,IT人才眾多,互聯網產品已深入大眾的生活當中,這為P2P網貸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由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各種信息資源都匯聚于極少數一線城市,P2P網貸的發展也隨著信息資源的集中而匯聚在北上廣深杭。這些P2P網貸企業共享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分享網絡信息資源。目前,很多P2P網貸也是從互聯網公司一個分支業務出來的。這個不僅匯聚互聯網信息資源,大量的國內外金融企業也在此集聚大量信息源和批量金融信息,使得金融主體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大量最原始的信息,提高對金融信息的認知能力,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對于P2P網貸來說,對信息質量和數量的要求要比一般的傳統金融產業高,尤其是互聯網所承載的各種瞬息萬變的信息,需要P2P網貸的發展集中在信息腹地。

(三)產業集聚。產業集聚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達到規模效應遞增。在北上廣深集聚了大量的金融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這些機構之間共同分享信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為P2P節約了成本。加上P2P網貸公司,固定成本投入比較少,所需要的辦公空間小,雖然北上廣深地租成本高,但相對營業收入來說占比極低?;ヂ摼W金融有一大傳統金融無法比擬的優勢,互聯網金融的交易費用極低?;ヂ摼W平臺一旦搭建完成,隨著客戶量的增多,邊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邊際效益則無限增長。這使得互聯網金融業即使在地租水平和人力成本較高的北上廣深有著強勢的發展趨勢,而且只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個城市。

六、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互聯網金融業得到迅猛的發展。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業相對于傳統的金融產業,在空間上表現出更強的集聚特征?;ヂ摼W金融在地域上可以跨越地域的阻隔,用網絡連接各個地區的消費者,這是傳統金融產業不可比擬;在生產成本上,互聯網金融可以做到邊際效益的逐漸遞減,而傳統銀行業由于服務對象具有空間聚散的特點,需要在不同的地點開設不同的網點,邊際成本無法有效減少;在服務對象上,傳統銀行更偏向在網點服務半徑范圍提供服務,而P2P可以為全國各個地區的資金需求者和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P2P網貸突破的地域限制,越來越偏向集中,說明了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地理在金融領域的影響力非但不會終結,而且越來越具有集聚的特性。

主要參考文獻:

[1]O'Brien R.Global financial integration:The end of geography[M].New York: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1992.

[2]彭寶玉,李小建.1990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空間系統變化研究[J].經濟地理,2009(5).

[3]田霖.互聯網視域下金融地理學研究的新動態述評[J].經濟地理,2016(5).

[4]林曉,韓增林.我國省域金融聯系的空間格局及其變化[J].經濟地理,2013.9.

[5]郭峰,孔濤,王靖一.互聯網金融空間集聚效應分析——來自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的證據[J].金融市場,2017.7.

猜你喜歡
格局互聯網金融空間
創享空間
格局
聯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調解工作格局
實行“一包兩進” 構建“三位一體”教育格局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