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參與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探析

2019-01-02 09:44馬池芬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技能培訓失地農民職業院校

馬池芬

關鍵詞:職業院校;失地農民;技能培訓;半結構式訪談提綱

基金項目:本文獲得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項目(項目批準號:1350102006)資助

中圖分類號:C97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1月6日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農村集體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農民數量迅速擴大。據預測2020年我國失地農民總數將達1億人以上。面對如此龐大的特殊農民群體,如何使農民失地不失業,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然而,在非農勞動力市場上,失地農民要想順利就業,必須進行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和培訓。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校,由于其專業、師資、實訓、就業、多樣化的培訓方式等方面的優勢,可作為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首選。職業學校在對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過程當中,如何因地制宜實現長效發展,值得深入探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對徐州市10家職業院校的16 位教職人員及徐州市周邊45位失地農民進行調查。

(二)研究工具。半結構式訪談提綱和失地農民一般資料調查表。均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失地農民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收入水平、技能培訓意愿、需求等。

二、職業院校培訓失地農民的優勢

(一)專業涵蓋面廣,實用性強。我國職業教育主要面向社會基層的生產、服務和管理等領域,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這與失地農民的培訓目標相契合。同時,職業院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學科和專業設置完善,既能教授語文、數學、英語、思想道德與文化修養等基礎性文化知識,又能培養專業技能。以本研究所調查的10所職業院校為例,各職業學校共計開設一百余個專業,包括:老年服務與管理、家政服務、保健按摩、汽車維修、電工、廚師、理發、糕點、酒店管理等。專業涵蓋面廣,技能實操性強。鑒于地方高校具有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職能,職業院校作為失地農民再培訓基地是極為合適的。

(二)實訓基地眾多,設備先進。調查顯示,職業院校的各個專業均擁有3個以上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校內擁有先進的教學和實訓設備、場地,且各個學校的大部分專業老師均為實踐豐富、理論扎實的“雙師型”教師。豐富的實習實訓基地、良好的教學設備、專業的教學老師能夠保證失地農民再培訓的良好培訓效果。

(三)校企合作辦學,利于就業。職業院校一般會與多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進行校企合作辦學,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進行訂單式培養等。與企業聯系密切,能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就業信息,圍繞企業用工和就業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形式,有利于將失地農民培訓為企業和社會亟須的技能性人才,做到培訓與就業相結合,順利就業。

(四)職業技能鑒定方便,便于考取。很多職業院校都設有相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站,如筆者所在學校設有國家育嬰師的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可以讓參加培訓的失地農民在完成培訓后,直接進行相應工種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取得上崗證,方便就業。

三、失地農民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現狀

(一)失地農民提高職業技能愿望迫切。調查結果顯示,失地農民尤其年輕的失地農民對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水平有迫切愿望,93.5%的受調查人員基本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以筆者所在學校開設的育嬰師、養老護理員、家政服務、保健按摩等培訓課程為例,80%以上的受調查人員表示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

(二)基礎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術薄弱。根據調查,失地農民中有職業培訓需求的主要集中在20~50歲年齡段之間,該群體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占75.5%;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者占11.1%,小學及小學以下學歷者占13.4%。該群體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質較低,缺乏一技之長,在競爭激烈的勞動力市場中無法安身立命,常常陷入“上班無崗、種田無地、低保無份”的困境。且部分失地農民年齡偏大,學習能力和記憶力有所下降,對自己接受技能培訓,考取相關證書缺乏信心,使得很多失地農民還以“只能出苦力”自居。

(三)獲取信息渠道狹窄,培訓機會少。雖然失地農民有較強的培訓意愿,但接受培訓的比例較低。本研究所調查的全部失地農民均表示沒有在職業院校參加過某職業技能的系統培訓,僅1人表示在汽修廠工作并學習了部分汽修知識,1人表示在裝修隊學習了部分裝修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失去安身立命的土地后的農民缺乏產業轉型意識,主動參與培訓,獲得相關職業技能的主動意識薄弱,且無獲取相關培訓的信息渠道,不能有效地將土地補償所得投入繼續教育尋求可靠、穩定的收入;二是職業院校缺乏社會培訓的服務意識,專門針對失地農民開設職業技能培訓的職業院校很少,且宣傳力度不夠。

四、職業院校培訓失地農民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為農民工培訓服務意識不足。目前,大多數城市都擁有一定數量的職業院校,這對失地農民乃至所有渴望職業技能培訓的市民來說,是一筆豐富的教育資源。然而,職業院校雖然具備豐富的職業技能培訓的場所和師資,但這樣寶貴的資源很少運用到失地農民培訓當中;根據調查,大部分學校到目前為止基本沒有對失地農民開展過培訓工作,地方高校未能很好地執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職能。

(二)招生宣傳力度不夠。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少,主要依靠看電視、聽廣播等,信息來源比較單一,對再就業培訓的認識不足,加之部分年齡偏大,無進行學習培訓的主動性,不能積極地搜尋相關信息。同時,很多地區開展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宣傳上多“點到為止”,未能做到大范圍的廣泛宣傳。

(三)培訓內容無法滿足多方需求。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的培訓內容多側重于農業技術,如養殖、果蔬栽培技術和汽車駕駛與維修等,其他培訓類型少、比重小。同時,培訓內容設置的層次較低,無法滿足各個年齡層次,尤其是年輕人的培訓需求。訪談過程中發現,年輕一代的失地農民有三分之一沒有找工作的原因是工作辛苦、工資低、不體面。如建筑行業、裝修行業、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等工作,由于無法滿足他們的培訓意愿,他們對這類培訓和工作的參與度相應較低。

(四)培訓與就業脫軌。失地農民參與職業培訓的目的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從而順利就業。然而,大部分針對失地農民的培訓未能與就業有機結合,完成培訓的失地農民由于相關就業信息不通暢,依然無法順利就業,或依然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未能實現提升工作層次的愿望。

五、職業院校培訓失地農民長效發展思路

(一)政府主導,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出臺相應政策,與當地職業院校建立失地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長效合作機制,擔負起“牽頭、組織、實施”的三大責任。首先,對失地農民進行登記造冊,了解失地農民的現狀及培訓需求;其次,與各相關職業院校共同建立健全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體的、多層面的市、區、鎮三級失地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與各職業學校共同建立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制定并論證相關人才培養方案和考核標準體系,各級財政撥出失地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專項資金,充分利用公共財政資源,開展低費或免費的培訓;最后,政府與相關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在做好培訓服務的同時做好就業指導和崗位安排。

(二)授之以漁,探討補償金的合理使用。在征收土地的過程中,農民能夠得到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安置費用,作為征收土體的補償。但是,所獲得的補償金有限,錢一旦花完,失地農民既沒有一技在身發展其他產業,又無地可耕,往往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只能外出務工,從事技術含量低的體力勞動。關于補償金的使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何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拿出部分補償金,同時政府給予一定比例的資助,用于繼續教育或職業技術培訓,需要當地政府進行民意調查,根據失地農民意愿,制定相關標準。本研究調查顯示,80.5%的失地農民希望獲得免費培訓,19.5%的失地農民尤其年輕人表示愿意根據培訓內容拿出部分補償金用于職業培訓或提升學歷的繼續教育。

(三)踐行職責,職業院校提高服務意識。職業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服務意識,踐行自身的社會職責。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方面采取多樣化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加強技能培訓。根據失地農民和市場實際情況,免費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特別像家政服務、保安、保潔、縫紉、維修、電工、焊工、微機操作這些適用性強的專業,市場前景廣闊,無需很高層次文化知識即可掌握;另一方面培訓安排和課程設置要符合實際需要,要以就業需求引導技能培訓,以勞動密集型行業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與相關用工單位開展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的方式。

六、結論

調查表明,職業院??沙浞职l揮自身在專業設置、實訓基地、校企合作、職業技能鑒定等方面的優勢,參與到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失地農民提高職業技能愿望是非常迫切的,但其基礎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術相對較為薄弱,職業院校為農民工培訓服務的意識還不足,招生宣傳力度還不夠,部分培訓內容也無法滿足多方培訓需求與就業脫軌。

分析認為,政府、失地農民和職業院校應各司其職,共同促進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政府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失地農民應改變思路,提高認識,在思想上愿意接受培訓,合理使用補償金;職業院校應踐行其公益職責,提高服務意識。通過培訓再就業,提升失地農民原有的就業渠道,增加經濟收入,促進其進一步融入城市。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聲.2020年失地農民超1億 國家應出臺法規保障權益[N].中國青年報,2009.3.14.

[2]董顯輝.職業學校在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中的使命[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4(13).

[3]張萍.以高職院校為依托解決失地農民職業教育問題[J].農村經濟,2014.19(43).

[4]周基燕,武永成,楊婉玲,吳玲.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可持續性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J].宿州學院學報,2011(26).

[5]柯忠.對寧陜失地農民安置的調查與思考[J].陜西國土資源,2009(186).

[6]趙艷霞,張紅.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基于陜西楊凌示范區的調查[J].職業技術教育,2011.16(32).

[7]馮甫.廣州失地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長效機制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2.

猜你喜歡
技能培訓失地農民職業院校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西藏城郊失地農民市民化研究
關于鉆井一線技能人才培養的思考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失地農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濟失范及司法回應——以司法權的適度介入為視角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東陽市失地農民就業保障研究
失地農民生活水平評價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