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茶壽人生亦師亦友,茶人楷模

2019-01-06 17:25
福建茶葉 2019年7期
關鍵詞:張老天福福建

徐 飆

(福建省農墾與南亞熱帶作物經濟技術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張天福先生是載入《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中自唐代以來中國十大茶人之一,是我們十分敬重的茶葉前輩、技術專家和老師:他注重源頭創新,做到身體力行;倡導科技強茶,堅持知行合一;身為茶界泰斗,待人亦師亦友;人生相識,天意安排;雖然我們之間年齡相差半百有余,但不妨礙如他所說是“忘年交”;我慶幸有緣能與張老相識相隨相知28年,只是今后再也看不到他和藹的笑容,聽不到他親切的教導了。

張天福先生早年畢業于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農學院。從青年時代就立志振興華茶,他對中國茶產業發展的杰出貢獻和開創茶葉產、學、研相結合的歷史業績不勝枚舉。如1935年創辦“福建省建設廳福安茶葉改良場”(現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同年創辦“福建省立福安農業職業學?!保ìF寧德職業技術學院);1939年做為茶界唯一代表參加“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并到貴州全省選址建設“中央茶葉試驗場”(現貴州省湄潭茶場);1940年創辦“福建示范茶廠”(現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場);1945年為紀念中國抗戰勝利,他將研制發明并已在省內外茶區廣泛使用的的手推木制揉茶機定名為“九一八揉茶機”;1956年發起成立“福建茶葉學會”,當選首任會長;1982年從農業廳退休后,辭別省城來到位于福安市社口鎮的“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擔任技術顧問,歷時8年多,領銜研發“烏龍茶做青工藝與設備研究”省級攻關課題。經過3000多個對比試驗和數據總結,獲得通過成果鑒定,并于1992年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提煉總結出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定位應以“儉、清、和、靜”四字為內涵的“中國茶禮”等等;最難可貴的是他在耄耋之年仍心系茶產業,親自指導安溪鐵觀音“斗茶賽”,不辭辛苦,遠赴廈門、廣州、上海、北京、長沙、香港、澳門等地舉辦鐵觀音“茶王賽”及其系列茶事活動,每一場都缺不了張天福先生嚴謹、認真、忙碌的身影,客觀、公正、精準評定結果誠服各界人士。他在期頤之年的二、三件事更是前無古人,后者可期!

1 生命不止、探索不息

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張天福先生立下了“生命不止,探索不息”的人生座右銘。他不僅是一位學者型的技術專家,他對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1997年他提出了現代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定位為“中國茶禮”,其內涵總結為“儉、清、和、靜”四個字,具體詮釋為茶尚儉,就是勤儉樸素;茶貴清,就是清正廉明;茶導和,就是和衷共濟;茶致靜,就是寧靜致遠。這四句真言,是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的人生觀和處世哲學,也是他一生愛茶、事茶、孜孜奉獻的心得和感悟?!爸袊瓒Y”的定位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美德,又符合新時代道德修養訴求。為了心中的理想,弘揚茶禮,倡導茗飲,九十多歲的他不辭辛苦勞累,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大型茶事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蕪湖等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身影;在全國各地的茶莊、茶店、茶樓都可見到他題寫的中國茶禮“儉清和靜”墨寶和茶莊名號牌匾;他年輕時代所創辦的茶葉科研、生產、教學等機構依然在運轉和發展;他的茶學科研成果技術正在造福于廣大茶區的茶農和茶企業。

1998年,為了讓幾代的茶人們有個“家”的歸宿感、有個日常交流活動的場所。張天福先生發起成立“福建茶人之家”。為了當好這個“家長”,他嘔心瀝血,親歷親為尋找合適的場所,題寫了“茶人之家”牌匾,定期召集大家開會研究“茶人之家”舉辦活動事宜,從1999年“茶人之家”成立起,其日常運轉經費主要靠張老個人題字寫匾的收入維系;在張老高尚人格的感召下,每年元旦的“新春茶話會”成為全省新老茶人雀躍期盼和暢談聯歡交流的好去處。2000年起,福建“茶人之家”開展“閩茶杯”茶葉質量評比活動,為全省中、小茶企、廣大茶農提供開放式、公益性的茶葉評比及技術咨詢服務工作,起到實時了解各茶區茶葉生產加工及品質變化情況,對茶樣逐一點評和提出指導改進建議,廣受茶農、茶企的歡迎和好評,至今已累計舉辦了16屆。

2002年5月份,我有幸陪同張老參加首屆《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交易會》。之前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專程派出市長助理來福州張老家中對接此行安排。有一天他打電話問我是否愿意做為隨員陪他去蕪湖參會,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他非常高興,對我說“今后我們可以一起為茶產業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張老從接受聘書起,就認真開始準備工作:親筆擬定了評茶方案和要求;建議增加烏龍茶參評獎項;撰寫在蕪湖(國際)茶博會上專題報告稿;捐贈茶博會的題字賀詞等等;并細致周到地帶一整套烏龍茶審評杯具到會備用。正是在蕪湖首屆茶博會上,歷史名茶“正山小種”紅茶第一次走出福建,榮獲紅茶類“金獎”。

2005年,上海長寧區舉辦茶文化節活動,我跟隨張老參加全程的活動安排。在上海百佛園內參加“吳覺農紀念館”開館典禮,張老在會上夸獎無償提供展館場地的紫砂壺大師許四海先生為中國茶葉界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并帶頭以個人名義向《吳覺農紀念館》捐款。他還不辭辛苦,到上海豫園“湖心亭茶樓”、臺資茶企“雪峰茗茶”專賣店、泰和茶館、劉秋萍茶宴館等品茗贈字、弘揚中國茶禮活動等?,F場欣然題贈“發展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創立茶品牌、宣傳茶保健、促進茶旅游、實現茶國飲”的寄語。返程飛回武夷山參加上?!湟纳讲杪寐搫踊顒?。主持舉辦了首屆武夷山“正巖杯”茶王賽。原“福建示范茶廠”示范亭重建落成典禮;并分別到武夷山市茶葉總廠、武夷山市巖茶廠、瑞泉茶廠、饅亭茶廠、元勛茶廠等多家茶企現場考察指導,提出改進意見等。張天福先生還登上華東最高峰2200米的“黃崗山”頂峰和大家合影留念,共同眺望無邊的林海山川,寄予祖國繁榮昌盛、建設富強美麗中國。

2 期頤之年,志在創新

2007年底,張老從《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上看到一篇浙江武義成立有機茶研究院的報道,深受啟發和鼓舞,他由衷贊賞這個源頭創新的綠色發展模式。張老向所有來訪的親朋好友及學生們推薦、征求意見、交流看法。2008年3月9日,“茶人之家”常務理事們到張老家中開會,百歲高齡的張老鄭重提出開發有機茶的動議,并希望在他百歲壽辰之際,做一件對茶產業發展有長遠意義的事,即提議成立茶葉發展基金會。張老說道“今天在座的18個人是我最好的朋友,最信任的學生,是除家人外的親人”。在省有關領導的支持關心下,經過福建“茶人之家”理事會的精心組織和籌備,2008年10月18日,由福建省農業廳、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主辦,福建省農學會、福建省茶葉學會、福建省茶葉協會、中華茶人聯誼會福建茶人之家四會承辦的張天福先生百歲華誕慶典活動暨成立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同時如期舉辦成功。剛過了百歲生日的張老于12月5日,親自動筆給分管農業的時任常務副省長寫信陳述建立高標準有機茶示范基地的重要性,“竊以為該工作勢在必行,并愿把畢生所獲和有限余年為之再謀一就,以圖福建茶葉健康發展之永續”。省領導很塊做出批示;在省農業廳、財政廳的支持下正式啟動了福建張天福有機茶基地建設的序幕?;饡蛉“l出《公開征集建設有機茶示范基地的公告》,當首個張天福有機茶示范基地確定建設地點在安溪縣龍涓鄉之后,張老馬上找省農業廳黨組檀云坤書記,提出借用我到基金會工作半年的請求;在得到廳領導支持和同意后,我和福建省農科院茶科所、土肥所、建甌、安溪農業局等單位抽調的6個人組成專家小組,駐點安溪縣龍涓鄉“安溪縣華祥苑有機茶有限公司”基地半年,在全省建成第一個張天福有機茶示范基地。張老把《烏龍茶做青工藝與設備研究試驗總結》全套資料復印后交給我,并要求我們要每天記日記,做好相關記錄等,2009年2月1日,張昌平常務副省長親自到安溪縣參加奠基開工儀式。該基地嚴格按照“水平梯層茶園表土回園條墾法”技術標準開墾建成,張老在示范基地親自種下第一株茶苗?!霸摶匾殉蔀橐I安溪縣有機茶發展的示范樣板”。這是2014年10月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認證中心張優副主任等一行檢查組實地考查現有注冊的福建有機茶備案基地后,給于該基地的高度評介。

“我一生與茶為伴,茶就是我的生命”?!拔医裉煸?,可能明天不在;要抓緊多做有益茶業的事,為茶我可以傾盡所有”這是張老常跟我們后輩說的話,他也真是這樣做的。2008年10月成立“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時他個人捐資10萬元,并表示要將名下唯一一套住房捐出。2013年3月12日,張老在家人親屬的支持同意下,正式辦理了捐贈房產手續,將房產證正式過戶給“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以用于發展茶業之需。

3 牽掛壽寧,第二故鄉

2011年6月底,我受省委組織部委派,從省農業廳到壽寧縣掛職主管茶產業工作,張老非常高興,于8月份親自帶隊到壽寧選址建設全省第二個張天福有機茶示范基地。原省人大、省政協老領導鄭義正、陳增光、呂居永等都全程陪同張老到壽寧,他們都是上世紀70年代相識于壽寧縣的老朋友。經實地踏勘,縣里事先備選了幾個地點因種種原因未入張老法眼,最后有人推薦南陽鎮龜嶺村海拔900多米的天星崗,張老還是堅持親臨實地察勘,該處高海拔緩坡地,遠離城鎮、工礦、交通主干道等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獲得張老初步認可,取回土樣送檢全部符合有機茶基地標準要求后才被最后確定。故土情懷,一枝一葉總關情。時年102歲的張老此行重回故地,不是為了回訪重溫40年前特殊年代的歲月生涯,而是為了踐行自己懷揣多年的夙愿:為壽寧茶產業發展把脈尋方、圖謀良策、開拓創新、建成樣板。張老深情說到:“壽寧是我的第二故鄉,從1970年至1979年我在這里生活工作了8年多時間”。在犀溪鄉偏僻的小山村、壽寧縣龍虎山茶場等處都留下張老生活、工作的感人事跡和有趣故事,在當地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愛戴。當年張老組織14個知識青年學習茶葉生產技術,建立豐產園,推廣合理采茶、機械采茶、改進制茶工藝等,培養了一批茶葉技術人才;在帶著時代的灰色烙印的歲月里,張天福與壽寧茶產業結下了深厚的感情。1986年在張天福教授的精心指導下,壽寧縣茶廠的“福壽銀毫”茉莉花茶參加全國名優茶評比入選43只“全國名茶”之一。2008年張老和當年的14位知青相聚重返故地壽寧縣時曾揮筆留下了“建設新茶鄉、造福壽寧縣”的美好祝福?;蛟S張老對壽寧茶葉寄予太多的情懷和厚望,在2013年“壽寧高山茶”獲準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登記后,不僅親筆題贈“壽寧高山茶”、“壽寧高山茶城”墨寶,還同意授權壽寧縣建成的有機茶基地冠名為“壽寧縣張天福生態茶場”。2014年10月當張老再次蒞臨南陽鎮“壽寧縣張天福生態茶場”時,經過三年的規范建設和精心管理,該基地已建設成為福建省現代茶葉示范基地,并被批準成為《農業部標準茶葉示范園》。

2014年8月,我從壽寧縣離任返回原單位工作,張老囑咐我盡快抽空到另外幾個由“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金會”發文認定的有機茶基地查看一下,摸清具體情況,進行技術指導。尊從張老的指示,我和基金會林杰,張育松老師等人分別到了福鼎市俞山島“福建芳茗茶業有限公司”白茶基地、漳平市南洋鎮“福建大用茶業有限公司”水仙茶基地、建陽市“福建武夷山丘苑茶葉有限公司”大紅袍基地等,發現這些基地與張老提出的《水平梯層表土回園條墾法》的七個關鍵技術環節建園標準尚有差距,在生產管理上還有待規范等問題。針對后來市場上出現的很多標為“張天?!庇袡C茶包裝產品的亂象,張老顯得無助又無奈。2015年10月15日,他召集基金會幾個理事到他家中研究加強對示范基地的技術管理、品牌質量保障等對策,我按照張老的具體要求擬出了《關于對示范基地加強監督管理和技術服務的意見》初稿,送張老審核修改;張老閱示后提出“文本要簡單明了,字符要壓縮在1000個字以內”新要求。我隨后綜合各方面意見又做了精簡修改;2016年6月5日張老在審閱后正式簽字認可,交代我送交基金會辦公室下發各示范基地參照執行。我當天向基金會辦公室發送了該《意見》文本。

2017年8月,壽寧縣龍虎山茶場在整理張老40多年前曾經住過的宿舍樓倉庫里,發現找到了張老當時制作留下的九罐茶葉樣品、多本筆記本和評茶記錄表等,其工整、清晰的字跡和蠟封嚴密包裝的樣品罐實物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記憶財富,價值永恒。

4 魂牽夢繞,最愛武夷

2016年11月18日,張天福、張曉紅夫婦來到武夷山,在參加福建凱捷巖茶城開業剪彩儀式后,張老回到“武夷山市茶場”,(前身是張老創辦于1940年的“福建示范茶廠”)。武夷山茶文化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張老年輕時曾四進四出武夷山,渡過了一生中成果豐碩的難忘歲月,他在主持“福建示范茶廠”和“中央農業試驗所崇安茶葉試驗茶場”工作期間,為振興武夷山茶葉生產發展做了大量基礎性、奠基性的工作,繼往開來、傳承永遠;傾注了他真摯的感情和強烈的期許,2016年11月26日,當他收到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恭請題寫《中國武夷茶博物館》的函件后,他非常高興,欣然表示要在精神狀態和體力復原時親筆題寫。2017年春節初七,張老用毛筆題寫了“中國武夷茶博物館”八個大字。當我用微信傳給武夷山市有關領導閱看后無不動容,武夷山市政協主席大為驚嘆,“非常了不得,原版不算神話但一定是佳話,這么大的年齡、真正是大家之作??!”。

張老是一位可敬、可愛的智者、長輩,雖年愈百歲仍思維敏捷。一生與茶結緣,一生為茶喜憂;他立志茶業、始終不渝;他學識淵博,胸襟豁達;生活儉樸、誠實守信;他注重調查,并富于實踐精神;功績卓著、成果豐碩、不勝枚舉;是當之無愧的茶界泰斗,我們的良師益友,終身學習的楷模。

猜你喜歡
張老天福福建
中國這十年·福建封
那個夢
凝心聚力,傳播幸福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福建藝術戰“疫”
罵鴨記
姚天福力駁忽必烈
“辦月刊,你們膽子很大啊”
義魂救難
會唱歌的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