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林縣那巖古木壯寨民族村寨旅游開發探究

2019-01-06 21:26歐鐘慧
福建茶葉 2019年8期
關鍵詞:古寨村寨壯族

歐鐘慧

(百色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廣西百色 533000)

1 引言

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族地區的發展,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團結、維護平等、消除貧困、促進發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開發、鄉村旅游建設、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等這些重大舉措的實施,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統籌城鄉和諧發展、增加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特色民族村寨在市場經濟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下開始發生蛻變,并遭受著許多人為的破壞,隨著民族村寨旅游開放開發的深入以及一些發展制約因素的影響,許多民族村寨在利用這些機遇謀求發展的過程中又面臨著嚴重的困惑和巨大的挑戰,村寨旅游利益相關者牽涉眾多,目前大部分的村寨旅游規劃都是由當地政府主導或者由旅游企業主導,村寨居民由于文化和資金等種種因素不能完全的參與到旅游的發展中,如果權益沒有按照預期得以實現,會導致當地社區村寨價值觀念、道德體系、民風風俗、生產方式等發生改變,民族村寨旅游氛圍難以營造和維持,鄉村民族旅游就失去了依托和特色,也不利于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民族文化的傳承。

2 西林縣那巖古木壯寨旅游資源開發有力條件

西林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西端,東連田林縣,北接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北毗鄰貴州興義市,云南省羅平、師宗縣,南鄰云南省的邱北、廣南、富寧三縣,是桂、滇、黔三省區邊緣結合部的一個山區農業縣,是廣西西進和云貴東出的主要門戶之一,西林縣享受民族自治縣待遇,境內居住著居住著壯、漢、瑤、苗、彝、布依等15個民族14.57萬人,少數民族占全縣人口的90%,西林縣歷史悠久,西漢時期曾建立國力強大的“古句町國”,“句町”是壯語的音譯,意為“九部落聯盟”或“紅色的藤蔓”等意思。據《漢書》記載,古句町國與當時古滇國和夜郎國齊名,系中國西漢時期西南三大番國之一,句町國因維護漢朝中央政權的權威和國家統一而被《漢書》多次載錄。

西林縣旅游資源豐富,有萬峰湖、馱娘江等景區,西林縣在百色市旅游資源普查中優質旅游資源為83處。西林縣有豐富的民間故事,多樣的民族節日,那巖古壯寨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那巖古木壯寨距西林縣城50公里,位于西林縣馬蚌鄉的西北部,距離國家重點水電工程天生橋水電站萬峰湖庫區2公里,距馬蚌鄉政府駐地6公里,是廣西大石圍和云南魯布格兩大旅游風景區相聯系的必經之地。那巖寨周圍有4條較大溪流,植被覆蓋率達85%,木寨中有89株樹齡在200年以上的大葉榕、小葉榕、楓樹等古樹分布其中。全寨共有120戶壯族農戶,總人口576人,有109戶群眾的住房均為典型的壯族干欄式木瓦結構建筑,整個木樓建筑群保存完好。據專家考證,那巖古寨是廣西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并保存有壯民族的眾多原始習俗的壯家古木寨。那巖古寨則被《中國百通志》評為與貴州西江苗寨、云南鎮遠古鎮、湖南芋頭侗寨、閩西泰寧古城、四川阿壩州桃坪羌寨、云南孟連縣娜允古鎮并稱“國內七大神秘古寨”。

那巖建寨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寨中老人所述祖上是古句町國頭領“承”的后裔,全寨以岑、吳兩姓為大姓,西漢時期當時的夜郎國、古滇國與漢王朝總想把那巖攻下,《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載:“王莽建國四年(公元12年),牂牁大尹周欽殺句町王邯,后邯弟承攻殺欽,州郡擊之,三邊蠻夷愁擾盡反,復殺益州大尹程隆”。從這段記載中可知“承”是句町王邯的弟弟,符合那巖古壯寨中老人世代相傳的歷史。那巖古寨許多習俗都與西林縣歷史上的“古句町國”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系。那巖屯占地1.86平方公里,主要以水稻、柑橘、松樹、毛竹、油桐、油茶、茶葉等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生姜、薏谷為主,隨著國家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重視和扶貧投入,該屯的清潔環境和基礎設施得到了不斷的改善。

2011年,那巖壯寨被自治區文明委授予“和諧鄰里”光榮稱號;2013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檔案”并獲得自治區旅游發展專項資金50萬元扶持那巖屯內道路硬化;2014年國家民委批準那巖古木壯寨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被列入《百色市保護性建筑名錄》和第七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西林縣住建局爭取到324萬元中央預算內資金,用于實施那巖屯修護性維修工程,維修28棟傳統桿欄式木樓及電氣工程、室外給排水工程、擋土墻工程。

2.1 淳樸壯族寨風

那巖古壯寨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形成了十分團結的壯民族村寨。清朝年間,云貴總督岑毓英經常到那巖屯行走,調解鄰里糾紛和動員當地岑氏家族培養知識分子。那巖古壯寨仍保存壯民族的眾多古樸習俗,全寨有140人能唱北路壯族山歌,103人會用木葉吹奏民族山歌,181人能用120臺織布機紡織壯族各色土布和制作本民族服飾,285人會制作壯族特色菜譜。同時,該屯還設有156張客床,為開發旅游資源奠定了基礎。那巖屯至今仍保持熱情好客的原始習俗,團結互助是該寨的傳統美德。該寨子民風淳樸,在外界文化不斷涌向木寨的過程中,寨內仍舊保持織土布、穿土布、唱山歌、守舊俗等習俗,山歌中比較著名的有《種田種地歌》、《種棉歌》、《刺繡蠟染歌》、《起房造屋歌》、《酒歌》、《問酒歌》、《擺酒歌》、《摩朽貫》等,是研究廣西北路壯族不可多得的“活史料”。那巖古寨民族風情濃郁,至今仍保持壯民族的土布編織,仍進行“祭山”活動,全寨休息7日,以示對山神的敬意,讓土地也休息一段時間。寨中仍保留對唱山歌、吹木葉、碰蛋等的原始習俗和輩輩相傳的壯民族先祖故事。在服飾,生活習慣方面集中了我區北路壯族、布依族的各種特色,榨油、榨糖,養殖牲口、起居均使用木制工具,仍傳承著南盤江流域壯族的眾多原始習俗。

2.2 紅色旅游教育基地

1951年6月,在該屯打響了著名的“那巖戰役”,當時人民解放軍四野59軍219師656團及一個迫擊炮營參與了戰斗。戰斗中敵我雙方消耗了大量的彈藥和人員,解放軍有15人犧牲(其中3人安葬于那巖),匪首林介雄司令官戰敗自殺,副司令官羅日輝及下屬100多人被擊斃,俘虜80多人。至此,盤居云南、貴州、廣西三省交界的最大土匪組織瓦解,為全面解放西林、羅平、興義等周邊縣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巖寨現存有戰役戰壕、掩體等遺址,是發展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基地。

2.3 綠色山水風光

那巖古寨位于西林縣天生橋水電站萬峰湖附近,古寨集山上水鄉的全部特色,那巖古寨建筑群所處位置為山脈的至高點,山上是古木寨,山下是萬峰湖,高山、溪流、湖泊、木樓、梯田、竹林、古樹,建筑高低錯落,一派壯家干欄建筑田園風情,那巖古壯寨木樓的房前屋后仍然生長著89株千年老樹,空氣清新怡人,視野開闊,遠處的薄霧和層層的梯田和在田里覓食的鴨鵝,構成優美的山水田園風景畫,適宜游客休心養性。

2.4 壯族干欄式古寨建筑群

那巖古寨居住著一百多戶布依支系壯族人家,房屋建筑為明、清時期的干欄木樓形式120多幢,那巖古寨由壩南、坡瑪嵩、小寨等3個山峰組成,寨子位于峰頂。在那巖古寨,大多數木屋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關押畜禽,第二層住人,上層一般堆放玉米稻谷等糧食。木樓房間的窗欞上還雕有紋飾,透著古句町國的神秘和精致。與其他壯族干欄建筑的建設理念不同的是,那巖古寨的先人原先是由于戰敗輾轉到那巖,當時那巖三個山峰森林密布,長滿刺竹,易守難攻,使得古句町國在戰敗后在那巖古木寨生存下來。為了使這個軍事要地更好地發揮防御作用,寨中建房均在山峰頂,寨中的木樓家家戶戶相連通,行走在樓上的走廊幾十米都不用下地,以便于調兵防衛。干欄式建筑可以通風排熱,避免潮氣,且滇、桂、黔三省區交界處,舊時盜匪猖獗,干欄可以觀察外部四周,預防匪徒侵擾。

那巖古壯寨的干欄全部用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松樹建造,雖經百年風雨侵蝕,卻仍然屹立在山坳之上,建造前都會經水浸泡數月,有效避免蟲蛀。這些古木樓作為明清建筑物至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行走在這龐大的木樓干欄群間,就如同在巨大的迷宮里穿行。在那巖古壯寨里串門,可以連走20多戶人家腳都不用落地。

3 那巖古壯寨民族村寨旅游資源開發制約因素

3.1 缺乏統一規劃和協同合作

西林縣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卻未加以整合開發,難以形成特色品牌和規模效應。目前,西林縣旅游開發主要集中那勞岑氏土司建筑群、宮保府、博物館等有限資源上,馱娘江沿岸母系氏族公社文化、本土戲曲、舞蹈、美術、服飾、飲食等原生態文化的開發有限,由于西林縣地理位置處于廣西最西部和交通基礎設施落后的制約,那巖壯寨現狀居住用地由于是明清時期保留下來的古木干欄建筑群,前期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由于受地形及場地限制,有效組織廣場、休閑健身和交往空間的旅游開發規劃收到一定制約。西林縣旅游發展融入云南、貴州結合部發展資金有限,協和合作的力度不夠。

3.2 交通閉塞,基礎設施缺乏

由于西林縣地處邊遠山區,道路、通訊、環保等許多投資大、回收期長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加大了旅游開發成本,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那巖壯寨保留了最有特色的干欄式古木樓建筑,句町文化特色濃厚,但由于地處偏僻山區,從南寧到西林再到馬蚌鄉的路程就要8個多小時,鄉政府進入那巖古壯寨的道路正在擴修,山路盤旋蜿蜒崎嶇,那巖古壯寨內唯一的一條進寨便道還是90年代人工開鑿而成,農用車可勉強通行。當前西林縣內通二級路的只有3個鄉鎮,其他鄉鎮通的都是四級油路。受困于交通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制約,西林整體旅游產業開發和市場化程度較低,“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不完備。那巖古寨雖然是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具有一定的國內外知名度和美譽度,民風民俗和建筑群保留完好,但交通基礎設施的嚴重制約,導致旅游可進入性受限制,旅游開發難度較大。

3.3 古村落干欄建筑維護資金匱乏

那巖古寨要開發旅游業必須要解決的住宿設施也因為物料運送的不方便還處于低檔次開發階段,而村民們為了改善居住條件,都希望把年代久遠的傳統木建筑拆除,重建現代建筑,古建筑維護難度加大,那巖古木寨地處偏僻,四周坡陡林密,很難找到另建房的宅基地,對古木建筑維修保護資金缺口多;加上受制于各種因素那巖古壯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使得那巖古木寨的大多青壯年都外出城鎮務工,有些家庭現已出現無人居住、無人管理的狀況,使得傳統村落開發保護困境加劇。

3.4 特色旅游商品開發尚未形成體系

那巖壯寨現有的旅游商品處于尚未開發階段,大多為村民們自給自足的特色產品和手工藝品、壯民族服飾,特色食材原料,地方藥材等,如果進行旅游開發,大規模的旅游商品供給進行機械化生產就失去了產品的特色和生命力,加上村寨特殊的地理位置,物產有限,人手有限,交通可進入性制約,因此設計出適合那巖壯寨的特色旅游紀念品、手工藝品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體系是當前那巖寨旅游商品開發的急需解決的難點。

3.5 旅游人才匱乏

那巖村整體文化水平處于小學水平階段,青年多外出務工,由于交通閉塞,具備旅游開發視野和旅游產業發展帶頭能人少,村民們雖具備一定的旅游開發意識,但是不知道從何著手,不具備推薦宣傳自家村寨的意識,也沒有獲得系統的旅游專業技能培訓,旅游人才匱乏。

4 西林縣那巖古木壯寨旅游開發策略

4.1 整合打造開發

那巖古壯寨作為句町古國的故地,應該以句町文化為載體,整合西林縣旅游資源進行聯片開發,通過全縣各旅游區的協同合作,打造宮保府景區、句町古國、西林教案、岑氏故居和銅棺、銅鼓等寶貴人文旅游資源,把八萬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勞岑氏建筑群、古商埠達下、古鎮火柴以及馱娘江沿岸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等原生態文化分區打造,根據西林縣句町文化及其他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構建由馬蚌、八達、普馱、那佐四大旅游空間布局,采取建一個成一個的發展策略,設立那巖壯族干欄建筑旅游保護區,加強跨區域旅游合作,加強與云南文山州、貴州黔西南州、黔南州周邊廣南世外桃源、羅平油菜花、興義馬嶺河峽谷等成熟景區以及周邊田林縣、隆林縣、靖西縣、那坡縣的旅游合作,提煉旅游精品路線主題,融入西南片區旅游發展大格局,共同開發“句町”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壯族古村寨旅游中心。

發展那巖古木寨旅游不僅有利于發揮西林縣的“句町古國”的品牌效應,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而且可以填補大石圍、羅平兩大重點旅游線路的中間空白點,有效拉近旅游區間的距離,“那巖古寨”是西林縣旅游特色的具體體現,是西林、乃至整個廣西最具特色并在全國具有異域性的旅游產業。

4.2 完善基礎設施

那巖古寨如今已實現了通水、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訊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西林縣政府投入資金完成27棟古寨木樓修繕保護工作,基礎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而要真正實現那巖古木壯寨旅游開發,首要攻克的就是交通基礎設施這個短板。除了國家有關資金扶持正在開工建設的西林縣至田林縣(滇桂界)高速公路,串聯起云南羅平至八大河高速公路,西林縣有關部門還應該爭取到更多幫扶資金改善縣內各鄉鎮的道路狀況,尤其是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山區村寨的道路。

根據有關學者建議,在一些交通閉塞險惡,自然環境優美的少數民族地區,采用直升機運輸可以對傳統的旅游觀光形成立體的旅游交通網??v觀國內麗江、廈門鷺江、千島湖等成熟熱門景區的絕對高空或低空直升機旅游發展經驗來看,如果條件允許,國家或者自治區政府牽頭與航空企業協作,開辟建設西林或那巖村古壯寨直升機空中走廊,可有效控制旅游者的進入量,保持生態環境與觀光旅游之間的平衡[1],直升機載客可以維持游客數量在可控范圍內,不會對那巖古壯寨古村落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且直升機不需要修建大的跑道和停機場,只需要合適的平地作為停機坪,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物料運送和場地集約使用,輻射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旅游開發具有重大意義。

4.3 開發特色旅游產品

那巖壯寨可開發壯族文化旅游系列產品,壯族節慶活動,壯族特色飲食,壯家手工藝品、地方土特產,北路壯劇歌舞服裝表演,農家樂及有關古句町文化習俗。完善那巖古壯寨生態旅游,萬峰湖水上攬勝,休閑探秘游等休閑度假設施及有關旅游基礎設施,使西林那巖古壯寨成為西林乃至廣西旅游的新王牌產品。

4.4 政府全方位宏觀調控,抓好資金籌措與人才培養

要加強西林縣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未雨綢繆統籌好那巖古寨旅游開發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采取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方式,積極爭取國家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村寨旅游開發建設的資金支持,采取專項撥款、低息貸款或無息貸款等政策引導,完善那巖壯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多方吸收引進外資,著重改善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接待設施條件,解決政府投資不足的問題。

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還應集中協調旅游企業、旅游經營者、旅游社區、旅游者等各方的利益訴求,只有統籌制定好各方利益群體的相關制度和措施,旅游開發才能帶來各方利益協調發展,相互得利,促進旅游發展和脫貧致富、保護傳承的良好局面,因此政府的主導作用在那巖古壯寨旅游開發建設規劃中必須著重體現,也是那巖古壯寨能否順利進行旅游市場化開發和后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此外地方政府要重抓那巖古寨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組織旅游扶貧村干、第一書記和旅游企業的一線從業人員等參加旅游扶貧專題培訓班,引導當地群眾投入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為推進農村脫貧攻堅打好基礎。

4.5 加強營銷宣傳,融入全域旅游理念發展

西林縣委、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那巖古木寨的保護挖掘。自2003年起,就開始對外宣傳那巖古木寨,先后邀請中央和地方電視臺、廣西文聯、廣西歷史學會、廣西電影制片廠、廣西師范大學、右江日報社、廣州電視臺、廣州日報社、深圳攝像協會及百色攝影協會等新聞媒體和旅游者前來探訪,更要繼續加強與知名在線旅游平臺的合作,強化宣傳不斷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建立起線上線下旅游宣傳營銷聯動機制,外出推介那巖古壯寨,打造營銷優勢。

西林2018年啟動全域旅游縣級實施方案,為那巖古寨打造制度和組織保障。那巖古壯寨要住進發展機遇,打造旅游+產業融合,提升服務質量,多方尋求資金保障、要素供給、人才保障和加強那巖古壯寨生態環境保護,融入西林縣創建全域旅游大發展中。

5 結語

對那巖古木壯寨實施旅游開發,首先要了解那巖寨作為干欄壯寨的悠久歷史,壯族原始古民風民俗,分析特色旅游資源開發優勢,針對那巖寨的旅游資源開發現實困境,加強政府宏觀協調各方利益,共同齊心協力打造開發那巖壯寨,從而實現旅游經濟有序開發的目標。

猜你喜歡
古寨村寨壯族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鄉村旅游開發中利益相關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為例
石崆寨覽勝
《Cat’s book》
興義南龍布依古寨
張家畈新村
鍋巴粥
綏寧大園古苗寨
壯族山歌
別讓民族村寨毀于當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