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茶禪文化在陶瓷茶具設計教學中的結合

2019-01-06 21:26周金田
福建茶葉 2019年8期
關鍵詞:茶具飲茶陶瓷

周金田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福建泉州 362500)

現代陶瓷茶具不僅是人們在飲茶、品茶過程中的工具,其陶瓷茶具自身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符號。而隨著我國茶文化的不斷發展,陶瓷茶具設計教學的開展備受關注,如何設計出符合人們實際需求,具備豐厚文化內涵的陶瓷茶具成為其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此背景下,茶禪文化在陶瓷茶具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實現陶瓷茶具設計的創新,升華學生的思想層次,深入體會陶瓷茶具設計內涵與價值,以期為陶瓷茶具設計教學的高質量開展提供保障。

1 設計教學在茶禪文化融合的下的要求

作為擁有著悠久歷史的人造材料,陶瓷材料主要是通過對高溫環境的有效應用,實現土轉變為瓷,陶瓷材料的應用不僅具備良好的審美價值,其材料自身也具備較強的耐用性。而陶瓷茶具具備細膩、堅韌、致密等特點,隨著人們對陶瓷茶具的不斷開發,促使陶瓷茶具儼然成為當前飲茶過程中最佳的搭配工具。陶瓷材料在煅燒后,不盡其造型表現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其飲茶過程中所呈現出茶的茶色、茶味、已經都有著較為良好的表現[1]?;诖?,在茶禪文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其陶瓷茶具的設計教學融入茶禪文化,可以達到提升茶禪一味的質樸、清雅的審美體驗,其教學的高質量開展,可以促使學生以藝術美的形式進行茶禪文化的解讀。

1.1 設計教學中需具備的清雅氣韻

自古以來,無論是飲茶還是從事茶事活動,都需要具備清雅、幽靜的環境,具體表現在:地點方面從專業茶坊到深山古寺;品茗的佐物,例如書本、棋局、古琴;植物配景,包括梅、蘭、竹、菊,這些都成為清雅、幽靜的主要表現標志,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都較為深刻。通過物境與心境的相呼應,可以起到熏陶心靈、洗盡塵心的作用。

而在品茶修禪過程中,陶瓷茶具作為有形物,可以起到體現清雅的作用,具體表現為陶瓷茶具可以充分體現出清麗明秀的感覺,并且色質較為清雅。所以,針對陶瓷茶具設計教學的開展,需要注重對清雅氣韻的體現。茶禪文化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國制茶工藝得到進步,而陶瓷茶具的應用,其色澤隨著茶工藝的變化而不斷發生改變。在唐代時期,其主要盛行茶具的色澤為白色和青色,在外觀造型方面古樸有力,可以是茶色呈現出翠綠色[2]。而青瓷茶具的應用則可以進行茶色質樸的體現,有利于禪僧高士進行精修青志。而到了元代時期,主要盛行茶具為青花瓷茶具,無論是色澤和結構,都表現較為出色,可以起到襯托茶的清雅的作用。所以,在現階段陶瓷茶具設計教學過程中,其茶禪文化的融合需側重對茶禪清雅氣韻的突出。

1.2 教學中陶瓷茶具設計的多樣化

在茶禪文化發展過程中,茶具也得到良好的發展,縱觀現階段茶具的發展,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而茶具多樣化的發展可以促使人們在飲茶過程中以禪的形式進行有效思考?;诖?,在茶事技藝發展過程中,針對陶瓷茶具設計教學的開展,需要遵循茶禪文化發展過程中禪修茶事相關的規范和法度。而針對茶事技藝而言,已經從以往的飲茶功能性將展現,轉變為當前禪意形式的體現,而其中無論是動作、程序,還是節奏,都應遠遠超出了其飲茶的基本需求,將飲茶轉變為一種心靈修行的活動。

在唐朝,陶瓷茶具的應用,隨著飲茶、煮茶方式的轉變發展而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在唐朝時代,為提倡茶原味的體現,其煎茶道逐漸發展成茶事技藝的主要茶道,這就使得茶具種類得到良好發展,促使茶具最大化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功能性,還能表現出茶具裝飾性效果的特點。而在宋代,宋人側重于對飲茶儀式感的追求,所以“點茶”形式出現,相較于煎茶,點茶形式的應用主要是將茶葉研磨成粉末。然后將茶粉末用水煮成糊狀,隨后進行沖泡[3]。隨后,其煎茶、點茶禪茶道儀式的發展逐漸轉變為對茶盞的應用,也正因此,盞拖成為茶碗配套中的組成。

成套的茶具最初始于宋朝,相較于早起的茶具,宋朝針對茶具的應用,無論是在便利性方面還是觀賞性方面都有著較大程度的就提升,進而促使茶事變得更為規范和正式。而到明代時期,人們對茶藝的需求更高,所以在茶藝程序方面,都要求較為嚴格和精細,而針對沖泡、聞香、觀茶色、封壺等方面要求更為嚴格,這就促使置茶器、品茗器、理茶器的種類得到增多,并且外觀造型方面也得到不斷的創新,呈現出我國茶禪文化的美感和空靈之感。

2 設計教學開展陶瓷茶具設計的策略

在傳統陶瓷茶具設計教學中,其教學模式的應用,一直與人們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之間存在沖突,并且文化體系構成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陶瓷茶具作為古老中國生活器具,其自身也具備年輕化的特點。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基于茶禪文化的保留,進行其教學模式的創新,促使其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方面,能夠符合當代學生的實際需求,更加適合現代學生的學習習慣。

2.1 側重飲茶方式多樣化的考慮

隨著民眾物質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人們愈發重視對自身健康的追求,這就促使人們注重對更為健康、更為保健飲茶方式來飲茶和品茶。所以,傳統茶沫、散茶、團茶的茶模式,已經逐漸轉變為利用茶葉經過多重工序加工成速溶袋茶,在保留傳統茶葉工功效的同時,提升人們飲茶效率。而在此背景下,其飲茶方式的轉變,會對陶瓷茶具的設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促使陶瓷茶具在造型、材質以及種類方面都發生較大程度的轉變[4]。所以,針對茶禪文化的融合,其陶瓷茶具教學的開展需要注重對飲茶方式多元化的考慮,進而保障其陶瓷茶具滿足人們的現代化實際需求。

2.2 適應飲茶環境的轉變

縱觀現階段茶禪文化的發展,已經轉變為生活與修行結合在一起的局面,這就使得茶禪文化的特點更為突出,表現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修身養性,通過飲茶進行自身境界的提升,讓人們隨時隨地的進行飲茶悟道。而在此背景下,飲茶環境也發生不同程度的轉變,具體包括專門設置的飲茶精舍,具備典雅、清幽、安靜等特點,還包括居室、大自然、辦公環境等,都是現代人飲茶悟道的主要場所。而在不同的場所飲茶,所應用的陶瓷茶具其種類可能存在差異,不同類型的陶瓷茶具應用于不同類型的飲茶環境。所以,在現階段陶瓷茶具設計教學中,需要注重對飲茶環境的適應,從而實現對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縱觀現代化陶瓷茶具的發展,為了迎合市場,滿足人們的實際發展需求,其陶瓷茶具也在不斷的變化與革新,例如當前利用現代化工業技術與泡茶原理的合理應用,進行陶瓷泡茶具的設計,不僅具備著便攜、耐用、多功能、堅固等特點,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還能實現自動茶湯分離,進而避免茶葉在久泡后茶湯過濃而出現苦澀感,同時實現對泡茶過程的有效縮減。通過此類茶具的應用,可以滿足人們在不同飲茶環境,如家居、野外、交通工具中、辦公等環境的飲茶實際需求,促進人們得到飲茶的物質與精神享受。所以,針對陶瓷茶具教學的開展,需要注重對現代化設計理念的融合,以期學生掌握更多、更為全面的設計理念。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茶禪文化的發展,實現人們實際生活與飲茶的有效結合,在升華人們思想層次的同時,實現修身養性,提升自身境界的目的?;诖?,在茶禪文化融合下進行陶瓷茶具設計教學的開展,需結合對當前設計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合理教學策略實現對陶瓷茶具設計教學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歡
茶具飲茶陶瓷
哲品π杯 便攜茶具
品雅茶具
飲茶養生De四季區別
載歌載舞話陶瓷——瓷之舞
陶瓷藝術作品
馮可賓買茶具
德化陶瓷 閩中精粹
花下飲茶,光陰含香
月下飲茶
陶瓷鑒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