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對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及措施

2019-01-06 21:26郭宇寧
福建茶葉 2019年8期
關鍵詞:思政政治傳統

郭宇寧

(吉林農業大學,吉林長春130118)

1 傳統文化對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痹诂F代教育體系發展過程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發展的重要環節,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對于塑造學生價值取向、提升學生素質、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都有促進作用。

目前,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已經從最初的單一思政必修課發展為涵蓋思政課程、講座報告、參觀學習、文化展演、社會實踐等多種表達形式在內的教育教學模式。但是,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缺失較為嚴重,可以利用的資源仍有待進一步挖掘,如何使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的內涵更具有時代意義并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相契合等都是未來教育研究的主要著力點。目前,對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傳統文化資源發掘工作仍存在做表面文章、缺少實質性成果的現象,來自書本教學的課堂教學仍舊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的闡釋有待豐富,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建設工作仍有待完善,現存的高校傳統文化教育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體系,其中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有待加強,課程體系設置仍以通識選修課為主,課程體系建設缺乏有效的統籌安排,思政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存在重復說教和重點缺失。另外,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隊伍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良莠不齊也造成了不同的效果,“金課”與“水課”對比明顯,教育形式載體,教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本科課程教育質量都有待進一步提升。

2 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路徑

2.1 創新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形式

現代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初步實現了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但教學內容上多以課堂教學中的某一片段體現沒有固定的學時和課時設置,形式也多表現為單一枯燥的案例分析或故事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主動受教育的興趣,停留在書本上的枯燥講授影響了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質量。因此,改進教學方式,讓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勢在必行。一方面,學??梢蚤_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教育講座和宣講活動,比如中華民族精神主題文化講座。通過分析典型人物事跡、文學作品表達的內涵,向學生傳達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自編自導情景劇的方式,引導學生以傳統文化為背景進行話劇排練并組織課堂演出。這種參與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在排練和表演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促進學生多面發展。

2.2 聯系生活實際,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由于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距離,導致思政課和思想政治類教材的吸引力不大,思政教師授課效果不理想。但實際上,由于網絡的發達學生也非常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因此,組織學生在課堂進行熱點問題討論,在課堂內部發生碰撞,讓教育貼近實際、滿足學生需求。例如,近年來出現了倒地老人扶不扶、廣場舞占用籃球場、公交車不給老人讓座而遭到老人暴打等社會新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這些新聞中存在的矛盾焦點讓學生展開辯論,結合辯論效果以評判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引導。

2.3 應用新媒體技術豐富傳統文化的教育形式

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及其近年來在高校課堂上的應用大大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極大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形式,為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代表的書本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契機。因此,教師可以在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設計以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使課堂教學生動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課件生動再現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等孕育發展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形勢下要將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須堅持創新,與時俱進,用現代方式和科技手段表達傳統文化。優化完善課程體系,在發揮課程授課的主要作用的同時,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開展第二課堂教育,堅持基礎教育與興趣教育協同發展。

結合院校地方特色,扎實開展大學生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申報以傳統文化研究為主題的輔導員精品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廣泛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既有利于項目研究又能更好的推動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的發展。通過先進人物評選、榜樣團隊建設方式,挖掘學生群體中傳承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團體和個人,使先進團隊和個人發揮模范作用的同時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推進校園傳統文化建設。在傳統節日前后舉辦文化藝術周、文化藝術展演等品牌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發展,加強宣傳展示,打造優秀傳統文化校園藝術精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內的交流傳播。

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實踐活動,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活力。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之中,例如開展以“傳承中華文化、繼承民族精神”主題社會實踐和參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高校團組織的引領作用,鼓勵學生成立“國學社”、“漢服社”等具有傳統文化風格的學生社團,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路線開展相關活動。在線上,利用網絡媒體,例如:慕課、微課和建立微信公眾號的形式,為學生推送教學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在學生課余時間為學生打造學習平臺,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3 結束語

隨著中國近年來,在全球經濟、政治、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優勢的增長,中國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斷加深,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所占的比重不斷提升。在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合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針對這些困難,高校必須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傳統文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提高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思政政治傳統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思政課“需求側”
“政治攀附”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政治不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