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忠誠會引發不道德行為?

2019-01-06 21:26弓莎莎張國雯
福建茶葉 2019年8期
關鍵詞:道德行為利益道德

弓莎莎,楊 姍,張國雯

(寧夏大學教育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1 引言

自古以來,“忠”“誠”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爸摇钡母拍钍加诖呵飼r期,是指個人內心的誠與敬,是個人應具備的一種泛化的美德以及處世的合宜態度。后來“忠”指的是發自人心中的至誠感情和行為?!罢\”是儒家道德規范,指的是一種真實的內心態度和內在品質[1]。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忠誠也被引入到管理學領域中。近年來,在道德心理學的最新進展上,研究者們越來越強調忠誠在個體心理學中重要性,認為忠誠作為獨立的概念,含有道德成分且與不道德行為具有密切的關系[2]。本文在文獻查閱的基礎上,梳理了組織忠誠和不道德行為的具體聯系及背后的心理機制,對拓寬組織忠誠研究思路、了解組織和個人不道德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2 組織忠誠

2.1 組織忠誠的內涵

Becker(1960)年最早提出忠誠指由組織成員單方投入產生的維持“活動一致性”的傾向。他認為忠誠是員工隨著其對企業的“單方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繼續留在該企業的一種心理現象[3]。Hildreth等人發現,忠誠作為一種美德,含有道德的成分[2]。例如,關于道德的基礎理論認為忠誠、傷害、公平、權利和神圣是個體天生就具備的心理功能,其中,忠誠含蓄地出現在社會團體準則中,是三大道德準則之一。

2.2 組織忠誠的測量與操縱

潘素霜從態度忠誠和行為忠誠兩個層面,編制了組織忠誠量表,從情感認同、激勵認同、價值認同、報酬意愿、留職意愿、推薦意愿6個方面來評估員工的組織忠誠[4]。該量表具有很好地信效度,適合于在中國本土文化中進行研究。Hildreth用實驗方法操縱了被試的組織忠誠度[2]。在忠誠條件下,給予被試10分鐘時間討論“忠誠”,然后簽字承諾忠誠于他們的團體。在控制條件下,給予被試10分鐘時間討論中性話題“全球化”,討論后不簽字承諾,檢驗發現,在忠誠條件下被試的忠誠度顯著高于控制條件下的被試。

3 組織中成員的不道德行為

廣義上的不道德行為是指直接或間接損害公眾利益的,其后果對民眾造成危害或影響的所有作為或不作為行為。組織中成員的不道德行為是指對他人有害、違反人們認可的道德規范且不能被他人接受的行為[5]。

4 忠誠與不道德行為

4.1 忠誠導致不道德行為的表現

忠誠存在于一組人們信奉的廣泛的道德價值之間。忠誠作為一種優點,往往與其他道德價值緊密聯系。例如忠誠和仁慈,忠誠促進了良好的公民行為。忠誠被看作是美德不是缺點。Hildreth發現與控制條件相比,充滿忠誠的人在問題解決任務上更少欺騙[2]。但是,忠誠一定會引發道德行為嗎?很多證據表明當不道德行為對他們的團體有利的時候,人們會忽略他們的不道德的行為。成員們常常以實際的或感知到的能力和公平為代價,引發不道德行為[2]。

4.2 競爭調節忠誠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

研究發現,團隊利益不明確時,忠誠將表現為一個道德準則,忠誠要求為了他們團隊的利益而做忠誠的行為,忠誠激活了相關的道德特質和文化腳本,促使人們表現出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與理想的自我一致。相反地,當群體利益很明確的時候,這些利益與其他的道德概念相悖,然后忠誠會不可避免的驅使忠誠的成員為了追求群體利益最大化而做出不道德的行為[6]。

競爭調節忠誠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缺乏競爭,群體目標就會變得模糊些,相應地忠誠就會促進道德行為,符合他們的理想自我;而充滿競爭環境中的忠誠,忠誠被期待為為了組織的利益無論付出什么都要贏,在這種期待下,忠誠迫使風險上升,即使忠誠與其它道德準則相悖,也會引發不道德行為[2]。

4.3 忠誠與不道德行為之間的解釋機制

持利益觀的研究者認為,忠誠者做的不道德行為往往主要是為了他們團體的利益[5]。受群體思維的影響,忠誠的員工由于會堅守組織價值和規則,因此很可能形成“忠誠就是沒有人提出不同意見”[2]。

有限道德理論認為,盡管道德對于人們而言十分重要,但是其他的事物對于人們來講同樣重要。人們的行為總是在道德和自我本位主義的欲望之間的矛盾中做出艱難的選擇。當人們單獨面臨道德選擇時,人們總是道德理性的,可以采取自律和約束,然而當人們面臨道德選擇和其他一些同樣重要時,就表現出有限道德的一面,采取不道德行為或者主觀上默認和接受不道德行為。

道德推脫理論認為,一方面,道德推脫能夠恰當地切斷個體行為與其內在道德標準的因果關聯,使得個體即使做出不道德行為也不會表現出內疚和自責,同時對這種不道德行為作出心理外歸因和合理化的解釋—即解釋為這一切都不是我的本意[7]。

5 局限性和未來展望

以往的研究中,我們總是認為對組織忠誠是美好的,也不遺余力地培養員工的忠誠度。然而,綜上所述,忠誠也和很多不道德行為有關。如何讓員工保持理性忠誠,堅持道德準繩是關鍵。然而,目前有關組織忠誠和道德行為的關系的研究少之又少,對于什么因素可以讓人們避免盲目忠誠更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所得的出的結論大多是西方學者基于西方本土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然而,中西方文化背景、社會脈絡和組織構架等都與西方社會大不相同。與西方的個人主義不同,東方人的集體主義更兼顧“集體利益大于一切”的信念,而且在中國背景下的組織忠誠的含義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含有積極忠誠和個人犧牲的成分,與西方的組織忠誠不盡相同。在中國土壤中,組織忠誠與道德行為的關系如何?值得中國學者做進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猜你喜歡
道德行為利益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配偶短線交易利益返還責任的解釋論展開
兒童道德行為發生的時間邏輯及其教育遵循
I Love You, Dear China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利益與西瓜
劉娟、趙玉生:自我損耗會對道德行為產生負性影響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遠和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