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詩詞中的茶文化

2019-01-06 21:26元,溫
福建茶葉 2019年8期
關鍵詞:飲茶茶文化古詩詞

李 元,溫 昕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100089)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著華夏大地上人們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生活,喜怒哀樂,精神面貌,家國情懷等一切物質和精神上的文化內容。茶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意義。古詩詞作為文化載體,對茶的記述和承載,不僅為古詩詞增加了豐富的內容和表達渠道,也使得茶成為中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參與者。在不同的詩詞情境中,茶的功用,人們對茶的評價、定位得到充分展現,使得茶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

自從茶成為國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在中國整體文化環境和精神價值觀的加持之下,茶就不單是一種生活飲品了,更是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符號之一。雖然茶在何時正式出現,何時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尚有不同說法,但茶在中國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陸羽的《茶經》中認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雖然這種說法帶有很大的神話傳說性質,但是這說明在陸羽所生活的唐代,人們就認為茶的歷史是久遠的。進入唐代以后,隨著經濟文化生活的空前繁榮,茶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也正式進入到中國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茶越來越成為中國人詩詞創作的重要意向,在詩詞繁盛的唐宋之際,出現大量與茶有關的作品,由此,茶超脫了作為飲品的物質層面,同時這些作品也成為古詩詞寶庫中的瑰寶。

1 茶在古詩詞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體現的文化內涵

據相關網站數據統計,以茶為題或者詩句中含有茶內容的詩詞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在全唐詩數據庫中,以“茶”為題進行搜索,有103條結果,即有103首詩是以茶為題;在詩詞名句網中以“茶”為標題進行檢索,符合條件的有975首,其中唐代104首,宋代806首;以“茶”為詩句進行檢索,則有3974條詩句中帶有“茶”的字眼,其中唐代391條,宋代2989條,明代有333條。當然,就詩詞創作的數量和知名度而言,茶遠遠及不上酒。但是作為詩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茶有著自己獨特的地位和價值。通過對古詩詞中有關茶的作品進行梳理總結發現,茶在古詩詞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主要有如下方面:

1.1 形成并豐富了茶的文化形象

古詩詞中關于茶的作品,最直接最基本的就是運用白描、象征、比喻、夸張等諸多手法對茶的形貌、源出、特征、烹煮、飲用等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描述。這種描述盡管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但是卻極大地豐富了茶的形象,同時也打上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烙印。事實上,古詩詞中對很多自然事物的描寫,都帶有中國人的審美和情感象征,使得客觀的自然環境被賦予中國文化符號的寄托,形象更加豐富飽滿,且具有了深刻的人文色彩,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例如,呂巖的《大云寺茶詩》中用“兔毛甌淺香云白,蝦眼湯翻細浪俱”描寫了茶水沖泡時茶湯翻滾的情形,借以表達對茶的品鑒。唐代僧人齊己在《詠茶十二韻》中,對茶的產出寫道“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在飲茶后的感覺寫道“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描寫煮茶時寫道“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宋代白玉蟾的《茶歌》是一首專門寫茶且對茶的各個方面描述非常齊全的的作品,作者極盡所能對茶的生長(枝頭未敢展鎗旗,吐玉綴金先獻奇),采摘(帶露和煙摘歸去,蒸來細搗幾千杵),研磨(碾邊飛絮捲玉塵,磨下落珠散金縷),烹煮(蟹眼已沒魚眼浮,垚垚松聲送風雨),味道(綠云入口生香風,滿口蘭芷香無窮),典故(君不見孟諫議,送茶驚起盧仝睡。又不見白居易,饋茶喚醒禹錫醉)等各方面進行豐富且充滿想象力的描寫,最后更是以“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的浪漫手法,表達對茶的夸贊和喜愛。

因此,古人在詩詞中對茶的各方面的描寫,將茶帶入到了精神文化層面,茶就不僅是飲品了,還帶有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意趣。茶的形象更加豐富,同時作為一個核心要素,茶在詩詞的描摹下,將茶生長的自然環境、采摘烹煮過程,茶的品鑒,歷史典故,有關茶的社會活動等一切與茶相關的事物串聯起來,形成了關于茶的獨特的體系,從而使得茶具備了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需要包含的各個要素。

1.2 作為閑靜安適生活的象征

作為一種日常生活飲品,茶具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征:首先,茶是一種生活必需品,中國很多成語或者日常俗語表達,都把茶和飯并列,例如粗茶淡飯、茶飯不思,茶余飯后,三茶六飯等。但就生活的重要性而言,茶遠遠及不上柴米油鹽,所以“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茶是排在最后的。所以,茶一方面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飲食,深深地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蘇軾的《浣溪沙》中寫道“日高人渴漫思茶”,一口渴馬上就想到茶。另一方面,茶同一般的飲食有所區別,它不參與普通飯食的烹制體系,在用具、方法、盛具、過程上有一套自己的烹煮系統,這使得茶少了一些明顯的煙火氣息,多了些清新自然的意味。此外,能夠煮茶,說明生活有基本的保障,多了一份從容與安適。其次,茶與酒不同,酒在中國文化中同樣是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載體和符號,但是酒的情感表達更加奔放、熱烈,高亢、深刻,而茶相對平淡和安閑,所以就生活情感的抒發來說,中國人既需要有酒的壯懷激烈,情深意遠,同時又需要茶的安靜和平淡來安撫,讓精神也能得到一些松弛,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使得中國人的物質精神生活更加具有多樣性。第三,在唐代以后,飲茶成為了普遍的風尚,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幾乎都有飲茶的習慣和飲茶的條件。因此,相對其他生活物質而言,茶更加具有平民化的特征,淡化了一些名利、功利的色彩。

因此,不管對于哪個階層來說,飲茶更多的是一種閑靜安適生活的象征,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通過茶來表達閑靜安適、修身養性生活的描寫。唐代茶詩反映了唐人強烈的隱逸情懷,茶在他們那里是隱者的象征,是逃避外在世界紛擾、入世而不為世所累的孤高個性的體現。如唐代元稹專門寫茶的詩作《一七令·茶》中寫道:“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睂⒉璧谋耘c詩客,僧家等具有安閑特征的聯系起來,并強調飲茶“夜邀明月,晨對朝霞”,體現出精神上的灑脫,追求自然。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以“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通過自己在安閑中練習書法和在晴日的窗戶前,細細地煮茶、沏茶,撇去茶末,表達了自己的淡定和從容。元代詩人張可久則《人月圓·山中書事》里,把釀酒煎茶,作為看透了千古興亡事后,投身山野村落,安享晚年的主事(“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同時也暗含著,興旺更替只是一場夢幻,只有山野中釀酒煮茶這樣的平淡生活才是永續存在的意味。

1.3 作為聯系友誼的載體

同酒一樣,茶也具有待客的功能,也是一種聯系友誼,溝通情感的飲品。通過對烹茶、飲茶等的描寫,闡釋了各種情境下的友誼。因此,在歷代詩人的筆下,茶成為表達友誼的重要載體,這種表達雖然不如酒那般感情色彩強烈,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但同樣體現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種真摯。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懷》中有“酌”、“煎”“持”“寄”四個動詞,完整地描述了從倒水、煮茶,到端起茶碗的烹茶、喝茶的一系列動作,最后表達出“寄與愛茶人”的懷念親朋摯友的情感。對親友的懷念之情,完全融入到了茶中,烹茶的具體過程,則把這種情感具象化,既可觀,又可感。劉言史在《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中,對摘茶、洗茶、煮茶的過程,以及茶水,茶具等的細膩生動的描寫,借以表達“此游愜醒趣,可以話高人”。

從古代中國人以茶作為聯系友誼的紐帶可以看出,茶具有明顯的社交功能,促進了人們之間精神上的聯系和交往。以茶會友所體現出的不止是一般的友誼,而且是一種超脫物質,功利的,體現共同價值追求的,不落俗套的友誼。古詩詞中所體現的代表友誼的茶文化,在今日社會同樣具有現實的意義。

1.4 作為精神上的寄托

茶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種超然世外,同時又不虛無縹緲的寄托。白居易在《琴茶》之中就通過“蒙山茶”來表達超然的“陶陶任性一生間”,“不讀書來老更閑”;唐代錢起的《與趙莒茶宴》,寫到與友人趙莒在竹林中舉辦茶宴的情景,以“全勝羽客醉流霞”表達竹林中飲茶,勝過仙人醉飲仙酒,同時也直接表達了洗凈塵心俗念的精神追求。在這里,茶并不僅僅是一個作者表達精神追求的工具,而是作者實現這種精神追求的必要條件和內容,“洗凈塵心”時仍然還是“茶興難盡”,對作者來說,這是酒所不能達到和滿足的。

古詩詞中的相當多的內容是情感寄托,精神抒發,這些精神情感的寄托通常需要一定的物質作為載體,不同詩人在茶的身上寄托了相似或不同的精神追求,使得茶當之無愧成為這樣的載體之一。古代中國人在茶的身上找到了情感和價值的共鳴和一致性,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對茶的接納和升華,促進了茶文化的形成,以及茶文化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2 古詩詞中茶文化的啟示

2.1 茶具有重大社會文化價值

中國茶文化深植于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深深地浸潤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涵,中國飲茶注重“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通過飲茶來體現儒家文化所倡導的“禮義仁智信”,以及中國人千百年來所倡導的“中庸”。通過古詩詞中反映出來的茶的整體形象可以看出,茶早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飲品的功能,而是有著重要的社會文化作用。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受到詩詞在內的中國文化深刻的影響,但另一方面,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茶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溝通了社會情感。時至今日,茶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繼續發揮著它在社會文化方面獨有的功能和價值。

2.2 中國茶文化應立足于中國文化土壤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文化之間交往越來越頻繁深入,總體而言,茶文化在中國古詩詞中體現的文化內容,以積極、正面為主,陶冶情操,增加友誼,修身養性等等。而在現代商業社會,茶作為一種商品,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商業色彩,過度包裝、虛假宣傳等,使得有些茶近乎成為一種攀比追逐的奢侈品。這些現象和行為,不是中國茶文化應該具有的內容。中國的茶文化發展和傳播,應立足于中國文化的土壤并吸取養分,比如茶葉生長對自然環境的要求體現出的生態和諧,采摘、烹制過程的精細所體現的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精神,品茶中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思考,作為表達友誼、情感的載體等等。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之中,可以學習和吸收有益的成分,但是不能丟棄中國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國文化價值。雖然在對外交往中,茶更多的時候是以商品的角色出現的,但是商品也包含著一定的文化價值,尤其是茶葉這樣本身就帶有明顯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商品。也只有立足于中國文化的土壤,在各方面真正體現出中國文化的魅力,中國的茶文化才能真正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傊?,中國茶文化最根本的是要體現中國形象、中國精神、中國價值。

2.3 中國茶文化發展擁有巨大潛力

中國茶文化可謂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不僅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尤其是周邊東亞國家,例如日本吸收了中國唐代茶藝的一系列內容,最后形成自己獨特的日本茶道,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中國茶文化誕生和發展于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在現代商業社會的沖擊下,中國茶文化體現出的特色并不明顯,但是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不可能也不應該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落伍。就文化方面來說,當前中國正處于大力推進文化自信建設的歷史時期,茶文化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茶依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用品,其社會功能依然在發揮作用,因此中國茶文化發展擁有巨大的潛力。所需要的是,怎樣尋找一個適合現代社會發展,同時又體現中國獨特的茶文化方式,將茶的一系列生產、制作、銷售以及其他方面的社會活動聯系起來,使得中國茶文化真正得到發展和弘揚。

3 結語

總之,中國茶文化在古詩詞的傳承和弘揚之下,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詩詞中所反映的中國茶文化,雖然歷史久遠,但是內容呈現以積極、正面為主,時至今日依然有著重要的社會文化價值。需要我們進一步繼承和發展。古詩詞中呈現的茶文化,同時也說明了中國文化各方面之間千絲萬縷,相輔相成的關系。

猜你喜歡
飲茶茶文化古詩詞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我愛古詩詞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飲茶養生De四季區別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一帶一路”與茶文化傳播
花下飲茶,光陰含香
月下飲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