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建設中的生態流量保障措施研究

2019-01-06 02:19曹衛斌
中國科技縱橫 2019年22期
關鍵詞:規劃建設保障措施

曹衛斌

摘 要:按照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規劃當中所涉及到的各種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形式,從核定生態需水的目標、落實生態需水的保障角度來看,拓展河湖生態流量的調查工作,同時對目前的水利水電工程開展綠色生態改造、構建閘壩聯合的調度體系以及構建水利水電工程下泄的生態流量監測預警體系等非常重要,這也是推動綠色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建設的關鍵環節。對此,本文圍繞著綠色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建設需求,簡要分析生態流量保障措施,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綠色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建設;生態流量;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TV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2-0013-02

0 引言

近些年隨著我國水資源開發程度的不斷深入,水資源緊缺問題越發嚴重,北方地區的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相當普遍,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導致河道內生態水量的問題越發明顯,再加上部分地區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間對于生態保護的意識不足,導致河流斷流、水生態退化等問題相對普遍,這也必然會成為水資源保護和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阻礙。對此,探討綠色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建設中的生態流量保障措施具備顯著實踐性價值。

1 生態流量保障現狀

近些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水利部門、環境保護部門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多個部門都根據“生態優先”的基礎理念,高度關注河湖生態的流量管理工作。在相關法律條款方面,對于生態流量要求也比較明確。從我國目前關于誰污染的防治法律方面,國務院對于相關部門、縣級以上地區的人民政府開發、利用、調用以及調度水資源的同時,應當高度重視流量的調控以及水位的調整,保障水體的自然凈化功能[1]。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方面,應當明確相關要求,同時明確生態流量相關工作,在黃河等流域試點方面,應用分期分批的方式明確生態流量,合并作為流域的水量調度參考指標。整體來看,關于生態流量保障的問題主要在于三個方面:(1)水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北方地區的水資源占比僅為全國19%,按照第二次全國水資源開發利用調查結果來看,北方地區中約有10%的河流存在斷流的問題,海河、遼河以及西北等多個河區存在斷流嚴重的問題,大多數的河流生態流量保障程度都從干流到支流顯著減少的問題,部分的小河流水庫、水電站已經無法滿足河流最小生態流量的需求,開發利用率超標。在我國水資源短缺以及生態系統退化的環境之下,確保生態流量已經顯得非常重要,水量分配會涉及到不同利益方,此時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水矛盾突出的地區,保障工作很難實現[2];(2)生態流量措施不足。水利水電屬于設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設施,水利水電工程屬于巨大的系統性工程,區域的水量分配、生態環境影響等問題,再加上歷史局限性的影響,導致目前工程建設存在明顯的重利益而輕保護的現象,對于生態流量的保障措施研究內容比較少,部分的水庫工程設計對于下游生態影響突出,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從而阻礙流量保障工作。

2 生態流量保障措施

2.1 強化綠色小水電發展水平

根據水利部門關于綠色小水電發展的相關要求,針對全國的小水電發展應當突出落實推出、改造、限制以及調整等基礎性措施,同時需要持續性完善小水電的退出性的管理工作,針對生態影響相對較大或者是無法實現有效改造的小水電項目,應當及時關?;蛘呤峭顺鯷3]。推薦小水電的生態改造工作,限制季節性的運行和調整運行方式,強化綠色小水電的建設工作,構建一批綠色小水電的示范性電站,同時確保下游的生態流量建設工作。嚴格控制新建和單一性發電為目標的長距離引水式水電站,新建與擴建的小水電應當嚴格根據綠色小水電的標準進行建設。在實行改造、限制前后差異電價方面可以促使企業泄放生態流量從而得到補償,并對主動退出的電站提供相應的補償,從而調動小水電企業可以更好的發展。

2.2 構建下泄生態流量監測預警機制

及時構建和完善河流生態水量需求相關的監測站的網絡體系,同時強化水利水電工程在下泄流量方面的斷面監測工作,持續完善水電監測的相關網絡體系,構建全國統一性的江流生態監測平臺,同時開展下泄水量、水生物、睡眠面積監測等相關工作,尤其是強化平枯水流量的監測管理工作,持續提升小流量監測精度,積極研究和明確生態水量預警分級指標體系,同時做好生態水量預警對外發布的相關流程標準,構建完善的預測、預警結合的發布性機制。同時根據預警機制做好依法管控與執法監管相關工作水平。借助持續優化執法監管網絡的途徑,突出落實跨省重要河流斷面生態流量清單的管理工作,強化流量管理的相關機構水平,同時做好水利工程下泄生態流量的監測監督管理工作,突出落實歸屬地的監管職責任務。構建完善的聯合執法管理機制,強化流域、區域、區域之間以及水利、環保、農業、公安、航道、海事等多個部門之間的聯合執法,突出建設河流生態建設的管理機制以及快速響應機制,強化現場監督執法力度,完善下泄生態流量的常規巡查管理機制,構建專項整治與隨機性抽查結合性管理模式,杜絕違法違規行為現象。

2.3 突出綠色理念,改善規劃建設

目前對于水資源配置和管理工作的要求相對較高,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方面的理念已經比較成熟,其主要是將河流生態保護的目標所需要的生態需水歸納到江河流域的資源配置與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建設等工作中。同時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規劃期間,需要做好對于生態環境不利因素的充分考慮,并將生態需水的保障工作納入到水資源的安全保障體系當中,努力發揮突出水利工程的積極建設工作水平,積極消除各方面的負面消極影響因素。針對新建的水庫、水電站以及引水閘壩等攔河項目,必須嚴格落實流域綜合規劃和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管理工作,同時做好報告書的批復要求,將生態流量的泄放設施、監控設備以及投資等內容納入到項目計劃當中,并和主體工程同時進行設計、施工和投產應用,針對實施改建、擴建的各種建筑物,復核的生態流量保障工作要求必須嚴格落實,同時在改建、擴建方案方面需要做好生態流量泄放、監控設施設備的建設等工作。

2.4 改善河道水質水平

在生態修復理念方面首要任務便是做好流域的水質治理工作,盡可能改善流域的整體生態環境,同時構建一個相對平衡和自然的生態系統。應用生態修復理念強化人們對于小流域的河道水資源維護、改善意識,強化人們日常生活和河道水質之間的關聯,在維護原本生態環境基礎上做好水資源的治理工作。在具體措施方面涉及到以下幾點:(1)做好污染底泥的改善,并為后期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基礎[4];(2)配置相應的生態系統,例如應用改良的四季常綠草坪、冬季水下森林等促使水下生態系統得到改善;(3)應用食藻蟲的引入實現生態修復的目的,應用食藻蟲實現對水體當中藻類、有機懸浮物等物質的清理,及時提升水體的透明程度并改善水下的光照水平,促使深水植物以及相應生態系統可以得到修復;(4)強化水生動物群落的建設。這一建設工作涉及到魚類和底棲動物、蝦類、濾食性動物等,同時采用延長食物鏈的方式實現生態系統的平衡,促使水體自我凈化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強化生態系統相對穩定性;(5)景觀系統的建設期間需要高度重視浮葉植物和挺水植物的應用,借助這一些植物實現景觀系統的改善以及水體的增氧曝氣效果提高,促使水體景觀得到改善的同時實現水體水質的優化。在上述治理工作落實的同時需要做好整個生態系統的動態性監測,及時掌握水質和生物群落的具體生長和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并優化具體控制措施,從而保障綜合治理目的的實現。

2.5 構建多樣化生態,維護生態流量

生態修復理念在具體應用期間可以充分應用生物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借助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促使流域之間的河道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生物群落,從而實現流域河道治理工作的改善。在多樣化生物群落的應用方面突出適應生存和生長的水生植物,同時應用相互之間的生態系統關系,促使流域的河道水資源可以自動的凈化,從而構建一個合理、科學以及平衡的生物平衡體系[5]。在水生動物的選擇以及配置設計方面,原則主要在于以下幾點:(1)魚類。按照生態鏈的完善以及景觀效果的優化作為基礎原則,同時充分考慮項目的水體水景觀需求做好環境、生態以及景觀效果的兼并,一般情況下比較常用的有黑魚與鱖魚;(2)底棲動物。底棲動物主要是以濾食性的螺類為主,其主要作用在于實現過濾以及沉淀的效果,可以實現對不能有機質、腐敗的水生植物殘體的清理,顯著減少有機質的含量,并適當提升營養物質的釋放量。對于部分大型的螺類在釋放后還能夠實現天然絮凝劑的應用,有效的控制水體當中的營養鹽。比較常用的底棲動物主要涉及到河蚌、蘿卜螺以及環棱螺;(3)蝦類。對于水體當中的水生植物以及沿岸的落葉等可以借助蝦類實現清理,同時對于水生動物的糞便以及尸體等都可以借助蝦類的投放將其清理掉,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4)投放的方式。在具體投放過程中,需要做好水生物的合理選擇,投放的面積一般在水體表面的10%左右,動物的選擇需要充分尊重季節性特征,水生的螺類、昆蟲以及貝類一般控制在50到100個/m2,雜食性的蝦類以及小型的蟹類一般控制在5到30個/m2左右。

3 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建設期間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礎理念,并保持正確的江河湖泊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關系的優化,確保生態流量的建設與保障工作水平,堅持以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為基礎的剛性約束工作,并以水定需,以量水而行的開發工作為核心,嚴格控制水利開發強度,同時根據河流的實際生態情況做好流量的修補優化,突出落實主要控制斷面與生態流量監管等工作需求,提升自我修復水平,為我國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并行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龍凡,梅亞東.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壩梯級生態調度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7,14(3):611-612.

[2] 梅超,尹明萬,李蒙.考慮不同生態流量約束的黔中水庫群優化調度[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7,23(5):233-234.

[3] 任康,劉登峰,黃強,etal.基于隨機徑流歷時曲線的水庫生態調度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17,14(11):34-43.

[4] 楊澤凡,胡鵬,趙勇,etal.新區建設背景下白洋淀及入淀河流生態需水評價和保障措施研究[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18,6(06):45-52.

[5] 王鴻翔,李萌萌,查胡飛,etal.基于生態水文學法長江荊江三口生態流量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9,437(03):68-70+77.

猜你喜歡
規劃建設保障措施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與中國城市發展
畢節試驗區耕地污染治理與輪休改革對策及思路
恩施茶葉質量安全現狀及保障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