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不待見的羅斯福與戴高樂

2019-01-07 09:00
文史博覽 2018年11期
關鍵詞:戴高樂盟軍羅斯福

1940年6月中旬,在抵抗了不足50天之后,法國政府向納粹德國政府屈膝投降,重演69年前普法戰爭的國恥。法國北部被德軍占領,南部建立了以貝當元帥為首的維??苷?。法國的瞬間潰敗震驚了世界,誰也不會想到堂堂一個歐洲大國強國竟會如此不堪一擊,成了德國閃電戰的又一個犧牲品。

但不是所有的法國人都甘當順民做亡國奴,1940年6月18日,原任法國國防部副國務秘書的戴高樂(1890—1970)在英國倫敦利用BBC廣播發表《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團結起來,抗擊德國納粹的侵略。在這篇文告中,50歲的戴高樂鏗鏘有力地說道:“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法國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薄胺▏皇禽數袅艘淮螒鹨?,但它沒有輸掉整個戰爭?!?/p>

隨著這篇文告的廣播,戴高樂的名字一夜之間傳遍了世界各地,他成了要拯救法蘭西民族脫離水火的“摩西”??赡菚r的戴高樂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名望極低,軍銜也不過是個臨時準將,要想在英國建立一個代表法國的“流亡抵抗政府”談何容易。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美英把各自支持的法國政治首腦吉羅和戴高樂硬拉到一起。從左到右:吉羅、羅斯福、戴高樂與丘吉爾

雖說英國首相丘吉爾(1874—1965)為戴高樂提供了一個容身之所,但戴高樂深知,要想打敗德國讓法國重新獲得獨立,除了英國的支持,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因素也極為關鍵。為此戴高樂曾派特使到美國,希望能夠得到美國對自己的承認和幫助。但讓戴高樂失望的是,羅斯福(1882—1945)總統從心眼里根本看不起他,覺得他不過是個野心勃勃的家伙,能力和資歷都是欠缺的。戴高樂在美國吃了閉門羹,沒有獲得任何認可。

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羅斯福也絲毫沒有與戴高樂打交道的意思,特別是當英美盟軍在1942年11月初成功在北非法屬殖民地登陸時,作為自由法國抵抗運動負責人的戴高樂事先根本不知情,因為羅斯福要求對戴高樂保密。后來當戴高樂得知后,曾怒吼道:“我希望維希方面的人把他們趕到海里去!他們總不能打洞破墻進法國吧!”

與戴高樂受到的冷遇相比,美國人更傾向于和維希政權內部的高級官員打交道,幻想他們當中某個人能夠“反正”,經過數次挑選,羅斯福選擇了吉羅上將,希望此人能夠扛起法國抵抗運動的大旗,成為美國的合作伙伴。1943年年初,羅斯福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的英美首腦會議上強迫戴高樂這位“猶豫不決的新娘”嫁給吉羅這位“新郎”,要求戴高樂聽從吉羅的指揮,并答應給戴高樂一個適合的位置。在會議結束時,羅斯福還要求戴高樂與吉羅照一張握手照以示團結。

羅斯福的盛氣凌人讓戴高樂頗為惱怒,他不無諷刺地說道:“為了你我可以這樣做?!北M管羅斯福想扶持吉羅,可吉羅偏偏是一個扶不上墻的阿斗,最終還是戴高樂在抵抗運動內部占了上風。羅斯福不得不承認戴高樂作為法國抵抗運動一把手的領導地位。

但羅斯福對戴高樂依舊充滿著厭惡,認為此人就是一個刺頭,不是一個肯俯首帖耳的人,于是他盡可能地去排斥戴高樂,如1943年年底討論歐洲戰場形勢的德黑蘭會議只有美英蘇三國領導人,法國的戴高樂被排斥在外。在羅斯福心中,作為世界一流大國的法國已經不復存在,戴高樂所代表的法國在世界上沒有任何發言權。未來法國的命運要由美英蘇三大國來進行安排。

1944年6月,由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的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成功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在盟軍開道下,戴高樂回到了闊別四年之久的祖國。不過戴高樂沒有半點的勝利喜悅之情,因為法國的解放是靠著盟軍而非法國自己。以解放者自居的艾森豪威爾進入法國后頤指氣使,在法軍的指揮權問題上與戴高樂發生了不少的摩擦,這讓艾森豪威爾對戴高樂充滿了抱怨,并反饋給了羅斯福。

1944年7月初,羅斯福邀請戴高樂訪問華盛頓,這是兩個人的第二次會面。不過這次會面從迎接儀式氣氛就不太融洽。為了歡迎戴高樂的到來,羅斯福為其鳴響17聲禮炮,這通常是歡迎外國軍事領導人的禮節,而作為國家領導人按理說應該鳴炮21響,顯然羅斯福沒有把戴高樂看成法國的領導人,這讓戴高樂心里極為不快。在之后的會談中,羅斯福毫不避諱地對戴高樂說:他要建立美蘇英中四大國的領導權來解決全世界問題,法國不應當承擔起分配給四大國的職責。戴高樂領導的抵抗運動組織(由自由法國運動演變而來的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不會被看作是法國的臨時政府,羅斯福只同意在法國人民選出政府之前把它看成“事實上的民政當局”,而盟軍總司令擁有一切必要權力處理法國事務。

對于羅斯福的這套傲慢說辭,戴高樂予以了堅決回擊,雙方最終不歡而散。隨著1944年8月巴黎的解放,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為了法國臨時政府,戴高樂成了法國臨時政府首腦。面對這個既成事實,無可奈何的羅斯福只得承認了戴高樂領導下的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

雖被承認了,戴高樂卻依舊品嘗著被輕視的滋味。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法國沒有受到邀請。對于三番五次聲明有權參加討論處置德國問題的戴高樂來說,無疑是等于明白地被告知:法國還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大國會議。戴高樂將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到羅斯福身上。不過雅爾塔會議雖將法國排斥在大國決策之外,但又考慮到重大問題與法國的特殊關系,所以同意法國參加對德占領,并同意法國參加聯合國安理會。

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以為給法國這幾項“準大國”的待遇,就可以平息戴高樂的怒氣了。他在會議結束后,派人轉交給戴高樂一封私人信件,希望從雅爾塔返回時,在法屬阿爾及爾同戴高樂會晤。戴高樂果斷地拒絕了這一“邀請”。在戴高樂看來,在雅爾塔會議結束之后去見羅斯福,不是明擺著一副去聆聽教誨的架勢嗎?更令他不能接受的是,羅斯福的“邀請”竟安排在阿爾及爾這個法國屬地上進行,主客嚴重被顛倒。戴高樂的拒絕使羅斯福感到丟了臉,他在給國會的報告中譏諷戴高樂,說有位女主角大耍明星脾氣,錯過了一次有益的會晤。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因腦溢血去世。兩位政治家的關系在不和中終結了。

猜你喜歡
戴高樂盟軍羅斯福
名言趣畫
羅斯福的壯舉
羅斯福的壯舉
羅斯福的壯舉
“囧囧有神”的武器
羅斯福與戴高樂的恩恩怨怨
營救『盟軍』飛行員脫險記
“二戰”中盟軍為何沒有發動化學戰?
東江縱隊在港九地區協同盟軍作戰片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