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世紀后,中國火器技術為何失去優勢

2019-01-07 09:00
文史博覽 2018年11期
關鍵詞:火器火藥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但是中國人一向相信魯迅先生那句“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這也成為近代中國羸弱的典型論據。其實并非如此,中國不僅是火藥的發明國,也是第一個將其應用到軍事上的國家。

為了煉成長生不老的丹藥,早從先秦開始,三黃(雄黃、雌黃、硫黃)及硝石就被作為丹藥的最主要成分,成了煉丹爐旁最常備的原材料。唐代以后,加以木炭,便成了最古老的黑火藥,這也是為什么這種炸藥仍是被稱作“藥”的原因。由于這種易爆原料的存在,煉丹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強烈的爆炸,這其實與火藥的發明只差最后一層窗戶紙了,但是煉丹師們卻與之失之交臂,他們在發現了硫黃、硝石、木炭三者的混合會產生強烈的爆炸之后,并不是想著如何將其用于戰爭,而是如何在以后煉丹的過程中避免這種險況。

終于還是有人發現了這種爆燃反應可以在其他場合引發一場世界級的變化,那種場合就是戰爭。宋天圣年間,朝廷在開封設火藥作坊,“火藥”一詞也正式出現在史書之中。這本名叫《武經總要》的書中明確記載了“火球火藥方”“毒藥煙球火藥方”等配方,通過增減硫黃、硝石和木炭的比例制作不同用途的火藥借以傷敵。

古代火箭

到南宋時,火藥作坊已經遍布大江南北,同時發射火藥的方式也由普通的弓箭向噴射和管射方式轉變。1132年已經出現了竹竿制作的火槍:將火藥填充竹管,戰時以二人之力,一人平舉,一人持火種,臨敵之時點燃,火焰噴出,焚敵衣褲眉眼。這種火槍尚無子彈,只是借火藥噴射的火焰燒傷敵人。一個世紀之后的1259年,史書記載的人類史上最早的管狀射擊火器出現了。它是以發射管引導射擊方向,以火藥的化學能為動力的射擊武器,“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后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步”。

這種在當時尚屬尖端武器的槍在軍隊中只有最富有的部隊才有能力使用,但在宋朝時,軍隊已經大量裝備了以火藥為燒灼劑的火箭和蒺藜火炮,這給了在中國歷史上相對比較弱小的宋軍以強大的軍事信心。

宋朝最強大的敵人是蒙古,為了防止火藥這種先進的武器傳入蒙古,宋朝不僅要求前線戰士不得丟失火器,“失則斬”,還從技術和原材料上對蒙古進行封鎖。但是遼、金等民族還是先后得到了火藥的制作和使用技術并將其發揚光大,隨后發射管由原始的竹筒變成了金屬,世界上第一種金屬管狀火器“銃”首先在金朝被發明出來。在隨后的金朝與蒙古族的戰爭中,火器已經被大量使用,最早的炸雷也出現了,1232年的汴京守衛戰中,守城的金軍用鐵罐裝上火藥,點燃引信后沿城墻放下,號稱“震天雷”;隨后金軍450人以火銃及“震天雷”為主要武器,大敗10倍于己的敵人,成為火器為戰爭主角后以少勝多的典范,也使火器成為蒙古人夢寐以求的高科技產品。

元朝之后,隨著東征日本,火藥技術首先傳入日本。元軍的鐵炮濃煙伴隨著一聲巨響,會發射出數個鐵球,擋者披靡,日本人始知世界上尚有如此神器。隨后日本及朝鮮想盡一切辦法要搞到元朝的火器制作技術,但元朝立即進行了技術封鎖和原材料禁運,直到200年后的16世紀,日本等東亞諸國才真正擁有了火器使用技術。

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主角之一。中東等地一直都是硫黃產地,但是沒有硝石,他們稱這種產自中國的“雪白的咸味粉末”為“中國鹽”,用“中國鹽”制作火藥的技術比日本等東亞國家要早得多。

早在南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上,宋朝裝備的武裝帆船上便裝備著火器;而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在1252年西征阿拉伯時,隊伍中便有著一個以火箭和炮兵為主的火器隊。很大程度上,正是借助于這支火器隊伍的力量,旭烈兀橫掃阿拉伯,建立了伊利汗國。隨著伊利汗國的不斷壯大,這種不必貼身肉搏便可取人性命的來自中國的遠戰武器開始在阿拉伯地區傳播開來,直到14世紀時,這種以火藥為動力的火器仍被稱作“契丹火箭”。

火器傳入歐洲時歷史已經邁入14世紀了。雖然早在蒙古西征時的歐洲戰場上已經出現了火器,但還只是蒙古族的專利,歐洲人還搞不懂那其中的奧妙,直到14世紀初歐洲人才從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得到了火器的制作技術,并制作了帶有歐洲特色的火槍,被稱為火門槍。

到了1350年,德國第一次制作出了可以用于實戰的銅錫合金的金屬火炮,由此“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從此,幾乎全世界都真正意識到了火藥的無窮威力。

由此可以看出,火藥發明國中國,并非像魯迅先生講的那樣,只懂用它來慶祝節日,而是從發明后不久便將它運用于軍事領域。只不過從14世紀中后期開始,在中國“天下大定,馬放南山”以后,中國在海岸線平直、內陸平原足夠廣闊以及周邊并無強敵環伺的大環境下,軍事革新的動力漸漸喪失,而中世紀的歐洲則恰恰相反,在經歷了多年的戰亂之后,正是需要多快好省地實現統一和征服的時候,來自遙遠東方的先進火器促進了歐洲各國的軍備競賽。于是,幾乎每一個在火藥基礎上的新發明甚至是新念頭都被大量實踐和革新,從而在中國火器技術止步不前的同時,歐洲在火器技術上卻大步向前,很快趕超了它的發明國。在發射藥的不斷改良和發射器的不斷研發推動下,火繩槍、燧發槍、滑膛槍等紛紛登場。在歐洲軍團不遺余力的實踐改良中,火藥的威力越來越大,熱兵器終于將游牧民族以弓箭為主的遠射武器的優勢沖擊得蕩然無存。

后來的鴉片戰爭中,多年不聞金鼓之聲的中國軍隊使用的居然是160年前的火槍,戰爭失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但是應該辯白一下的是,鴉片戰爭也并非如一般人傳聞中的以國人的大刀長矛對英國人的洋槍洋炮,而是幾乎也人手一支扣動扳機便可以射擊的長槍,至于長槍對長槍仍然失敗了,究其原因,已經超出了“火器”這個名詞的討論范圍。

猜你喜歡
火器火藥
神奇的火藥
煉丹的意外收獲
火藥的來歷
成也火器,敗也火器
沒有應和就沒有獨白
“火藥弟弟”
高空滅火器
簡述元明清三個時期的幾種火器
明代火器的運用與軍事學術的發展
中國軍事史研究的碩果——《中國火器史》評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