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革命時期,三萬英烈血灑醴陵

2019-01-07 09:00
文史博覽 2018年11期
關鍵詞:農民協會李立三講習所

霎時,腥風血雨籠罩著醴陵。醴陵城變成了人間地獄!

——耿飚

1921年冬,中共湖南支部書記毛澤東根據中共一大確定的“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階級”的工作方針,決定在長沙手工業、店員工人中以及工人集中的安源路礦開展工人運動與黨組織的發展工作。同年12月,在法國留學的李立三,被法國政府驅逐回國,被黨中央派遣回長沙工作。毛澤東立即派李立三以教育為名,以“湖南省勞動組合部書記部工會辦事處”代表的身份前往安源開展工人運動;同時囑咐李立三,回老家探親訪友相機行事,為湖南醴陵縣(現為市)今后發展黨組織做必要的準備。

醴陵與長沙、安源黨組織同步發展,后來發展為秋收起義的主戰場之一。

毛澤東到醴陵傳播馬克思主義

1905年,醴陵淥江書院改建為淥江中學,1919年,又改名為醴陵縣立中學。李立三曾在淥江中學讀書求學。 1922年春節,李立三回醴陵過年,來到醴陵縣立中學拜望恩師張嘯霞。

李立三見到張嘯霞,向他介紹了自己在國外的所見所聞,特別介紹了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分析了國內的革命形勢。張嘯霞仔細聽著李立三的闡述,很是欣賞與認可。并告訴李立三,有不少同仁希望提高師資質量,為醴陵培養人才,醴陵勸學所教育評議會決定開辦醴陵甲種師范講習所,將由自己出任所長,希望李立三能推薦有革命思想的人來醴陵任教。李立三獲知這個消息后,隨即回長沙,向毛澤東匯報。毛澤東認為這是向醴陵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絕好機會,當即派陳章甫來醴陵甲種師范講習所應聘從教。

陳章甫,湖南瀏陽人,1894年出生于廣西梧州市,8歲時隨父母遷返瀏陽,1911年就讀湖南省立初級師范(1914年更名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院),1916年后,相繼受聘于長沙女校、周南女中和第一師范附小。1918年,毛澤東在岳麓山下組建成立新民學會,陳章甫為早期會員之一,是毛澤東的摯友。

陳章甫來到醴陵甲種師范講習所后,在張嘯霞的支持下,開設了社會科學課程,講授馬克思主義學說,同時鼓勵醴陵甲種師范講習所的師生訂閱《向導》《新青年》等革命進步書刊。因此,醴陵甲種師范講習所后來成了中共湘區委員會在湘東地區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地。

1922年9月上旬,毛澤東在李立三的邀請和陪同下,第一次來醴陵,在醴陵甲種師范講習所大成殿教室做了“階級與階級斗爭”的長篇演講。這次演講,把馬克思主義在醴陵的傳播推向了高潮。

醴陵城變成了人間地獄

1921年至1923年,醴陵有李立三、汪澤楷、朱克靖、歐陽泰、黃龍、楊東莼、周不論、劉義等24名知識分子與工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耿飚(1909—2000,湖南醴陵人,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大使、國防部長等)的父親耿楚南,1922年在衡陽水口山(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屬早期醴陵人在外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24名黨員之一。

1924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中共中央全會,會上強調“贊助工農運動”,發展黨的組織。同年8月,汪澤楷從莫斯科回國,被黨組織安排在長沙中共湘區委員會開展黨組織的工作,任中共安源地方執委會書記。同年10月汪澤楷回到了闊別五年的家鄉醴陵,通過好友楊東莼,以醴陵縣立中學教師的身份,在醴陵縣立中學、開元學校、醴陵縣立女校等地,先后發展孫筱山、肖方植、蔣兆驤、李石溪等10多名知識分子加入黨組織。同年11月,汪澤楷在開元學校建立了醴陵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國共產黨醴陵縣特別支部。1925年又建立了醴陵第一個工人黨支部。

同時,汪澤楷從安源工人俱樂部調派醴陵籍黨員劉紹基、唐士友、劉義等近十人回農村老家,在醴陵縣特別支部的領導下,開展黨的工作,組建農民協會。至1926年11月,醴陵全縣共有15個區農民協會,15個區委會,110多個黨支部,323個鄉農民協會,農民協會會員按戶主計算,已達58476人。1927年春,醴陵全縣農民協會會員突破20萬人,全縣15個區,323個鄉,還相繼組建了農民自衛軍或梭鏢隊。

醴陵,乃至湖南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引起了當局的恐懼與仇恨。

1927年4月1日,醴陵南四區農民協會在彭家祠堂召開全區農民代表大會,大會開至4月6日。在此次大會上通過了關于發展生產、蓄禁山林、遷移垅墳、燒地契、毀神像、破除舊習和新辦教育等各項決議,并在此次大會上決定,將檔梓山小學的高小班,遷至云巖寺。

4月7日上午,南四區農民代表顏奉生等和檔梓山小學師生遷校時,毀掉了云巖寺廟里的一些菩薩像。以賀勛臣為首的地主階級、土豪劣紳以此為由,在當地煽動部分群眾,并召集自家人共100余人,手持兇器,在4月7日下午闖進了檔梓山小學,殺死共產黨員、該校教師戴學林,殺傷農民代表顏奉生和學生數人。當地農協獲悉后,共產黨員顏啟壽立即帶領10多名農民自衛軍,趕來營救與調解。沒想到,賀勛臣令人又將顏啟壽殺死。

這是醴陵農運史上第一個反革命事件,史稱醴陵南四區“四七”慘案。

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1887—1956,湖南醴陵人)在漢口召開了一次高級將領會議,密商“清共反共”的軍事計劃,決定在湖南首先發動,并派余湘三為策劃代理人。5月21日晚,何鍵、余湘三分兵向長沙的各革命機關突然襲擊,并將長沙所有革命機關搗毀。這晚,何鍵的部隊在長沙城,整整屠殺了一夜,手段極其殘忍,滿城百姓陷入恐懼之中。這件震驚中外的事件,因5月21日屬馬日,史稱“馬日事變”。

李立三

為反擊何鍵、余湘三在長沙發動的“馬日事變”,醴陵組織兩萬多名工農革命群眾參與了“十萬農軍圍攻長沙”,正酣戰之際,卻被一紙“農軍不得進行武裝斗爭、湖南問題靜待國民政府處理”的命令,撤了回來。這紙命令,迎來的不是轉機,而是何鍵更為瘋狂的屠殺。

1927年5月底,何鍵指派彭承美為醴陵清鄉總司令。彭承美,醴陵東鄉拓塘人,清末曾任醴陵縣衙的劊子手。曾為何鍵辦過事,深得何鍵的信任。

彭承美回醴陵后,邀集文湘巖等,成立了國民黨醴陵救黨委員會、清鄉委員會、善后委員會、挨戶團等20多個機構,目的都是為了清鄉反共。他根據“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殺一人”的反共方針,在整個醴陵大肆搜捕共產黨人和所有同情與支持革命的人民群眾,對被抓的共產黨員、工會干部、工人糾察隊員、農協干部、農民赤衛隊隊員和革命群眾,統統冠以“暴徒”“共匪”的帽子,實施“踩杠子”“稱半邊豬”“釘手指”“打美人樁”“紅鐵烙身”等酷刑。綠樹成蔭的醴陵狀元洲成了處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的主要刑場之一,昔日繁華的醴陵城成了殺害共產黨員與革命群眾的大刑場,在這個刑場,被殺害的烈士達3000多人,一個好好的醴陵,一時間,尸橫遍野,人頭亂滾,血流成河。據資料統計,大革命失敗后,整個醴陵縣遇難的烈士竟逾3萬人。

猜你喜歡
農民協會李立三講習所
冰島政府與農民協會簽署新農業政策框架協議
李立三活著被開三次追悼會
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調查與研究
李立三活著被開三次追悼會
大革命時期蒼梧農民運動與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黨的十九大以來貴州新時代農民 (市民) 講習所工作大事記
全國首個省級職業農民協會在陜西成立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出精氣神“習”出好日子
桃調誥農民協會與大革命時期的梧州農民運動
英德紅旅景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