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八節的六種淵源與由來(一)

2019-01-10 01:41許圣義許昌浩
烹調知識 2019年1期
關鍵詞:老祖臘八粥棗樹

許圣義 許昌浩

在豫西南一帶,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餐,

唏哩嘩啦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爺,

灶爺高興好話說上天!

飲食習俗具有地域性的特點,而飲食習俗傳說同樣有地區性強的特征,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伴隨著中原飲食習俗的延續,民間流傳有許多與臘八節有關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古樸生動,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是他們寄托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這些傳說故事的流傳和播講,對飲食習俗的形成和傳承也有一定的影響。

在中原地區,臘八主要習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粥是用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堆嗑q時記·臘八粥》曾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痹撐挠涊d了當時臘八粥的做法及其原料,說明清代人對臘八粥的用料已相當講究?,F在民間做臘八粥多用大米、小米、江米、綠豆、豇豆、小豆、黃豆、紅棗、紅薯、花生仁、核桃仁、蓮子等。有些人家特別講究用八種米或干果煮粥,有些人卻不大計較,視家中儲糧情況來定,但最少也會湊上五六種。臘八粥用文火熬制,熬成的粥比稀飯稠,比蒸或燜的米飯稀。臘八早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甜香誘人的臘八飯,互敘虛幻離奇的臘八傳說,真可謂其樂融融。

臘八節習俗的形成民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在中原一帶主要有以下五種淵源與由來。

【臘八節的“臘祭”說】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個節日,是以體現農業生產為主的農事節日,其間的活動,大多與農業生產有密切關系。遠古時期,年終歲末農閑之時,人們有獵禽獸祭祖先、敬百神的風俗。這種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感謝神靈賜給人們勞動果實,感謝祖先對人的佑護。古代“獵”“臘”通用,這種獵祭活動又稱為“臘祭”。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中有:“十二月臘日也……獵禽獸以歲終祭先祖,因立此日也?!闭f的就是這種年終獵禽獸祭祀活動。

漢代以冬至后第三個戊日為“臘日”,南北朝時,始改為十二月初八,謂之“臘八節”。古代春節活動從此日開始,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在中原地區,有些人家過了臘八就開始置辦年貨,民間有“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孩子孩子別發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俗語。

在豫西南的內鄉、鎮平、鄧州、西峽、淅川一帶,臘八節的“臘祭”說至今依稀尚存。有人說,棗樹從前不結果,人們不愿種棗樹。棗神見人們不尊敬她,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就紛紛前來,向老太婆討教。她告訴人們,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直到現在,豫北還有這個風俗,民謠有:“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薄案蛇B蛋”,河南土語,意即紅棗疙疙瘩瘩,棗樹碩果累累。

人們給棗樹喂米飯,不僅僅希望紅棗豐收,而是通過這種民俗活動,希望所有的果樹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是一種植物信仰,是古代植物有靈觀念的表現。在遠古時代,人類最初的生活方式是以采集為主,植物生長結實情況,直接影響到人類生命的延續。原始信仰認為植物同動物一樣具有靈性,于是就采取多種方法祭祀樹神,以求樹神顯靈,來保護人類。在我國古代神話和外國神話中,記載有許多“神樹”“圣樹”的傳說。至今我國的納西族、景頗族、傣族、壯族等諸多民族村寨中,都有神樹和神林。漢族聚居地區,也有“神樹”信仰,特別在農村,這種風俗尤為突出。如村中有千年古樹,老人總是囑咐兒童不要攀折,不許砍伐,若觸動神靈,樹神會懲罰人們。一些上年紀的老年人,逢年過節還給樹神燒香磕頭,祈求保佑后代子孫平安無事,大福大貴。臘八節給棗樹喂米飯的風俗是原始人“萬物有靈”觀念的遺留,是植物信仰的表現形式之一。

在豫北林縣,臘八粥用小米、柿塊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稱“柿疙瘩白湯”。農婦們在太陽未出前將粥做好,挖到南墻上幾勺,口中念道:“臘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墻一谷堆兒,小鴰不蹬俺家谷?!薄耙还榷褍骸睘楹幽贤猎?,即一堆的意思?!靶▲帯?,即小鳥、麻雀,是鳥類的統稱。冬季天氣寒冷,候鳥南飛,農婦們把臘八粥放到南墻上,有面對南方祭鳥的意思。再者,根據河南民居的特點,住室坐北朝南,院子北面為屋,南面為院墻,東西兩側多為牛屋和廚房,要把粥放到墻上祭鳥,就只有放到南墻上。臘八這天,如果讓鳥吃飽臘八飯,來年它就不會啄吃自家的谷子了,故民間流傳有“吃了臘八粥,來年好收田”的俗語,正是表達了農民渴望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臘八節的“佛祖”說】

臘八節食粥,即臘八粥,據說傳自印度,因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靜坐菩提樹下,苦行六年,終于在臘月初八夜里目睹明星而悟道成佛,這天成了佛教界的紀念日。每逢臘月初八,佛教界為紀念佛祖,各大剎名寺都要舉行集會,用粥供佛,并向百姓施粥,以積功德。所以臘八粥也稱“佛粥”“福德粥”。印度和東南亞一帶的佛教國家都有喝臘八粥的風俗,泰國還把臘八粥稱為“國粥”。據此,最初的“臘八”可以說是佛教的節日。

佛教傳入我國是在西漢時期,而有關我國僧俗吃臘八粥的文字記載,則表明此俗始于宋代?!肚灏揞愨n》記有:“‘臘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東京諸大寺以七寶五味和糯米而煮成粥,相沿至今?!蔽闹械臇|京,即今日的河南開封。諸大寺,指開封的鐵佛寺、鐵塔寺、繁塔寺、相國寺等?!稏|京夢華錄》卷十“十二月”條中說:“初八日……諸大寺作浴沸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汴京)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庇纱丝磥?,我國臘八食粥習俗,至遲在宋代,就已在寺僧和民間盛行了。

臘八習俗主要表現在飲食方面。臘八粥的原料都是五谷雜糧,其中既有糖、脂肪、蛋白質,也有維生索、鈣、鐵、鋅、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它不僅有食用價值,也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中醫說它和胃健脾,有養生保健之功效。大病初愈、婦女產后、嬰兒初學進食,往往要吃流質,就說明粥有容易消化吸收的長處。臘八粥做為節日飯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在粥里放入各種各樣的糧食、果品和肉菜,真可謂雜糧之集錦,果品之大成。所以民間也稱臘八粥為“雜八拉”“雜八飯”。

臘八粥燒煮方法并不復雜,但制作時也有講究。在豫西地區,臘月初八早上,天還未亮,人們就爭先恐后去水井打水,認為打水越早,做的飯越稠。這種食俗,是受了一則佛教故事的影響。傳說釋迦牟尼早年為躲避生死輪回之苦,躲進檀特山,在菩提樹下昏死過去。后被牧羊女用露珠拌炒面救起,最終修成了正果,創立了佛教。

現在,人們搶在天亮前打井水煮臘八粥,便是仿效佛教故事中取露水的方法,以井水代露水,以期過吃穿不愁的太平生活,最終達到以慈善為本的極樂世界。

【臘八節的“孔子”說】

河南尉氏縣及商丘、周口一帶流傳的一則關于臘八粥的傳說,把臘八節食粥習俗與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結合起來,由此把臘八食粥俗的起源推至春秋時代,與史書記載相差甚遠。傳說孔子帶領72門徒周游列國。這天,他們來到陳蔡坡被困到弦歌臺,師徒疲憊不堪,人無食充饑,馬無草喂養??鬃铀紤]再三,囑子路和冉求到西山找范丹老祖借點糧草。二人走了幾天,在一座山神廟里,見到一位老人。老人蓬頭垢面,破衣爛衫,腳踏藤條捆綁的爛鞋,廟內空空蕩蕩。兩人上前詢問,果然是范丹老祖。老祖看過孔子的信,上下打量子路和冉求,冷冷地說道:“看你老夫子的臉面,我出道題,若答得出,就借給你們糧草,若答不出,就啥也別想?!?/p>

子路和冉求點頭應允,洗耳恭聽。范丹老祖問:“啥高?”“天高?!薄吧逗??”“地厚?!薄吧断??”“油香?!薄吧冻??”“屎臭?!?/p>

老祖聽完回答,勃然大怒,令他們立即走開。子路和冉求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回去如實相告??鬃勇牶?,嘆了口氣,親自教授回話的方法。兩人再次跑進西山,又見了范丹老祖。老祖問:“啥高?”“高堂父母?!薄吧逗??”“情意最厚?!薄吧断??”“餓急吃的東西香?!薄吧冻??”“吃飽剩下的東西臭?!狈兜だ献嫘α?,他從背上摘下破布袋,掏出七粒小米、幾根干草遞給子路和冉求,讓他們快快回去。

兩人回到陳蔡,見到孔子,遞上小米和干草??鬃哟笙?,忙吩咐大鍋放水熬米,置大缸放水澇草。不一會兒,米飯香味撲鼻,人人吃得肚子滾圓。鍋巴當底糧,頓頓都有米飯吃。喂馬的草同樣撈不完。熬米飯這天是臘月初八,后人為紀念孔子陳蔡解圍,每年臘月初八吃米飯,漸漸形成了習俗。

從這則傳說來看,臘八食粥習俗不一定始于宋時,恐怕要推至更遠的年代。當然,在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情況下,僅憑一則神話傳說是不能斷定某種習俗起源的。但是,這些目前還流傳在豫東群眾中的口碑資料,卻為民俗學者,特別是飲食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值得注意的線索。(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老祖臘八粥棗樹
一起喝臘八粥
在異鄉
棗樹皮煎水治療腹瀉
我的家
臘八節
老街口
游老祖寺
過年啦
溫馨的家
棗樹下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