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大師劉邦贏了戰術大師項羽

2019-01-10 06:53趙琨
看歷史 2019年12期
關鍵詞:高祖漢王韓信

趙琨

江蘇宿遷項王故里項羽雕像

楚漢戰爭,自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兩大交戰陣營主導的大規模、全國性、長時期的戰爭。此前的秦滅六國之戰是秦國次第殲滅六國力量,而非兩個戰略集團的大對決。此戰有一奇特之處,劉邦與項羽直接對戰時,除高壘深塹外,但凡交戰,莫非敗績;而項羽幾乎戰無不勝,唯最后被圍垓下,竟一戰而亡。這難道是醫家所謂“多病者長壽,壯健者易卒”?

玩笑歸玩笑,認真分析,當知項羽之所長,乃在單個戰役的戰術突擊,如巨鹿之戰、彭城之戰,皆是勇猛突擊,以少勝多,兵貴神速,而其所短,則在戰略大勢。是為卓越將才,而非優秀帥才也。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評價魏武帝曹操:“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碧子么苏Z,可評項羽:“一將之才有余,統帥之略不足?!?h3>項羽:卓越的戰術專家

先看項羽的“一將之才有余”。細檢《史記》相關紀傳,可知劉、項直接對戰時,劉邦之敗績實在令人不忍直視,數次“僅以身免”。

一、彭城之?。簞畋豁椨痖L途奔襲大敗于彭城,致父母妻子都陷于楚軍。項羽應是中國戰史上非少數民族將領中第一位擅用大規模騎兵作為正面突擊力量的軍事統帥,彭城之戰,其率三萬精銳長途奔襲,一舉擊敗漢及諸侯聯軍五十六萬,戰果堪稱恐怖!在項羽之前,中國名將中,包括“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沒有組織騎兵兵團作為主要突擊力量的,譬如一代戰神白起,長平之戰是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大規模戰役,而白起對于騎兵部隊的使用,是斷敵軍糧道,用于輔助戰場,“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保ā妒酚洝ぐ灼鹜豸辶袀鳌罚┒则T兵兵團為主拳頭者,項羽也。戲謔言之,項羽可謂冷兵器時代的坦克戰大師巴頓將軍也。

二、滎陽之?。簻铌栂喑謶鹬?,劉邦被楚軍斷甬道(斷甬道是項羽慣技,楚軍巨鹿戰勝之一關鍵便是項羽先期派蒲將軍、當陽君過河斷秦軍甬道,令王離軍“乏食”),漢軍乏食,“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

三、成皋之?。簞钤俦豁椨饑诔筛?,“漢王逃,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

四、固陵之?。撼h戰爭繼續,劉項合約中分天下,項羽領兵東歸,漢王用張良計,負約,追擊項羽于固陵,其他諸路軍不至,“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

以上數戰,項羽惜乎未能“宜將剩勇追窮寇”,哪怕有一次機會不曾放過,置劉邦于死地,大局便定。劉邦之不死,豈非天意乎!

項羽:戰略不及其戰術

但,楚漢相爭最大的特點便是不止于楚漢兩軍之小相爭,而是楚漢兩個陣營的大相爭。劉邦在小相爭中處于弱勢,在大相爭中卻處于優勢,這是他“卒獲全功”的秘密所在。項羽戰術杰出,戰略遜色,劉邦恰好與之相反,勝出者在“大勢”,這大勢便是“與天下同利”。

劉邦得天下后,置酒雒陽南宮問群臣:“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日:“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誠如高、王所言,“與天下同利”,確為劉邦得天下的第一要訣。事實上,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此一點韓信、張良均已為其言及:在韓信拜將的“漢中對”中,韓信建議漢王“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史記-淮陰侯列傳》),這便是“與天下同利”;固陵戰時韓信彭越等人未按約合兵致漢王慘?。ā爸T侯期不至”),張良點出關鍵,“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保ā妒酚洝ろ椨鸨炯o》)——漢王立照辦,這仍是“與天下同利”!

而“與天下同利”不能離開“用人”而空談,英明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可靠的組織路線就是關鍵。所以在聽高起、王陵答問后高祖一笑,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骸胺蜻\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用人,這也便是韓信在“漢中對”中提出的(《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而希望漢王“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他自己便是漢王所任“武勇”中最卓越的一員);這也是張良在獻策中所言(《史記·留侯世家》):“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保ㄋ约阂彩菨h王善用人之“三杰”中其一)。

以上“與天下同利”與“用人”是劉邦與群臣總結的漢勝楚敗的最重要的兩點原因。后世曾國藩之能平滅太平軍,也得力于此二條。曾國藩致九弟曾國荃的《家書》:“辦大事者,以多多選替手為第一要義?!贝恕坝萌恕币?。曾國藩攻堅破城,不如九弟曾國荃;行軍布陣,不如諍友左宗棠;機變果決,不如弟子李鴻章;操率水軍,不如部將彭玉麟——但他懂得統籌全局,坐鎮中樞,亦是戰略勝于戰術,懂得選各路人杰為“替手”,放手大展其才用,誠劉邦一類人物也。又,曾國藩不吝保舉,部下凡有戰功,便上奏朝廷,獎敘軍功,故湘軍軍興以來,天下督撫,泰半出曾國藩幕中帳下。以功名激勵,故將士得出死力。此“與天下同利”也。曾國藩是讀書人,且是大讀書人;漢高祖是不讀書人,而英雄之謀略同如此,此二人所以成不世之功者也。

劉邦:善戰者求之于勢

除上文所論之外,我以為劉邦所占有利于己方之天下大勢還有三:政治優勢、地利形勢、歷史大勢?!秾O子兵法·勢篇》:“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眲钫\善于借勢造勢善戰者也!

一、政治優勢。項羽在政治上名聲太臭,實在是自占劣勢。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項羽焚燒咸陽實在失盡民心,“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對比劉邦,約法三章,除秦苛政,秦人“唯恐沛公不為秦王”。項羽的政治劣勢再如劉邦在與其廣武對語中喊出的“項羽十宗罪”中所言,項羽“為人臣而弒其主(殺義帝),殺已降(新安殺降),為政不平(封王時‘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主約不信(‘(我)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于蜀漢)”。(以上皆引自《史記·高祖本紀》)

二、地利形勢。項羽懷鄉,不都關中而都彭城,實為戰略之大失策。楚漢戰爭中后期主要為滎陽一線陣地拉鋸戰,以滎陽為線,天下中分,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楚軍攻漢,則為仰攻,其勢不得不為卑劣。劉邦在與項羽的遭遇戰(運動戰)中無一次不敗,但他既占據了地勢的優勢,用地形來阻滯楚軍攻勢,從而可以從長計議,以“與天下同利”的策略發動各方力量合圍項羽,最后困其于垓下一戰而殲。

三、歷史大勢。歷史的潮流是廢封建立郡縣,秦朝這一舉措并非其敗亡之因,秦實亡于法令繁苛透支民力,但項羽似乎沒看明白這一點,他在滅秦后不是繼續推行郡縣制,而是大搞封建復辟,所謂“咸陽宮殿三月火,天下侯王一手封”,以為是順應民意(實不知真正的民意實為和平富足),而他封的這些王并非全為原六國后裔,頗有些新興階層,這就埋下了日后后院起火四處反叛的引子(《史記·高祖本紀》:“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劉邦則相反,他棄封建而行郡縣,譬如在反復無常的魏豹再度降漢后,他并不把魏地再交給魏豹,也不另封其他的人為魏王,而是設立河東、太原、上黨三郡,化入漢地,腳踏實地,打下一處便能據有一處,這就為前方作戰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項羽重封建不重郡縣,不重視根據地建設,故垓下一敗而不振,不能從江東輸血,終至血盡而亡;劉邦重郡縣,故每次敗后,能從關中及其他根據地大量輸血“滿血復活”,打不死的小強是也。不能忽視的是這一條也跟前述“用人”有莫大關系:為劉邦打理郡縣穩供糧秣的是行政后勤大才蕭何,而項羽卻并無這樣的行政后勤人才在后方為其造血輸血。另外,項羽重封建、劉邦重郡縣自然也有其階級屬性的根由——項羽是貴族后裔,劉邦是底層平民。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彬炛T項羽軍事才能之短長,則其學兵法之“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或為略知戰術之意,又不肯竟學戰略?又《史記·留侯世家》:“(張)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眲t可知劉邦學兵法頗具天授稟賦,善領會、善運用。故而合理推測,大的戰略方面,劉邦受惠《太公兵法》應不少?!皠㈨椩瓉聿蛔x書”?看來這也是一個流傳甚久的誤讀。

劉邦與項羽:非豎子成名

以上的分析或許容易給讀者一個誤解,那就是項羽毫無戰略才能,劉邦戰術方面戰五渣。事實上劉邦戰術方面看跟誰比,不及項羽是真,但《史記·高祖本紀》載:“(楚懷王)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乃道碭至成陽,與杠里秦軍夾壁,破二軍。楚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币劳蹼x是王翦之孫,祖孫三世秦將,所部是秦軍最精銳的、備邊匈奴的北方軍,卻被劉邦擊破!又如《史記·黥布列傳》載:“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煳?,與上兵遇蘄西,會甄。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遙謂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為帝耳。上怒罵之,遂大戰。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馀人走江南?!睆埩荚?,“九江王黥布,楚梟將”(《史記·留侯世家》);而此梟將,則獨畏高祖、淮陰、彭越,可見劉邦戰力之強;果不其然,劉邦御駕親征,兩陣對戰,“遂大戰,布軍敗走”。

又如項羽,北上救趙,巨鹿大戰,以少勝多,并非僅僅體現出犀利勇猛的戰術特長;此戰之前,項羽目光犀利,從戰略層面分析為何必須救趙擊秦:“夫以秦之疆,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疆,何敝之承!”(《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對宋義語)而宋義的意圖是師卞莊刺虎之故智,先坐山觀虎斗,然后收漁翁之利。何以宋義的戰略不可行呢?《資治通鑒·漢紀二》引“荀悅論曰”:“及宋義待秦、趙之斃,與昔卞莊刺虎同說者也。施之戰國之時,鄰國相攻,無臨時之急,則可也。戰國之立,其日久矣,一戰勝敗,未必以存亡也;其勢非能急于亡敵國也;進乘利,退自保,故累力待時,承敵之斃,其勢然也。今楚、趙所起,其與秦勢不并立,安危之機,呼吸成變,進則定功,退則受禍。此同事而異勢者也?!边@正是司馬光和荀悅兩位史家對項羽一針見血的戰略見解的隔空點贊啊。

所以,項羽和劉邦,分為同時代之頂級戰術家和戰略家,亦同為同時代之優秀戰略家和戰術家。由于軍事才能更為杰出的韓信,不是做項羽的執戟郎中,便是做劉邦的方面統帥,未得三分鼎足,與之平起平坐,所以劉項的碰撞,確是時代的最強碰撞,是當時的天雷撞地火。這個觀察評判,庶幾不失歷史真相。然則阮嗣宗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晉書·阮籍傳》)此評論不亦過乎!戲謔言之,此亦“看人挑擔不費力”“書生輕議冢中人”也!

猜你喜歡
高祖漢王韓信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殷卜辭中“高祖河”的點讀問題
漢王的退路已被堵死
韓信“背水陣”再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