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摭談

2019-01-10 06:57吳金松
新課程·中旬 2019年12期
關鍵詞:主體作用自主學習課堂教學

吳金松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要使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優,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能做的讓其自己做,能想的讓其自己想,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體作用;自主學習

素質教育是“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教育,而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的“主戰場”。在這個“主戰場”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非常重要。教師角色要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使學生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體作用,促使其能做的讓其自己做,能想的讓其自己想,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一、讓學生主動發現

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接受信息的過程,更是一個知識“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去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引導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積極不斷地探求新知,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二、讓學生自由表述

課堂教學中如果只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則學生就會處于消極被動地位,更談不上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對于一些適宜學生自己探索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梯形面積公式”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復習乘法分配律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接著讓學生求出如圖1的梯形的面積;老師啟發:我們能不能用已經學過的本領自己設法求出梯形的面積?學生通過討論匯報,得出各種方法。如圖2。

教師接著引導: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在老師的啟發下,有的學生又得出: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就是(6+10)×7÷2,根據學生的各種方法都可得出這個梯形的面積是(6+10)×7÷2。再引導學生逐步推導出公式: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這樣通過學生的討論,自由表達自己的思路,進行了新的探索,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運用舊知識,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獲取新知識。

三、讓學生自己動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得新知。

如我在教學一道思考題:在校園里,要把7棵小樹平均種成6行,每行有3棵,該怎樣種?這道思考題難度較大,僅僅用常規的思維方法很難解決,必須先通過動手操作,借助形象思維,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我便用圓片代替小樹,讓學生自己動手,先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探索解題的規律。如:把7棵擺成2行,每行4棵,學生動手試擺,得出:有1個圓片是2行公用的。再把7棵圓片擺成3行,每行3棵學生再動手試擺得出有1個圓片是3行共用的;由此,逐步過渡,讓學生把7棵圓片擺成6行,每行3棵。

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興趣很濃,讓學生體驗到達到目標的成功喜悅,課堂氣氛非?;钴S,問題也很容易得到解決。

可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加興趣盎然地參與探索知識過程中,促使學生學習更加投入。

四、讓學生自主選擇

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設計練習時,應針對班級學生情況的不同,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彈性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自己挑選,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以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吃”。

我在選編習題時常采用配置兩個“題組”的辦法,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把兩組題都交給學生,由學生根據當堂對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情況,靈活選擇題組;有時只出一組題,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做,能適應不同知識水平學生的學習,讓他們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自由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地看,自由地說,自主地做,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感受到創造和成功的樂趣,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個性品質得以全面展現,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賴舒迪.初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凸顯[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8).

[2]王玉元.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

編輯 郭小琴

猜你喜歡
主體作用自主學習課堂教學
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
如何發揮編輯的主體作用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發揮主體作用,加強高中數學復習的自主性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