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貧困生資助精準化研究

2019-01-11 03:07李勝強包頭師范學院學生工作部
教書育人 2019年12期
關鍵詞:貧困生資助精準

李勝強 (包頭師范學院學生工作部)

貧困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事關黨和政府脫貧攻堅任務,事關社會公平和教育平等。為兌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和普惠措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證貧困學生順利入學、安心學習、滿意就業,促進了社會和諧、健康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并進一步提出“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為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先扶志”思想,全面推進學生資助精準化[1]。在扶貧攻堅道路上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高校如何從精準上下功夫,打贏貧困生扶貧攻堅戰,成為當前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2]。

一 正確把握精準資助的內涵

(一)精準資助的定義

精準資助指通過一定的手段、方法、途徑,對貧困家庭學生按照貧困程度進行認定,并根據認定對象的實際需求,分配不同的資助項目,給予差異性資助,使貧困生需求實際與資助資金配置有效契合,實現傳統資助模式的創新和發展。

(二)精準資助發展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盵3]貧困生資助工作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資助環境和條件不斷發生變化,資助理念也要緊跟形勢發展,適時做出調整,學生資助從單一經濟資助轉為精準資助,彰顯了資助工作的開展和變化。樹立精準資助發展理念,首先要尊重貧困學生的情感、內在需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這也體現了學生資助以貧困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其次以資助項目為載體,以貧困生實際需求為導向,以精準定位為目標,打造貧困生多維發展路徑,全力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質,提升貧困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其畢業后尋求好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4]。

(三)精準資助三個維度

1 精準性。精準體現了貧困生資助的目標指向,一是資助對象認定精準,保證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實地走訪核實、校園一卡通數據比對等技術手段,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形式,建立和完善精準認定機制。二是資助項目精準,保證資助“供需”統一。既要解決貧困生經濟層面的困難,又要滿足貧困生自我實現層面的需求。根據貧困生需求的實際和層次,實行差異性資助,換句話說,貧困生需要什么,就資助什么,保證有限的資助金與貧困生需求實際有機統一。三是資助育人精準,保證資助目的的實現。資助項目的設計本身就體現了誠信、感恩、自強的性質,它與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資助全過程,實現資助與育人的有機統一。

2 發展性。發展體現了貧困生資助的發展過程,一是資助的目的是使貧困生具有更好的發展,資助理念的創新、資助方式的變化、資助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都要緊緊圍繞學生發展這一中心任務。最終判斷資助效果如何,還要衡量貧困生資助機制的頂層設計、資助手段、方式方法的選擇是否符合貧困生內在發展,是否有利于提升貧困生個人綜合素質。二是精準資助體現資助的多元性,在保證貧困生基本經濟需求的基礎上,以內在發展為導向,通過勤工助學、義工服務、社會實踐、就業指導、創新創業等措施對貧困生進行全方位幫扶和解困,使其能力素質得到提升。三是精準資助體現資助管理的全過程,在整個資助管理過程中,精準資助不是資助過程的結束,而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貧困生在資助的羽翼下順利完成學業、實現好就業、謀求好發展,助力其家庭徹底擺脫貧困境遇。

3 人文性。人文關懷體現了貧困生資助處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一是貧困生精準認定重視個人的隱私,采取盲審的形式進行甄別和審核,杜絕貧困生上臺“訴苦”現象發生,避免對貧困生心理造成無形的傷痛。二是在公示環節刪減部分個人信息,公示期結束后下架相關公示內容,從時間和空間上避免貧困生信息的泄露。三是資助金發放采取直接打入受助學生銀行卡中方式,不進行中間環節的簽字程序,生活補助以隱性的方式打入學生飯卡中,處處體現潤物細無聲式的人文關懷。

二 全力推進資助工作三個精準

(一)資助對象精準認定

資助對象精準認定是實現精準資助的基礎[5]。多數高校貧困生認定基本采用“學生申請—班級評議—院系審核—學校確定”的程序,此過程看似合理,實際上每個環節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貧困證明難以分辨真偽,認定標準不規范,民主評議手段單一,認定過程缺乏民主監督等,導致了有些高校對資助政策“從寬解讀”,而不是“從嚴審核”[6]。要想破解認定中的困境,必須從認定手段和認定模式中探尋新的路徑。

1 大數據應用助力精準認定

信息化時代,數據處理幾乎涵蓋每個領域,高校也不例外,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破解學生及家庭信息壁壘,解決高校與地方政府信息不對稱的瓶頸。高校利用“互聯網+”優勢,使大數據運用助力貧困生精準認定。從理念層面考量,大數據應用于貧困生認定體現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從重視微觀細節的表象轉為把握宏觀總體的前瞻;二是從單純追求因果關系的相連性轉為探究事物之間的關聯性;三是從傳統的以經驗為主的判斷轉為現代以數據統計分析為基礎的量化評估[7]。從技術層面考量,應建立全方位、立體式數據網絡,縱橫交叉,互補共享??v向建立國家、省級、縣級、高校四級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數據信息平臺,橫向建立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與地方公安、銀行、扶貧、民政等多部門數據信息平臺。除采用大數據分析外,高校還要發揮校內小數據的統計功能,目前,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數字化智能網絡校園,通過對學生“校園一卡通”日常消費情況和教務系統、學工系統、黨團系統以及其他教輔系統所記錄的學生日常學習、表現等情況信息數據的采集、整合、分析,綜合判斷學生的基本狀況。大小數據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助力貧困生精準認定。

2 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聚焦認定精準度

貧困生精準認定,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目的是防止出現“一刀切”“輪流坐莊”“不透明”等現象,避免人為因素過多干預,造成認定結果不公平、不公正。制定貧困生認定量化標準,將學生家庭狀況按照不同性質進行分類列項,設計不同權重,根據量化分值確定貧困程度[8]。具體來說,把量化內容總體劃分為客觀項、主觀項和否決項,把客觀項分解成若干子項目并規定不同的情形和分值;由于班級民主評議是精準認定不可或缺的關鍵的環節,所以主觀項主要指班級民主評議,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認定小組對學生本人日常消費、行為、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評議,給定評議分值;設置貧困生認定紅線,突出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嚴肅性,列出若干“一票否決”項目,比如經常吸煙者、高消費者等不得被認定為貧困生。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精準定位每個學生,為精準施助提供參考依據。

(二)資助項目精準分配

資助項目精準分配是實現精準資助的保障。貧困生精準認定的目的是精準資助,根據貧困生實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和解困。給貧困生提供什么樣的資助項目要因人而異,有什么樣的需求,選擇與之相對應的資助項目,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對心理內向,自尊心強,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自我現狀的貧困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在崗位上得到鍛煉和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脫貧解困的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貧困生,除提供經濟資助,解決經濟困難外,還要為其提供學習上的資源,通過“一對一”學習幫扶助其走出學習的困境;對家庭發生突發事故,由非貧困轉入貧困的學生,除提供學費、生活費的資助外,還要對其加強心理輔導,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幫助他們走出家庭變故的陰影;對內心強大,想提高自身素質的貧困生,提供針對性強的社會實踐項目,通過實踐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日后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少數民族貧困生要從生活、學業、心理、就業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資助,切實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努力培養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學生,其意義和作用無疑是深遠的[9]。做好資助項目的精準分配,首先研究和分析貧困生的實際需求,從生活幫困、學習提高、能力提升、素質拓展、就業發展、心理疏導等層面分門別類,全面梳理,找尋個體需求源頭,從源頭進行資助和解困;其次在整合資助資源的基礎上根據上述類型需求,做好頂層設計,精心制定、有效安排、精準分配資助項目和幫扶政策。

(三)資助資金精準使用

資助資金精準使用是實現精準資助的目標。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中指出,資金發放精準就是學生需要資助的時候,及時、足額將資助款發放到學生手中,并建立健全資助資金撥付、發放機制[10]。資助項目精準到位,需要配套的資金支持。2016年,全國高校獲得各類資助資金總額為955.84 億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以及銀行發放的助學貸款總計732.56 億元,占高校資助總金額的76.64%;各高校從事業性收入中提取并支出的資助資金204.74 億元,占高校資助總金額的21.42%;社會資助資金18.53 億元,占高校資助總金額的1.94%[11]。高校能自主支配的資金只占總資助資金的21.42%,而社會資助的1.94%大部分由資助方支配,高校靈活使用的范圍很小。

中央和地方財政的資助資金有嚴格的撥款和使用制度,實行??顚S?,不得隨意改變資金使用用途,不得將資助資金挪作他用。各級政府對資助標準的設置、資助項目的安排、資助資金的用途和使用規定的過嚴,管得過死,導致一些急需資金幫助的貧困生不能及時得到資助,影響了資助效果。以國家助學金為例,《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國家助學金平均每人每年3000 元,分2~3 檔,在1000~4000 元范圍內使用。假如某一貧困生需要4000 元以上的資助,國家助學金卻無能為力,只能另擇他路。隨著國家經濟社會不斷發展,CPI 指數也在攀升,學生手中的貨幣不斷貶值,4000 元的限制已不適應當前高校貧困生需求實際。在保證資金使用安全的基礎上,改革資助資金撥款和使用制度勢在必行,將資助資金安排和使用權適度下放高校,讓高校有靈活處置的空間,根據貧困生實際需求,因人、因事、因情合理安排使用資助資金,切實做到資助資金使用精準。

三 全面落實精準資助四個教育

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辟Y助育人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把育人作為精準資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資助體系的完善,資助資源的整合,將育人與精準資助有機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資助全過程,集中開展感恩勵志教育、誠實守信教育、自強有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實現資助與育人并駕齊驅,共同發展[12]。

(一)感恩勵志教育是資助育人的核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感恩回報、勵志成才是中國人特別看重的人格和品質。結合獎助學金評審和發放有利時機,通過宣傳櫥窗、LED 顯示屏、學校官微、各種微信平臺等宣傳途徑,樹立優秀典型,大力傳播正能量,廣泛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提高學生懂感恩、知回報、能勵志的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勵志成才、艱苦奮斗的精神。義工服務作為感恩勵志教育的實踐載體被許多高校所采用,組織受助和獲獎學生開展一些社會服務活動是普遍的做法,但活動存在滯后性和被動性的弊端。為提高義工服務育人效果,創新和發展義工理念,將“受助后再義工”變為“先義工再受助”的形式,提升服務內涵,深化服務內容,拓寬服務渠道,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培養學生感恩勵志意識。

(二)誠實守信教育是資助育人的基礎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礎,也是個體立足于社會的根本。結合國家助學貸款的工作性質和程序步驟,以時間為節點,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對貧困生開展誠實守信教育。9~10月,將助學貸款、金融常識教育納入新生入學教育中,提高新生履職盡責的意識和避免金融風險,防范網貸危害的能力。6~7月,抓住貸款畢業生網上畢業確認有利時機,集中開展還貸教育,對還款程序和違約后果做到心中有數。4~5月和11~12月,以國家助學貸款辦理和發放為契機,加強助學貸款道德約束教育,普及金融知識和法律常識,培養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意識。

(三)自強有為教育是資助育人的目標

倡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精神自強、素質自強和身體自強三個方面對貧困生進行引導和教育。發揮學生人力資源的優勢,依托校內外勤工助學平臺,設置和拓展能力型、專業型、服務型勤工崗位,滿足貧困生的不同需求。鼓勵貧困生積極參加勤工助學、社會實踐、義工服務等活動,讓貧困生有尊嚴地獲得各種資助,在實踐中鍛煉和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自強有為、勇于擔當、互助共享的品質和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資助育人的保障

在幼兒園、小學、中學三個階段對學生的教育投入上,經濟貧困的家庭與富裕家庭相比處于劣勢,從前者家庭出來的學生在信息網絡技術的掌握和交際能力、應變能力等方面都明顯不足,其內心會產生自卑心理、壓力過大等問題。為了幫助貧困生擺脫心理困惑,以陽光的心態接受現實并積極主動改變自我,在精準資助過程中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要格外關注[13],一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系統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二是開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心理情景劇、心理影評、心理測評、心理微講堂等,積極營造濃厚的心理健康氛圍;三是組織團體咨詢,通過朋輩的影響力,提升觀察他人、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接納自我的能力;四是開展“一對一”心理咨詢,采取尊重、熱情、真誠的方式,解決貧困生個體心理問題。

精準資助就是使資助項目精準到人,再發力助其走出困境。精準資助是資助工作創新和發展的結果,是單一經濟資助向發展性資助的華麗轉身,是根植于貧困學生實際需求,精準分配資助項目,精準發放資助資金,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能。資助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充分發揮資助育人功能,以資助項目設計和分配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培養貧困生誠信、感恩、自強、有為的精神,全面提升高校貧困生資助精準化。

猜你喜歡
貧困生資助精準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貧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車禍仍信守資助承諾
十年籌資千萬元 資助八千貧困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