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傳承
——以《黃鶴樓送別》的教學為例

2019-01-11 23:58江蘇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范天蓉
小學教學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鋪墊孟浩然古人

江蘇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 范天蓉

近年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被看作是我們民族尋根、固本、筑基的工程,被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所認同?!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目標第二條中也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闭Z文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蘊含著多元化的文化元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發掘,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即:在語文課程中,尋找文化的“根”。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探索,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一、發掘,感觸傳統文化元素

小學語文在教材編排上,民族文化的內容占有一定的比例,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了解民族文化能夠突破地域、民族、教學條件等方面限制,是學習語文的亮點之一。在蘇教版的教材中,有一個特殊的教學內容——文包詩。即:“文”由“詩”演化而來。文包詩這一特殊的教學內容就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黃鶴樓送別》一課,其主題是友情。通過學習文本,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能流傳千古?從李白那句“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中可以看出,李白欣賞的是孟浩然的人品與才華,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課文通過“送別”這一方式,傳達兩人的友誼?!八蛣e”這一文化元素實在是太豐富了!本課中以兩種形式展現:一種是飲酒送別。李白與孟浩然在話別中說道:“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兩人有著千言萬語的不舍之情都化在了酒里。一種是吟詩送別。當李白看著漸漸遠去的孟浩然,按捺不住滿心的孤獨感,吟誦出這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在這個文本發掘傳統文化元素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們的發掘內容是符合教學要求的,是緊扣“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教學目標的。只有依托在教學目標上的發掘,才不至于違背課程設置的教學要求。

二、鋪墊,理解傳統文化元素

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認知的差異性。在教學中創設適宜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場景,如圖片展示、情景演示等,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學生能“感同身受”理解古人的情感。

《黃鶴樓送別》一課中的友人依依惜別之情,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因為當今社會的人們分別是常事,遙遠的朋友可以通過QQ、微信等通信工具聽其聲、觀其顏,甚是想念的話,可以立刻乘火車或坐飛機來到對方身邊。相見是如此容易,相聚是如此便捷??萍嫉陌l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不舍之情。那么,在教學時如何讓學生體會古人相見之不易呢?可以從分別之地入手,圖片出示“長亭”“樓臺”等,讓學生了解古人出行只有走水路或陸路,所以古道邊設有長亭,水邊設有樓臺,由于交通不便,一旦分離,相見無期,李白與孟浩然此次分別,多年后才又見了一面,直到孟浩然病逝再無相見。學生由此便能理解為何古人的離別總是帶著傷感色彩,也能理解到古詩文中“長亭”等描寫對象幾乎寄托著離別的傷感。

有了以上鋪墊,文本中關鍵詞句的理解難點就容易攻克了,如:在文本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寫出了春光的美好,卻在開頭用了“暮春三月”而不是“陽春三月”,“暮春”充滿著傷感色彩。學生很快發現其中原因:“餞行”讓他們無心欣賞美麗的景色。

任何鋪墊都只能起襯托作用,絕不是“主角”,喧賓奪主的鋪墊就不是鋪墊了。用“長亭”等傳統文化元素作為鋪墊,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離別愁傷。這樣的教學活動,著力于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核心素養,且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拓展,傳承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人的稱呼,實質上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沉淀與變遷,中國人的稱呼是宗法、習俗、等級、地位、聲望等的綜合反映,從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對宗法禮制、尊男長幼等禮法習俗的重視。對于古人的稱呼,學生并不熟悉。在《黃鶴樓送別》一課中,李白稱孟浩然為“孟夫子”“先生”“兄長”,學生會感覺稱呼的混亂,一時無法理解。對于“孟夫子”這一稱呼,在教學時,教師只要稍微拓展一下孔子可以稱為“孔夫子”,學生立刻就能理解“夫子”的意思,是對有才學的男子的尊稱。而“先生”這一稱呼,教師則可以引入李白上門求教孟浩然的小故事。這樣的拓展,能幫助學生盡快理解文本,理解傳統文化。

僅以文本的教學是有局限性的,是僵化的教學,因而,我們常常提倡“以文本為依托”進行教學。本課中的吟詩是送別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搜集其他的送別詩,在這些送別詩中會發現更多古人送別的方式,如折柳送別、攀花送別、踏歌送別,等等,并了解古人為何會有這些習俗。折柳送別中,“柳”與“留”是諧音,表達挽留之意,另外,柳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期待送別之人無論到哪里,都能像柳樹一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飲酒送別亦是如此,“酒”與“久”是諧音,表示感情的長久。學生在搜集送別詩的過程中,豐富了情感,感受了一次次詩意的別愁。

新課標中指出:“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語文素養”??梢?,“拓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發展。以上教學的拓展,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古人稱呼”這一知識的理解,對送別詩這一知識的升華。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又很好地傳承了傳統文化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對于提升全民的文化和道德素養、規范人們的道德行為、傳遞正氣正義的正能量,具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讓我們尋找文本中的傳統文化,并有效融入教學中,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猜你喜歡
鋪墊孟浩然古人
舟中曉望
我的年度漢字
——宅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出 氣
古人如何睡眠養生?
下雪了
春曉
春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