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山羊同期發情技術研究進展

2019-01-13 19:17趙啟南孟子琪董潤利趙世華李長青莎茹拉
中國乳業 2019年8期
關鍵詞:奶山羊黃體發情

文/趙啟南 孟子琪 金 海,2* 董潤利 趙世華 李長青 莎茹拉

(1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2 盛建奶山羊工程研究院;3 內蒙古農業大學)

母畜發情周期可以分為黃體期和卵泡期,發情受卵巢黃體形成與退化交替變化控制,是卵巢內黃體消退,孕激素分泌減少,卵泡發育至成熟的過程[1]。在自然條件下,奶山羊發情周期主要集中在初秋直至次年初春,其他季節也可出現少量發情個體,但隨機且零散[2]。

現今奶山羊養殖模式愈加趨近于集約化、規?;翱茖W化的同時,通過人為調整母羊體內激素水平,實現同期發情排卵技術也越來越重要[3]。成批開展同期發情處理不僅可以提高母羊繁殖率,配合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術還可以提高良種公羊的利用率,實現同步化集約飼養。同期發情技術還可在非繁殖季節開展配種,便于延長和分散產羔時間,節省人力[4]。

常見的同期發情機制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孕激素類制劑,一般為陰道放置孕酮海綿栓(PIDR)或孕酮緩釋硅膠栓(CIDR)10~15天,撤栓一段時間后,引起促性腺激素釋放,達到發情目的;另一種是使用前列腺素類藥物。一般為注射前列腺素(PG)、氯前列烯醇等,溶解黃體促使卵泡發育,達到發情目的[5]。但同期發情的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激素來源、發情方案、母羊自身狀況、季節氣候等,效果差異較大[6]。

1 激素的影響

激素的選擇、劑量及處理方式對同期發情結果有很大影響。有研究表明,不同生產商生產的同種激素,甚至是同一生產商生產的不同批次產品,其效果均有不同程度地差異[7]。

規?;B殖場對同期發情的處理方案主要是孕酮栓結合促卵泡發育類激素、孕酮栓結合前列腺素兩種[8,9]。孕酮栓分CIDR和PIDR兩種,可以在母羊體內制造人工黃體,使人工黃體與自然黃體并存,再通過不同時間撤栓操作,實現母羊促性腺激素釋放,達到發情目的[10]。

孕馬血清促性腺素(PMSG)具有誘導母羊發情及超數排卵的效果,尤其對乏情期母羊效果明顯,能夠制造持久黃體。然而有研究顯示PMSG會導致部分排卵的卵泡影響胚胎著床,最終導致受孕率下降。由于PMSG半衰期較長,兼具垂體促卵泡素(FSH)和垂體促黃體素(LH)的功能,在同期發情中使用,容易導致母羊在短期內重復發情,對受孕率也有著一定的影響[11]。

FSH是目前同期發情中使用較多且效果較好的激素,但FSH半衰期短,需定時定量多次注射,操作繁瑣,但相比PMSG有較高的受孕率,有益于胚胎移植及后期發育[12]。

PG可在動物肝臟中快速代謝,因其操作簡便,是生產中較為理想的激素選擇,目前已被廣泛使用。PG能較好的溶解黃體,促進黃體退化,縮短母羊的黃體期,從而使之發情。但PG通常僅在黃體期第3天直至完全溶解期間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而目前在生產技術中無法準確掌握奶山羊發情周期的時間,故而在生產中通常注射2 次PG以確保達到預計發情效果[13]。

有研究表明,合適的陰道栓可以提高同期發情效果,同時還有利于提高母羊的受胎率和產羔率。孫爽等人以西農薩能羊為試驗對象,分別使用CIDR和PIDR進行同期發情、人工授精。試驗結果顯示,CIDR和PIDR對奶山羊同期發情率、受胎率均無顯著差異,但CIDR組試驗羊具有較低的流產率和難產率[10]。郇延軍等人在研究不同激素組合對山東白山羊的同期發情效果影響中,使用2 種激素處理方式,A組為PRID+FSH+PG,A組又分A1、A2組,A1組于撤栓同時注射FSH 33 IU/只;A2組在撤栓前3天和撤栓同時分別注射FSH 33 IU/只,其余處理方式不變。B組為PRID+PMSG+PG+絨促性素(HCG),B組分B1、B2組,B1組撤栓前3天注射PMSG 200 IU/只;B2組撤栓前3天注射PMSG 400 IU/只,其余處理方式不變。通過不同處理方式及激素使用量A1、A2、B1、B2組的發情率分別為63.16%、70.00%、84.21%、75.00%,結果顯示,A組的發情率顯著低于B組,B1組發情結果最佳,說明激素使用劑量與注射時間對發情率也同樣有顯著的影響[9]。高文超使用不同來源的FSH對供體波爾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加拿大生產的FSH發情率為100%,中國科學院生產的FSH發情率為80%,二者結合使用發情率為100%。對受體關中奶山羊使用不同來源的PMSG進行同期發情處理,進口PMSG發情率為82.35%,國產PMSG發情率為85.80%,差異不顯著,但進口PMSG排卵率為81.82%,顯著高于國產PMSG的64.66%[14]。

通過上述試驗發現,使用孕激素類栓+促性腺激素+前列腺素同期發情效果最佳,通常孕激素類栓采用CIDR或PIDR,在母體內制造人工黃體。促性腺激素使用PMSG或FSH較多,具有促進卵巢卵泡生長發育的作用。前列腺素可以溶解黃體,最終達到發情目的。

2 方案的影響

同期發情技術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最初僅是簡單地使用孕激素和前列腺素配合處理[6]。隨著同期發情技術的不斷研究,發現同期發情處理方案的多樣化會對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因此探究同期發情處理方式成為了該領域的研究重點[15]。

徐君君等人通過3 種不同的激素處理方式對嶗山奶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A組CIDR+PMSG、B組C I D R+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 n R H)+P M S G、C組CIDR+GnRH+LH。結果顯示,發情比例分別為72%、80%、60%,B組激素處理方案發情效果最佳,但考慮到試驗進行的時間為夏季,即非繁殖季節,發情持續短,故而發情效果不夠理想[4]。付正仙等人研究了2 種方法對山羊同期發情效果對比,A組處理方式采用氯前列腺烯醇+PMSG。B組處理方式采用孕酮栓埋栓,發情率分別為64%、40%。結果顯示,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聯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山羊同期發情的效果[13]。李芳芳等人在對努比亞山羊同期發情技術研究中采用3 種不同的激素處理方式,分別為A組CIDR+PMSG+PG、B組CIDR+FSH+PG、C組自制孕酮PIDR+PMSG+PG,發情率分別為100%、100%、91.67%[16]。密國徽等人在針對胚胎移植受體山羊同期發情的研究中,分別設計3 種不同的方案進行比較,其中A組為注射2 次PG、B組為CIDR+FSH+PG、C組為CIDR+PMSG+PG,發情率分別為69.3%、86.7%、93.3%[17],C組發情效果最好。楊陽等人在非繁殖季節與繁殖季節對西農薩能奶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采用3 種不同的方案,分別為A組PIDR+PMSG、B組公羊誘導發情+PIDR+PMSG、C組公羊誘導發情。結果顯示,非繁殖季節發情率分別為58.3%、75%、40%,而繁殖季節發情率分別為100%、100%、55.6%,并給出使用公羊進行誘導發情有利于提高母羊發情率的建議[18]。陳兵等人采用PG方式進行山羊同期發情處理,比較注射1 次PG與注射2 次PG的發情率,結果顯示,注射1 次的發情率僅為35%,注射2 次的發情率為80%[19]。李鵬程等人分別采用CIDR+PMSG方式與2 次注射PG方式對黔北麻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發情率分別為75%和88%[20]。

通過上述試驗發現,使用陰道栓加激素的處理方案可以達到較好的同期發情效果。CIDR相比PIDR造價昂貴,但發情效果較好。FSH與PMSG對群體發情效果差異不顯著,但前者成本較高,而后者因半衰期時間長,會導致受胎率下降,生產中需擇情使用。單純采用注射PG方式進行同期發情,成本低,環節少,生產操作簡單,效果尚可,但須嚴格把握好注射時間,必須在黃體期第3天直至完全溶解期間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相比激素處理,使用公羊誘導母羊發情,成本最低,副作用小,是國外非繁殖季節生產綠色有機奶制品的必要途徑。

3 母羊自身條件的影響

不同生理階段的母羊對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年齡、胎次、品種及個體差異,均對發情效果存在較大影響[21]。Bowdridge E C對132只山羊的同期發情效果進行了研究,分別對1 歲、2 歲、3 歲的山羊開展同期發情,結果顯示,發情率分別為87%、92%、84%,2 歲山羊的發情率顯著高于1 歲和3 歲山羊的發情率[22]。

不同品種及地區對同期發情的結果有一定的影響。呂永峰采用相同的處理方式對隴東百絨山羊和隴東黑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發情率分別為77.33%和75.83%,差異不顯著,但受胎率分別為88.79%和92.31%,隴東黑山羊的受胎率要顯著高于隴東百絨山羊[21]。高文超使用CIDR+FSH+PG對波爾山羊和陜北絨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波爾山羊的發情率為93.10%,陜北絨山羊的發情率為100%[14]。

基于上述試驗結果,可以看出不同胎次、品種、生理狀態的母羊對激素的敏感程度各有差異。通常經產羊的發情效果優于青年羊;斷奶母羊發情效果優于空懷母羊;本地品種羊只因更適應當地環境發情效果更佳。

4 季節的影響

自然狀態下,奶山羊的發情是外界環境變化,尤其是光照時間,對奶山羊體內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調控影響的結果,具有明顯季節性。在非繁殖季節,母羊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較低,卵巢處于靜止狀態,繁殖季節母羊體內促性腺激素積累到一定水平,卵巢上的卵泡開始排卵發育[23]。楊陽等人研究了西農薩能奶山羊在繁殖季節與非繁殖季節的發情率,結果顯示繁殖季節的發情率顯著高于非繁殖季節[18]。毛楊毅等人采用相同的同期發情處理方式,分別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對絨山羊進行發情效果的研究,發情率分別為94.08%、90.59%、97.54%、92.68%,秋季發情率顯著高于夏季發情率[24]。趙永聚等對四川本地山羊進行同期發情,結果顯示,秋季發情率為94.74%,顯著高于其他季節,夏季發情率最低,僅為59.55%,春季和冬季的發情率分別為72.57%和78.95%[25]。張興會采用相同的激素處理方式對遼寧絨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結果顯示,秋季發情率為86.4%,春季為72.5%[26]。田萬強等人使用相同的處理方式對繁殖季節及非繁殖季節的薩能奶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結果顯示,繁殖季節的發情率為100%,非繁殖季節的發情率為83.3%[27]。陳靜分別在春、冬兩季使用CIDR+PMSG的激素及處理方式研究山羊同期發情的效果,結果顯示,春、冬季發情率分別分89.55%、80.00%,存在顯著差異[28]。白元生采用2 次注射PG法對晉嵐絨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繁殖季節進行同期發情處理,結果顯示,發情率分別為87.8%和85.5[29]。

從以上試驗結果不難看出,季節是影響山羊同期發情處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眾多研究顯示,繁殖季節對山羊進行同期處理效果通常顯著高于非繁殖季節[25]。

5 小結

同期發情的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研究結果差異性較大。在生產實踐中同期發情技術往往不是獨立進行的,是為后續超數排卵、胚胎移植等操作奠定基礎。多項研究表明,同期發情的處理方案、激素的使用以及處理方式均會影響奶山羊的繁殖及受胎率[30]。

目前,奶山羊的同期發情研究報道較少,我國對同期發情技術的研究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同期發情的配套藥物相比國外產品穩定性較差,難以將激素控制在一個相對平衡的濃度范圍,造成結果差異較大;二是我國幅員遼闊,環境各異,光照時長不同,在處理方案標準化制定方面難以實現統一。由于同期發情過程中存在過多的變量,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對羊的發情率、受胎率等研究不能一概而論,應當考慮到多種影響因素,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斷研究篩選出最為合適的處理方案。

猜你喜歡
奶山羊黃體發情
賴床憋尿,竟然黃體破裂
基于線粒體DNA D-loop 區序列分析中國及新西蘭奶山羊遺傳進化關系
奶牛產后首次發情行為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
世界及我國奶山羊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關中地區規?;躺窖蝠B殖場機器擠奶現狀及建議
影響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豬不發情怎么辦
黃體破裂 是一種什么???
警惕:小小“黃體”能要命!
關中奶山羊良種繁育技術應用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