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助力新福建建設

2019-01-13 19:31楊帆
中華建設 2019年2期
關鍵詞:福建文化遺產生態

楊帆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提出了許多富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思想和論斷,開展了一系列有開創性的實踐,為延續福建文化的“根”與“魂”奠定了堅實基礎,給福建人民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近年來,福建省文化系統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文化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下,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升,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貢獻智慧和力量。

重機制構建,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堅持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長遠規劃、分步實施、講求實效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原則,建立健全一系列保障機制,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構建政府主導機制。設立省級和設區市級非遺保護中心;組建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編制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設立每年2000萬元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專項資金;2011—2016年共建設175個傳習所;扶持20個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建設項目,對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整體性保護。

二是構建引導社會參與機制。全面調動社會力量,注重引導專家學者、行業企業以及民眾等多方面參與,全省現有各類非遺展示場所400多個。

三是構建法律保障體系。積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立法,相繼頒布實施《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福建省“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推進《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立法程序。

重項目建設,推動落實重點工作

注重源頭保護,堅持規劃先行、關口前移,科學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城鄉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抓好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項目建設。

一是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力度。強化文物保護規劃、管理和基礎性工作,劃定并公布“國?!北Wo范圍、“省保(以上)”建設控制地帶等,建立文物資源信息數據庫。持續加大對137處291個點的“國?!北Wo力度,實施20項重點革命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和10項展陳提升工程。目前,福建擁有武夷山、福建土樓、鼓浪嶼3項世界文化遺產,“古泉州(刺桐)史跡”被確定為我國2018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海上絲綢之路、三坊七巷、閩浙木拱廊橋、閩南紅磚建筑4項遺產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全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3251處,其中涉臺文物1515處,約占全國總數的3/4;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在全國可移動文物登錄平臺登錄文物46萬余件(套)。

二是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福州等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三坊七巷等6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上杭縣古田鎮等1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福州市馬尾區閩安村等29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建設,實施“‘記得住鄉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計劃”。

三是加大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力度。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建設53個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制定《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編制《福建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

四是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力度。建立完善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非遺項目名錄體系。通過建設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畬族文化等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整體保護取得良好成效。全省有7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30項、代表性傳承人109位,省級非遺項目490項、代表性傳承人552位。

重創新傳承,培育工作品牌

注重創新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方式,強化互聯網思維,提升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的現實感、體驗感,使優秀傳統文化可感、可知、可信、可行。

一是創新展覽展示方式。充分運用VR、AR等現代科技手段,廣泛應用于文物、非遺工作等各方面,推進建設福建省圖書館VR數字閱讀體驗廳、福建博物院VR體驗中心等9個VR體驗中心,開發《四大名著VR導讀片》《海峽夢·五緣情VR專題片》等12部VR應用宣傳片。

二是建立展覽展示創新示范點。在全國較早建設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革命紀念館、重點傳統村落等VR體驗中心,建立全省文化展覽展示VR場館。實施閩臺宗祠文化建設工程,推動建設一批家風家訓館、鄉賢文化館,扶持社會資本投建家風家訓館、博物館。

三是創新展覽展示推廣模式。與福建各類媒體深度合作,利用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宣傳普及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文化共享工程在各級網絡、新媒體平臺及其他視頻網站開展文化遺產展播,舉辦福建優秀傳統文化論壇講座、研討會等,推進繪制福建非遺文化地圖。

四是創新地方戲曲傳承發展方式。福建現存閩劇、梨園戲、莆仙戲、高甲戲、歌仔戲(薌?。┑?8個本土劇種和京劇、越劇等5個跨省劇種,以及提線木偶戲、布袋木偶戲等5種木偶戲類型。近年來,福建出臺《關于傳承和弘揚福建戲曲的若干意見》,加大戲曲扶持力度;實施“福建戲曲保護傳承與弘揚工程”“地方戲曲經典音配像工程”,建立地方戲曲劇種數據庫,推動戲曲進校園,大力推進劇目創作、劇種保護、藝術傳播、研究整理、生態保護等“四個中心、一個保護區”建設,打造“全國地方戲傳承發展示范基地”。

重內涵挖掘,發揮宣教功能

注重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個層面挖掘整理文化遺產內涵,深入闡發文化遺產精髓,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功能。

一是挖掘特色文化遺產內涵。組織朱子文化、媽祖文化、紅色文化、閩臺文化、客家文化、海絲文化、林則徐精神等重點文化遺產研究。對朱子理學原著、朱子傳說故事和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展示。加強媽祖文化理論研究,全面保護傳承媽祖文化遺產。整理革命手稿文電、革命故事、革命先烈名言、革命標語口號,挖掘革命文物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深入研究林則徐的著作、詩詞、家訓,挖掘其豐富精神內涵。

二是編寫記憶叢書。編輯出版《豐富多彩的福建文化》《中國建窯建盞大觀》《口述歷史·福建工藝美術》《口述歷史·下南洋》與“福建省非遺傳統工藝技法系列叢書”等。推進福建文化記憶系列音像出版物《福建古村落》《福建工藝美術》和福建文化記憶系列圖冊之《媽祖信俗》出版。加強對閩派特色鮮明的福建地方美術、閩籍名家的研究。

三是出版古籍。加強和推進全省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全省公共圖書館完成館藏古籍登記工作,編纂《館藏古籍普查登記目錄》《館藏古籍普查登記圖目》等。采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手段,推進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推出林則徐《林少穆先生云左山房書目》暨相關古籍的高仿復制本。

猜你喜歡
福建文化遺產生態
中國這十年·福建封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那個夢
“生態養生”娛晚年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生態之旅
福建藝術戰“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