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型鄉村建筑的規劃與設計

2019-01-13 19:31亓昦然
中華建設 2019年2期
關鍵詞:生態型利用建筑

亓昦然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推進,我國的都市建設已經緊跟世界潮流,建筑水平不斷提升,如鳥巢、水立方等建筑都已在世界建筑設計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對于占了龐大土地面積和人口的我國鄉村地區,卻很少引起建筑設計師的重視。并且,許多獨具地方特色且歷史悠久的鄉村建筑,也因為當地居民對這種“凝固文化”的重視程度不高,保護意識不強而遭到嚴重破壞,十分令人惋惜。

生態型的鄉村建筑,指的是在鄉村的建筑設計上遵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即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積極采用新型環保材料,實現資源再生循環利用,不產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為鄉村居民提供更加低碳、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農業和部分工業是鄉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在提倡低碳環保的今天,鄉村的建筑可充分結合當地的發展特色、生活習慣、歷史文化等進行設計和規劃;另一方面,工、農業發展產生的污染問題也可以通過規劃去解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勢在必行,要運用科學的手段建造符合當地各方面條件的新型節能住宅區,使得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不斷減小。本文從理論和技術兩個方面對生態型鄉村建筑設計進行探討,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一、生態型鄉村建筑的設計理論探討

1.鄉村建筑的設計特點

現階段的鄉村建筑大多還是沿襲老一輩的手工建筑方式,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以北方建筑為例,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干燥,土質墻體與單層窗戶并不能有效減少熱量的散失,因而使房屋的保溫性大大降低,同時也造成了煤炭資源的浪費。再者,北方傳統的民居建筑多使用煙筒通風,通風條件差,極易發生CO中毒等危險。傳統的手工化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也無法與城市建筑相比,因而一旦發生地震,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鄉村建筑的設計要考慮到建筑材料、能源儲備、家族聚居和可持續利用等方面。

(1)建筑材料

材料的選取應遵循就近、環保的原則。既要考慮到當地的文化特色,又要滿足居民對房屋堅固程度和隔熱條件的要求。建筑材料的開采與加工不能對當地生態帶來大量的破壞,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能源儲備

能源的利用要遵循“因地制宜,高效環?!钡脑瓌t。山區居民秉承著“靠山吃山”的理念,林木是其主要利用資源,但要“取之有度,用之以時”,注重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再比如我國西部,地處高原地帶,海拔高,光照強,太陽能資源尤為豐富,再加上階梯交界處海拔落差大,因而水電資源尤為豐富。

(3)家族聚居與可持續利用

相對于城市而言,鄉村居民更注重血緣關系和家族關系,往往某個村莊就是以某個姓氏而命名。所以,鄉村建筑在設計之初便要充分考慮到多代同堂,老者居多,個人隱私等問題,以便家族共享天倫之樂,老少各得其所。不同于城市商品房的自由買賣,鄉村住宅的私有觀念,傳承觀念更強,因此房屋建設要充分考慮到可持續利用這一方面,使得房屋歷經百年仍舊屹立不倒。

2.生態化設計原則

構建生態化建筑,在宏觀上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尊重可持續發展規律,實現人、自然、建筑的和諧統一。生態化設計原則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方面在居住者感受上,具體來談,應需處理好采光、隔音、保溫、通風等基本功能,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美觀的居住環境。主要體現在對建筑構型、材料、設備、軟裝等方面的選擇,可將鄉村特有的文化風俗與現代化相結合,將鄉村特有的天然材料與新科技相結合。

生態型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能源物資的節約,打造低碳環保無害的建筑,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水資源的利用、生活生產污水的處理與排放、噪聲的控制、生活垃圾與生產廢棄物的處理、節能材料的選用、清潔能源的利用等多個方面。同時,在綠色植物培育和景觀的設計上,要考慮與建筑的和諧,也要充分考慮對整個生態環境的作用,保護生態多樣性。

在此基礎上,要努力提高鄉村建筑在功能和管理上的自動化甚至智能化水平,在考慮到經濟成本的前提下,將最新的建筑科技和計算機科技恰如其分地運用到其中,真正地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生態型鄉村建筑的設計技術探討

1.生態建材

生態建材是建設生態鄉村建筑的一個重要因素。建材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房屋的功能和居民的舒適度,因此建筑的選材要考慮到材料是否節能環保以及回收利用,材料的成本以及運輸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同時,與地方氣候風俗相適應,做到因地制宜。

在廣大農村地區,土是一種理想的建筑材料。首先,土的取材豐富,且對技術含量的要求較低,只是建模并進行夯實即可;其次,土自身具有許多優點,比如土的保溫性較強、隔音性較好,有較強的濕度調節能力。如此一來,土制房便可以給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體驗。此外,土可以重復再生利用,對環境的負荷更小。

秸稈也是一種常見的農村環保建筑材料。廢棄秸稈焚燒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及煙塵,嚴重影響環境。因此將秸稈作為建筑材料無疑是變廢為寶。秸稈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以及保溫性,且可以緩解木材需求的緊張。除此之外,草泥及粉煤灰也是常見的環保型鄉村建筑材料。

與城市單一的建筑材料不同,鄉村建筑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材料的地域特點,以及對不同氣候條件的適應。選材要充分傳承地域文化,并且從建筑選址,通風采光,整體布局等方面綜合考慮。以浙東地區鄉村建筑為例,廳井是一種常見的形式,四周建筑高,屋檐陡,中間形成一個形狀類似于井口的小院落,從而使冷風對流,濕氣上升,降溫除濕,適應江南地區炎熱潮濕的氣候特點。再比如廣州地區的竹制建筑,其脫離地面的建筑形式與當地炎熱潮濕的氣候相適應,可以做到有效的通風散熱作業。且竹子本身即具有極高的比強度,其比強度是鋼鐵比強度的3-4倍,并具有較好的韌性及抗拉伸能力,生長速度也比木材快的多。一些以竹子為原材料的新型材料也開始被廣泛應用,如竹材層積材,竹材膠合板等。

2.太陽能與其它清潔能源

太陽作為生態系統能量的直接來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是建設生態型鄉村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在鄉村地區,常設太陽灶用于烹飪食物,之后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光電板等逐漸在農村地區應用。與傳統的煤炭,天然氣燃燒放熱相比,太陽能的使用可以達到零排放無污染,不會產生破壞環境的有毒物質。其主要部件集熱器則可以根據當地緯度調節傾角達到垂直照射以便最大化地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供居民日常需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地熱泵的出現與使用使太陽傳遞給地表的熱量也能夠得到利用。且相較于太陽能集熱器而言,其受熱面積更廣,因而能量的利用率也更高。利用熱泵使室內熱空氣聚集上升并通過自然通風排出室內,既能降溫除濕,又能通風換氣。此外,有些地區可利用風能、潮汐能等進行發電,為建筑供能;農村堆肥產生的沼氣也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能源。

3.雨水利用與排水技術

水是萬物的本源,從古人的沿水而居到如今沿河流湖泊成條帶狀分布的經濟區都足以說明水對人類活動的重要性。許多大城市在建設初期,便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龐大的地下水系統的建造。相比之下,鄉村地區水循環以建筑個體水循環和小范圍村莊內的水循環為主。鄉村水循環主要包括雨水的收集及利用,河流水的引入及生活污水的處理與排放等。

南方地區降水多,因此雨水成為居民日常用水的一個重要來源。居民主要利用屋檐將雨水引入蓄水池內,進行簡單的沉降過濾便可以用于花園的灌溉,廁所的清洗等。不僅如此,一定工藝處理后的雨水可以當作居民日常的飲用水。相比城市中溶有大量酸性有害氣體和固體小顆粒的雨水,農村地區的雨水水質較好,僅通過沉淀、殺菌處理就可以作為安全的飲用水。同時,蓄水池中的水也可以作為防火急救的消防設施。

鄉村環境中視覺和嗅覺上的污染主要原因便是生活生產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不恰當處理。在生態型鄉村建設中,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恰當的處理。比如距離城鎮較近的鄉村可以通過污水管道系統的合并與城鎮共用一個污水處理系統。對于較偏遠的農村,可以考慮多個村莊聯合,在盡可能不占用耕地的原則上建設一個能夠長期使用且具有一定規模的污水處理系統。而排出口位置要接近農田,方便富含氮磷的處理后污水可以進行二次利用,灌溉農田。污水處理廠的規模與技術也一定要與當地實際水平相適應,秉著節能、環保、經濟的原則。其中,氧化塘是鄉村典型的水處理建筑,氧化塘既可以對日常生活、農業、禽畜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還能為氧化塘中的植物提供養分,最后用作飼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三、結語

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的建設任重而道遠,生態型鄉村建設已成為重要發展趨勢。本文主要探討了一些鄉村生態型建筑的設計理論及原則,一些生態型鄉村住宅設計技術在建材的選用,太陽能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和給排水技術的解決方案方面的問題。在未來建設生態型農村的道路上,不僅需要設計師對我國農村建設的熱情投入,也需要各種針對建筑節能減排的工藝技術的不斷開發與更新。

猜你喜歡
生態型利用建筑
多元策略的生態型游客中心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Agg Hab生態型聚合棲地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建筑的“芯”
噴施烯效唑(S3307)對2種生態型鬼針草鎘積累的影響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