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契尼歌劇《藝術家的生涯》“浪漫性”與“真實性”研究

2019-01-16 05:38崔英姿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普契尼真實性

崔英姿

〔摘 要〕真實主義歌劇《藝術家的生涯》是普契尼的代表作品,作曲家在這部作品中巧妙地將“浪漫主義”和“真實主義”這兩者完美地調和起來,將浪漫主義的內容與作曲技巧在歌劇中以真實主義的方式呈現,堪稱當今真實主義歌劇的巔峰之作。為進一步探討意大利歌劇的真實主義風格,正確理解普契尼歌劇創作的主要思想理念,文章以歌劇《藝術家的生涯》為研究對象,對其所表現出的浪漫性與真實性做一分析概括。

〔關鍵詞〕真實主義;普契尼;藝術家的生涯;浪漫性;真實性

真實主義產生于19世紀末的意大利,“真實主義”這一理念的產生,對歐洲藝術形式的發展,特別是對意大利歌劇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真實主義的出現是對夢幻理想的浪漫主義的拒絕。它的主旨是不美化事實,而是試圖真實地再現事實。真實主義歌劇在素材的使用和音樂表現技法等方面,表現出與浪漫主義歌劇不同的樣式,從意大利傳遍整個歐洲。

普契尼作為浪漫主義時期的杰出音樂家,一生共創作了包括《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圖蘭朵》在內的12部歌劇,其歌劇作品成為意大利歌劇傳統的主線。其中,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以柔美動聽的旋律,細膩深刻的心理描繪,豐富的戲劇效果,鮮明的藝術訴求,被認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一、浪漫主義理念的渲染

1.抒情性的旋律表現 普契尼避開真實主義音樂作品中復雜的旋律走向以及變化無常的和聲進行,將浪漫主義時期使用的創作技法運用其中,由此誕生了優美、華麗,蘊含豐富情感內涵的音樂旋律。和聲處理上也運用了威爾第式的寫作手法,但卻更加溫和。柔美的和聲進行與特性旋律的使用,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

第一幕中咪咪初遇魯道夫時,自我介紹的經典唱段《人們叫我咪咪》是旋律抒情性的最好體現。在這首詠嘆調中,咪咪向魯道夫介紹自己的日常生活與個人喜好。整首詠嘆調沒有激進的旋律與夸張的戲劇色彩,沒有強烈的音高音量上的對比,旋律走向更是隨著女主人公咪咪內心情感的發展,層層遞進。在抒情柔美的旋律進行中,將主人公內心的真實情感向觀眾娓娓道來。

2.悲劇性的藝術升華 縱觀普契尼的歌劇作品不難發現,無論是為愛義無反顧跳下城墻的托斯卡,還是因被愛人拋棄傷心欲絕,最終香消玉殞的巧巧桑;無論是為救心上人王子,選擇揮刀自盡的柳兒,還是因患肺病無錢醫治,最終離開人世的咪咪。她們的故事劇情最終多以底層小人物的悲慘結局收尾,這與早年間普契尼的貧寒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作品展現的悲情性,同時也是普契尼性格中所隱藏的悲觀主義思想傾向的體現。悲劇性的劇情發展在普契尼筆下得以藝術升華,他沒有任意縮小、削弱尋常百姓生活中的悲情成分,也沒有像馬斯卡尼、雷翁卡伐洛那樣將悲情極端化,使劇情具有一定沖擊性。普契尼在真實主義題材的創作背景下,略微融入浪漫主義色彩,使作品情感流暢發展,將悲劇的美感進行升華,從而提升作品的整體表現效果。

二、真實主義思潮的滲透

1.貼近現實的創作素材 到18世紀為止,以浪漫主義為特征的著重描寫神話故事、表現上層社會生活狀態、宣揚英雄主義的歌劇成為創作主流。進入19世紀以后,開始逐漸出現試圖揭示被浪漫主義幻想所掩蓋的真正生活現實的真實主義歌劇。真實主義歌劇以中下層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作為鋪墊,配以悲劇主人公的人物設置, 進行現實性的描寫,以此引起人類普遍的本源感情,這也是真實主義歌劇的創作素材特征。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在時代背景、登場人物、場景設置等諸多方面都體現出真實主義歌劇的題材特征。它選取因政權的交替而引起社會強烈不安的法國巴黎作為背景。主人公魯道夫與繡花女咪咪墜入愛河,魯道夫的畫家朋友馬切洛也與舊情人穆塞塔重逢。作品生動化表現了他們相愛與別離,再次重逢,迎來永別的故事內容,體現了小市民階層的友誼與愛情以及真實生活狀態下面對死亡的恐懼與無奈,區別于以往虛幻與現實脫離的歌劇創作,這部作品更注重人物心靈的刻畫與描寫,樸實感人。

2.通俗易懂的臺詞腳本 真實主義歌劇的臺詞是劇中人物所處環境的正常對話內容,日常對話體與感嘆詞運用極為廣泛,男女之間的愛情表達也更簡單直接,作品的整體表現內容更為真實。

歌劇第一幕,魯道夫與朋友門準備去“莫穆斯”酒館享受平安夜,眾人在下樓梯時因環境漆黑而產生的對話“小心點!”“該死的!”“科利納,你死了么!-還不曾。-快來!”等口語化詞匯的運用,都較好地體現了真實主義歌劇的創作特性。在第二幕中,平安夜的街頭,小販肆意推銷售賣各類產品,孩子們圍繞著小丑嬉戲打鬧,魯道夫的音樂家朋友蕭納爾在試奏一只圓號后發出“這個D音不準”的感慨,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生意火爆的小酒館等平民化場景,皆展現了生活的真實狀態。

3.細膩柔美的女性形象塑造 在真實主義題材作品的創作中,對女性形象的關注與塑造,成為真實主義時期藝術作品的重要特征。相比較浪漫主義文學戲劇中,表現出的具有英雄主義色彩的男性角色而言,真實主義藝術作品更加注重對“女性美”的展現與表達。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以繡花女咪咪的愛情、生活為故事主線。普契尼將咪咪開始對于愛情的懵懂,到與愛人決意分手的堅韌,以及故事結尾面對死亡命運的軟弱無助,刻畫得細膩真誠。除咪咪外,普契尼還著力刻畫了一位與咪咪性格完全相反的女性角色穆塞塔。這位風流卻熱情的姑娘,運用調虎離山之計,打發走情人老貴族阿欽多羅,而自己卻重投舊情人馬切洛的懷抱。甚至將魯道夫等人無力支付的賬單,也留給老貴族結算。人物性格上的反差對比,使得這部作品更具戲劇性表現力。

普契尼父親早逝,母親帶著七個孩子艱難度日。母愛是普契尼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支柱,普契尼也由此產生了對女性由衷的敬意。在普契尼創作的12部歌劇作品中,大多數的作品都是以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來命名。從少女曼儂、歌星托斯卡,到繡花女咪咪、女仆柳兒、日本婦女巧巧桑,普契尼以細膩柔美的筆觸,刻畫著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卻擁有相似悲慘命運的女性形象。在普契尼的歌劇中,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以及對女性命運的揭示,成為作品表現的主基調。在他筆下,溫柔善良但卻命運悲慘的女性形象,承載著頑強與不屈的美好品質,展現著人間真、善、美。

4.渲染性的音樂表達 通過管弦樂的技法表現進行人物的心理描寫,是現實主義歌劇的一大特點。為了真實地表現出場人物的心理狀態,展現戲劇性的緊張感,在第三幕第一場中,作曲家運用休止符,半音階向下進行的旋律走向與平行九度下行的交響樂伴奏等音樂手法,來表現咪咪虛弱的身體狀態,達到劇情渲染的目的。

除場景渲染外,普契尼也十分擅長運用主導動機,對出場人物的性格,動作,內心情感的變化進行細致表現。在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中,每一個角色都有專屬音樂,這些刻畫人物心理的主題樂句的反復使用,使劇情的發展更具統一性。第一幕中詠嘆調《人們叫我咪咪》的旋律,是女主人公咪咪的主導動機,這個旋律在第三,四幕中也可以聽到。在女主人公咪咪登場時,以樂隊伴奏的形式出現,以此來表現咪咪內斂羞澀的性格特征。畫家馬切洛的急性子,音樂家蕭納爾的樂觀開朗,哲學家科利納的嚴肅認真都被普契尼用音樂的形式得以完美呈現。普契尼用帶重音的2/4拍同時配以震音來表現科利納笨重的身軀,用跳音的持續上行來表現他利落的步伐。詩人魯道夫除浪漫夢幻的性格表現主題外,還有工作的主題。在第一幕中遇見咪咪之前,魯道夫在寫作時出現的輕快的主題。在第四幕中,這一主題樂句在馬切洛作畫,魯道夫寫文章時再次出現。渲染性的音樂表現手法,使得劇情發展更具流暢性,情感表達也更為細膩深刻

結語:普契尼秉承戲劇浪漫性的思想理念,將素材選擇上真實性取向與音樂形式上的浪漫性原則進行充分調和,為其作品中藝術表現力的構成,提供了更合理的支撐。雖然不是典型的真實主義形式,但真實性與浪漫性相融合的表現方式,成為普契尼歌劇作品的標志性風格特征。普契尼的歌劇創作推動了真實主義歌劇的進一步發展,具有跨時代的歷史意義。作為有著普契尼鮮明創作特征的作品,《藝術家的生涯》以真摯感人的故事情節,優美流暢的音樂旋律,“浪漫性”與“真實性”并存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歌劇舞臺上經久不衰的經典演出劇目。 (責任編輯:劉小紅)

參考文獻:

[1]徐龍, 從羅西尼到普契尼的意大利歌劇-浪漫主義歌劇到真實主義歌劇的演變[J],藝術研究,2011(02).

[2]滿新穎,當愛與生活成為歌劇的依托-趣談普契尼真實主義歌劇的真實性程度[J],歌劇,2011(11).

[3]崔圣,淺談普契尼歌劇的創作風格與音樂特點[J],大眾文藝,2012(02).

[4]王瑩,普契尼歌劇題材內容上的真實主義取向-小人物,大世界[J],音樂創作,2015(09).

猜你喜歡
普契尼真實性
論三維動畫特效數字模擬真實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普契尼歌劇的戲劇性分析與解讀
論普契尼歌劇創作的藝術特征——以《藝術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為例
追求真實性永遠是記者的基本準則
賈科莫·普契尼:歌劇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評價
廣告的真實性
普契尼的愛情與歌劇《燕子》
從懸疑報道談新聞的真實性
堅持新聞的真實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