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的精神內涵

2019-01-16 05:38曹野川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精神內涵感性音樂作品

曹野川

〔摘 要〕黑格爾在其著作《美學》第I卷中說過:“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的,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边@就說明了,藝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有客觀內容,也包含了主觀的意識加工。這就意味著,一首音樂作品展現在聽眾面前的不僅僅是表演者呈現的具體音響,同時也隱藏著一種意識層面的內容。簡而言之,音樂不僅僅只有聲音的運動的“形”,還有隱藏的“意”,這里的“意”通常理解為音樂的精神內涵。

〔關鍵詞〕感性;客觀內容;意識;音樂作品;精神內涵

聲音是原本就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音樂是人類創造的,自然中本無音樂,而人之所以要創造音樂是為了某種特殊的價值體現,從個人角度的情感表達需求、自身審美的需求擴大到社會中具有政治、道德、宗教等的精神追求,同時對社會物質生產和人類經濟生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既然音樂與人的需求、生活發展等相關,那么一首音樂作品所能展現的不僅僅是最原始的聲音層面,背后隱藏的精神內涵才是人們需要不斷去挖掘的寶藏。于是,音樂學者和音樂表演家們都樂此不疲的去探索每一個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去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時期的作曲家們和他們的音樂作品,這一切都要從音樂的精神內涵說起。

一、什么是精神內涵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I卷》中解釋:“精神是同物質相對應,和意識相一致的哲學范疇。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人的意識活動及其內容和成果的總稱?!雹俣鴥群瓌t解釋為:“詞項的內涵是它的含義即概念,是事物的特有屬性的反映?!雹趶慕忉屩锌梢钥闯?,精神可看作人腦的產物,是存在于意識層面的,而人的意識來源于社會,社會決定了人意識的存在。內涵則是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可以理解為該概念的內容。那么精神內涵所要研究的便指向人的意識層面的本質屬性,即某種思維活動的內容,其中包含了人的思想與情感,以及意志、價值觀等的體現。

二、音樂的精神內涵

在分析一首音樂作品,經常會提及該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以及如何理解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通過對精神內涵概念中可以揣摩,音樂的精神內涵大概是指音樂作品中所體現的人的思想與情感,是人的意識活動的一種體現。這就將音樂的精神內涵限定在情感的范疇。在18世紀末,德國音樂美學可劃分為兩個相互獨立的流派,一個是自律美學,一個是他律美學。漢斯力克則是自律美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音樂的美是一種獨特的只為音樂所持有的美。這是一種不依附、不需要外來內容的美,它存在于樂音以及樂音的藝術組合中?!雹鬯€認為:“音樂的內容就是樂音的運動形式?!雹芏烧撁缹W則認為音樂的內容是人類的情感,制約音樂的法則和規律是來自音樂之外的,即認為音樂是受外在規律所限制的。然而,無論是自律論還是他律論都是以音樂與人這兩個獨立的視角看待問題,音樂與人是分不開了,所以音樂既是自律的也是他律的,不僅受制于自身樂音的運動規則,也受人的思想情感的影響,自律和他律是對立統一的,因為藝術總是傾注了創作者的情感,是社會的產物,在遵守自身發展規律的同時,必然具有一定的他律性。也正是這樣,在當今我們分析音樂作品時,不僅要分析音樂作品的形式規律,也要分析音樂的精神內涵,即音樂中隱藏的人的思想與情感。

三、音樂的精神內涵從哪兒來

上文中提到,音樂的精神內涵即音樂作品中所蘊藏的人的思想與情感,那么這里的“人”代表的是誰。這就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即音樂的精神內涵從哪兒來。

由于音樂作品是脫離不了人而獨立存在的,也就是說某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也不會獨立存在,而是依附于外界,是由人在受外界種種因素的影響下賦予給音樂作品的。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把音樂簡單的只看作是一種聲音的形式。一首音樂作品最初的形成存在于創作者的大腦中,前文提到精神是人腦的產物,那么音樂的精神內涵則首先產生于創作者的創作意識中。沒有哪位作曲家是無意識創作的,即便是突如其來的“靈感”也是一種情感對大腦的刺激反應,所以音樂的精神內涵首先受創作者思想情感的制約。

人是處在社會中,人無法脫離社會獨立存在,即創作者本身受著身處社會環境條件的制約,那么作曲家的時代環境和其生活的歷程則是音樂作品精神內涵的第二產地,因為“音樂家都是把音樂藝術作為具有深邃的精神內涵,并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具有深刻聯系的表現性藝術來看的。同時,對于音樂內涵的體驗不僅是從音樂本身,而且還要從音樂之外的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去加以追尋”。⑤

人是理性的是生物,音樂是人創造出來的,音樂的存在方式即是人的存在方式,而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在聽完一段音樂作品,都能被一段音響喚醒大腦中來自生活的感性體驗,也就是說每個人聽到音樂作品后即便不一定知道如何去解釋,但必定能夠感受到什么,并且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定相同。而這里的如何解釋,則是音樂精神內涵的第一、二產地,即去理解創作者及其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所賦予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而聽者的感受則是音樂精神內涵的第三產地,雖然看起來是外在的,但并不是完全獨立的,仍然受著音樂作品的影響,也就是說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不僅僅只有創作者可以給予,表演者和聽眾同樣可以豐富音樂的情感內容,如果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永遠只受創作者及其所處社會影響,那么該作品是靜止的,沒有生命力的。

既然人身處社會當中,那么表演者和聽眾也不例外,那就意味著表演者和聽眾所處的時代環境和生活歷程則是音樂作品精神內涵的第四產地。由此可見,音樂的情感內容正是在這四個產地的影響下日益豐滿,從另一個角度看,音樂的精神內涵是沒有止境的。

四、音樂作品是否都具有精神內涵

音樂的特殊性告訴我們,音樂是流動的、無形的,無法像人類語言一樣準確的表達某種概念或者具體的形象。由于音樂不能直接表述思想內容,難以直接用具體的形象來反映,所以便帶來了音樂的不確定性,音樂只能通過聽者自身的感受來表達情感,去揣測某種特別的思想感情,音樂本身并沒有精神和意識,都是人們賦予音樂以精神內涵。

那么,音樂本身不具有精神內涵是否代表音樂作品就沒有精神內涵?一塊廢棄的樹根原本沒有價值,但在經過雕塑家的創作之后成了一個樹根作品便擁有了價值,顯然,說音樂作品沒有精神內涵的觀點是被否定的。事物的價值體現取決于該事物是否對人、階級或社會具有積極意義,是否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那么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同樣如此,我認為所有音樂作品都是有精神內涵的,音樂是人創造的,沒有憑空存在的音樂。比如標題音樂由于有標題的限定或者歌詞的加入,中心思想便明確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方便去理解該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而純音樂比如古典主義時期的巴赫、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要去把握其中的精神內涵就比較困難,但困難不代表沒有精神內涵,恰恰從另一個角度看其作品的精神內涵更加的深邃,正由于其不確定性,才有了意識層面的發揮空間。

結 語

所以只要是經過人思維意識創造出來的音樂必然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心理學大詞典》中解釋道,感情是情緒和情感的結合,情緒針對個體的基本需求欲望,情感針對社會需求欲望。從前文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來源可以看出,音樂作品背后的精神內涵都包含了作曲家、表演者以及聽眾的思想感情的結合,其中包含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個人情緒,以及對不同時期社會現狀或者生活經歷的情感,即使小到一首電影插曲或者一個廣告背景音樂,都是一種個人情緒或者電影情節社會環境的一種情感表達。所以不管什么樣的音樂作品都具有精神內涵,并且由于被不同時期不同個體的解讀的不同,每一個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都在被后人日益豐富著。 (責任編輯:張貴志)

注 釋:

①《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I》1988年版,第379頁。

②《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I》1988年版,第644頁。

③漢斯力克:《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楊業治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78年版,第49頁。

④漢斯力克:《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楊業治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78年版,第50頁。

⑤張前:《音樂表演藝術論稿》,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頁。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美學第I卷[M].朱光潛,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漢斯力克.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M].楊業治,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78.

[3]張前.音樂表演藝術論稿[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精神內涵感性音樂作品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雷曉偉音樂作品選登
舞臺燈光的“光語效應”
論鋼琴教育中的藝術審美
淺論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及意義
西方油畫肖像畫的精神內涵
分析網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著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