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文化建構與公共藝術發展

2019-01-16 05:38孫昕萍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公共藝術芝加哥

孫昕萍

〔摘 要〕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近年來我國也掀起了一股公共藝術熱潮。各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精力與物理進行公共藝術的建設,各種公共藝術作品也層出不窮,但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本文以美國芝加哥市為例,探討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公共藝術究竟發揮著什么作用,論述了其與城市文化建構的關系。

〔關鍵詞〕公共藝術;文化建構;芝加哥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規劃的展開,在城市化工作中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顯得越發重要,建設更加文明、舒適,并能體現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新型城市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方向。

過去的三十年中,我們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更多地將目光聚焦于城市的物質文明建設,而忽略了城市整體氣質的建設,大規模的拆除和新建使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始終未能形成一種整體且成熟的城市風貌。公共藝術擁有提升城市形象、展現城市的獨特文化的功能,但若沒有一個合理的整體背景和框架作為依托這一切都將成枉然,不具備“公共意識”的公共藝術作品總是會讓人感到格格不入。

我們城市中絕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看到最多的公共藝術往往大同小異,中小學校園中熊熊燃燒著的少先隊火炬、仰望天空放飛和平鴿的少先隊員、各式各樣的名人雕塑、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形象、抑或是步行街上千篇一律的清代市井商販銅像;而到了重大節日時,全國各地的交通樞紐地則會不約而同地出現由大量花卉組成的巨大數字或文字形象。正是這樣的公共藝術構成了我們腦海中城市的面貌,這些早已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可能不會讓人感到不適,卻缺少了作為一件藝術作品本應具備的藝術性,更無法形成任何記憶點。

隨著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以及當代社會中因各種新文化現象而導致的城市文化的發展與演變,人們對城市公共藝術的認知早已不限于景觀雕塑或裝飾作品,公共藝術的表現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深入公眾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城市空間中承載著各種不同的功能與特點。讓公眾在感受美的同時,更能學會發現和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美,甚至對日常生活中美的構成進行主動的思考。公共藝術更具價值的地方在于能夠以藝術的形式融入公眾的日常生活,從而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公眾的“公共意識”。其本質并非進行強制性的文化展示或文化輸出,而是要在展現和塑造文化現象的同時讓市民形成一種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這一點來看,美國的芝加哥市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典范。

1871年一場意外的火災燒毀了三分之一的芝加哥城,1885年世界第一棟現代鋼結構摩天大樓——家庭保險大樓(Home Insurance Building)的落成又讓這座城市再次涅槃重生。彼時,世界各地的設計師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聚集于此,最終成就了今天比紐約更整潔、比華盛頓更現代的芝加哥。不知是否因為曾經遭受過毀滅性的災難,芝加哥人似乎更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城市。多年來,芝加哥通過對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讓城市變得更有活力、更加宜居,這里的公共藝術作品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讓人感到驚嘆,公共藝術的建設更是芝加哥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

芝加哥最為著名的一件公共藝術作品應該是英國藝術家阿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創作的“云門”(Cloud Gate)。這件作品創作于2004年,坐落在格蘭特公園中,曾在許多電影鏡頭中出現,儼然已經成為芝加哥的重要標志之一。作品的外形是一顆破土而出生長在芝加哥的巨大“豆子”,表面通體反光,造型富于流動和變幻,人們可以在作品上看到自己變形的投影,還可以看到變形的城市景觀,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觀看也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景象。作品四周的高大建筑、城市景觀、花草樹木以及天空也都會隨著季節的變換在“云門”中呈現出自己不同的面貌,一個靜態的作品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將藝術作品和城市生活融為一體(圖1)。

1978年,芝加哥城市議會一致決定將建造和維修市政建筑預算中的1.33%用于公共藝術,而且其中一半必須是支持當地社區的藝術家。這讓芝加哥成為美國第一批也是投入最大的支持公共藝術的城市。此外,私人家族基金、商業銀行、企業等組織也會積極地給予公共藝術項目經濟支持?!霸崎T”最初的造價預算僅為600萬美元,但在公園2004年開幕時上升至1150萬美元,而在2006年落成時其最終造價實際花費了2300萬美元,幾乎是最初預算的4倍,但所有超出預算資金并沒有包含任何公共費用,這些都來自個人和企業捐款。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芝加哥市民對于公共藝術為城市生活所重要性的認可,在鋼筋水泥構成的城市森林中,公共藝術為城市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更有很多出色的公共藝術作品成為城市的地標,代表了城市整體的審美品位,向世界展現著芝加哥的城市風貌。

如果說“云門”是芝加哥最負盛名的一件公共藝術作品,那么坐落在它不遠處,由泰羅西亞藝術家約姆·普朗薩(Jaume Plensa)創作的皇冠噴泉(Crown Fountain)則可以被看作是芝加哥市民最喜愛的一件公共藝術作品?;使趪娙挥谥ゼ痈缡袃鹊那ъ珗@——一個芝加哥市民日常納涼散心、遛狗野餐的市內花園,建造于此的皇冠噴泉是一件世界級的新媒體公共藝術,更是藝術家送給芝加哥市民的一件禮物。

作品的主體是兩個高達15.2米的由玻璃磚搭建而成的塔樓,塔身裝有發光二極管(LED)用于顯示數字影像。相對的兩面有兩塊巨大顯示屏,里面循環播放著芝加哥市民的頭像,做著吐水的表情,并且確實會有水柱不時從嘴中流出。這兩塊電子屏上顯示的人像全部來自芝加哥市民,由芝加哥各個宗教團體、社會組織、文化協會自己選舉出75位代表各行各業、各種民族信仰的芝加哥市民參與視頻的錄制。體現出整個芝加哥市民、學生、教育機構的集體參與。同時,也從側面看出城市的整體藝術能力和藝術凝聚力,代表了芝加哥的人文精神。兩個巨大的人臉相對而視,延續了約姆·普朗薩作品中一貫的“二元論”(Dualism)主題(圖2)。從某種意義上,皇冠噴泉是一件典型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藝術作品。作為一件交互性的新媒體裝置藝術,芝加哥市民的參與成為作品創作過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完成后的作品又融入市民的日?;顒赢斨?,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這一點看,公共藝術的“公共性”特征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體現出一座城市的成熟程度,以及經濟和文化發達程度外,公共藝術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開放與包容程度?,F任芝加哥市長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自小喜愛芭蕾藝術,出于對藝術的鐘愛,同時為了紀念1967年畢加索為芝加哥創作的雕像,他將2017定位為芝加哥的“公共藝術年”,開啟了芝加哥公共藝術的新紀元。市政府劃了一百萬美金,讓每個區的區長挑選藝術家,在自己的區里面創作一件公共藝術品。但與我們普遍的認知不同,政府出資資助的藝術品也未見得一定是要歌功頌德的,比如矗立在芝加哥河畔特朗普大廈正對面的雕塑作品REAL FAKE(圖3)。這件作品富有強烈的政治隱喻,旨在諷刺美國總統特朗普時常指責美國主流媒體所報道的是“假新聞”,而后卻又自己把謊言標榜成所謂的“另一種事實”(Alternative Facts)。我們很難想象在另一個城市政府同樣能夠允許這樣的藝術品出現在街道上。

芝加哥一直樂于嘗試新奇的公共藝術,這似乎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基因。在公共藝術的風潮下各種奇形怪狀大小不一的公共藝術占據了芝加哥的各個大小街道,芝加哥的市民們也樂得于此,同時也享受著公共藝術為芝加哥帶來的種種好處。2016年芝加哥共計接待5410萬游客,酒店的住宿率也逐年呈現上升趨勢。除了對當地旅游業和經濟方面的積極影響,芝加哥儼然成為一座藝術都市,成為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每年會有無數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專程來到這座城市拜訪大街小巷中的藝術作品,甚至拿出畫筆將他們收入自己的速寫本之中。

在鋼筋水泥構成的城市叢林中突然閃現出一抹色彩艷麗的弧線,這不單是一種視覺享受,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放松。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巨大雕塑和裝置出現在公共空間,看似毫無根據,卻又能讓人保有一份從容心態。那些你難以理解卻又無法避免的雕塑突然出現,可能會為你原本平靜的生活帶來一份驚喜,抑或是制造些許的小麻煩,但他們最終都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之中,公共藝術有時就是這樣一種潛移默化的訓練,讓人變得更加包容和寬容。

公共藝術是一種藝術和審美的民主化,它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接近,這一點對公眾尤為重要,曾經那些只有所謂“精英階層”在談論的藝術現在對他們也是完全敞開的,這更能讓人感到自己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而不是被隔絕和孤立的。這是一種美麗的意象,是溫暖人心的陪伴和歸屬。這也是現在很多公共藝術作品都開始關注社區本身的文化和精神特質的原因之一,藝術創作也是圍繞如何將這種特質做有機的結合。

(責任編輯:楊建)

猜你喜歡
公共藝術芝加哥
芝加哥建筑雙年展
抬起芝加哥
“創造歷史”——2017芝加哥建筑雙年展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告別演講
民辦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優化研究
校園公共藝術作品形態影響因素
中國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的協調與同步
論環藝設計中材料性質在公共藝術中的運用
大連濱海路公共藝術的美學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