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建設財務管理工作

2019-01-27 06:57
中國會計年鑒 2019年0期
關鍵詞:會同中央財政小微

一、著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研究制定中央財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工作方案。會同生態環境部梳理中央財政現有支持政策,牽頭研究提出擴大北方地區冬季清潔采暖試點城市范圍、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等15 項政策,初步建立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策體系,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攻堅戰資金投入。同時,提出2019—2020年根據污染防治攻堅任務和財力增長情況進一步增加預算安排的意見建議,為確保污染防治攻堅戰3年時間明顯見效打下堅實基礎。

(二)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擴圍工作,促進大氣污染防治,支持打好藍天保衛戰。會同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2017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績效評價,并針對績效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提出相關工作要求。在此基礎上,開展2018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擴圍工作,將邯鄲、邢臺等23個城市納入第二批試點范圍,并批復實施方案和目標任務。

(三)支持天然氣產供促銷體系建設,以防再現“氣荒”。針對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問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單位多次召開協調會,深入分析2018年我國天然氣供需形勢,提出了將致密氣納入中央財政對非常規天然氣的補貼范圍、完善進口液化天然氣增值稅返還政策等一攬子中央財政支持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工作措施,并對資金情況進行測算。

(四)出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支持建設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保護的長效機制。會同生態環境部等研究出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擬于2018—2020年安排180 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相關省份建立省際及省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生態保護修復長效機制建設。2018年分兩批撥付80 億元獎勵資金。為加快推進相關工作,2018年2月,在重慶召開現場會,對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進行動員,對獎勵政策進行講解,并提出工作要求。各地普遍反映較好,認為通過建立機制,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水的流動性與流域屬地管理的矛盾,搭建流域上下游齊抓共管的平臺,有效推動工作。

(五)啟動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工作。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重大戰役之一。2018年,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啟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工作,分批支持部分治理任務較重的城市加快完成治理任務,提升治理效果,并示范帶動其他城市按期完成治理目標。通過競爭性評審,將九江、菏澤等20 個治理任務重、基礎工作扎實的城市納入首批示范城市。中央財政對每個城市補助6 億元,根據治理工作進展分年撥付到位。示范城市制定黑臭水體治理三年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建立長效機制,統籌使用中央財政資金及地方資金,全面系統開展治理工作,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務,并實現長治久清。

(六)支持中西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按照緊盯目標,掛圖作戰,確保完成的要求,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研究制定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具體方案,以省為單位,支持中西部地區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中央財政根據各省任務量,分三年切塊下達補助資金,由相關省統籌用于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其中,2018年安排啟動資金10.5 億元。

(七)實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達到了面上基本覆蓋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地區的要求。2018年,會同有關部門啟動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將內蒙古烏梁素海流域、河北雄安新區等14個工程項目納入第三批試點范圍,根據項目成熟程度先行對10 個項目共撥付100 億元獎勵資金。對前兩批11 個試點項目加強調研督導,密切跟蹤試點項目進展情況,組織相關省份開展績效評價,確保財政資金發揮效用。前兩批11 個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01.6 億元,取得明顯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整體系統保護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初步探索出全局治理的新路徑。

(八)研究支持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方案,安排資金啟動相關工作。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研究制定中央財政支持實施渤海綜合治理政策實施方案,在2018年海島海域保護專項資金中先期安排10 億元啟動資金,支持做好渤海岸線整治恢復、濱海濕地保護和恢復、合法排污口提標改造等工作。

(九)研究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為促進可再生能源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積極研究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分析補貼政策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政策調整的原則和具體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多次召開會議,深入研究討論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調整思路,形成控制補貼資金新增需求、減少存量補貼規模、增加基金收入的初步方案,多措并舉逐步實現收支平衡。

二、多措并舉支持制造強國建設,增強實體經濟活力

(一)深入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政策,促進創新產品推廣應用。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總體戰略部署,深入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政策。2018年,中央財政共安排18.45 億元,對356 個項目進行首臺(套)保險保費補償,涉及裝備價值約860億元。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政策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根據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安置職工人數以及2018年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目標和職工安置計劃,及時撥付專項獎補資金50.3 億元。同時,對超額完成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目標任務量的?。▍^、市),在安排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時給予梯級獎補,用于職工分流安置,鼓勵地方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新動能。

(三)密切跟蹤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勢,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按照2016年建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動態調整機制,2018年,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從提高補貼技術門檻、合理降低部分車輛類型補貼標準,以及設置政策過渡期等方面對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完善。在中央財政購置補貼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快速增長,2018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

(四)發展現代供應鏈體系,著力培育新動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2017年已支持17 個城市的基礎上,2018年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將北京、石家莊等18個城市納入支持范圍,安排補助資金13.4 億元,支持地方以統一標準體系、物流服務、采購管理、信息采集、系統平臺為主要手段,建設現代供應鏈體系。在政策支持下,企業流通成本顯著降低,供應鏈協同水平大幅提高。據部分試點企業反映,裝卸成本下降31.4%,貨損率下降45%。

三、支持打造“雙創”升級版,多渠道解決融資難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一)支持打造特色載體,促進中小企業“雙創”升級。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研究出臺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政策。2018—2022年,共安排資金100 億元,分3 批引導200 個實體經濟開發區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專業資本集聚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不同類型的雙創載體,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化、專業化、精準化的資源和服務。2018年下達獎補資金25 億元,支持39 個實體經濟開發區打造科技資源支撐型載體,36 個開發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載體,16 個開發區打造高端人才引領型載體,9 個開發區打造一批專業資本集聚型載體。上述“雙創”升級支持政策出臺后,對經濟下行壓力下更好堅定中小企業發展信心、穩定社會預期起到積極作用。

(二)啟動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形成降費獎補政策方案,啟動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明確2018—2020年每年安排30 億元獎補資金,對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獎補激勵。獎補資金重點引導地方支持政策引導性較強、效果較好的擔保機構,特別是對直接服務小微企業且取費較低的擔保機構加大獎補力度。2018年已下達30 億元獎補資金,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起到積極作用。

(三)打造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平臺,完善市場化長效機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積極推動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4 支合伙制基金實體,截至2018年底,實繳出資118.3億元,投資62億元206個項目,帶動6萬多個社會就業崗位。同時,針對中小基金投資規模有待擴大、監管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結基金運作情況,并提出下一步完善運作機制,提高基金運營效益的工作思路。

(四)深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結合當前國內外新形勢、新問題,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推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2018年,下達資金12 億元,支持北京市海淀區、上海市浦東新區等8 個城市(城區)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提升創新主體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培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業態。同時,發揮上述城市在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的節點和輻射作用,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水平和運用效益,為創新驅動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猜你喜歡
會同中央財政小微
幫扶小微企業 山西成績優異
西江月·賀兩會
小微課大應用
中央財政明確支持糧食生產一攬子政策
公安機關會同文物部門追繳文物5.8萬件
藝術節播下的種子正發芽
鄉村之美,美從何處尋?
小微企業借款人
2017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
中央財政今年已下達1300多億元支持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