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潛人生

2019-01-28 00:00張永勝田清宏
讀者 2019年4期
關鍵詞:海試潛水器蛟龍

張永勝 田清宏

徐芑南

回歸祖國

2001年1月下旬的一天,在美國舊金山的家中,徐芑南接到來自中國無錫的越洋電話。電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所長吳有生打來的。他興奮地告訴徐芑南:“老徐,7000米載人潛水器正式立項了,我們想來想去,決定請你回來,這個總設計師非你莫屬!”

放下電話,徐芑南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1958年,從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制造專業畢業的徐芑南,幸運地成為我國第一批海軍艦船裝備研發設計人員。當他來到702所報到后,原本設計水面艦船的他被派去做潛艇模型的水動力試驗。由此,他的事業從水上“潛入”水下。

徐芑南主動要求到某潛艇基地當了一名艦務兵,把潛艇各個艙段的構造熟記于心。1個月后,他又要求去潛艇修理廠實習。這段經歷,成為徐芑南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時光,他說:“我終于知道我干的是什么、該怎么干了,連看圖紙的感覺都大不一樣了??萍紙髧俏覀兡谴说膲粝?,早日研制出我國自己的載人深潛器,向藍色海洋進軍,探測深海的奧秘,是許多科學家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一輩子的夢想?!?/p>

從潛艇基地回來后,徐芑南開始主持“深海模擬設備及系統”(簡稱壓力筒設備)的設計和建造任務。當時國外對中國實行嚴密的技術封鎖,憑借論文資料上美國海軍實驗室的一張照片,徐芑南和課題組成員只用了3年時間就自行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壓力筒設備。20世紀70年代,他又開創性地建成我國最大的壓力筒設備。

共和國的潛艇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徐芑南從行車指揮,到設備安裝,到實驗測試,再到寫分析報告,一路走來,成了所里的“多面手”。1996年,徐芑南因疾病纏身,辦理了退休手續。1998年1月,他和夫人移居美國舊金山,與兒孫共享天倫之樂。

徐芑南夫人方之芬回憶說:“當時接到電話,徐芑南一個勁地說,來不及了,要趕快回所里!”他不想讓自己在有生之年留下遺憾,可是家人全部反對。當時他已經退休5年,還身患心臟病、高血壓、偏頭痛等多種疾病,回國擔任這么大項目的總設計師,身體健康的人恐怕都難以承受,更何況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

徐芑南對一向最懂自己的母親說:“我一輩子的夢想,就是為國家造出最好的潛水器。一思考潛水器的問題,我的頭就不痛了,不思考就痛?,F在國家需要我,我覺得我還是接下這個任務吧?!蹦杲叛睦夏赣H同意了,說:“你去做吧,不讓你去做,你會生病的?!?/p>

帶著創造“中國深度”的夢想,徐芑南回到702所。一同歸來的,還有他的夫人方之芬。夫婦倆把家安在了702所老宿舍樓里,一住就是10年。

蛟龍出海

按照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總設計師的任職要求,總設計師的年齡不能超過55歲,而徐芑南當時已經65歲。為此,科技部特地為他破例。對徐芑南來說,擔任總設計師是一份責任,更是自己夢想的延續,他說:“雖然我當時已退休5年,但是為了圓夢,我還是愿意多出一份力,多盡一份心?!?/p>

我國以前研制的載人潛水器最深只能下潛600米,要讓一個載人深潛器,在短短數年之內就實現從600米到7000米深度的跨越,并非易事?!膀札執枴绷㈨椫?,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專業人才缺乏。由于國外技術封鎖,“蛟龍號”從最初的設計到最終的海試,都是由徐芑南和同事們自主研發完成。在克服了各種困難后,“蛟龍號”一浮出水面,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9年,“蛟龍號”第一次海試。彼時已73歲的徐芑南堅持登上“向陽紅9號”工作母船,為海試“護航”。上船時,他所攜帶的花花綠綠的藥品和氧氣機、血壓計等必備器械裝滿一個拉桿箱,“吃藥就和吃飯一樣”。

母船“向陽紅9號”是一條舊船,條件很差,在長達40多天的海試中,葉菜只維持了兩個星期,在隨后的日子里,徐芑南和大家一樣,每天吃的不是土豆燒蘿卜,就是蘿卜燒土豆。每次潛水器下潛,徐芑南從不坐在指揮室里,而是一連幾小時值守在水面控制室,盯著海面,不放過水聲通信傳回來的每一句語音。當“蛟龍號”完成首次1000米海試,大家歡呼雀躍之際,勞累過度的徐芑南突發心絞痛,臉色蒼白,虛汗淋漓??粗蠹揖o張的表情,他忙安慰說:“沒事的,你們忙吧,我躺一會兒就好了?!?/p>

2011年,“蛟龍號”沖刺5000米深海,完成136項科學實驗,還采集到了素有“海底黑色黃金”之譽的錳結核礦石。一年后,“蛟龍號”成功突破7020米,下潛最深達7062米,不但刷新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還創造了世界深潛奇跡。這標志著我國系統地掌握了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設計、建造和實驗技術,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5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3名潛航員與“天宮一號”3名航天員成功實現“海天對話”,海天同慶,舉國歡騰。徐芑南非常興奮,這一刻,他等了一生,年輕時的心愿終于在76歲時圓滿完成!他說:“曾經以為這輩子這個夢想實現不了了,但現在得到這么好的結果,我無憾了!”2013年12月,徐芑南以77歲高齡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當年新當選院士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當他在無錫702所辦公室里得知這個好消息的時候,非常高興,不僅為自己,也為702所這個集體。

相濡以沫

“在我心里,有一位特別想感謝的人,那就是我的夫人方之芬。沒有她的協助,我的工作很難順利進行。如果說在‘蛟龍號研制過程中我起了一點作用的話,那軍功章里也有她的一半?!毙燔荒险f。

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的方之芬和徐芑南一起回國后,也參加了課題組,既當助手,又做護工。徐芑南感慨地說:“夫人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家庭的溫暖,還有研究過程中的扶持和協助?!?/p>

方之芬則說:“他這個人,沒有什么愛好,只喜歡自己的專業,其他的他都不在乎,只要為國家做出潛水器,他這一輩子就感到欣慰了。不管病有多重、人有多累,只要一提到潛水器,他就會精神抖擻。要是離開了潛水器,他就像丟了魂一樣?!睆拿绹貋淼臅r候,方之芬帶了許多速效救心丸,每次和徐芑南出門都要帶在身邊。她說:“那時他有心臟病,嚴重的時候,他心臟早搏一天16000多次。每天夜晚,只要聽不見他的呼嚕聲,我就會非常緊張,趕緊起來摸一摸他的心跳?!?/p>

徐芑南幾乎每年都犯心臟病,他成了上海華山醫院的???。每次住院,醫生都要求他至少住兩個星期,可每次病情稍有好轉,他就悄悄溜出醫院。徐芑南知道,他等不起,“蛟龍號”的研發進度更等不起。熟悉他的老朋友擔心地對他說:“老徐,你這是拿命在拼??!”徐芑南淡定地說:“等‘蛟龍號完成7000米任務后,我就真的退休了,到時候休息時間多的是?!?/p>

由于長期用眼過度,徐芑南右眼視網膜脫落。紙上的資料,他只能用高倍放大鏡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實驗室里的那些儀器、電腦數據,他幾乎看不見,這個時候,方之芬成了徐芑南的“眼睛”,把數學公式、海量數據、精密推算過程一點一點地念給他聽,徐芑南一邊用耳朵聽,一邊用腦子記,夫妻倆這樣一念一聽就是10年。

薪火相傳

“蛟龍號”研制之初,面對一群初出茅廬的毛頭小伙,徐芑南既像嚴父,又像慈母?!叭巳硕际亲约簫徫簧系闹鹘?,人人也是其他崗位上的配角,互相補臺,互不拆臺”是徐芑南堅持的一個原則?!膀札執枴眻F隊的成員跟著徐芑南學到的不僅是專業技術知識,更是淡泊名利、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

醉心于科研的同時,徐芑南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新一代深??蒲泄ぷ髡叩闹笇Ш团囵B上。他常常鼓勵所里的年輕人:“江蘇山明水秀,歷來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這么好的地方,這么好的時代,正是你們年輕人出成績的機會?!?/p>

如今的“蛟龍號”核心團隊,除了當初徐芑南他們這一批年齡超過70歲的老科學家,更多的是正當壯年的技術骨干?!敖涍^這10年,終于有一個團隊,可以繼承深潛事業了?!毙燔荒闲牢康馗锌?。

2017年,81歲的徐芑南和老伴已定居在無錫。他說:“我這一生,有3個坐標,一個是我的祖籍浙江鎮海,一個是我出生、成長的上海,還有一個就是江蘇無錫。在江蘇,我待的時間不是最長,但寄托的感情最深,因為,這里是我圓夢的地方?!?/p>

如今,徐芑南夫婦倆還經常到702所去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深潛夢、海洋夢、強國夢,在他心底,從未停歇。

(李元程摘自《風流一代》2018年第8期)

猜你喜歡
海試潛水器蛟龍
機械革命蛟龍7
“蛟龍”探海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交付海軍!
海試歸來,國產航母測試了啥
首艘國產航母或近期海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