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策略探索

2019-01-28 17:53陳于莉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教育策略小學德育核心素養

陳于莉

【摘要】核心素養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在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站在積極正面的角度上處理信息、運用信息并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核心素養體現在個體的品格、思想以及觀念上,在小學教育階段,通過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影響個體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將主要探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相關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德育;教育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內涵也在不斷更新和擴充。過去素質教育強調對個體德、智、體、美、勞的培養,當今核心素養成為素質教育的新目標,作為素質教育的新成果,核心素養更注重德育教育,小學德育工作者們也需要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培養出更多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個體[1]。小學德育教育應當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探索深化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并將之融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目標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個體。所謂全面發展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文化基礎,二是自主發展,三是社會參與。在這三方面核心素養強調個體能夠具備適應社會發展與終身發展的需求,并在順應需求的過程中形成積極正面品格,成為具備較強人文底蘊、科學精神、擁有健康生活以及責任擔當的個體。

二、當下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開展核心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注重說教,忽略了實踐部分

在進行核心素養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踐。而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卻過于注重說教,顯然與德育教育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相差甚遠,很多教師只注重對課本中案例的解讀,而沒有將課本知識和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導致學生缺乏體驗感也缺乏參與實踐的熱情,長時間下來這樣枯燥的教育并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側重班級管理忽視學生的自我管理

在傳統的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班級作為主要的管理主體,學生只是受管理的對象,教師雖然會對學生的品德表現、個人行為以及溝通能力進行糾正,但更多時候提供的是“治理方案”,沒有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體,引導學生實踐德育、自我管理。

(三)重視整體性,忽略了個性培養

在進行核心素養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以班級為單位為學生制定整體的目標,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2]。過分強調目標的統一性,也導致教學針對性較差,無法針對每個個體的個性特征進行核心素養教育。

三、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進行德育教育的相關策略

(一)注重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

當今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德育教育并應當被困于課堂之中,而應當積極打破校園封閉的限制,將德育教育置于更廣闊的空間中,實現家庭、社會、學校等多方面的互動,從而將課堂教育和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德育教師應當積極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成為社會活動的踐行者,甚至組織者策劃者,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和摸索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德育知識,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發揮創造性,增強情感體驗。如在學習“自控力”的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網絡時代我們是否應該依賴電子產品?”這樣的課題,引導學生搜索相關資料進行辯論,并分為正方和反方擺事實、講道理、闡述觀點,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現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塑造核心素養。

(二)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德育教師也應當注重對學生生活習慣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此時,教師需要聯合家庭和社會共同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基石,沒有好的習慣引導,德育教育的熏陶也無從談起[3]。對此,德育教師可以以家庭作為實踐基地,引導學生重新審視個人在家庭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并根據角色分配,讓學生去體驗父親母親的生活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父母并主動在生活中幫助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例如為家人準備早餐、晚餐,同時負責環境的清潔,這樣的教育不僅是從小事做起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培養學生勇于擔當這一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

(三)定期舉行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專項品德

對于小學生來說,定期舉行德育實踐活動意味著有更多實踐德育教育的機會,對于教師也是豐富教學手段、活躍德育學習氣氛的有效方法。處于小學階段的個體,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對于新奇的事物很好奇,小學德育教師需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性,將主題活動和德育教育聯系在一起,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形成課上和課下的聯動,培養學生的專項品德。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開展德育主題活動,促進融合學生和父母關系。每一年的母親節,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為母親做一件小事,并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前期,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想要做的事情列成表格,寫下需要做的相關事情,然后進行實踐,在活動結束后學生需要對活動中的感受進行文字整理,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德育教育知識,更通過深思熟慮,將這些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同時加深的學習的印象,培養了核心素養,對學生進行孝敬長輩、關懷他人的品德教育,也讓家庭成為德育教育系列化和生活化的有效課堂。

四、結語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然而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德育教育的重任卻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注重學德育教育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德育教育只有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才算成功,而不是讓學生僅僅學會背誦而不求甚解。德育教育需要將個體發展的每個小目標銜接在一起,既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也要讓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將德育內化為自身的要求,轉變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在這方面德育教師任重道遠,只有在每一堂課中深耕踐行才能夠促進小學德育核心素養教育的深化,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曾嬌.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愉快教學”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6):139-140.

[2]王丹琪.小學德育教育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結合途徑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6)67-67.

[3]張麗霞.淺談核心素養下如何進行小學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8(1):173-174.

猜你喜歡
教育策略小學德育核心素養
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