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學生德育之“同伴教育”策略研究解析

2019-01-28 17:53杜愈惜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同伴教育高年級小學

杜愈惜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主動意識較強,求知心迸發,因為抽象的邏輯思維水平強化,自我意識,評價以及教育教學的水平也獲得了合理的發展,初步生成了自我的個性與三觀。按照小學階段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認真嘗試選取“同伴教育”的方式,獲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效。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同伴教育

小學階段德育的教育意義深重,一個人能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跟行為習慣,關鍵在于小學階段。高年級班主任在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經過中進行有效的“同伴教育”工作,不僅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們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所謂的“同伴教育”是指學生往往更樂意聽取同齡人及興趣愛好相投的同伴,好友的建議,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歷,作出下文的分析與研究。

一、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德育工作教育現況

德育方面的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當中占據著十分關鍵的比例,在現今小學教育工作當中,對于德育知識的教育同樣是一門關鍵的研究課題。但是由于片面化的秉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僅僅追求升學率,過分考試,僅重視班級里優秀學生的發展,忽略了整個班級的發展,只關注個別學生素養的有效提升。也就是我們時常提到的優等生,而忽視了其他學生綜合素養的全方位提升[1]。因此小學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課本知識,更要關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二、小學高年級班主任進行同伴教育的實施方法

在小學階段當中,思想品德的教學伴隨時代的變遷而持續拓展,它不僅僅是人們溝通與生活當中所必備的工具,同時還是人們認識社會、學習科學知識的輔助道具,存在濃烈的人文元素,能夠渲染學生的情懷,加強社會責任。這都是其余科目無法代替的,所以,高年級班主任應該合理掌握好現存的優勢,主動去探究合適的教育方式,充分開發同伴教育資源,明確同伴教育的入手之處,貫徹同伴教育工作。

(一)傳揚優良品德,激勵同伴健康成長

老師應該時時刻刻將培育學生的優良品德貫徹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保證學生能夠健康成長,不過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應該折射到平時的生活和日常的各科教育教學當中。

1.優良品德教育時刻滲透在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作為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作為工作的重心,捉住每個教育的時機,通過同伴間相互教育,彼此影響的教育方法,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比例,作為班主任,每周都有一節班會課,班主任老師可利用周會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舉行一些班級的活動,比如“真心話大冒險”。老師設定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跟同學發生矛盾了,你該怎么處理?如何看待早戀?如何看待網絡游戲?等等。做成紙條,然后進行擊鼓傳花的游戲。傳到的人必須抽出一張紙條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孩子們的彼此間的自我教育,比老師簡單的說教型教育更有效果。

2.優良品德教育時刻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班主任要經常對孩子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善于通過同伴間的良性影響,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班級中有兩個學生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個是家庭經濟優越有亂花錢習慣的獨生女A,一個是生在教師家庭的自律性很強的女孩子B,B樓下有賣小玩意兒的,A十分喜歡,常常讓好友幫自己買,B覺得買幾次就可以了,總是買還是很浪費錢的,所以就善意地告訴A,節約就要從現在做起,A聽取了好友的建議,之后就沒再買了。其實好友之間可以真誠相待,互幫互助,這無疑不是同學們可以學習的標桿[2]。

3.優良品德教育時刻滲透在教學活動中

作為班主任老師,肯定也是班級的任課老師。作為任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教育。例如班主任英語老師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第二單元第一課時過程中,老師組織學生,說一些英指令,如:turn left, turn right,等。學生聽到指令要做相反動作,錯的同學要說I am sorry。這個活動教會了孩子要勇于承擔錯誤,這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弘揚互助精神,激勵同伴迎頭而上

思想品德教育跟教學是相輔相成的,而同伴之間互幫互助能夠有效推動學習。同伴互相幫助,不單單展現在日常優秀的學生對學困生的引導,更加需要注重在整個教和學的過程中的同伴交流。

1.同伴互助合作學習

同伴互助合作學習的形式有很多,教學當中常見的方式有:(1)小組合作互評,小組對所學的知識點或者加入活動等等展開相互評論,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經過評論獲得啟發,繼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知。(2)小組合作探討,課上老師將話語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塑造更多探討的契機,合理帶動學生“說”的主動性,延伸學生“說”的途徑。(3)小組合作助人,老師應該讓所有學生都可以親身感受站在別人的位置去考慮問題,感受別人的感情,同時在這個根基之上產生幫助人的行為。

2.同伴互助,區別指導

每一個個體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應該選取個別幫助的教導方式,幫助學生不斷地進步。(1)同桌個別幫助,老師每個學期有規律地給學生安排座位,把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安排作為同桌,更容易對其展開幫助和指導。(2)組隊互助,個別沒有同桌的學困生開展班級組隊,同伴互相幫助個別指導這一形式不單單大大地減輕了老師的教學工作,更關鍵的是合理推動了后續的同伴教育工作[3]。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貫徹德育教育其實是一項具有特別意義的工作。小學階段的六年級班主任必需要仔細分析學生們實際的心理特性,利用學生往往更樂意聽取同齡人及興趣愛好相投的同伴,好友的建議的心理特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推動學生的全方位合理發展。

參考文獻:

[1]鐘麗娜.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應把好“三關”[J].考試周刊,2018(86):129.

[2]劉玉婷.小學語文童話故事中德育思想的滲透[J].科普童話,2018(38):136.

[3]孫倩倩,胡博成.新課標背景下思想政治課的困境與突破[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7):58-59.

猜你喜歡
同伴教育高年級小學
試論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運用
淺談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
校園心理劇在高中異性交往教育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