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工作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2019-01-28 17:53陳凱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厭學

陳凱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其中第二學段是連接第一和第三學段的紐帶,要求學生初步養成樂于思考、勇于質疑、言必有據等良好品質[1]。本文通過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親身體驗第二學段的教學工作,從“厭學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自學能力和預習習慣該何時開始培養?”兩個問題出發,發現了中小學銜接工作的一些問題,并對此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中小銜接;厭學;自學預習

中學和小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兩個階段,構成一個完整的基礎教育系統。既然如此,搞好中小學的銜接就在整個義務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并且長期進行中小學銜接的課題研究。作為一名中學數學老師,今年被安排到小學四年級進行交流學習,一個學年過去了,感覺收獲良多,現將點點滴滴記錄成文。

一、中小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中學和小學老師雖然在同一個學校工作,但根本上還是缺少交流,能做到一年幾次的互相聽課已經不錯,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進行交流研討,這使得中小學教師相互之間不夠了解,甚至會出現互相抱怨的情況。有的中學老師覺得學生在小學雖然看上去成績都是八、九十分,但是學生對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還有的中學老師覺得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例如預習習慣。小學老師覺得我們送到中學的學生至少都是及格的,可是中學老師疏于管理,學生成績下滑嚴重,并且信心受到極大的打擊。

(二)學生方面,初中生和小學生相比,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具有許多新的心理特征和品質。因此一些小學生在進入中學后,一時難以適應環境的改變、管理的變化和在校學習時間的延長、課程的增多等。

二、對上述情況的一些思考

由于親身感受到了上述的這些情況,筆者提出了兩個問題,并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厭學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筆者在小學接手的兩個班里,也有不少數學基礎較差,課堂聽課效率低,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但是令筆者訝異的事,他們對于老師的輔導卻是欣然接受甚至心存感恩,這里舉個親身經歷:班里有個學生小學四年級前的數學都沒有及格,筆者有一天對其進行輔導后,看他站在旁邊久久未離開,詢問過后,他竟然向筆者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說了聲:“謝謝老師為我輔導,我回家一定好好復習?!惫?,在單元考試中,他破天荒的第一次及格,令筆者欣喜不已。從例子中可以看出,這位學生其實沒有很重的厭學情緒,對數學的興趣也很容易被點燃。

那么,初中后進生如此嚴重的厭學情緒是從什么時候積蓄起來的呢?第一、這當然和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有關,初中生受到的誘惑更多,學習壓力大,個人活動的時間減少很容易造成他們的厭學情緒。第二、許多學生在小學六年級第一次感受到了學習的壓力,由于有畢業考,老師和家長都管得比較嚴。而小學畢業考后的暑假又是特別長,許多學生可以說是完全放松而荒廢了學習,因此不能適應初中更為緊張的學習而產生的厭學情緒。第三、個人認為也和我們初中教學評價中給學生的信心太少有一定關系,小學考試要求及格率非常高,考卷也簡單,學生只要稍微努力下都能有成功的體驗。在初中,內容深,題目活,老師想考倒學生是非常容易,有些老師鉆進了“這些題我的學生都會了,我就不用考了”或者“考稍微靈活一點”的死胡同中,老師辛辛苦苦的輔導,學生認認真真的學習,結果一考起來,學生還是幾乎都做錯,久而久之,老師和學生都失去了信心,往往造成師生關系的不融洽。因此在初中階段,特別是初一剛開始時,考試評價還是應該參照小學的一些標準,讓學生不至于失去信心,產生過重的厭學情緒。

(二)自學能力和預習習慣該何時開始培養?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預習習慣也一直是初中數學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平心而論,想要所有的學生都養成如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有助于未來高中、大學甚至是終身學習。

到小學交流后,筆者去聽了許多低年級的數學課,除了感嘆低年級的老師在組織教學方面有獨到之處外,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老師并不喜歡學生預習。在一堂一年級的數學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后,有些學生翻開了課本并且找出了答案。但是老師略帶有批評的語氣說:“老師還沒有說翻開課本時,同學們是不能翻開課本的?!边@種現象在小學課堂,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師擔心學生預習后,上課不認真聽講,沒有將老師的一些注意事項和解題規范掌握。因此許多小學老師特別是低年級的老師并不喜歡學生預習,更不允許學生提前寫作業;另一方面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確實無法完全讀懂教材,對教材的理解也不能深刻。因此筆者認為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課前預習確實是沒有太大的必要。

那么,何時開始培養自學能力和預習習慣是最佳的時機呢?筆者認為,既然是中小學銜接,那么許多事情就不能只是中學銜接小學,小學的高年級也應該主動的銜接初中。通過觀察,筆者發現我校中高年級的老師們已經開始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如筆者任教的四年級,在一些新授課上,課堂的前五分鐘至十分鐘讓學生自主看書,看得快的同學可以開始完成課本的“做一做”,有些學生在課堂的后半段甚至可以化身為小老師,輔導那些完成課堂練習有困難的同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則開始使用預習提綱,大小為A4紙的一面半至兩面,前半部分聯系課本,幫助學生準確抓住課本的關鍵字詞,后半部分就是少量練習,在課堂練習的第一部分就是訂正這些練習,糾正預習時產生的錯誤,達到帶著問題進課堂的效果。相信經過這樣的訓練,這些學生到了初中,基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只要多加督促,養成預習習慣不是什么難事。

綜上所述,小學升入初中是一個學生成長的關鍵期,中學老師和小學老師應當加強交流,相互配合,搭建中小學銜接的過渡橋梁,讓“雛鷹”健康愉悅地學會飛翔。同時,如何更好地搞好中小學的銜接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需要我們加大在教學中實踐和探討的力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歡
厭學
中職生厭學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論如何幫助英語厭學者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公共課厭學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