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開想象的翅膀構建詩意課堂

2019-01-28 17:53施展才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雷陣雨冥想想象

施展才

一、借想象加深體驗,感受意境美

作者由老橋聯想到“德高望重的老人”,由懸崖聯想到那是一個“額頭上刻滿智慧”的智者,聽瀑布飛瀉那是“雄渾的男高音”……像這樣的聯想,文章中多處出現,奇妙的聯想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在教學中,我既把“聯想”作為一個知識點來落實,又立足“聯想”展開想象,加深了體驗,讓學生感受了文章的意境美。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這句話是聯想,而且聯想的狀態,描寫得很細膩。我以此為突破口,來學習“聯想”。教學時,我運用了心理學中的“冥想”。首先播放了長笛輕音樂,營建一個舒緩的氛圍,然后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引導學生放松,均勻呼吸,接著以文本原句作“導語”,輕柔、緩慢地讀,引導學生一步步入境。讀完后還稍作間歇,接著問學生有什么感受。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說自己好像真的變成了樹,還有的學生說:“我好像走進一片樹林,那里空氣特別清新?!蔽易プC會又按以上步驟重復了一遍。在這個過程中,我觀察到有學生不知不覺在深深地吸氣,一副陶醉的樣子。過后有更多的學生爭著談感受,有的說自己真的成了一棵樹,有的說感覺就是舒服。此時的我也興奮不已,在黑板上寫上了“奇妙”、“聯想”,動情地說:“作者靠在樹上產生聯想,進入了一個奇妙的境界,也把我們帶進了這個人樹合一的奇妙境界。人與樹是一體的,把樹當成了朋友,這種感情是真切的!”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同學們爭著要讀句子。出乎意料的,他們竟也讀出了空靈的美感,把我帶入了冥想的狀態,此時我也仿佛進入了一片清新樹林。

至此,學生理解了“聯想”是在現實基礎上產生的,文章中有了聯想,表達上更生動。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另幾處的“聯想”。學生大多能準確找出,并能較貼切地體會聯想所表達的情感。最精彩的是“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睂W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以云雀的身份,想象了無數“好風景”:有山林,有草原,有大海,有高山……展現于眼前的或是大氣豪放的潑墨山水畫,或是細膩的工筆白描。

反思這個教學環節,我覺得慶幸的是教學突破點找準了。學生在運用得恰到好處的音樂中,借文本進入“冥想”狀態——是人,卻成了樹;是樹,又明明有了人的靈性。整個“冥想”的過程,其實是學生體驗什么是“聯想”的過程。在體驗中學生走進一個奇妙的意境,感受到了文章的意境美:既有文字呈現的自然畫面美,也有語言文字表達技巧的美。有了這樣的體驗再展開想象,學生放飛思緒,穿越時空,進入一個更廣袤的世界。將由文本產生的體驗升華為自發的思維。想象拓展、豐富了文本,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借想象促進朗讀,感受氣勢美

本文是畫、是詩,用心體會,你能從自然的美中找到心靈的靜謐處;同時,她也是一曲大自然的交響樂,用心聆聽,你會被自然生命的蠢蠢欲動所感動。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飛流的瀑布,還有云雀……有生命的,沒生命的,此時都活了,怎不叫人欣喜,怎不叫人感動?在寫作方法上,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運用排比句式。生動的內容、別樣的表現方式,使這段話達到既一氣呵成又回旋縈繞的效果,有種氣勢美。教學時,我著重在朗讀上加以突破。課前我搜集了溪流潺潺的聲音,瀑布飛瀉時的“嘩嘩”,還有悅耳的泉水“丁冬”,還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以及各種鳥鳴,組合成一曲天然的自然音樂。在教學時,我借助這曲天然的樂曲,讓學生靜靜聆聽,接著讓學生細細分辨聽出的聲音,展開想象。通過聆聽、想象,在學生頭腦中呈現出一個有溪流,有清泉,有飛瀑,有樹,有花,有小鳥的生動畫面。在這樣的圖畫中學生感受到了生命的躍動,因而這里是歡快的。因為有前面的學習,學生不難把這些事物也當作自己的朋友,所以在我的引導下,課堂出現了一個朋友間互相問候的動人場面,只不過大家各有自己的角色,有的是溪流,有的是清泉,有的成了小鳥。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感受到了朋友相見的驚喜,互相問候的親切。有了這些感受,我們再回到文本,學生的有表情朗讀便水到渠成了。通過朗讀又生成了新的認識,比如關于排比句,學生體會到它增強了語氣,更準確地表達出作者對這些朋友的真摯情感。更令人驚喜的是學生還從幾個問號感受到了其中蘊涵的親切。這些細微處的發現是學生情到真時的自然流露。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又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照樣子用排比句式寫句子,學生的想象真是豐富,于是在這個本就熱熱鬧鬧的畫面中又有了“火紅的山茶、晶瑩的露珠、淘氣的松鼠……”這些新朋友。

回顧本教學環節,學生借聲音這個載體展開想象,由想象觸發情感,以情感帶動朗讀,又以朗讀促進感悟,既感受到了作者發自內心的贊美自然的氣勢美,也有大自然本身鬼斧神工造就的磅礴美。教學過程畫了個完美曲線。

三、用想象激發認識,體現創造美

記得在課堂的最后,有個學生提出“雷陣雨也是作者的朋友”。其實就“雷陣雨是不是作者所訪問的朋友”這個問題,在備課時老師們提出來討論過。除我認為“雷陣雨只是作者此行中的一個偶遇,作者先前并沒把它列為朋友之列”之外,其他人都認為是。所以在課始我讓學生討論“作者到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這個問題時,沒有學生提到雷陣雨,我就干脆回避了它?,F在聽他這么一說,我很感興趣地追問他理由。他說:“從課文對雷陣雨的描寫,我覺得作者對雷陣雨的感情,和對老橋、樹林、鳥兒的感情是一樣的。這突來的雨并沒有削減他訪友的興致,反而讓他更欣喜。所以我覺得雷陣雨也是作者的朋友?!蔽規ь^鼓起了掌,大多同學跟著鼓起了掌,他們覺得他的解釋很有說服力。但同時也產生了爭議。有位同學說得好:我認為這不是作者要拜訪的朋友。作者在山中訪友時遇到下雨,但并沒有削減作者的興致,只能說明這雨讓作者覺得此行更富有詩意,這雨是一種環境的渲染。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沒有必要有一個最終的確定答案。不過,雖然我沒有評判他們的對錯,但他們至少讓我看到,這是學生將文本內化后的自然迸發,是來自內心的最真實體驗。他們已經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用“我”口說作者的話,用“我”心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理解文本,這也是閱讀的一種境界。

猜你喜歡
雷陣雨冥想想象
快樂的想象
雷陣雨
《冥想》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突遇雷陣雨怎么辦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冥想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