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儒家倫理思想的認識

2019-01-28 17:53石學智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倫理思想儒學儒家

【摘要】中國的倫理思想,儒家文化起著主導的作用,形成了東亞地區“儒學文化圈”。儒學以“禮”為核心精神,強調“仁、義、禮、智、信”;儒家倫理觀十分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慎獨”,“義利辨”,主張“和為貴”倡導“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倫理以血緣、倫理、政治合為一體,以“人行善”為道德本體,“仁義禮智信”為基本內容,最后達到中庸境界,而最基本規范是“孝”。

【關鍵詞】儒家;儒學;倫理思想

在漫長浩蕩的歷史長河中,中國——這個屹立于世界東方的一頭雄獅,開創了早期的人類文明,最早進入了人類社會,揭開了人類發展的序幕,中華民族的祖先們曾以自己的智慧,贏得了“文明古國”的譽稱,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具有典型的理性的特征,是倫理與政治的合一,因此中國統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主干,后來有機溶合了道家,佛家思想,形成了中國的倫理思想,儒家文化起著主導的作用,并一直對倫理思想的發展變化起著巨大的影響。

儒家創立并發展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在長達二、三千年的封建統治時期,一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在東南亞地區盛行兩千年之久,一直被認為是正宗國學,并對東南亞地區影響很大,形成了東亞地區“儒學文化圈”。在春秋戰國時代,天下大亂,諸侯國間相互攻殺,“天下無道”“禮樂崩潰”儒學的基本傾向是要創造一個穩定而有序的社會結構,提出“復禮”、“君君臣臣”等政治觀點,創造這一社會結構的途徑,是通過教育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政治水平,施行仁政、王道以實現克亂求治的目的,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社會要進步,只能是向穩定有序的方向發展,孔子的政治主張,符合社會進步的基本方向,這是儒學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它的這種“保持儒學所倡導社會穩定有序,防止混亂無序”對發展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提高人民生活是一項根本的保征,因此,在安全社會這一基本原則完全適用于現代社會,而且特別是發展中和發達的民主國家,但《中庸》中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向被人看作是陳腐的教條,實際上這正是民主政治行為的準則,在和平發展時期,道德修養成為評價人的主要標準,一個道德欠缺的人是不受人們歡迎的,例如:美國政治家都十分重視修身、齊家,1985年,里根總統在第二任就職演說的開頭,首發向全家人問候,以示他家庭觀念之強,1988年當選后第一次與選民見面時,站在他身邊的是全家兒孫幾代人,以表示家庭和睦,由此可看出,美國公民和政界是把個人道德與家庭和睦作為評價國家領導人的一個重要標準的,這也正是儒學原理的客觀體觀,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一向被認為是一種封建專制思想,但仔細分析,也會發現有其合理的內容,“君君臣臣”就是層次人士各有自己的職責,并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工作,這就主張建立起穩定有序的組織結構,如“君不君,臣不臣”,獨裁沒有明確職責和義務,軍人政變,廢除元首,必然會引起天下大亂,由此對于“君君臣臣”思想加以攻造,可以建立一個穩定有序的政府機構,是可以適用于現代民主國家的。

儒學以“禮”為核心精神,強調“仁、義、禮、智、信”以三綱五學為主要內容,長期以來為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所利用形成為統治思想,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以“打倒孔家店”為已任,其反封建的意義是不可抹殺的,但是,儒學不僅僅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武器,它的內涵和外延十分寬泛,同時,也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包含著許多積極的因素和寶貴的財富。如“仁政”思想,“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為政清廉的“清官”意識等。是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寶貴思想財富,我們不能一概加以全盤否定,即使進入了現代化社會,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價值,而應針對現行社會出現的問題加以吸收改造利用??鬃又鲝垺捌涫咳嗜?,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提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強調追求“大丈夫”的人格和“圣人”的理想境界,“殺生成仁,舍生取義”成為儒學人生觀的最高價值。這種精神在中國歷史上不知感染和熏陶了多少仁人志士,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則”等千古絕唱,至今仍閃爍著燦爛的光華,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歷來就有一種以天下為已任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形成了一種傳統的美德。

同時,儒家倫理觀十分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慎獨”,“義利辨”,主張“和為貴”倡導“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文化共同的財富。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與悲觀厭世的佛教和基督教的“天國來世”思想相比較,要高明得多,近年來,海外新儒學的興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儒學的價值。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是有繼承性的,現實是歷史的發展,現代文明無一不是在已有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于文化遺產,我們應批判的加以繼承和吸收,不能全盤搬來,也不能全盤否定,但時,我們也承認,由于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根深蒂固,封建的宗法觀念和專制主義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走向現代化的包袱,在今天的中國,仍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封建主義殘余,我們要克服消極因素而弘揚和繼承積極因素,當今儒家倫理與東亞企業精神的關系是為國際學術所矚目,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儒家經典《大學》,《中庸》提出了道德政治的觀點,列出了八個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指出,個人修身與治理國家統一于道,統治者的道德狀況會影響全社會,有好的制度,還必須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貫徹實行,德為本財為末,對統治者道德墮落和貪得無厭起著一定的勸戒作用。

再者,儒家倫理以血緣、倫理、政治合為一體,以“人行善”為道德本體,“仁義禮智信”為基本內容,最后達到中庸境界,而最基本規范是“孝”,以“孝”為先,情感至上,在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中,貫穿著忠孝思想,也形成了中華民族,“孝”為先的美德,子女對父母的“孝”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但我們也不能愚忠愚孝,在這個社會,我們又僅要倡導“孝”,但也要提倡個性解放,充分發揮個人的價值,而不能一味的讓“孝”“忠”壓抑了個性的發展,我們不應作《寒夜》中的漢文宣,而應學習《蹉跎歲月》中的柯碧舟??傊?,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在當今科技的發展的時代,最大的財富就是知識和人才,要得到知識,首先就要受教育,故知識社會最重視教育、知識和人才,而儒家其一貫的傳統是重視教育,重視知識、重視人才,因而是最適合知識社會的一種文化,當今世界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東南亞地區采取的“放棄暴政,實行仁政,強調人與人之間,民眾與政府之間的協調,避免對抗,避免才采取鎮壓手段”的揚儒方針是很正確的,強調“和為貴”思想來調節社會關系,在日本,諸多企業都已孔孟之道為經營指導思想,儒學作為一種中國古代民族傳統文化,有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吸取借鑒,但也應看到儒學產生于古代,必然有共階級的、歷史的有限性,決不能異地照搬,從當前形勢看,我們在文化政策上應有根本性的轉變,就是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批判繼承的原則,大力弘揚儒學,吸取儒家思想的精華,棄其糟,使之為社會主義服務,才能實現安定團結,才能為經濟騰飛,現代化事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

作者簡介:石學智(1969.9-),男,漢族,甘肅康樂人,本科 ,中學高級教師。

猜你喜歡
倫理思想儒學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儒學交流在路上
以儒為本與因時之變:顏之推的家庭社會倫理思想論
兩方對特殊教育人文關懷的倫理思想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什么是儒學之本
馬克思倫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歐茨小說《大瀑布》中的生態倫理思想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