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與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因果關系的研究

2019-01-28 17:53朱綺雯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家庭教養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啟蒙

朱綺雯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出生成長發育階段扮演著重要的啟蒙教師的角色,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家長對于幼兒從小采用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終生成長發育起著深遠的影響作用,自理能力是幼兒在成長發育階段逐漸養成的習慣,來自家庭的教育與影響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主要圍繞著不同類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家庭教養方式;幼兒;啟蒙;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針對幼兒的家庭教養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與民主型。在長期的調查研究報告中可以發現,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是最科學,最受歡迎的一種家庭教養方式,在引導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更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針對幼兒表現出的自理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養類型密切相關,同時也許幼兒自身的發展階段有著緊密的聯系[1]。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加幼兒的自己能力逐漸提高;自理能力的高低,在性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下面將著重分析在家庭中常見的幾種教養類型所表現出的特點,以及不同教養類型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所產生的影響。

一、了解家庭教養方式類型

(一)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

所謂專政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就是指家長在管理幼兒的過程中利用家長絕對的權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幼兒發號施令,而幼兒對家鄉的要求絕對服從,家長不愿意聽從來自孩子的意見,對幼兒的生活過多的干涉,當幼兒出現家長所不期待的行為時,家長會采用打罵的手段粗暴解決。這是一種高壓型的家庭養育方式,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對幼兒的身心都帶來極大的壓力。舉例來說明專制型家庭特點。

(二)溺愛型家庭教養方式

溺愛型家庭教養方式應該是大家都所熟悉的一種家庭教養類型,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孩子在剛出生時就被家長視為珍寶,在家里像一個小皇帝、小公主,家長愿意為孩子包辦代替一切。筆者曾經看過一篇中外教育報導,大致內容就是在中國與國外對于孩子不小心絆倒在地所表現出的不同處理方法,在中國大部分家長對于孩子不小心跌倒大哭的現象,會趕忙沖過去把孩子抱起來并加以安慰,然后說“都是這一塊石頭的錯,把你絆倒摔疼了,我打它”;相反,在國外的父母面臨著一現象時,會在一旁等待孩子自己爬起來,并與孩子一起尋找導致他摔倒的原因,讓孩子記住教訓。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處理類型,顯然中國的處理方式過于溺愛,將所有的錯都歸結為一個沒有生命的無辜物體上,這很可能導致幼兒長大后犯錯時都將錯誤推脫給別人,責任心與自己能力極差[2]。

(三)放任型家庭教養類型

放任型家庭教養類型在中國也是比較普遍的一種教養方式,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幼兒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發展,對于孩子的特長與優勢沒有及時發現給予更多教育,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中沒有及時糾正制止,很可能贊成孩子在長大到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

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是我們所推崇的,是一種科學的積極的家庭教育管理模式,能夠為幼兒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幼兒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家長尊重兒童的發展特點與發展需求,給予合理的意見與引導。這種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終生可持續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家庭教養不同類型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一)專制型教養方式對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在專制型教養方式中成長的幼兒,受到來自家庭的壓力與職責較多,在家庭中提出的要求多遭到拒絕,幼兒在為人處事中相對比較冷漠,同情心與移情能力的發展相對減弱,但是獨立性較強。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對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的幼兒進行縱向追蹤研究,在幼兒階段與成人階段后,都表現出較強的自己能力,在幼兒園的生活中,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缺乏伙伴,在同伴需要幫助時表現出的熱情較低。這種表現與家庭教養方式密不可分,專制型的家庭,以極其嚴格的方式要求幼兒,但是在情感方面缺少關懷。

(二)溺愛型教養方式對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包辦代替這四個字能夠很好的形容溺愛型家庭的教養方式,家長會主動幫助幼兒完成本需要他們自己造成的工作,這在愛子心切的成人眼中,似乎是一種愛,但這卻反而會害了孩子。曾經出現過一例新聞報道,某名牌大學的學生由于不會自己穿衣吃飯而申請退學,這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卻真實的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幼兒從小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不讓他們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長此以往必然造成幼兒生活自己能力方面的缺陷。

(三)放任型家庭教養方式對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家長對于孩子沒有正確的要求與引導,或者忙于工作或者忙于自身娛樂,忽略了自己作為家長應該有的責任。在發展的關鍵期,錯過來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容易造成孩子學不會本應該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對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民主型的家庭在教養幼兒的過程中看到了兒童個體獨立性與家長正確引導的作用,能夠抓住關鍵期引導幼兒逐漸擁有生活自己能力。例如,幼兒在三到六歲期間,對自己的認識更加深刻,對于很多事情表現出我要自己來,我要自己做的傾向,這是幼兒獲得成就感與主動感的關鍵時期。孩子在穿衣服的時候說我要自己穿,民主型的家長會尊重幼兒的意愿,并將正確穿衣服的方法教給幼兒,長此以往,逐漸培養了孩子各個方面的生活自己能力。

三、小結與建議

通過大量的實驗調查研究會發現,真正在交往過程中一個家庭在教養類型上,往往是兩個甚至三個類型的結合體,一直表現出一種教養方式的相對較少。例如,有些家庭在幼兒小時候采用專制型教養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轉變為民主型。所以,家庭教養方式受到年齡的變化等各方面因素影響。

家庭教養類型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做為幼兒的第一任教師,父母需要反思自己,采用民主型的教養類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自己能力。

四、總結

不同類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生活自己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家長需要在根據自己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采用最科學的教養方式,培養幼兒養成生活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J].張玉.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09).

[2]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J].吉霞.新課程(上).2015(06).

猜你喜歡
家庭教養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啟蒙
認知風格、家庭教養方式與圖形推理能力的關系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再論中國近代史上的啟蒙與救亡
言意共生,語文的“啟蒙”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