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企業稅負較高的原因及合理的改進措施研究

2019-01-30 02:25賈曼郇宇翔孫子涵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稅收制度

賈曼 郇宇翔 孫子涵

【摘 要】稅收作為調控經濟的一大有力手段,在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中卻沒有合理發揮其優勢作用。相反,較重的稅負導致民企經營不善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民企經營制度及政府稅收制度兩方面的不合理。對此,建議從以下內外兩個方面進行改善:幫助民企擴大經營規模、提升自身實力及稅收政策的制定要對民企發展有合理的扶持。

【關鍵詞】稅負過重;重稅負的影響;稅收制度;稅收合理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力量不再局限于國有企業一類機構,逐漸地,大量民營企業也開始支撐一片天,在非公有制經濟體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梢灶A測,中國未來經濟狀況的好壞很大程度都要取決于民營企業的發展。目前,稅收政策影響資源的分配調節及國家的經濟情況。一直以來,國家對民營企業都征收相對高的稅收,而對此的前因后果我們要進行深入研究。

一、過重的稅負及其不良后果

在當前時代,我國民企還處于成長發展的階段,它往更高的地方發展不僅需要國家政府對它的扶持,還需要完善機構內部經濟活動的運營制度。但事實上,這兩方面的條件民營企業都沒有較優滿足到,造成了較高的稅負承擔。近幾年,民營企業納稅所得額的增速已經超過了稅后凈利潤的增速,這樣昂貴的稅收帶來了更大的投資成本,進而限制民營企業的投資規模,打擊了投資的積極性。同時,根據企業的債務結構及承擔,企業的投資者往往考慮到風險因素,而不考慮公司的長遠發展,而是用“及時獲利”的短暫性目光進行管理。且由于稅收壓力,企業為了提高收益率,便不斷降低內部成本,如:降低職員工資、福利等。職薪的降低,不利于公司招收高質量人才組成高質量的技術團隊,導致公司的各方面運營缺少專業知識技能的處理,因而更加不利于公司的成長發展。甚至還有部分企業為了擺脫較高的稅收壓力,以獲得國有企業享有的稅收優惠,向稅務機關欺騙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打著“國有企業”的名號,但私底下依然是獨自經營管理的民營企業。也有部分企業選擇做假賬或是兩套賬,來應付稅務機關的檢查。這樣長期以往,容易造成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

二、民營企業稅負較重的原因

(一)從民營企業自身角度

第一、大多數的民營企業都不具有完善的內部機構職位設置,沒有為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運作創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比如,應該增設的職業崗位:稅務顧問、法律顧問和會計師等,還有重要的機構:財務部門、管理部門等。沒有這一些的規范管理,就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員工工資不合理分發等。與此同時,民營企業也不注重經營過程的有序完善進行,比如,合同或項目的管理失誤、財務票據的殘缺、資金流轉的不順利。而這些弊端往往會使有技能的高材生把民營企業的工作當作是自身職業生涯的一次鍛煉,而非自己的“職業歸宿”。與此相反,國有企業往往會因為其豐厚的職工報酬和福利更能吸引人才。因此,從長遠看,民企通常會缺少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比如一些專業的財務會計師,故在企業經濟業務的確認和核算上更容易出現紕漏,也更容易導致稅罰款等,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受行業準入門檻約束。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多數致力于能源、金融、自然工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發展,這些都屬于市場準入門檻較高的鄰域,且都為企業所壟斷。從事這些方面的發展,企業往往在市場上少有競爭對手,因此運營也更加順利,時常能夠省略去銷售費用的開支,并且易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增值稅、土地租用稅或房產稅等的降低或免除,從而能夠簡接地抵去稅收的一部分。同時,由于其稀少的競爭對手和大量的產出銷售量,其對市場的價格起著決定的作用,也就是在產品售出之前早已能計算出自己的獲利情況了,從而使自己處于穩賺不賠的狀態。但是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因為它的經營對象都是些被國有企業遺棄的,屬于“孤兒類”的項目,不僅因為實力不夠而無法達到享受稅收優惠的條件,而且市場競爭壓力大,常常要吃力地應付各種困難。它也不具有價格壟斷的優勢,無法對自己的盈利情況有著足夠自信。如果再出現財務上的失誤,還容易產生罰款等。因此,相對而言,民營企業的稅收負擔大于國有企業。

(二)從稅收制度方面

第一、國家政府對稅收的政策制度存在不公平即“偏心”制定的現象。在2008年之前,國家在稅收方面是采取“雙軌制”的稅收政策,也就是對民營企業采取33%的稅收,而對國有企業則采取低于這個百分比進行收稅。雖然在2008年之后,國家進行了雙軌的合并,采取統一標準,但在實際情況,征稅時還是避免不了“偏心”的現象。如:一些政府為了地區的經濟增長,迫切需要大量外資企業的引進,于是便愿意以高優惠政策,比如免房租、低稅或甚至免稅來吸引外企的“進駐”。但是,政府為了獲取足夠的財政收入,便向民營企業征收除了固定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外,還有各種保安稅、地方教育稅、工會經費及殘疾人保證金等,這無疑是給本身就規模不大的民企帶來了更多的負擔。

第二、存在二次征收的情況。類似于股息、紅利等收入,國家在征收企業所得稅后,還要后續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對股息和紅利等的第二次征稅。對于大型國有企業而言,因規模大且擁有相對雄厚的資金以及完善的規章制度,因此稅收承擔不會對其造成太大壓力。而對于民營企業,因其尚且處在發展階段,規模不大和規章制度也不夠完善,稅收偏高最終不利于投資者的投資信心維持,從而不利于民營企業通過吸收投資資本金來進行規模擴大經營,自然容易導致其發展處于停滯狀態,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第三、稅收征管程序不夠有序完善。對于一些納稅人無法提供準確完整的收入、成本和費用的經濟活動的機構,收稅機構理應按規定幫助其計算出納稅所得額,但當今某些地方稅務機關為了減少征稅成本或為自己減少麻煩,對民營企業私自采取所得稅核定征收法,而根據稅收征收法律規定,通過所得稅核定征收法進行收稅的企業不能享受優惠稅收的政策。

三、如何踐行稅收合理化

從民營企業自身角度,由于民營企業對稅收感到不堪重負是在其自身資本積累不足、規模較小的現狀下才更顯突出的,因此改善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幫助其擴大經營規模、提升綜合實力。對此,如果不給予社會的幫助而是僅靠民營企業自身做出改變是很難短時間內有突破的,因此,要借助外部力量,從鼓勵民間投資、增加民企自身資本和競爭力等角度出發,可以有以下改進:第一,國家和政府應起帶頭作用,制定合理預算內資金并全力以參股或補貼形式支持民企;第二,為了支持中小民企貸款,適當降低其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利息,并由財政給予貸款機構風險補償;第三,破例使民企發放的股票等免征個人所得稅,以此增加大眾對其投資熱情,便于其運營和規模擴大。

猜你喜歡
稅收制度
當前我國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的關聯及差異
我國開征“物業稅”淺議
對中國科學構建環境關稅的幾點思考
稅收制度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探討
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的稅收制度歧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