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因子-聚類分析的我國各地區國際旅游發展現狀評價

2019-01-30 02:25易亞蘭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旅游業變量因子

【摘 要】以我國31個地區為具體研究對象,根據經驗從我國經濟發展指標選取與國際旅游發展現狀相關指標,采用因子分析法綜合評價各地區國際旅游發展現狀;使用聚類分析法,對具有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進行分類,判斷哪些地區的國際旅游發展較好,哪些地區發展落后。根據結果對發展現狀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旅游

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近年來,國際經濟環境不穩定,經濟處于下行狀態,就全球范圍來看,旅游產業依舊火熱,行業增速最快,已連續7年超全球經濟增速。據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旅游人次(包含國際旅游及國內旅游人次)121億人次,增速5%,全球旅游收入5.34萬億美元,約等于全球GDP的6.1%。據《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2019)》預測,2019年全球旅游總人次將達127.6億人次,增長率為5.5%,將完成5.54萬億美元,約等于全球GDP的6%。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旅游總收入連續7年排名全球第二,旅游業對我國經濟的增長做出巨大貢獻。據統初步統計,2018年,我國旅游業貢獻9.94萬億元GDP,占總量的11.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完成就業人數7991萬人(包含直接和間接就業),占比10.29%??梢?,旅游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小,抗風險能力佳,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最先恢復活力的產業之一,對國家經濟的復蘇和繁榮起到重大作用。

2018年,全球國際旅客到訪為14億人次,其中57%搭乘飛機出行,55%旅行目的是休閑和娛樂,只有13%是商務旅行;全球國際旅游收入達1.448萬億美元,增長4%,在世界五大經濟產業中排名第三。從區域來看,全球入境游第一大目的地仍然是歐洲,但歐洲入境旅游收入占全球旅游比例連年下降,2019年預計降至35.3%。而亞太地區的入境游收入持續上漲,2018年入境游客人次為3.45億,同比增長6%,與全球增速持平;國際旅游收入為4330億美元,增長7%,領先全球增速。我國2018年入境游客人數為2.91人次,同比增長7.8%領先國際水平。國際旅游收入1271億美元,同比增長3%,我國的入境游客人數持續增長,但國際旅游收入水平低于全球增長水平的1%。

國際旅游不受國家地區和貿易保護機制限制,可以無需通過其他生產、貿易、運輸等環節直接創匯;有利于宣傳國家形象,吸引投資者,通過外部,人才,知識,信息等輸入,促進對外開放。2018年,我國旅游總收入在全球排名第二,但國際旅游收入在旅游總收入中占比低,增速緩慢。入境游客中的外國游客人數(非港澳臺游客)僅4795萬人次,而中國公民出境游人次達到14972萬人次,出境游人次是入境外國游客人次的3.1倍。國際旅游收入1271億美元,國際旅游支出2773億美元,國際旅游支出是國際旅游收入的2.2倍,中國已成為最大的國際旅游消費市場。研究國際旅游市場現狀,發掘市場潛力對我國實現復興夢想有重要意義。

2.數據分析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2018中國統計年鑒》,根據經驗提取我國31個地區與國際旅游業發展相關經濟指標。其中國際旅游收入是各地區國際旅游績效的直接指標;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經濟狀況、居民消費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體現的是旅游經濟基礎;限額以上住宿業企業收入、客運量、旅客周轉量、接待入境過夜游客數量體現旅游業規模潛力。進行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前,先檢驗所選擇的經濟基礎指標和規模潛力指標是否跟國際旅游績效相關,如果存在相關度不高或者負相關,則應剔除該指標。通過綜合評價一個地區的國際旅游發展績效、經濟環境、規模潛力來體現國際旅游發展的現狀,最終得出結論和發展建議。

2.1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是反映兩個變量之間關系強度的分析方法,通常通過計算相關系數來判斷關系,相關系數介于-1至1之間,其中系數介于0.8-1.0之間表示極強相關,介于0.6-0.8之間表示強相關,介于0.4-0.6 表示中等程度的相關,介于0.2-0.4則表示弱相關,介于0.0-0.2極弱相關或無相關;存在正相關的關系,意味著兩個變量存在同增同減的關系;相關系數小于0表示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即一個變量增加則另一個變量對應減少;相關系數等于1表示兩個變量存在完全正相關的關系;相關系數等于-1表示兩個變量存在完全負相關的關系;相關系數等于0則不存在相關關系。本文應用的是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

根據表相關性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所有指標的P值檢測Sig<0.05,其中生產總值和接待入境過夜游客數量兩項指標的sig=0.000,表示出現不相關的概率為0,其他指標值也表現出不相關的概率為很小,幾乎可以忽略,分析結果表示可以否定不相關的原假設;圖中的相關性檢驗均在-1~1的范圍內,指標選擇均符合要求。

2.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過軟件在盡量不丟失信息的前提下將有密切關聯的變量降維綜合成較少變量,用少數因子盡可能完整表達原始變量信息,克服由大量指標帶來的計算量大且繁瑣并且結果不精確的問題。通過選取公因子,通過科學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即為各地區國際旅游現狀評價。按得分高低評價狀況的的優劣,得分越高證明發展的越好且更具有競爭潛力,得分越低證明發展欠佳且目前發展潛力不佳。

根據因子分析的模型和原理,采用SPSS對31個地區的指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對收集的變量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可行性檢驗,樣本的KMO檢驗值為0.696,符合一般研究要求,可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檢驗的近似卡方值為332.590,在自由度(df)為28的條件下顯著性概率(s)為0.000,表明統計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按照因子提取中的主成分法默認的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原則,獲取2個公因子F1、F2。且其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4.249%,說明2個公因子保留了原始數據的大部分信息,以此評價國際旅游發展狀況相當大程度上減少了原始數據的復雜性。

因子載荷矩陣體現了原始變量與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程度。為了更為準確地解釋命名各個主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實施正交旋轉(下表),國際旅游收入、生產總值、限額以上住宿業企業收入、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和接待入境過夜游客數量在第一個主因子F1上占有較高的載荷,主要反映了國際旅游業目前的規模潛力,將它命名為規模潛力因子;居民消費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在第二個主因子F2上具有較高的載荷,說明第二個主因子基本反映了該地區的實際財富狀況,是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將它命名為發展基礎因子。

從綜合得分結果看: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山東、河南、福建、湖南、湖北、四川11個地區的國際旅發展現狀綜合得分大于0,整體發展狀況較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地區綜合得分2.7分,大于第二名江蘇1.6分,國際旅游發展現狀遙遙領先。安徽等20個地區綜合得分小于0,低于平均水平,國際旅游發展現狀欠佳。排名排前六位的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山東均是沿海發達地區,基本上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重要樞紐城市,不僅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環境,也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其中江蘇擁有5A旅游景點14個,浙江10個,廣東、北京均擁有7個,山東8個,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排名后六位的地區甘肅、新疆、海南、寧夏、青海、西藏的綜合得分最低,可以看出,該地區沒有經濟基礎,良好的旅游資源未充分開發,且配套設施落后,旅游接納能力有限。排名第一的廣東2018年國際旅游收入19960.4百萬美元,而甘肅2018年國際旅游收入20.86百萬美元、新疆810.81百萬美元、海南681.02百萬美元、寧夏37.63百萬美元、青海38.29百萬美元、西藏197.51百萬美元??梢钥闯?,我國31個地區的國際旅游發展狀況差異明顯,綜合得分低的地區創匯能力也不佳,制約國際旅游業整體發展。

2.3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是根據變量或樣本間的相關程度,通過計算變量或樣本之間的距離或者相關系數,根據某種準則,包括重心法、最長距離法、最短距離法、中間距離法,將變量或樣本進行分類。

通過觀察聚類分析過程,第3類指標相對較優,其次是第2類,第1類指數較差。從迭代歷史記錄來看,經過四次迭代,第2類的重點的偏移最大;第3類偏移最小。從聚類最終結果來看:第1類15個觀測樣本,包括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安徽、浙江、陜西、河南、山東、北京、遼寧。第2類14個觀測樣本,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寧夏、甘肅、內蒙古、云南、海南、廣西、上海、山西、天津、黑龍江、吉林。第3類2個觀測樣本,包括廣東和江蘇。聚類分析中第3類的各項指標最高,屬于國際旅游業發達地區,且遠高于發展的平均值。第1類次之,大多數樣本屬于中部地區,也有浙江、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但旅游業發展水平不如第3類地區好,綜合各個指標進行分類屬于第1類。第2類最低,多數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國際旅游業發展也相應落后。通過觀察最終聚類中心間的距離,數據表明第2類與第3類之間的距離要比低1類和第2類的距離小。

區分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在其經濟發展特色的基礎上對各個指標進行提升,結合因子分析,找出各地區差異原因。第3類的廣東和江蘇的綜合實力遠超其他地區,從因子分析上看,主要得益于經濟環境和地區財富支持;第1類地區各類指標居中,屬于發展中等,但與第3類地區的發展狀況差異很大。第2類地區存在經濟環境不佳,地區財富小,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客運能力低,旅游接待能力等問題,遠落后于平均水平。綜合來看,發達地區需繼續保持良好發展狀態,并利用優勢進一步提升地區國際旅游業發展,其他地區可借鑒發展較好地區經驗,加強交流合作,制定合理計劃,推動地區國際旅游業發展。

3.結論與建議

我國擁有獨特的風景、名勝、古跡和民族風情,對于國際上傳統的旅游勝地來說,我國更具有新鮮感和東方古國的獨特神秘色彩。由于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來我國休閑和商務旅游的外籍游客逐漸增多,但在全球國際旅游業中占比過低,從整體來看我國是國際旅游業的消費主體,在國際旅游業的開發上有所欠缺。

旅游業的發展受到較多因素的制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需求因素,該地區是否開發了優質旅游產品,是否有旅游企事業單位提供客源開發與服務等。2.旅游交通狀況,地區的航空、鐵路、公路、航運交通設施是否完善,能否給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體驗。3.旅游接待能力,除了交通的便利還有該地區的旅行社以及集散地等建設是否完善,酒店、餐飲、景點、娛樂、購物等需求是否能得到較好滿足。

國際旅游的熱點正在逐漸轉移,亞太地區的國際旅游收入持續增長,識別機遇,抓住機遇對未來發展很重要。通過評價分析,對國際旅游業欠發達地區提出以下建議:1.近開發出優質的旅游產品,提高國際知名度。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優勢。3.重視國際旅游業發展,不僅在經濟環境上也需提供相應的政策扶持,形成政治、文化、經濟等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最后,只有科學合理的制定國際旅游業發展目標和計劃,加強與發達地區合作,引進優質的旅游企事業單位和高端行業人才,形成資源和優勢的互補,才能整體提高我國國際旅游業發展水平。

作者簡介:易亞蘭(1987-),女,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單位:廣西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創業創新。

猜你喜歡
旅游業變量因子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因子von Neumann代數上的非線性ξ-Jordan*-三重可導映射
抓住不變量解題
也談分離變量
一些關于無窮多個素因子的問題
影響因子
我的健康和長壽因子
中國旅游業2017的風往哪吹?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分離變量法:常見的通性通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