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憲法的基本精神

2019-01-30 02:25許杰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權利保障憲法

【摘 要】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只有從憲法精神價值的角度出發才能更好地理解憲法實施本身,掌握憲法精神實質已成為落實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為關鍵的環節。

【關鍵詞】憲法;憲法精神;權利保障

一、憲法精神的實質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第三個國家憲法日之際,就設立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實施。究竟何為憲法精神?各位學者,各持己見,馬克思強調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列寧認為憲法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韓大元認為憲法精神以人為出發點,回到人本身,體現自由、民主、法治、寬容與和平等價值;范毅認為憲法精神是國家權力體制人本化價值追求在憲法中的反映,是憲法的本質和核心,是立憲與形象的指導思想;范進學認為憲法精神就是保權與限權精神,體現民主共和寬容、平等、自由、法制和人權精神。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憲法還是大陸法系國家憲法其產生的最初動因都是通過法律制度限制公權力的恣意,從而保障和實現公民私權利。維護人民主權,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我們國家始終的價值追求。憲法精神是體現在憲法原則與規則和憲法規范中的憲法的靈魂,是憲法核心價值的體現。其基本要素表現為人民主權、人民本位、權利保障等精神。

二、憲法的基本精神

(一)人民主權精神

憲法是民主機制的法律化的集中體現,人民主權是憲法中現代化的首要標志。國家權力由人民產生,屬人民享有,受人民監督,對人民負責即人民主權。國家與人民的基本關系上:國家主權主要體現在民,民主與憲法密切相連,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因此,弘揚憲法精神,首要就是要求必須堅持對人民主體地位,確保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這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憲法的精神和基本原則。1982年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這彰顯了我國憲法的人民主權精神。人民主權這一憲法精神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得以體現,報告的第六部分 “健全人民當家作主體制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指出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強調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主權精神既是國家建構的基本理念,又是權利最終歸屬的理論基石。

(二)人民本位精神

人民本位精神就是以人民為根本,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把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精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淵源流長,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民本思想。1982年我國憲法有350多處出現人民二字,十九大報告全文有200余次出現人民二字,二者的根本價值追求都在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謀幸福。人民本位精神在十九大報告的集中體現,是當代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表達,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第一,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堅持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之一就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強調“為了誰的問題”是檢驗黨和國家性質的試金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的目標,始終以人民本位,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性定位是基于人民本位思想的重大歷史性判斷,是我們決勝第一個百年目標和謀篇布局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重要認識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目標是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因此,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始終是新時代的主旋律。

第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基于人民本位的科學判斷。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同落后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基于人民需要的科學判斷和發展人本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集中之意。

(三)權利保障精神

現代憲法的核心價值就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2004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權利保障是我國憲法精神的核心體現?,F代憲法內容中的基本原則與價值則是對人權的保障。我國現行憲法中,第二章明確地指出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包含政治、經濟、文化、人格以及人身相關的等諸多方面,達18項之多。根據憲法修正案,調整了憲法的章節設置,把“國家機構”的章節放置在了“公民的基本義務與權利”章節之后,充分體現了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價值地位。

權利保障的憲法精神體現在“權力與權利”的有效轉化上。

權力與權利是對立與統一的一個有機整體,它們存在著此消彼長之關系屬性。由于國家公權力就具有天然的膨脹性,在國家權力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其不斷的膨脹勢必會導致對公民權利的侵害。因此對作為調整公民與國家之間關系的憲法而言,其核心精神就在于控制國家公權力的濫用以保障公民合法私權利,探索建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中國模式,達到保護公民基本權利之憲法精神之目的。權利通過民主集中上升為權力,最終又服務于權利,權利與權力之間的轉化成為憲法的權利保障精神實質之所在,也成為檢驗現代法治的一塊試金石。

權利保障的憲法精神最終體現在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上。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的需要已從以前的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轉變為對美好生活需要。在新時代,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要求,而且在公平正義、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如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證全體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推進教育醫療改革、勞動保障體制改革、養老住房體制改革等方面。這些都是人民對社會保障權、平等權等方面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增強民生福祉,造福于民的各項事業最終都體現為保障權利的憲法精神在社會實踐中的落實。

三、結語

憲法精神的一個重要價值之一在于通過控制國家公權力的濫用,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得以實現,這也是憲法的核心精神之所在?!皯椃ǖ纳谟趯嵤?,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憲法實施之要旨乃在于其精神之落地生根以及其作用之發揮實效。

【參考文獻】

1、韓大元,民法典編纂要體現憲法精神[J].國家檢察官學院報,2016,(6):4.

2、范毅,論憲法精神的概念[J].現代法學,2004,(2):64.

3、范進學.憲法精神應成為我國的主流價值觀[J].山東社會科學,2013,(2):12.

4、周葉中,黨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J].理論與改革,2014,(6):8.

5、林來梵 . 憲法學講義 [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9:443.

作者簡介:許杰,男, 中共黨員,中共黔西南州委黨校法學教研部講師,法律碩士。

猜你喜歡
權利保障憲法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尊崇憲法 維護憲法 恪守憲法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勞動力轉移的法治保障
三十而立:“八二憲法”的回顧與展望
論“七八憲法”于“八二憲法”之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