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有效利用社會資本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的對策研究

2019-01-30 02:25鄧潤陳雯楊凱翔趙光宏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社會資本PPP模式農村土地

鄧潤 陳雯 楊凱翔 趙光宏

【摘 要】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問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利用社會資本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本課題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從調研當前鄉村的社會資本利用情況和土地資源閑置狀況入手,分析當前社會資本引入和盤活土地資源遇到的問題和阻礙,結合鄉村發展與社會資本深度融合,盤活土地資源的典型案例,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進行有效引入并利用社會資本,盤活土地資源的對策,調查研究社會資本在戰略中的積極作用,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社會資本;農村土地;PPP模式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制訂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相關意見。利用土地、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更好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鄉村振興這個大戰略來,抓住鄉村振興投資問題的“牛鼻子”。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社會資本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政府部門大力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希望利用社會資本的資金、技術和專業管理模式,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推動新農村建設。

一、社會資本的屬性與類型

社會資本就是人與人之間由于交際而產生的一種信任、互利互惠或者合作的參與網絡,是具有社會資源性質的虛擬體現。社會資本的內涵本質上主要包含社會網絡、社會信任、社會參與以及社會規則論等。

基于主體分類,社會資本主要分為個體社會資本、集體社會資本以及區域社會資本。農村社會資本更多是強調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區域社會資本,依靠鄉土嵌入、長期交往、熟人社會和互惠互助,側重于區域合作。[1]

二、我國農村社會資本利用存在的問題

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社會資本卻東高西低,呈現出普遍下降的趨勢。當前我國農村社會資本引入存在以下問題:

(一)社會關系的缺失影響社會資本的構建

農村“病態”人際交往關系往往導致社會資本難以構建,缺少了相關成員的社會資本也是相對不完整的。社會資本的缺失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使得生產關系難以維繼,社會資本的引入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交流少信任度低使社會資本難以擴展

農村交通不便,生產生活多以家庭為單位,這使得農村村民存在只與周遭人家來往的現象,“圈化”以及局部化的現象嚴重。農村相對孤立的生活現狀、片面的合作方式使得大部分農村缺少合作社會資本。

(三)投入成本高阻礙社會資本的大眾化進程

農村長期處于落后狀態,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發展投入大且回報期長以及村民較為保守的發展理念等都加大了社會資本引入的難度。

三、我國農村盤活土地資源面臨的阻礙

(一)部分村戶棄地不棄權

農村目前存在大量土地閑置或者荒廢的情況,不富裕的農村土地資源浪費,加大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困難。農村勞動力的缺失,導致土地資源難以利用,造成現有土地資源浪費。

(二)農村招商引資困難,景觀打造難

部分農村地理位置差,土地資源少,吸引外來投資困難,這也導致當地土地資源難以得到充分利用,如不能進行養殖業或者農業,旅游業難以發展,進而造成村莊經濟發展落后。

(三)國家自然保護區等區域性政策

國家修建自然保護區,慢慢消除核心區的人類活動,阻止修建農家樂等旅游設施,限制旅游業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當地運用土地資源,不利于當地經濟發展。

四、我國農村有效利用社會資本盤活土地資源的案例分析

(一)戰旗村有效利用社會資本的案例分析

戰旗村幅員面積2950畝,其中農業用地2853畝(其中耕地2158畝,其他農用地236畝,荒地灘涂56畝,農村宅基地440.8畝,獨立工礦建設用地109.2畝)。[2]

戰旗村積極施行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放活土地資源,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和規劃,推動土地規?;?、集約化發展,為土地高效利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戰旗村將集體經營性建設土地入市,引入社會資本,引進專業建設和運營團隊,開展第5季·香境項目,打造景區商業體,切實增加了當地農民的就業機會,吸引更多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就業。因地制宜,通過社會資本盤活土地資源,兼顧各方利益,帶動先進要素留在農村,真正落實了“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的發展倡導,為其他農村“三產”融合提供了典型案例。

(二)山東蘭陵縣代村有效利用社會資本的案例分析

地處山東省蘭陵縣城鄉結合部的代村,擁有近四千的人口和11000畝的土地。建設初期,代村人地不均,土地分散,多為水澆地,極大限制村里的發展。

新一代村干部上臺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走產業化發展道路,經濟發展走上正軌。代村積極發展基礎設施,培育鄉村文化,村民生活質量極大提升?;鶎狱h員干部立足實際,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意見,將當地分散的2600畝耕地全部流轉出去,邁出土地集約化、規?;匾囊徊?。當地政府注重引導社會資本流入,依靠龍頭企業的力量,盤活土地。代村嘗試成立農業合作社,農民的工作和收入有了新的增長點。此外,集旅游觀光與現代農業于一體的國家農業公園也是一大亮點。為人民著想的干部集體,創新土地流轉形式,再加上龍頭企業搭檔合作社的路徑,代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五、有效利用社會資本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的對策

(一)落實“三權”分置改革,加速土地流轉

落實“三權”分置改革,政府、社會、農民三者缺一不可。政府放權,減少土地配置直接干預,界定其和農村集體之間的權利邊界,給農民出租土地經營權的權利,放寬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領域門檻,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土地供應效率,推進農村存量用地盤活利用。[3]

同時政府還應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加大“三權”分置改革的宣傳,搭建面向社會和農民的綜合服務平臺,讓社會和農民真正弄明白政策。農民要適應時代發展,轉變思想,積極參與。[4]同時借鑒戰旗村經驗,通過成立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對土地資源進行清理核實、權屬調查,讓土地集中起來辦大事。

(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創新風險分攤機制

在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過程中,政府往往占據主導地位,一旦政府不信守承諾,社會資本必然遭受重大損失,最終導致雙方合作終止。一方面,政府應設置兜底條款,降低社會資本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政府應聯合社會保險部門不斷推出農村土地保險新險種,分散農業風險,穩定農業再生產,推動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同時,政府部門應通過不斷改善社會資本投入農村領域的投資環境,增強社會資本進入信心。在這過程中,還要注重發揮企業帶頭作用,吸引龍頭企業的資本入駐,借助龍頭企業本身強大的資本與先進的發展理念,迅速盤活當地的土地資源。

(三)改良傳統鄉村結構,發展帶動社區模式

農村宅基地和生產用地未經過特別整合,一般分布零散。為建設新農村,應統一規劃農村宅基地等區域,發展農村社區化,有效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并且統一規整土地。鄉村形成社區形式,利用城鎮地區的輻射效應帶動鄉村的發展,此外,土地的集約化帶動生產的集約化,從而為產業帶動鄉村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將生產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分配后,大大為交通用地預留出空間,可以利用交通建設再次助力鄉村的快速運轉。[5]

【參考文獻】

[1]陳靜,田甜.社會資本研究綜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02):22-25+35.

[2]張淳鎏. 成都平原農業景觀美學評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

[3].盤活土地資源? 提高服務效能[J].資源導刊,2018(09):14.

作者簡介:鄧潤(1997—),女,四川宜賓人,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在校學生,研究方向: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對策研究。陳雯(1997—),女,四川遂寧人,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在校學生,研究方向: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對策研究。楊凱翔(1999—),男,漢族,重慶潼南人,重慶工商大學在校學生,研究方向:利用社會資本盤活農村土地資源。

基金項目:重慶工商大學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192032)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社會資本PPP模式農村土地
莘縣農村土地托管的實踐與探索
首次大修的《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健全機制推動農村土地確權
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