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質量視角下美好生活的需要地區差異與治理創新

2019-01-30 02:25王亮陳雯綺丁汝佳周心遠譚曉玲張姣妹黃書晴溫瑜張志勇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賦權程度農民

王亮 陳雯綺 丁汝佳 周心遠 譚曉玲 張姣妹 黃書晴 溫瑜 張志勇

【摘 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環節。本項目以社會質量理論為基礎,構建9維度和31指標美好生活需要指標量表,對廣東省貧富地區代表共6個村子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并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對數據現狀進行整合及分析其成因,從而得出相關結論和對策。

本項目研究表明:廣東省貧富農村地區在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各有不同。通過對廣東省貧富農村地區美好生活需要的對比,可以得出不同發展程度地區的人民的需求,從而為這些地區提供發展對策,并為其他地區提供發展經驗與借鑒。

【關鍵詞】農民;美好生活需要;地區差異;治理創新

1.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此,廣東省出臺了多項區域發展政策,整體態勢良好,但區域差異仍然較大。本項目擬在社會質量理論的框架下收集廣東省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發展的現狀、區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的資料,分析需求的形成機制以及影響因素。從而嘗試對廣東省區域發展提出創新性治理路徑。

2.文獻綜述

社會質量是指人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其共同體的社會與經濟生活,并且這種生活能夠提升其福利和潛能(Beck等,2011)。社會質量理論關注的是生活在發展變化的社會中的行動者,其出發點是消解社會發展與個體發展的矛盾,解決系統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沖突,從而改善社會狀況,提升個人的幸福感和個人發展潛力(張海東,2010)。我國學者和政策分析者將其分析限定在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凝聚、社會包容和社會賦權四個維度內,并主要從條件性因素: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團結、社會融合和社會賦權,四個維度來考察。

3.研究方法

3.1抽樣方法

本研究從粵東西北地區抽取3個欠發達村子,珠三角地區抽取3個相對發達村子進行問卷調查,查時該村所有符合條件的農民均納入樣本框并進行分層處理。而在進行訪談調查時,主要依靠本地熟人或村干部與不同層次的農民獲取信息和一手資料。

(1)3個欠發達農村村子抽樣方法

抽樣結果:河源市龍川縣豐稔鎮禮堂村、豐稔村、黃嶺村

(2)3個相對發達村子抽樣方法

抽樣結果:廣州市天河區譚村、石牌村、獵德村

3.2資料分析方法

(1)量化材料分析方法

通過SPSS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建立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比較回歸模型參數。首先運用KMO(Kaiser-Meyer-Olkin)抽樣適當性檢驗及 Bartlett 球形檢驗方法,確定問卷所得數據是否可信且有效、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其次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的方法對所有樣本的性別、年齡、學歷等進行歸類整理;再次通過 Principal com-ponents 法計算相關矩陣的特征值、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通過 Varimax 法進行因子旋轉,對主要影響農民美好生活需求因素進行降維處理,達到抽象公共因子,分類影響因素的目的,最終從原始數據中提取公共因子;第四步將因變量進行二分處理,對自變量數據采取李克特維度賦值法,在數據處理中統一按由高到低排序轉化為定量數據;最后建立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和比較回歸模型的參數,得出結論。

(2)質性材料分析方法

為了保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們借鑒量化與質性研究結合的“三角互證”(Triangulation)的方法,利用實地訪談和案例研究將量化結果引入具體的現實情境中,多角度觀察各變量是如何顯著影響廣東省農民美好生活需求。

3.3研究設計

3.4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本研究的幸福感指標量表的維度總共分為三級,一是目標層,即所要標價的個人層次和農民美好生活需求;二是準則層,即本研究中對目標層的細分;三是指標層,即能夠解釋準則層或是影響準則層指標的各項具體指標。其主要包括9個維度,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安全保障、社會凝聚、社會包容、社會賦權。

4.調查結果:社會質量視角下的美好生活需要地區差異

本項目通過實地走訪,獲得了一手數據和資料,后期通過上述研究方法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的研究結論是:地區差異明顯,主要影響因素各異。具體如下。

4.1富裕地區美好生活需要影響因素

(1)富裕地區的農民個人基本情況、村莊安全保障程度和社會賦權對農民美好生活需要不存在相關性,

(2)對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影響程度最高的是鄉風文明,其次是村容整潔、再次是社會凝聚,再次分別是社會包容和生活寬裕,最后是管理民主程度。

(3)綜合來看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程度是影響富裕地區農民美好生活需要最為關鍵的因素,其與社會凝聚和社會包容共同構成了影響公共服務滿意度評價的核心所在;

農民鄉風文明程度和村容整潔程度越高,美好生活需要越容易得到滿足;居民的社會凝聚和社會包容也會對其美好生活需要造成影響,結果顯示社會凝聚和社會包容程度越高,其美好生活需要越容易得到滿足;

4.2貧困地區美好生活需要影響因素

(1)農民個人基本情況、鄉風文明建設和村容整潔對貧困地區農民美好生活需要不存在相關性,

(2)對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影響程度最高的是生產發展,其次是社會凝聚、再次是安全保障程度,再次分別是管理民主程度和社會賦權,最后是社會包容。

(3)綜合來看生產發展程度是影響貧困地區農民美好生活需要最為關鍵的因素,其與社會凝聚和安全保障程度共同構成了影響公共服務滿意度評價的核心所在,由其為正的系數可以了解到,農民生產程度越高,美好生活需要越容易得到滿足;

居民的社會凝聚、社會包容和社會賦權也會對其美好生活需要造成影響,結果顯示社會凝聚、社會包容和社會賦權程度越高,其美好生活需要越容易得到滿足;

村莊的管理民主程度和安全保障程度也是影響該地區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結果顯示,一個村莊管理民主程度越高,安全保障越完善,農民美好生活需要越容易得到滿足。

5.滿足農民美好生活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治理對策

5.1完善信貸交易程序,促進農民生產發展

問題:本項目發現農民的信貸情況(向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的難以程度)、農村技術推廣程度、農機利用程度三方面的發展程度對美好生活需求影響力較大。

對策:一用法律形式代替鄉村慣習弊端,保障固定資產權利,并且規范農村信用社貸款業務,放活土地經營權,使農民權益最大化。二要為農村農業發展注入科技活力,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機利用程度。當地農業發展相關部門,應為農民提供良好的知識、技術獲取途徑,鼓勵農民參與農業新技術推廣中做中去,更好地享受國家農業科技發展成果。

5.2構建社會網絡關系,促社會整體凝聚力增強

問題:本項目中,社會凝聚力對貧富農村的影響力均位于第二位。在總體數據分析中發現,社會整體對家人、朋友、鄰居的信任程度較高,對某些特殊群體,如村干部等信任程度較低。

對策:一要努力加強社區建設。構建社區綜合服務平臺,采用線上網絡途徑對政府服務職能和具體工作進行及時公布,推動社區自治,加強居民村民之間以及與政府之間的互動,加強“三社”(社團、社區、社工)聯動。二要加強社會組織的培育力度,形成“政社分離”,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三是建立和諧的鄰里關系。這需要社區組織發揮帶頭作用,調動居民互動積極性,從而構建新型鄰里關系和包容、互助的生活氛圍。

5.3多元主體參政議政,提升組織管理民主水平

問題:貧困地區在提高管理民主程度上的需求比富裕地區高。

對策:(針對貧困地區農村)一是減少社會歧視,推動各大階層融合。首先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完善我國城鄉戶籍制度。最終實現社會包容度的整體提升和國家政策宣傳的普知。二是打破城鄉二元化,形成有利于外來人口創業的環境。加強個體表達意見的制度設計,完善政府主導的社會支持網絡,充分發揮社會賦權效能。三是創造良好參政環境,使得村務公開化。為農民創造良好的環境以行使監督權、表達權和知情權等。

5.4完善社會保障工作,致力縮小城鄉貧富差異

問題:促進各地區農民增收,也是滿足廣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首要之選。

對策:首先擴大農民選擇范圍,盡可能實行就近城鎮化。這有利于提升農民社會認同感、融入性和認同性。同時,有利于實現富裕地區帶動貧困地區發展,從而縮小地區差異。其次建立老人社會保障待遇正?;瘷C制。關注老年人監護權和合法權益,減少代際關系緊張,推進老年人賦權和社會參與。再次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促進社會保障持續化進行。促進社會人人共享成果,從而減少城鄉貧富差異。

6.反思與致謝

本調研有以下兩個不足之處。第一,由于調研隊伍的數量以及后期經費的限制,本文僅僅對廣東省進行相關調研,尚未統計數據是否在全國具有普適性。第二,指標體系以主觀指標為主,由于各種調研制約,在客觀指標方面融入較少。這些是我們繼續改進和努力的動力和方向。

最后,感謝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唐斌老師、朱生偉老師、賈海薇老師對本項目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陸立軍.區域經濟發展與欠發達地區現代化[ 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2:32 -102 .

[2]LU Li-jun.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ct economy and the modernization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M] .Beijing :China' s EconomyPress, 2002:32 -102.

[3]Beck , W.& der Maesen ,L.van & Thome se , F.& Walker , A.(eds.).Social Quality :A Vision for Europe.The Hag ue :Kluwe r Law International, 2001.

[4]Walker, A, 2005,Social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minimum standards or social quality? in The 1st Internal-tional Symposium and Lectures on Social Policy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5]沃克.社會質量理論:連接亞洲和歐洲的橋梁(張海東譯[J].江海學刊,2010 C4) :21-29.

[6]韓克慶, 社會質量理論:檢視中國福利改革的新視角. 教學與研究, 2011(01): 第35-41頁.

[7]高紅與劉凱政, 社會質量理論視域下中國包容性社會建設的政策構建. 學習與實踐, 2011(02): 第98-103頁.

[8]韓瑩瑩.社會質量與居民幸福感——以廣東四縣(區)為考察對象[J].中國行政管理,2016(08):109-114.

猜你喜歡
賦權程度農民
論鄉村治理的有效賦權——以A縣扶貧項目為例
精致和嚴謹程度讓人驚嘆 Sonus Faber(意大利勢霸)PALLADIO(帕拉迪奧)PW-562/PC-562
企業數據賦權保護的反思與求解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試論新媒體賦權
基于改進AHP熵博弈賦權的輸變電工程評價
斷裂對油氣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幸福的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