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設的非常設機構:一種政府治理的實質主體

2019-01-30 02:25冉章文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政府治理

冉章文

【摘 要】隨著運動式治理盛行而產生的非常設議事協調機構,以其權威的決策、及時的指導、密集的資源,在橫向上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政治動員,加強了對社會重要事項、復雜問題的有效治理。囿于官僚機構的特性,本應階段存在的非常設機構普遍難以撤銷,并不同程度地自我擴張,對體制內行政主體的合法職權形成挑戰,影響政府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政府治理;非常設機構;自我擴張

2019年,一則 “徐州市常務副市長王劍鋒職務調整中被任命46個組長、主任等職務”的消息受到社會熱議。無獨有偶,根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湖南石門縣某鄉2012年一次性成立了38個工作領導小組;某省副省長要求辭掉200多個“組長”兼職。這些事例說明,非常設機構在我國政府治理中大行其道,成為普遍現象。政府面對專門任務時,若不成立某領導小組、工作專班、議事協調平臺,就難以統一認識、凝聚資源、落實責任。非常設機構常設化,各種領導小組在各級政府扎堆,已無法作為一個人事任命的社會話題一笑而過,而應將其作為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一種獨特機制,加以關注和研究。

一、非常設機構的基本概念

新制度主義認為,“政治生活中的組織因素才是至關重要的”。[1]從組織的角度說,非常設機構是一種臨時的組織形式。

本文所稱非常設機構,是沿用《國務院關于非常設機構設置問題的通知》(國發〔1988〕56號)文件中定義,指黨政機關為彌補常設機構職能不足、協調某項特定任務、推進各種重要政策,在常設機構之外設置的跨部門或跨地區的綜合性議事協調機構。機構形態包含了領導小組、協調小組、工作小組、委員會、指揮部等,一般呈現為“X領導小組+X辦公室”的形式。

學者從多維度提出非常設機構的分類:如吳曉林根據存續時間分為“常設性長期性小組”和“臨時性短期性小組”,根據協調跨度分為“黨內”和“黨政”兩類,根據設置源流分為“上下同構型”、“權責自屬型”。[2]愛麗絲·米勒通過對我國黨中央層面研究后,提出可依據“負責人的政治地位、隸屬關系、處理永久性任務或一項具體的臨時任務”三個標準分類。[3]

但無論怎樣區分,國內這些非常設機構,同樣具有“統一領導、高位推動、專事專班、黨政聯合、權力集中”的典型特征。

二、非常設機構的出現

195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關于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各小組的通知》正式發布,明確指出:“大政方針在政治局,具體部署在書記處?!盵4]肩負“以黨帥政”任務的領導小組走進中國的政治過程。成立跨部門領導小組來實施重大任務,從此成為我國治國理政中的一種普遍方法。如1985年成立防總,1990年成立糾風辦,1991年成立的編制委員會、綜治委、“雙擁”領導小組,2000年成立西部開發領導小組。

非常設機構以臨時組織身份成為政府治理的常態主體,成為一種合法合理合情的體制機制,具有其獨特功利邏輯。

1、政策驅動,上下同構

我國上下級黨政組織在機構、職責設定上,呈現“上下對口,左右對齊”的形態。如1962年中央指示“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可以如同中央一樣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成立財經小組,加強財經工作和調整工作的領導”。下級機關或被上級明文要求,或主動對口成立相應機構,為非常設機構層級數量的增長提供制度依據。

2、功能驅動,有益作用

當前我國仍處于改革轉型過程中,機構改革尚不完善,政府條塊分割的體制,造就了“幾頂大蓋帽管一頂破草帽”、管理環節多、職能交叉重疊多的局面。單一部門面對復雜事務的局限性,需要一個系統機構來協調行動,為非常設機構提供了類別數量上的倫理支撐。

3、環境驅動,易增難減

當前,社會治理面臨很大的風險與挑戰,面對于行政環境日新月異,政府內部治理體制往往更加固化。為了靈活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正式機構的設置相對審慎而滯后,如先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再轉為委員會。非常設機構作為解決新問題的應急處置手段,為非常設機構的長期存在提供客觀依據。

三、非常設機構的運作與發展

斯科特在《組織理論》中對組織發展的主流范式進行了梳理,根據理性系統理論視角,理性的正式結構被認為是協調和控制運作活動的最有效方式。但面對日趨復雜分化的社會關系網絡和更多的跨邊界協作需求,正式結構組織往往帶來儀制與效率之間的尖銳沖突?!捌刂贫纫巹t的組織,就會通過正式結構與實際運作活動分離的策略,來保護體制免受技術活動的不確定性的沖擊”。非常設機構的運作和發展正體現這種動態適應過程。

1、政治調試上高位推動

學者認為“領導小組負責確定政權在黨和政府中的組織方式?!痹趪鴥戎卫砩鷳B下,通過紅頭文件任命的組長/總指揮/主任所獲得的授權,超越其一般意義上的黨內分工和行政分管職責,可以充分運用領導權威,強化政治動員和規則調適,實現權力高度集中、指令精準下達和監督及時兌現。

對于小組成員單位的負責同志,直接面對領導重視的反應效率,遠高于面對于群眾或兄弟單位。工作不推不動,領導一抓就靈,非常設機構通過領導集權,統一了政策出口,樹立了自身的權威性。

2、行政協調上條塊結合

大國治理是我國治理的現實基礎,“運動式治理模式是國家治理資源貧弱條件下的理性選擇”?!皸l塊分割”下,處于不同位置的政府部門擁有的資源及事權不均衡,需要反復發起各種專項治理活動,借力打會戰。

但在科層組織中,組織整體目標必須面對碎片化的部門利益,各部門對同一專項治理活動貫徹力度不同。因此需要設立辦事協調平臺,構建一種新組織績效關系,打破原科層結構。非常設機構往往橫跨多個部門、區域,具有強大的資源動員能力、權力基礎、政策空間,實用性高。

3、事務操作上自立自強

非常設機構具有清晰的運行機制,以保障發揮功能:一般事務以領導小組辦公室或辦事機構名義下發;重要事務由領導小組辦公會研究,形成紀要下發;特別重大的形成一致意見后,報更高層面討論決定。這類機構的人員、職權建立在對正式機構的定向選擇之上,一經成立即可對跨部門綜合事務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根據官僚行為增長論,官僚機構的目標是機構規模的最大化。為了應對“任務重要性緩解——邊緣化——任務結束——機構終結”的可能結局,非常設機構往往勇于擔當,不斷樹立更新更高的任務目標,以圖長期生存;或是不斷充實自身的行政資源和運轉體系,由虛轉實成為正式部門。

四、非常設機構常設化的風險

議事協調機構的出現,化解了科層治理和運動式治理的困境,但由于對這種“一貼靈”模式的路徑依賴,導致非常設機構常規化的現象,侵蝕了常設機構的法定職能,并可能帶來風險隱患:

一是降低公共管理的投入產出比。從以往大事靠小組,到現在凡事立小組,并且只見成立不見撤消,導致機構不斷膨脹,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和行政效率的衰減。二是損害黨和政府威信。部分非常設機構職能虛化,一紙授命之后再無聲音,還有一部分職能弱化卻風采依舊,簡報、例會從不落下,分散了領導干部精力,影響黨政機關的嚴肅性。三是不利于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非常設機構作為一種超常形式,它們的存在會助長“惟上負責”的權力支配體系,影響政府建立權責清晰的運行機制。

近年來,非常設機構作為政府治理的實質主體,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只有通過成立專門小組才能獲得更多的行政資源,推動政策落實,有效開展攻堅。但這種“萬金油”式的管理方式,在簡單易用的同時,仍需警惕其副作用。

【參考文獻】

[1] [美]詹姆斯·G.馬奇,[挪]約翰·P.奧爾森.重新發現制度:政治的組織基礎[M].張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1.

[2] 吳曉林.“小組政治”研究:內涵、功能與研究展望[J].求實,2009(03):64-69.

[3] Alice Miller, The CCP Central Committees Leading Small Groups. Th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Fall 2008.

猜你喜歡
政府治理
網約車合法化能否根治“黑車”亂象
大數據提升政府精準扶貧治理能力探究
淺析創新社會治理
智慧城市與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
我國小產權房面臨的現實困境
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的機遇、挑戰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