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汽車文明對做合格機動車駕駛人的重要性

2019-01-30 02:25付翔新嚴一植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付翔新 嚴一植

【摘 要】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急驟增長,駕駛員的數量也大量增加,駕駛員的交通違法行為的突出成為嚴重問題。大量交通違法行為的背后是駕駛人的汽車文明尚未養成,本文則主要圍繞合格機動車駕駛人具備汽車文明的重要性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汽車文明;合格駕駛人;禮讓意識

縱觀世界,大概再也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跑步進入汽車社會的。據公安部網站披露,到2012 年底,中國汽車駕駛者突破 2 億人,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4 億輛,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超過 20 輛。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已邁入汽車社會。目前,我國已有11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甚至有兩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但是,在交通事故造成傷亡比例最高的原因是未按規定讓行這一行為,比例高達14%左右。而相比之下,更為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如超速行駛、酒后行駛等,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傷亡比例卻是很低的,比例在4%左右。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用 了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路,不得不感嘆發 展的迅速,但我國還不是一個具有汽車文明的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國家。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城市化與機動化不同步帶來的觀念滯后,城市交通規劃、道路設計、紅綠燈安放不科學、管理粗放等,都是造成汽車文明缺失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人的文明素質成長遠遠落后于汽車數量的增長。不解決人的問題,車和路的問題就永遠不可能解決。未按規定讓行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如此之高,可見,大多數人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社會中的合格機動車駕駛人,人的汽車文明素質問題是根源。

做合格機動車駕駛人,遵紀守法是底線,但這還遠遠不夠,具備汽車文明才是成為合格的標志。駕駛人的禮讓意識便是汽車文明的重要體現。目前,我國大多城市都通過出臺相關規定和加強相關措施來強制駕駛人在斑馬線前停車讓行,若駕駛人不讓行斑馬線上的行人,將會被處以扣分、罰款等。但是,禮讓行人本該是一個駕駛人所應具備的文明素質,無論何時,駕駛人相對于行人總是處在強勢位置,汽車相對于行人,有不可阻擋的絕對強權。作為駕駛人,合理讓權于行人無可厚非,但實際生活中卻有不少駕駛人是不會禮讓行人的,這樣的現象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迫使政府不得不出臺更加嚴厲的制度和措施來強制規范駕駛人的行為。這也充分體現,駕駛人的禮讓文明到了必須依靠嚴厲的規章制度去約束和規范的程度,可見汽車文明離我們的駕駛人還相距甚遠。一個簡單的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都有如此之多的駕駛員不遵守規定,除去法律制度建設、處罰措施等外部原因外,最根本的、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駕駛人不具備汽車文明。以我們的鄰國日本為例,他們的交通規則和交通習慣, 是徹底的“弱勢優先”的原則。首先,對于駕駛人來說,日本的交通規則規定:“ 在道路上,步行者的安全最為優先”,一般在交叉路口,都是車輛讓行人先行,綠燈時,行人可以大搖大擺地過斑馬線,不會有司機會頂過來。如果過斑馬線 時,行人停下來讓汽車先過,有時駕車者也會禮貌地在伸出 手來,示意請行人先過。日本人對于交通規則的自覺遵守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來源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個人修養等多方面的因素。日本的兒童從小就必須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識編入了語文、算術、圖畫等科目中。同時,開設專門的交通安全課,組織各種活潑、有趣的交通安全常 識普及活動。有“汽車王國”之稱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 達的公路交通網,同時也有著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體系和行為規范。 即便在人口擁擠、道路狹窄的大都市,馬路秩序也能保持井然。美國人很少按汽車喇叭 ,而在國內,很多人都把喇叭當成了泄憤工具。在美國 的馬路上,行人是“老大”。交通規則講究“ 路權”,行人穿越馬路時最優先。只要人行指示燈一亮,所有汽車都得停下來讓道,許多美國婦女在過馬路時根本目不斜視,因為她們平時就被禮讓慣了,現在更沒有人會與她們搶道。在城市的社區、校園或辦公場所附近的道路上,通常會有專門的行人通道和限速標志,提醒駕駛員注意行人安全。

禮讓意識既包括對行人的禮讓,又包括對其他交通工具的禮讓。但我國汽車社會中,駕駛人面對處于“弱勢”的行人都不能做到禮讓,更何況對和自己同樣強勢的其他交通工具禮讓。由此便出現了所謂的“斗氣車”、“路怒癥”等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行為,未按規定讓行成為交通事故中比例最高的原因不足為奇,歸根結底,正是由于駕駛人缺乏禮讓意識、不具備汽車文明所導致的。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當道路上機動車輛較少時, 選擇保持原有速度的駕駛人占調查對象的 55.5 %。而選擇忽略人行斑馬線和人行道標志, 提高車速, 不斷變更合適車道行駛的駕駛人, 其得分高于保持原有速度的駕駛人。非公交駕駛人從不駛入公交專用道的駕駛人占調查對象的53.0 %,而選擇經常借用公交專用道的駕駛人, 其得分高于選擇從不駛入公交專用道的駕駛人。這些研究數據表明,我國駕駛人在駕駛中嚴重的利己心理,只要自己駕駛“舒適”,即視周圍如真空狀態,自己可以“自由”駕駛,任意發揮,只行駛駕駛權利,不履行駕駛義務。 缺乏禮讓意識,“唯我獨尊”的駕駛文化毒瘤必定會成為引發各類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只有培養汽車文明,增強禮讓意識,才能保證人與人、車與車的安全。

汽車文明的全面確立,將成為現代中國社會最基礎的道德建設之一,它具有非常強大的擴散力和生命力,帶動社會道德面貌的整體升級。為了擁有一個文明的汽車社會,我們就必須根除和摒棄交通陋習,樹立秩序意識,自覺養成文明駕車習慣,盡管這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是它卻是汽車社會里成為合格機動車駕駛人的必經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去約束和規范其他人的駕駛行為,很難去要求其他人具備何種汽車文明。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做好自己,培養個人汽車文明的意識和習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和影響身邊人,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機動車駕駛人。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向身邊人傳播汽車文明,從根本上影響身邊人的駕駛觀念,進而才能促成整個社會汽車文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鐵志.我們離汽車文明社會還有多遠[N].今日浙江,2013-3-25(05).

[2]羅義學. 機動車駕駛人交通違法行為相關因素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06):956-961.

[3]胡大林.對如何構建汽車文明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06):59.

作者簡介:付翔新(1998—),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家安全與反恐怖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汽車安全駕駛。嚴一植(1998—),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家安全與反恐怖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汽車安全駕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