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2000-2018)中的女性刻板印象研究

2019-01-30 02:25黃文亮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紐約時報女性主義

黃文亮

【摘 要】本文運用女性主義理論和媒介理論中的刻板印象理論來研究《紐約時報》(2000年-2018年)的女性報道。近年來女性主義運動如Metoo, times up等不斷出現,女性的生活、社會地位等也發生了巨大改變,但對女性的社會觀念是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媒介是社會思想和社會觀念的反映以及傳播渠道。因此,為研究現代女性在社會、媒介報道中的基本形象,本文選取《紐約時報》2000年至2018年對女性的報道,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女性報道的文章做例子分析。通過研究發現,《紐約時報》中的女性報道展現了對女性的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主要有家庭婦女的賢妻良母刻板印象、不夠有領導能力的職業女性刻板印象。

【關鍵詞】女性主義;女性刻板印象;《紐約時報》

一、引言

女性在社會中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受到由來已久的關注,這也促使了女性主義研究的發展。女性主義理論主要關注女性在社會上所遭受的不平等問題,朱迪斯.巴特勒(2009)指出女性在男權統治的社會中不被得到再現,女性的生活沒有被完全再現。女性主義理論就是要促進女性的能見度以及為女性爭取更多的權益,試圖改變社會對女性不平等對待,包括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媒介與性別的研究主要是探討在媒介傳播中女性如何被展現以及在媒介文本中女性的刻板印象如何被塑造的。祖南(1992)認為由于歷史原因以及政治社會原因等女性被束縛在生活區域、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包括把女性定義成傳統母親、妻子的角色,這樣的母親、妻子刻板印象尤其在媒介中得到顯現。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與女性的角色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本文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2000年至2018年《紐約時報》對女性的頭版報道為研究樣本,通過文本分析來對女性新聞報道作質的解析,并揭示出女性受到刻板印象化的報道。

二、《紐約時報》中塑造的女性刻板印象

媒體在報道時女性時會將女性角色定型劃分為四類:年輕、美麗的女性,限制在家庭的家庭主婦女性,需要得到男性保護、供養、指導的女性,還有就是追求時尚、愛情而沒有事業、智力不及男性的女性。

通過文本分析,女性在《紐約時報》中主要的形象呈現為:

1.忠于家庭職守、情緒化的家庭婦女

在《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家庭婦女的出現頻率很高,這些女性或為子女的學習、就業等而奔波,或是照顧丈夫、充滿愛意的賢良妻子。在隨機抽取的樣本中,作為家庭婦女出現的包括傳統的母親形象。這些女性的年齡多在30歲及以上,他們為子女選擇學習的學校、為子女提供學習上的建議、為子女的學費而苦惱、為子女的前程而發愁,有的母親在報道中則成為了失去親人的苦難者。在這些樣本中,作為家庭婦女出現的女性還包括充當賢良妻子角色的女性,如對南希.里根的報道。文章報道了南希在丈夫患上阿爾茨海默式病后,對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陪伴,塑造了一個一刻也不離開丈夫的賢良妻子的形象。被報道的家庭女性往往還帶著消極的情緒,通過AntConc軟件對這些文本報道中女性情緒化詞語的檢索查詢,得出的結果如下:

在總共29篇帶有情緒報道的文章中,有6篇文章報道了家庭女性積極的情緒觀,21篇文章對家庭女性的消極的情緒作了報道,家庭女性的這些消極情緒包括“擔憂的”、“悲傷的”、“害怕的”、“生氣的”、“失望的”等等,而在這些消極情緒里,家庭女性最容易產生“焦慮、擔心”的情緒,“擔憂”情緒出現了10次。

2.外出打拼的事業型女性形象

通過文本分析,本文發現《紐約時報》對事業型女性作了許多報道,本文將這些事業型女性的報道分為在職場中處于領導地位的女性報道和普通職場女性的報道。

2.1 職場中處于領導地位的女性形象

《紐約時報》對一些女性領導者作了詳盡的報道,這些女性領導者所工作的領域包括:政府里的領導者,如國家總統、州長;公司里的領導者,如公司老板、管理者;學校里的校長、管理者;非政府組織的領導者等。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女性領導者的報道做了研究分析:女性領導者的年齡報道、外貌報道、情緒報道、家庭狀況報道及篇章分析。

從文章報道篇數來看,有6篇報道了政府里的女性領導者,有2篇報道了非政府組織的女性領導者,有6篇報道了公司里的女性領導者。

從文章報道中女性的年齡來看,所有領導者均為30歲以上,且多為40歲至60歲之間。從文章對女性領導者的情緒報道來看,《紐約時報》對女性領導者的消極情緒報道要比積極情緒報道更多。通過文本閱讀,本文發現對女性領導者的情緒報道主要有以下詞匯:“驚訝的”、“沮喪的”、“掙扎的”、“富有激情的”、“憤怒的”、“傲慢的””等等。

通過文本分析發現,《紐約時報》對女性領導者的報道多聚焦在這些領導者面臨沖突、困難、麻煩的時候。如報道智利總統和巴西總統時,文章都寫了兩位女性總統面臨著地震、彈劾的困難和麻煩,而作為公司的女領導者們,更是面臨著性別歧視、性騷擾、生意不景氣等各種困難。在這些報道中,女性領導者展現出來的形象多為遇著麻煩的、苦難重重的女領導,很少出現女性領導者關懷員工以及出色的領導能力的積極報道。

2.2 普通職場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紐約時報》對普通職場女性的報道中,普通女性員工的工作多為護士、女性發言人、售貨員、辦公室文員等,這些普通女性員工常常面臨著失業、無保險、收入低、職場壓力、職場歧視等困境。

三、結語

媒介傳播不僅僅是反映、傳遞社會觀念、思潮,甚至還加深、固化了某些觀念。在《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報道文章對女性的傳統家庭角色如妻子、母親的刻板印象有深化而無減少,而對女性領導者的刻板印象則塑造為領導能力不夠、多面臨困境當中的女性領導者。

因性別的不同而出現報道的不同,女性的報道往往與男性的報道不一樣,且女性在報道中常常面臨著形象被固化、刻板印象化的境地,以致在媒介傳播中常處于不利的地位。新聞的傳播在無意中帶給大眾的性別差異意識和觀念,這對于女性爭取平等權益來說不太有力,也是主義理論研究一個需重要關注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卜衛(Bu Wei). 中國大陸媒介與性別/婦女研究回顧與分析(1995 -2005).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06, (4): 78-89.

[2]姜紅(Jiang Hong). 大眾傳媒與社會性別.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03, (3): 15-22.

[3]汪露(Wang Lu). 新聞傳播學中刻板印象研究綜述. 云夢學刊,2010, (31):152-155

[4]張旺斌(Zhang Wangbin).透視“她者”的鏡像——《紐約時報》中希拉里·克林頓形象的呈現.傳媒新論,2012, (6):53-54

[5][美]朱迪斯.巴特勒著,宋素鳳譯.性別與麻煩[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Zoonen, van Liesbet. (1992). Feminist Theo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14, 9-29

猜你喜歡
紐約時報女性主義
以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蘇吉尼瑪》
論日本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花月痕》的女性主義解讀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女性主義性政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