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代人”背景下高素質產業工人的培養路徑探析

2019-01-30 02:25崔燦哈立聰孟曉琳馬晶王文靜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崔燦 哈立聰 孟曉琳 馬晶 王文靜

【摘 要】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制造業內的“人口紅利”正在不斷消失,與此同時,隨著計算機和大數據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第三次人工智能風潮正在深入我們的生活,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在不斷的擴大,人工智能的應用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人類不可避免得要面臨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而在勞動領域,機器換人是促進制造業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以智能化設備來提升傳統行業,逐漸推動技術紅利取代人口紅利,成為新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機器換人在勞動力內部的逐漸滲透,必將對產業工人產生深刻的影響。筆者通過梳理“機器代人”的演化和發展歷程,分析“機器代人”對高素質產業工人的影響路徑,對利益相關的社會主體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機器代人;高素質產業;工人培養

一、相關研究綜述

“機器代人”并不只是近年來經濟技術發展的衍生物,馬克思早在《資本論》中就當時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下的制造業提出 “機器排擠人”的概念,并以此來具體分析人與機器之間存在的某種關聯。維納也在其著作中提出隨著機器大工業化的到來,人與機器之間會存在一種替代關系,而這種替代關系是單向的即機器對人的替代,人腦可能會隨著機器的發展而失去其自身的價值。

國外的學者大多就機器應用帶來的負面效應尤其是對人的沖擊進行具體研究,國內學者目前來看針對“機器換人”存在兩個派別,即增加就業派(蘇劍和陳陽(2018);段海英和郭元元(2018))與增加失業派(龔玉泉和袁志剛(2002)),如果把這兩個派別放在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里面的話可以看出,持正方觀點也就是“機器換人”會增加就業的處于成熟期階段,而反方認為會增加失業的處在某種產品的導入期或者成長期階段,導入期增加失業,成熟期增加就業。筆者根據國內外眾多學者的分析論述和研究,結合歷史發展和實際情況,認為就長遠觀點來看“機器代人”對就業具有增加效應。

二、“機器換人”與“人工智能”發展歷程

(一)“機器換人”

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受機器和科技的影響,正在一步步發生轉變。進入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后,因為融合了科技與智能的力量,“機器代人”的影響繼續向勞動者結構的上層推進,此時體力型、知識型勞動者已經成為金字塔的底座,面臨被機器大范圍替代的危機,智慧創新型勞動者處于金字塔頂端,開始成為勞動者團體中堅力量;隨著機器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人類社會的發展模式也在進一步改變。

(二)人工智能

目前為止,人工智能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無論是新興的人工智能產業,還是因為人工智能取代勞動力的企業都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從政府所頒布的一系列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政策來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國內業界的大力支持和不斷推動下,人工智能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結合社會各界的資金支持、國家充足的技術人才儲備以及大量的研發投入,人工智能產業必將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三、“機器代人”對產業工人的影響分析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機器逐漸走入工廠、企業的生產間并投入生產?!皺C器代人”逐漸成為當前勞動領域內面臨的最具有影響力的改變之一,成為當前的熱議話題。機器的投入生產,逐漸代替人去從事一些重復率高、技術含量低以及一些高危險的工作?!皺C器代人”的逐漸發展,對產業工人而言具有深刻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1.將一部分勞動者從繁重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使腦力勞動者的工作更加靈活,提高了勞動力的就業質量

縱觀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經濟變革和生產模式的進步, 都伴隨著以機器為工具提升勞動生產率的進步。毫無疑問,此次自動化浪潮帶來的“機器換人”也使勞動領域發生了顛覆性改變。以信息化技術熱潮引領的“機器換人”所創造的技術紅利在提質增效方面具有人口紅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已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每一次技術革命之后都不約而同地帶來了對勞動力的解放。而21世紀的“機器換人”是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越來越多機器人的應用降低了員工的工作危險性,改善了工作環境,簡化了單一繁瑣的工作步驟,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滿意度。

2.創造了更高層次的勞動力需求,提供了新的工作崗位。助推了勞動力的素質教育

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不斷衍生著新的需求。企業有對智能設備的需求,但智能設備存在研發難度大、高端智能的技術設備費用高昂、一些國企要相應的承擔一部分的社會責任所以不會進行大規模的裁員等原因,“機器換人”在我國雛形初現,很難迅速發展。因此,短期內,“機器換人”的釋放作用大于其替代作用。首先,很容易被技術進步所替代的崗位概括起來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低知識,低技能要求。另一個是高度程序化,高度重復和高度標準化。前者多是一些一線操作崗位,后者則指一些專業技術崗位。也就是說一些受過一定教育,具備一定學習能力,在勞動力占比較多的一些白領也在這次“機器換人”的技術革命中被替代。相反,一些需要較高語言溝通互動能力,與環境保持高匹配性,具備較高的視覺語言識別能力的體力工作者反而是不容易被替代的。

(二)負面影響

1.制造業失業問題嚴重,工人面臨“技術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的雙重危機

工人群體主要面臨的是“技術性失業”以及“摩擦性失業”,二者可以稱為連鎖反應,隨著高效率高回報機器的應用,擁有單一技術或技術低下的廣大廉價勞動者群體開始面臨失業問題,可以稱為“技術性失業”。由于所掌握的技能技術被機器代替而產生的就業問題,而這些單一技能的勞動力在我國工人群體中占有絕大部分,也就相當于金字塔的底部;隨著技術性的下崗增加,之后問題接踵而來,即“摩擦性失業”。由于掌握低端技能的工人在失業之后無法依靠技能水平在短時間內獲得下一份工作,在其找到工作的間隙即為“摩擦性失業”。對于手工業或制造業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機器的生產效率與回報率要遠超人工,因此這一部分工人在面臨“機器換人”現象時所受到影響是最為嚴重的。

2.工人作為獨立的勞動者逐步喪失獨立性,淪為機器的附庸

資本的積累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各要素: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三方面的發展進步缺一不可,勞動者作為重要的一環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機器化生產的發展逐漸淡化了工人的獨立性。從事某一崗位的工人在其工作中的各個程序所作出的操作也不盡相似,隨著機器的應用工人只需掌握某一過程的操作。以制造業為例,在大范圍工廠以機器替代基層勞動者工作時,大幅減少了工人用量,留下的也只不過作為機器的“肢體”作一些機器無法進行的簡單操作,因此弱化了對工人整套操作流程的熟悉度與參與度,在獨立進行勞動方面開始喪失主導地位。

3.造成“勞動異化”和“階層固化”現象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到“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痹诒粰C器“換掉”后勞動者不僅喪失了對生產活動的主導性和創造性,被資本家還有機器的壓制下,工人喪失了活力,忍受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勞動異化”逐漸產生并抑制著工人的發展。長期來看,勞動異化不止會對工人本身造成傷害,還會繼續拉大貧富差距,形成階層固化現象。

四、應對“機器代人”背景下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的路徑建議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機器代人”的背景下,高素質產業工人的培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傳統工業的發展在工業4.0和 “互聯網+”時代里任重而道遠。為了趕上工業4.0時代的快班車,高素質產業工人的培養應從政府、工會、企業和個人四個角度提出建議與對策。

(一)政府主導下,推動產業工人高素質化

從政府方面來說,制定相應法律法規保障產業工人的合法權益;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被取代的產業工人技能與素質提升,使其轉型為高素質工人后再就業,有效應對智能化對工人帶來的巨大沖擊。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幫助產業工人實現體力勞動到智力勞動的順利轉型,幫助工人適應新時代發展。如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建設全面的社會化經濟體系,為加快實現實體經濟發展與高素質產業公認的培養轉型提供有力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注重培養產業工人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

(二)工會監管下,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工人的自身利益

充分發揮工會在維權、參與、建設、教育等方面的職能,維護產業公認的合法權益。幫助、指導產業工人與企業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違反勞務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時,工會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當用人單位因大量機器智能化取代人工而導致產業工人下崗時,工會應為產業工人爭取更多的利益。產業工人對企業福利不滿足的情況下,可以申請仲裁、提起訴訟,工會應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三)企業協助下,促進高素質產業工人技能轉型與培養路徑優化

企業應當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建立起良好的員工關系,對新產生的職位進行職位分析,界定出各個職位的任職資格與條件。企業可以根據行業特征及自身的定位,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機器人。重視對產業工人的再培訓,對產業工人進行培訓前的需求分析,重視工人培訓中信息溝通與交流,強化培訓后產業工人培訓效果的評估與考核。采取新的工作模式,并有效地制定人才戰略技術,以便跟上技術和時代進步的步伐。企業應該與政府、大學共同合作,確定每種新型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為勞動者在“機器代人”背景下有效擇業提供條件和協助。因此,企業必須注重對員工的再培訓、再教育,在企業的協助下,不斷提高產業工人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產業工人結構的持續升級。

(四)工人配合下,實現高素質產業工人順利轉型

產業工人應當主動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應用,不被機器所取代。創新能力是制約產業工人素質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工人要重視自身技術的創新,在政府、企業創新改革技術的激勵制度下,加強自身技術創新。產業工人需要從“一專多能”轉換為“兩專多能”,培養自身獲取大數據的能力、具備分析大數據的能力,采取有效方法和數據分析報告,為實際問題提供決策依據。必須找到不可取代的專業技能?;鶎庸と艘鲃酉蚋邔哟萎a業工人的技能水平靠攏,提高自身的學習主動性,以包容、開放的態度主動接受新鮮事物。

五、結語

機器與科技一直引領著經濟的發展,從工業革命到今天科技與機器完美融合,造就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可否認的是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重大進步都必然伴隨著某些問題的出現,目前來說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工人階級的主體我國的產業工人在面對“機器換人”這一沖擊時面臨了不小的難題。但事物的發展總是隱藏在矛盾之中,矛盾的解決不止需要一方出力,我國政府在高舉社會主義旗幟的同時也應當不斷協調各利益主體以達成多方共識來解決這一矛盾,實現工人階級的飛躍和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資本論》(全三冊)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人民出版社2004年7010041156

[2]蘇劍,陳陽.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及其應用[J].經濟學家,2019(06):15-22.

[3]段海英,郭元元.人工智能的就業效應述評[J].經濟體制改革,2018(03):187-193.

[4]龔玉泉,袁志剛.中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機理[J].經濟學動態,2002(10):35-3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